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二卷 天變 第八章 遼東軍情2 文 / 師法自然

    to道可道:你說的後金的稱謂問題,我也是查了下資料,,明朝一直都是稱呼努爾哈赤——奴酋。而自萬曆四十七年起,明軍因薩爾滸大敗,便對女真重視起來,那時女真已是建國,其國號當時便為後金,雖然明朝一直官方不能接受後金建國的現實,但是民間已是有了後金這一說法,我在書中應用也是為了簡單一點,因為實在不知道怎麼稱呼!見諒!

    ……………………………………………………………………

    天氣陰沉,滿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黃色的濁雲。枯草落葉滿天飛揚,黃塵濛濛,混沌一片,簡直分辨不出何處是天,何處是地了,風裡還夾著潮濕的海洋上的氣息,這是大雪的預兆。遼東的深秋總是透發著一種寒意,京師的屏障山海關裡現在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一陣陣戰馬的嘶鳴聲此起彼伏,一隊隊全身重甲的步兵踏著重重的步伐前行,一車車的糧草、火器、刀劍、弓矢正是馬不停蹄的往遼東前線運去,山海關這個戰爭機器正是開足馬力在運轉,和山海關中這般熱火朝天的景象相比,這遼東經略府裡卻是一番沉靜。

    遼東的各些軍官將領都是聚集在這遼東經略府中,本來這些平時難得一聚的同僚應該在一起好好敘敘舊,不過現在卻是一片安靜,只能聽到熊廷弼那慷慨激昂的聲音在那大聲的讀著些東西。

    「各位遼東的將領,現今後金欲再次進犯遼東,朕在京師焦急萬分,然內閣大學士孫承宗提醒朕,說遼東還有各位將領在為朕,為大明守衛江山。朕這時才想起,朕有各位愛卿,如何要懼那後金。今番朕不下聖旨而用書信便是為了怕朕不懂軍情而去指揮作戰,而犯上去年薩爾滸大敗的教訓,朕這次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遼東,各位只需固守遼東每寸土地便可,切忌犯了輕敵冒進的大忌…………。」

    熊廷弼輕輕放下手中朱由校寄給遼東將領的書信,眼睛向堂中的眾位將領掃去,舉起他那有力的大手,砰的一聲重重的砸在桌子上,堂中的眾人被這聲勢一震,這時熊廷弼大聲喊道:「各位,現今明白了沒有,誓死保衛遼東,一血薩爾滸之恥!」

    堂中的眾位武將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聽到此時已是熱血沸騰,騰的都是站了起來,有的還是拿起身邊桌上的茶盞重重的砸在地上,扯著嗓子喊道:「誓死保衛遼東,一血薩爾滸之恥!誓死保衛遼東,一血薩爾滸之恥!」

    熊廷弼看著堂中眾人如此瘋狂的表現,也是感動的熱淚盈眶,接著喊道:「眾將聽令,遼東經略府改為遼陽辦公,即日起各位開拔遼東。」

    堂中眾人又是一陣轟然的應答聲,毫無疑問這些軍人的熱血此時已是沸騰,管他後金來了多少,誓死保衛遼東,寸土不讓。

    熊廷弼大聲喊道:「各將回營準備軍務,午後點將台點兵,祭拜三牲,出征!」

    說完眾人又是大聲回應,然後都是各自散去,回營整頓軍務,準備開拔。

    熊廷弼看著剛剛還是人聲鼎沸的大堂,眼中一絲擔憂之色慢慢浮現出來,要是後金不來進犯,只要再給自己三個月時間,遼東就能建立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到時就算後金鐵騎再是如何兇猛,也是難以攻破一座座高高的城牆圍著的堅城,那時再逐漸向遼東新建城堡,這樣過上數年,遼東的後金便可以輕鬆剿滅,可是自己有這想法,後金卻怎麼會沒有人看出來呢,現在後金在薩爾滸一帶集結兵力,據前方的探馬回來報信,說是薩爾滸已是集結了四萬以上的後金部隊,而且數量還在增長中。

    後金的第一目標肯定是瀋陽,不過瀋陽有官兵兩萬多人,加上附近各個城堡的明軍,要是後金進攻瀋陽城,明軍湊出五六萬人是絲毫沒有問題的,不過現在看來數量上明軍根本不吃虧,如果從守城的角度上來看,而且還是優勢佔盡。

    當然朝中的很多大臣也會這麼想的,不過要是經歷過薩爾滸戰役的人便知道,後金鐵騎衝擊之勢那是威力無比,就是明軍中那些裝備了最最精良火器的車營也是抵擋不住後金鐵騎的衝擊。而明軍去年薩爾滸大敗,軍中精銳一掃而空,現在的遼東之兵要麼是吃空餉,兵員不足,要麼是剛剛招募的新兵,根本沒有戰鬥力。如此看來遼東局勢還真是難以預料。

