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九十節 四大工廠 文 / 黃初

    第九十節四大工廠

    這個年代的中國商人,或者說是部分實業家,他們對於國家命運走向,還是表現得非常關心的,並且也願意積極參與其中。

    四川的商人和實業家門,對於四川政局的干涉並不止一次兩次了,他們希望通過盡一份自己的力量,讓全省快速恢復統一、和平,給他們一個安定的經商、辦企業的環境。

    當劉湘作為四川軍閥中,實力較強,表現又最開明的一員存在時,四川的大部分商人和實業家,就都選擇了站在劉湘這一邊,出錢出糧,也出其他各種物資,幫助他打實力最強的省主席劉文輝。

    因為劉文輝雖然也算開明,對於文治更是非常重視,但他更好戰,野心不止四川,不甘於只在四川發展,他曾經跟劉湘商量兩人中一人出去打仗,另一個留在四川當後援。但劉湘自己不想出去,也不想讓劉文輝出去。

    商人和實業家們都明白,即便資助劉文輝統一了四川,這位雄心勃勃的軍閥,也會繼續向周圍地區進軍,攻打雲、貴、鄂、陝等地。到時候,他仍舊會讓那些支持他的商人、實業家不斷出錢、出力,他們想要的安定經商、辦實業,根本不可能實現。

    歷史上的二劉之戰中,實力相對較弱的劉湘,通過幾年戰爭,才完全擊敗了劉文輝,但是這一次,才在第一仗被迫結束後,劉湘就實力大損,不再具有短期內發動第二次戰爭的能力,這對於四川和重慶那些支持他們的商家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

    他們前面的投資,完全失敗了,所有付出基本打了水漂。

    這一次和范哈兒的接觸,雖然沒有認定他是下一個具備統一四川能力的人,但是毫無疑問,這些商人和實業家,對於他的印象,都非常不錯。

    本來僅僅是想照例來繳納孝敬,繼續獲得一定範圍內的軍方和官方保護,但這些大商人和實業家們現在經過與范哈兒的商談、協議,已經改變了之前的看法,他們大多決定提高對范哈兒的支持級別,看看這位哈兒,最終能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能帶給他們怎麼樣的好處。

    范哈兒在送走商會成員後,也是信心十足。

    他在綦江的發展,正進入關鍵時刻,兵工廠、火電廠、鋼鐵廠、煤礦這四大廠的建設,已經集中了他的全部精力,對於其他的民用副業工廠,不管是投資還是經營,都已經有點無能為力了。

    雖然上海的哈同家族和沙遜家族,已經承諾援建一批工廠,但並不能讓綦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而這次和商會的成員達成協議,卻是解決了他的大麻煩。

    即便這些人中,實業家比例並不高,但總數還是不少的,他們涉及的行業,更是多種多樣。基本上只要每家出面興建一個半個工廠,就能讓綦江等地,具備簡單的工業體繫了。

    何況他們好幾家手上,還有一些普通廠家不一定具有的設備和技術,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在范哈兒建設自己的工業體系過程中,肯定能方便不少。很多本來需要到國外去買、去需求幫助的技術和設備,在他們那兒,就能輕鬆得到了。

    綦江南郊,這兒是范哈兒為自己兵工廠選的廠址,現在還只是一個建設工地。

    蘇慶祥率領的船隊到綦江時,整整上近萬噸的貨物,其中大部分都是工廠設備,有從上海等地購買的,也有從日美等地購買,其中就包括從美國購買的炮彈生產線。

    整整幾百頓的炮彈生產線和幾百噸的相應物資,現在正在陸續運抵這個新建中的兵工廠。

    作為一個軍人,作為一支部隊的統帥,范哈兒對於兵工廠的重視,當然是擺在第一位的。即便它不會是第一個完工的,范哈兒還是最先視察了他。

    早在炮彈生產線還沒從上海起運的時候,這個兵工廠就已經開工建設了,而且是第四師官兵才一抵達綦江的時候,就以工兵為先鋒,開始建設地基。高標準嚴要求,到三月份的時候,已經完成了全部廠房的地基建設,並且修建了幾個木結構的倉庫。

