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三九節 印度小國 文 / 清宵好夢
船離了錫蘭山之後,分成了兩隊,一隊由王景弘帶著去了溜山國,也就是後世的馬爾代夫,王動本想讓廖管家帶著劉秀珠和綠柳隨王景弘的船隊一起去玩玩,馬爾代夫的風光那是沒的說的,結果兩位夫人不願意,還是要跟著他,於是大家一起往印度半島而去。
印度半島第一站加異勒(印度的半島南端東岸和阿枝巴丹、甘馬裡等地),小國家,國王名為葛卜者麻,第二站是小葛蘭(印度奎隆),然後是柯枝(印度科欽),最後一站是古裡(印度科澤科德),古裡也將是這次下西洋之行的終點站。王動搞不清整個印度次大陸的形勢,同樣的鄭和也搞不清楚,連候顯也搞不清楚。
事實上,當時的印度有兩個大的蘇丹國存在著,一個是德裡蘇丹國,建都在德裡,另一個是巴赫曼尼蘇丹國,定都古爾伯加。但這兩個蘇丹國一個控制了印度次大陸的北部,一個佔據著中部,最早其實只一個德裡王朝,但後來這個德裡王朝衰弱了,而且不是十四十五世紀之交,那個組織軍隊要證討明朝的瘸子貼木兒還狠狠的打擊了一下德裡王朝,這才有中部另一個蘇丹國的分立。
印度半島的南端則是一個一個的小國家,這要感謝印度半島的地形,這個半島嶼東南東高止山脈和西南西高止山脈呈v形,這使得北部或是中部的國家要打到南端沿海,一定要翻過大山,要麼就是要走水路,這都大大超過來北邊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鄭和要走訪這些小國家,就處在這個v的下端左右。
在加異勒國的時候王動就發現了,在這些國家還是佛教的天下,並不是後世共知的印度教,而且伊斯蘭教已經完全滲透了進來。這裡不是實行的印度的種姓制度,這裡的人分成了五個等級,一等名南昆,基本上是與國王有點血緣關係的人;二等回回人,其實也就是穆斯林的長老;三等人名哲地,系有錢財主;四等人名革令,專服務於哲地的幫手們;五等人名木瓜,木瓜是最為低賤的,這個名字應該是音譯而來,與木瓜水果沒有半點關係。木瓜不能住在城裡,只能住在海外,房簷高不過三尺,逾制將被定罪,衣服也有特徵,上衣不過臍,下不過膝。在戶外木瓜要是遇到南昆、哲地人,必需伏於地,候等他們經過後才能起來走動。木瓜之流,大多以賣苦力為生,命運較為悲慘,這比老朱的戶籍制度要慘多了。
加勒異國不是鄭和的重點,但卻是王動的重點,這裡盛產胡椒,不過王動他們到的時候,已經是四月,這裡進入了雨季。接下來的整個一個月裡,不管王動等人是到小葛蘭也好,到柯枝也好,在這個季節裡,古印度的這些小國糟糕的城市建設,讓王動等人頭疼不已。
此地城鎮均無陰溝或陽溝,更別說城市裡系統的排水內河,一到雨季,日夜雨下個不停,街面成河成湖,根本沒法出門,不過當地人顯然是習慣了,下大雨則在家裡玩樂。所以接下來的時間,也是王動這幫人日子過的最鬱悶無聊的時間。
鄭和走水路,王動走陸路,兩隊人馬平行穿越過南印度諸小國。馬歡跟著王動這麼一走對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有了深刻的體會。馬歡本人是懂梵文的,這使他到了印度半島之後,如魚得水,雖然有些口音問題,但基本上能夠交流。
