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一卷 序幕 第五章 搶宮 文 / 師法自然

    自從朱由校決定西李必須初五之前搬出乾清宮,接下來的幾日倒是波瀾不驚,出入時與眾大臣一起,那西李雖然一直想把朱由校搶到乾清宮中合住,來達到自己冊封的目的,卻是毫無辦法。九月初三,朱由校把先帝靈堂移至仁智殿,這時西李命人請他至乾清宮拜見。

    要是前一天,朱由校倒還不敢前往,可是昨日在慈慶宮召見了宮中的各個管事的,那些太監用朱由校的話來說,都是投機分子,一見朱由校現在前景一片光明,各個紛紛表忠心,馬屁拍的轟轟響,把朱由校噁心的差點吐出來,雖是噁心,但是宮中基本在自己掌握之中,這也是一件高興的事。現在雖然在朱由校眼中,乾清宮已是最後頑抗分子的最後基地,可是前往走一趟的信心還是有的。

    於是朱由校讓王安找來些武功高超的錦衣衛,在帶上一大堆太監,最後還把幾個參加移靈的幾個大臣也拉上,一行兩百多號人,浩浩蕩蕩的殺往乾清宮。到了乾清宮,看門太監一看這麼多人還不讓進,正想關上宮門,這時昨日那些表忠心的奴才正愁如何與西李劃清界限,現在一看機會來了,一擁而上推開看門太監,把門打開,把朱由校迎了進去。一直衝到西李房中,西李一看這麼多人衝進來,嚇得不輕,等看到朱由校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宮中那些太監正在被一堆錦衣衛和太監圍著,時不時還有人上去踢上幾腳。

    朱由校見到這種情況心中那個高興啊,想想前天還被這個毒婆娘關在暖閣裡,最後還是自己費了老大力氣才跑出去的,現在自己這也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來的時候還特意告訴那些手下自己曾經被這西李故意刁難過,這些太監怎麼能放過這種表現的機會。

    待到看見那些手下竟然開始砸東西時才想到自己還要搬進來,立刻吩咐王安讓他們安靜點。這時朱由校才對著西李說道:「李奶奶找兒臣來是否有事相商,兒臣這幾日事務繁忙,在這宮中待不了多長時間。還有,兒臣上次不是已經說過,李奶奶初五之前須搬出宮去的,兒臣今日來了卻不見李奶奶有所準備啊,是不是人手不夠,兒臣可以加派些人手幫忙一下。」

    在宮廷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必有過人之處,能夠在宮中舉足輕重的那更是有非常的本領才行。這西李自然不是一個只懂以美色誘惑光宗的妃子。此時見朱由校已經站穩了腳跟,自然不能再以以前的態度對待朱由校了。

    於是說道:「自先皇將皇上還有你皇弟檢兒托付我照顧以來,臣妾都你們愛護有嘉,以前皇上惹先皇生氣都是臣妾前往調解,現在先皇早逝,臣妾還是選侍,必將移駕噦鸞宮,然後在噦鸞宮中老死,臣妾雖然前次讓皇上住在乾清宮中,也是先皇讓臣妾輔佐皇上才如此的。如今不為其他,只求皇上按照先帝遺命,封臣妾為貴妃,臣也好能不在冷宮中殘度餘生。望皇上能念先帝之情,應了臣妾的要求吧!」

    這西李以前雖然對朱由校苛刻,但是那是先皇的意思,光宗托付朱由校給西李照顧的時候就曾對著朱由校說過:「宮中之人皆知你頑劣,朕對你管教不嚴,今令李奶奶照顧你與你皇弟,定要其對你嚴加看管。」所以西李對朱由校管教嚴格也是光宗的意思。

    這點說開來,西李曾生有皇四子,早夭,後生皇八女,後無子嗣,自然知道朱由校定然是以後的皇帝,不至於對其辱罵毆打之類。所以對於西李來說,前朱由校(就是還沒有變超人前)對西李的態度應該是敬畏的慈母。(這是鄙人的看法,當然是朱由校還不知道西李迫害其生母之事之前)

    要是以前那貪玩,懦弱的朱由校遇到這種情況,必然會心腸一軟答應了。可是現在情況不同,朱由校怎麼能放過這個殺母仇人呢。

    於是說道:「李奶奶所請兒臣已是知道,不過大臣們都是反對,兒臣還未登基如何能先行封李奶奶為貴妃呢。兒臣還是認為等兒臣正式登基後了,再和諸位大臣商量,如何?不過李奶奶現在住在乾清宮中名不正言不順,還是應該早日移宮為好。」完了接著說道:

    「先皇過世,這幾日早就積下眾多國務未辦,兒臣這幾日每日忙碌不停,現下要去處理政務了。」說罷便領著一眾太監錦衣衛出宮而去。

    初三這日,朱由校過得甚是得意,先是自己帝位穩固,後是奚落了西李一番,回去自是睡了一個安穩覺。到了初四,乃是公佈先帝遺詔之日。

    朱由校跪在高高的漢白玉台階上方,看著下面密密麻麻跪滿了各種官員,心想,一月前爺爺去世,也是這樣密密麻麻跪了一地,皇帝短命,跟著這些大臣也可憐,朱由校看到幾個官員鬍子一大把長,看樣子估計七八十了,估計孫子都一大堆了,現在還要跪,再跪估計自己也要掛了,要是再來幾個皇帝架崩一下,估計那幾位也要跟著皇帝歸天吧。轉念一想,再掛幾個皇帝,那不就是自己嗎,晦氣!

    這時專門宣讀遺詔的太監正扯著嗓子大聲念著光宗遺詔。

    「皇長子茂質英姿,克荷神器,宜早嗣皇帝位。其守祖宗家法,親賢、勒學、立政、安民、朝講。一遵典制,冠婚擇吉早行。出入起居,僖宜兢慎。左右待御,務近端良。」

    「內外文武百執事諸臣尚懷隱痛,同心協贊,永保基圖。」

    朱由校一聽,都是好事,這種遺詔我喜歡,一說要我嗣皇帝位,當皇帝誰不喜歡,不喜歡的不要看我的書了。二是娶老婆,這更是好事,朱由校加上陳興兩人都還沒娶過老婆,這個好事更是誰不喜歡。最後,還要大臣盡心輔佐我,這就更是好事了,他們要是不輔佐我,這皇帝還有娶老婆估計就都沒戲了,九月初四又是一個好日子。

    九月初五,對於朱由校來說,登基就剩一天了,但是卻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朱由校站在乾清宮門口,周圍圍著諸位大臣,還有一些錦衣衛在維持秩序,剩下的一些太監遠遠的站著,伸頭探腦,交頭接耳的看著熱鬧。

    乾清宮大門緊閉,裡面安靜無聲。

    這時王安走到朱由校前說道:『皇上,午時已到。」

    朱由校眉頭緊鎖,心中不知如何是好,這西李竟然不移宮,還讓人傳話,暫時不移宮,過些日子再搬。這可是一次大考,要是不能處理好這個事件,以後定要被這些大臣小看。可是怎麼辦,答應那是萬萬不行的,所謂皇帝金口玉言,說過的話人不聽,這不是駁自己的面子,不管怎樣,面子重於天,不能答應。可是不答應怎麼辦,難道衝進去趕出來,這個也不行,皇室內部又不是民間,這種事有史官專門記載,萬一以後史書上記載:「朱由校,先帝剛逝,欺壓先帝舊寵。」那就更虧大了。

    朱由校腦中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想在二十一世紀,警察遇到有人劫持人質,便派專門的談判員上陣談判。這回西李劫持了我的乾清宮,我還得派個能言會道的上前遊說遊說。可是手下人手不熟,不知道有沒有特別能說的。想罷,還是先聽聽大臣的意見,看看這些臭皮匠能不能頂個諸葛亮出來。

    於是說道:「眾卿有什麼辦法麼?」

    這時吏部主事呂維祺進言道:「皇位不可久虛,大寶亟宜早嗣。車轎不可輕動一步,女侍不可雜進一人。內閣和六部各衙門,必須防微杜漸。內官要擇忠厚老成之人。登基在即,李選待移官宜速,切不可再遲延。」

    朱由校一聽,心中暗罵,說了等於白說。看了看方從哲,向他點頭示意要他發言。

    這方從哲還是和前幾日一樣,撂擔子,光講空話:「既然李選侍還未準備好,皇上就寬限幾天好了,三日,六日即可,這樣李選侍就應無計可施了。」

    朱由校一看方從哲如此回答,心中一陣失望,可能當內閣首輔太多年了,性格都給磨平了,遇事就妥協退步,放在清朝肯定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敗家子,他要是去替李鴻章談判,估計北京城都會被他給當租界了。這種大臣不用也罷,還是得換個好點內閣首輔啊,百官之首,都是這個熊樣,可憐的明朝。