    當范氏船隊抵達綦江的時候,大量生產設備就直接從輪船上,被運送到這幾臨時倉庫中。等廠房建設完畢,再正式裝配起來。

    3月底的某一天,范哈兒視察了這個兵工廠的建設。

    此時的廠房,好多已經完成了大部分樑柱建設,馬上就可以開始架構屋頂了。

    看著那些巨大的木製廊柱,范哈兒並沒有多少喜色。

    自己手上資源實在不足,本來想修建鋼結構的廠房,卻發現不僅沒有那麼多的材料,好像技術難度比較大。

    眼前這個木結構的廠房,雖然建造速度比較快,但范哈兒知道,一旦抗戰爆發,這些廠房肯定會成為日本人轟炸的目標,到時候木結構的廠房,可是一點防禦功能都沒有,估計還得再遷一次設備。

    「這兒還要多長時間,才能進行炮彈生產?」范哈兒問身邊跟隨的兵工廠負責人。

    這一位負責人,是范哈兒原來萬縣機修廠的老師傅,姓薛名仁慶。畢業於上海一所英國人開辦的技工學校,先在在英國的軍艦維修廠工作,後來又到機修廠當了一個小工,慢慢一步一步成為了大師傅,年紀已經四五十歲,經歷極為豐富,在機修廠中威望也很高。范哈兒手下缺乏這方面的人才,無意中和這位薛大師傅談論一次後,發現他的見識和為人都很不錯,感覺並不那些西方正規工廠的技師差,就最終選定了這個傳統的老師傅,來擔任自己兵工廠的負責人。

    反正現在兵工廠只是生產炮彈,並不需要技術研發,用這種並沒有多少創新能力的老師傅,來管理一下工廠已經足夠了,而且他們傳統的踏實苦幹精神,反而會讓生產的東西更加可靠、精良。

    一身藍色工作服薛大師傅,絲毫沒有廠長的威嚴,面上表情甚至和個普通老農差不多,人確實很實在。聽到范哈兒的問話後,稍微斟酌了一下,才答覆道:

    「回范督,那些設備我和廠裡的幾個老師傅都看過,也和隨船來的洋技師商量了幾次,如果僅僅是進行空殼彈的裝填,等一個月後廠房建設完成,再花一個月時間將生產線調式裝配好,馬上就可以進行復裝生產。只是要我們自己壓制彈殼,干封套之類的技術活,那就很難說,我們缺乏合格的銅、鐵,更沒有熟練的技師,就算有那幾個洋技師指導,三個月內也絕對不可能自己生產炮彈。」

    范哈兒被這個薛大師傅的老實回答,重重的噎了一下。

    炮彈復裝馬上能夠開始,這在他的預料當中,要是那也做不到,自己花幾百萬買的炮彈生產線,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只是說三個月內,絕對不可能進行自己的炮彈生產,那就有點讓他特別失望了。

    「半年!我給你們半年時間,如果半年內不能進行自己的炮彈生產,那我就不會再在這兒浪費時間了。」范哈兒發出限令。

    大不了直接佔領成都、重慶的兵工廠,至少他們還能自己生產子彈、炮彈。

    他在一年以後,軍事上肯定要再有動作,而進行半年時間的子彈、炮彈生產儲備,則是必須的。

    薛大師傅側著那花斑頭髮的腦袋,猶豫了半響才回答:

    「好像那個福布斯先生,隨同生產線一起運了些原廠的銅鐵材料過來,我們在生產線裝配完後,可以先對它們進行壓模實驗,如果能夠成功,也許馬上就可以訓練出一批人手出來,進行自己的炮彈生產。只是後繼的炮彈材料必須馬上,這方面我們肯定沒辦法,還得范督你想法解決。畢竟我們只能生產炮彈,不可能生產原材料的。」