    可惜自己沒有時間,要是後金再晚上三個月,甚至二個月,自己便有百分百的把握守住遼東,現在看來卻是只有一半機會了。

    就在這時,門外跑進一個經略府的小兵卒進來,向熊廷弼行了個軍禮,大聲說道:「熊大人,門外有京中來的官員來求見大人。」

    熊廷弼一陣納悶,這不是剛剛給了我書信麼,怎麼又是有人從京師來了,難道皇上反悔了,那就麻煩了。便對那小兵卒問道:「知道是什麼人麼?」

    那小兵卒馬上回道:「那官員自稱姓孫,是從京師的大明研究院裡來的。」

    這些日子京師的大明研究院可是出了名,因為現在這研究院管著熊廷弼急需的大炮的研究製造,今日聽到研究院派人來了,便知道是皇上說的送到遼東的大炮有了著落。

    便有些期待的說道:「快,快引那個孫大人進來。」

    過了片刻,這傳令的小兵便引了個樣貌平凡的中年男子進了堂來,這人個子不高,沒有穿著官服,一身隨意的文士服穿在身上,不過卻是一眼便能看出是個精明能幹之人。

    這人便是當初徐光啟向朱由校推薦的自己的得意弟子孫元化,孫元化自打到了研究院便發揮所長,用心鑽研大炮使用之術,這次被朱由校派來遼東幫助熊廷弼守衛遼東。

    孫元化進來後,便向熊廷弼行了個禮,說道:「下官乃是大明研究院孫元化,奉聖上旨意運送大炮火藥前來遼東幫助熊大人守衛遼東。」

    熊廷弼一聽火炮來了,那是十分高興,馬上興奮的說道:「是不是那些炮長兩丈,重三千斤,能射十里的紅夷大炮,快快帶在下過去看看。」

    那孫元化聽了熊廷弼之言,倒是有些尷尬,忙搖手說道:「熊大人,那些大炮又重又大,運送起來甚是麻煩,可能還要幾日才能運到遼東,不過在下倒是先帶了些操縱火器的能手先行過來了,一則,這些大炮體積重量太大,不能用於野戰,卻是只能用於守城,在下先行帶些人手過來督造炮台也好放置這些龐然巨物。二則,在下這番從研究院帶了些專門用於測量、計算火炮彈著點的工具來,熊大人軍中要想熟練應用還需先行訓練一番才行。」

    這熊廷弼雖然也是統兵作戰,但是要是論到使用火器卻是不甚精通,今番見來了個專家,那是高興,原來這熊廷弼守衛的遼東雖是號稱有十萬之眾,不過都是剛剛招募的新兵,很多根本就不會使用火器,雖然一直在加緊訓練,然手中精通火器的將領卻是少之又少,今日好不容易來了個孫元化這般火器專家,可是得了一個很大的助力。

    於是熊廷弼上前一步,拍拍孫元化的肩膀,笑著說道:「皇上還真是瞭解微臣的心,知道在下急需孫大人這般的人才,便送了過來。今番有了孫大人的襄助,守衛遼東那便是十拿九穩之事了。」

    孫元化見熊廷弼這般熱情,心中也是豪氣萬丈,馬上說道:「在下奉聖上旨意,入遼東後聽從熊大人派遣,在下定當竭盡所能襄助熊大人,還請熊大人快快給在下安排些軍務。」

    這時熊廷弼笑道:「在下對孫大人送來的紅夷大炮可是期盼已久,再過幾個時辰在下便要到遼陽前線去,孫大人的那些大炮還要多運些路程。在下之意是遼陽和瀋陽各自分配一半的紅夷大炮,這樣我明軍據守堅城便高枕無憂了。」

    孫元化聽了熊廷弼的意圖後,覺得如此分散大炮甚是不好,便說道:「熊大人,在下來之前也曾考察過這遼東局勢,現今遼東的屏障便是瀋陽,要是瀋陽破那遼陽也是難以堅守,依在下的意見,應該將在下送來的12們大炮悉數分配給瀋陽,至於遼陽,現在京師正在趕造這些紅夷大炮,而且我們研究院已是有了更好的大炮研製出來了,現在正是在試驗中,要是試驗威力更好,便要大量生產,到時便把後來的分配給遼陽好了。」

    熊廷弼聽了也是覺得合理,要是瀋陽失守,那遼陽便是難以防禦,便說道:「如此,那就依孫大人的意見,將運來的大炮悉數分配給瀋陽好了。不過現在瀋陽局勢緊張,要更快些運到才行。」

    說完孫元化又是與熊廷弼一番商議,一面由熊廷弼加派軍中的輜重營去幫助孫元化搶運大炮,一面先行派人到瀋陽加緊搶修安置這些大炮的炮台,同時召集熊廷弼軍中的一些操練火炮的能手到孫元化處來學習如何操縱那些紅夷大炮。

    就是這般,朱由校登基後的第一場大戰就此揭開了序幕,這是一場後金輸不起的戰爭,後金要是輸了,那便是將遼東的主動權拱手讓給明朝,不過對於明朝這般龐然大物來說,這個戰爭只需平局便是勝利,前番的薩爾滸大敗已經將明朝遼東的精銳消耗殆盡,不過只要再給明朝幾年時間,後金還會有機會嗎?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