    這時工科給事中楊漣站了出來,朱由校一看,這個倒是有點盼頭,至少比那個方從哲好了不知多少倍。

    楊漣說道:「昨天以皇長子的身份居在慈慶宮還算可以,明天是天子,反而還居住在太子的宮殿,是為了迴避李選侍嗎?即使兩宮聖母還在,丈夫已死也要聽從兒子的安排,李選侍是什麼人,敢如此欺負和藐視皇長子。」這話說的有水平,幾頂帽子下來,個個是死罪,這種人才應該去當都御史,到時自己看誰不爽,立馬示意這個楊漣出來彈劾一下,簡直就是官場垃圾清掃器。

    朱由校一聽就覺得說的不錯,就找來一個太監,要他進去傳話,把剛才楊漣的話複述一遍給西李聽。

    過了片刻,裡面出來一個太監傳話道:「李選侍是先帝委託輔佐皇上的人,奈何居不得乾清宮。」

    楊漣又說道:「各大臣接受先帝的委託,先帝自己打算首先關心他的兒子,何曾首先關心他的妃子,請李選侍到太廟之前對質。你們這些人難道是吃李家發給的俸祿麼?為何維護李家,今日能殺我則已,不殺我,李選侍今日不移出乾清宮,我死也不離開。」

    楊漣又說:「李選侍表面以保護皇長子為名,暗中謀劃竊取權力之實,她居住的地方不可不遷移。臣的建議提出在今天、皇上將這個建議實行也在今天,各大臣賀成決斷也只有在今天。」

    此時大臣劉一燝,周家謨都附言贊同,詞色俱厲。其他大臣一看,這裡已經有人帶頭了,於是也開始開聲。一時間幾十號人對著乾清宮的門口,開始百般數落西李的罪行,聲音震天。開始西李還是無動於衷,後來大臣越罵聲音越大,可謂是群情激昂。

    朱由校開始還在想著到底派那個大臣過去談判,一看這個情形,幾十個大臣都在清點西李罪行,正是自己所期望的,順順當當的順著民意逼西李移宮。

    於是下旨:「先帝選侍李氏,著於仁壽宮居住,即日搬遷。」

    前番只是大家庭議,沒有發旨,西李不搬倒還無事,這次西李要是再不搬,可就是違抗聖旨了。這在封建社會可是世間第一大罪。

    西李無可奈何花落去,只得在一片責罵聲中,怒氣沖沖帶著幾個親信先行離開乾清宮,移居噦鸞宮。

    人無非受權錢色誘惑,太監無色,所以對權錢比常人更為熱衷,在移官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幕可笑的場面。西李身邊以及乾清宮裡其他方面的太監,個個見錢眼開,競在光天化日之下,乘著移宮的混亂時機,盜走乾清宮內的金銀財寶、各種珍貴文物、書畫。有人打成大包小裹,有人乾脆藏在衣褲裡面。偷的最多的是西李私人太監李進忠、劉遜等十餘人。由於他們都貪得無厭,從宮內出來的時候,心慌意亂,伯被別人發現,迅猛疾跑,有的崩斷了腰帶,有的擠破了包,掉得滿地,結果又被人看見,引起公憤。

    當然這點朱由校早就做好了準備,早就有太監告訴朱由校,移宮過程中經常有太監私盜宮中物品,這次朱由校調來數百錦衣衛專門看守宮門,出來的太監個個搜身,一陣下來,竟然抓了數百個太監。令朱由校不禁嚇了一跳。心想宮中紀律竟然如此鬆散,看來得嚴厲整治一番,於是下令嚴加查處,以儆傚尤。同時下令自己移宮乾清宮。

    皇帝朱由校在經歷一陣複雜的宮廷鬥爭之後,由慈慶官復回乾清宮,結束了四天的逃難生活,事始大定。

    在這章中,歷史上著名的太監『九千歲』——魏忠賢終於登場,也就是上文太監偷盜案中的李進忠,其實魏忠賢入宮前已經有老婆,並且有一個女兒。其本來是個無賴流氓,年輕時和人賭錢,大輸特輸,欠了賭帳還不出,給人侮辱追討,實在吃不消了,憤而自己閹割,進宮做了太監。在封建社會當太監是很不光彩的事,於是入宮時偷偷改名李進忠。他不識字,但記性很好,是個完全沒有受過教育的賭棍。當世第一大國的軍政大權卻落在這樣的人手裡。可歎!可歎!當然在本書中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移宮案結束…………終於寫完這麼些瑣碎事情,下一章就當皇帝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