王動的隊伍要比在蘇門達剌雨林裡穿行時人多多了,這次鄭和可是調齊了一千人給王動,只要是調給王動的人,王動都會特別派發些賞銀,還有一點最爽的就不用說了,王大人最重視吃飯,只要到開飯的時候,就是這些士兵最開心的時候,不過這次例外了。南印度的這些小國,信佛教的敬牛如神,從這點上看,絕對是佛教與印度教的融合,所以大家不能吃牛肉,雖然這幾個國家的黃牛體形大過中國,但只能看不能吃,要吃也只能吃牛奶。在大明朝時候,有多少人能喝的起喝的慣牛奶呀。還有讓人不爽的是,這裡穆斯林地位高,順帶著大家不吃豬肉,這太鬱悶了。吃來吃去,不是雞就是鴨要不就是魚。羊和狗是不少,但他們不大敢吃,羊肉和狗肉都是內熱的吃食,在中國都是天冷的時候才會吃,而在南印度這種熱帶地方,本來這隊伍裡又沒幾個女人,再吃這種內熱的東西,那火燒起來可不是個事。當地女人他們是不大敢去碰的,在暹羅還好,可到了錫蘭山之後,這裡的人就對牛屎有偏愛,個個身上衣服穿的是不多,但看到點肉的地方都塗著牛屎灰。好在已經這種氣味,但你要那些士兵去找這種女人洩火,個個還是搖頭不已。
王動他們這一千人可真是吃喝隊呀,開始的時候,是到了開飯的時間停下來,王大人一聲令下,選出個百十人出去打獵。後來這事專門交給斥候了,每十人一小旗的斥候本來是最累人的,但這會大家都搶著幹,看到的活物都獵來,只要沒宗教禁忌就行。特別是這裡的大果蝠,自從王動在龍城(新加坡)烤過幾隻後,如今最受大家歡迎,偏偏這種大果蝠倒吊在樹上像個靶子,一箭一個,特別容易獵取。斥候隊彷彿是打獵隊,隊伍經過之後,方圓五里之內,能動的有點肉的基本都被他們給死的活的抓了去,一到開飯的時候,烤的肉那叫一個香呀。
這天馬歡碰到了兩個番人,一男一女,這兩人身上幾乎什麼都沒穿,男的只是腰那綁了點麻繩另用白布把檔處裹了下,女的也是用片布蓋在私處,兩人上下身塗滿了灰白的牛屎。不過有點特別的是男的手上拿了個大海螺,兩人邊手邊吹,所以遠遠就被大家看到了。
馬歡只是好奇,便請他們停下一起吃飯,吃的簡單只是酥油飯而已,肉這兩人倒是不吃,馬歡只能請他並試了試,陳四做的?米飯團,結果兩人吃的津津有味。
男的除了手上的大海螺顯眼外,還有他一頭驚人的泛著油光的長髮,看到馬歡盯著他的頭髮看,那人講明了身份。原來這人還是個耆那教的祭祀,有特別的名字叫濁,這種都是世襲的身份,自生下來就不能剪頭髮,而且不能梳理,那油光是因為塗了酥油。而意外的是,跟著他一起的婦人,居然是他老婆,他們平日出行,倒是與和尚一樣,走到哪佈施到哪,一般人家只要看到他們路過都會贈些錢米給他們。而他們此行,正是去柯枝國,說起來還與明朝的隊伍同路。
濁在印度半島遊歷多年,對各地的情況都有所瞭解,這下一路來,濁給馬歡講了不少柯枝國的風土人情,當他知道馬歡是個回回時,表現出了特有的尊重。而且他還問起中國的宗教,馬歡老實作答,佛教不用多說了,回回教,濁也是知道的,只是道教不大清楚,正常,馬歡開始也不知道印度半島還有耆那教。對中國的宗教情況,馬歡一一做了解釋,濁回了一句話,先前印度有個帝王說過,任何宗教都好比是太陽的一縷光芒,任何的一縷光芒都有它的陰影。這話聽的馬歡一愣一愣的,說此話的是印度歷史上一名很有名的帝王,他統一全印度,並且在他治下各種宗教和平相處,那時也是印度歷史上最榮耀的時期之一,能在全世界各國中排進發達國家之列。不過現在不一樣了,真正的印度次大陸,只有南端這些小國家還有佛教和耆那教,那兩個蘇丹國是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天下,佛教和耆那教只是殘存在為數不多城市。馬歡沒想到佛教在印度居然混的這麼慘,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前朝還多次派高僧到印度取經,沒想到現在印度的主體部份居然已經沒有佛教了。
注耆那教祭司為本人扣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