    薛大師傅的這個回答,才讓范哈兒稍微滿意了一點。

    他本來也沒想過,讓兵工廠自己解決原料的生產問題。

    「好,這個你們放心,如果沒有足夠的材料,我也不可能讓你們進行炮彈生產的。」范哈兒肯定的答應下來。

    他嘴上說的果斷,心中其實也還是有點疑問。

    火藥和銅之類,現在已經有購買途徑,以後也可以慢慢選擇自己建廠製造,但自己哪個已經在建設中的鋼鐵廠,卻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投產呢。

    幾天後,他就直接來到了南郊更遠處,正在興建中的鋼鐵選礦廠和鐵礦視察。

    在范哈兒現在興建的四大廠中,這是進度最快,也是唯一一個馬上就可以投產了的工廠。

    說起這個鐵礦的發現,范哈兒還真要感謝一下盧作孚,當時他的西部科學院,已經組織學者在綦江一帶進行礦產勘探了,手上掌握了不少實用數據。在范哈兒順利將綦江要到手中後,他立刻撥付了一筆財政預算給這些專家學者,對其中地質學家的唯一要求,就是重點進行鐵礦的勘探。

    這些地質學家手上,本來就已經掌握了不少數據,現在被要求勘探綦江鐵礦,馬上集中精力,分析了手上掌握的部分數據,隨後就圈定了現在這個鐵礦存在的範圍。

    不過一個月,隨著幾聲炸藥爆炸的聲音,掩藏並不深的綦江鐵礦,就成功在了世人面前露出了真容。

    雖然這個礦的儲量和品質,並不是多麼的優秀,但不管怎麼樣,這都是一個鐵礦,范哈兒馬上就下令,在這個鐵礦附近建設選礦廠,等選出鐵礦石後,在輸送到附近的鋼鐵廠進行冶煉。

    鐵礦的開採很順利,范哈兒在抵達那兒的時候,就看到了山一樣成堆、成堆的鐵礦石,當然,他們都是沒有進行過選礦的。

    綦江的鐵礦石品味不高,不像傳說中某些高品位鐵礦,只要進行簡單粉碎,就差不多可以直接送爐冶煉了。在這兒的鐵礦石,全都要破碎,篩分,然後分選(重選,磁選,浮選),重要就是經過破碎機,跳汰或者搖床,磁選機,浮選機什麼的,好幾個步驟,才能真正被送上鋼鐵爐進行冶煉。范哈兒對這些都不怎麼懂,不過他早有準備,直接從漢冶萍連人帶設備,僱傭了一批過來,直接就在這個鐵礦附近建了個選礦廠,進行這一職能。

    說到這次的選礦廠設立,就不得不說說漢冶萍公司了。

    漢冶萍公司全稱「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由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江西萍鄉煤礦三部分組成,是中國第一代新式鋼鐵聯合企業。1908年,盛宣懷奏請清政府批准合併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而成立。到辛亥革命前夕,該公司員工7000多人,年產鋼近7萬噸、鐵礦50萬噸、煤60萬噸,占清政府全年鋼產量90%以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該公司又向日商借債17次,借款總額約3700萬日圓和262萬兩白銀,受日商控制更緊。到國民政府統治時期,該公司完全被日商所把持。

    而這個漢冶萍,和范哈兒現在正在興建的綦江鐵礦或者說鋼鐵廠,還真是有無法避免的關係。歷史上,因為抗戰,漢冶萍於1938年將其大部設備運往重慶,另立新廠,就是後來重慶鋼鐵集團的前身,當時開發的使用的鐵礦石,也正是出自現在這個綦江鐵礦。

    當初范哈兒在想到要興建自己的鋼鐵廠時,第一個還是想到了漢冶萍。

    出乎范哈兒預料,此時受日資影響的漢冶萍,對於在中國投資開發鐵礦,非常熱衷,幾乎是范哈兒的電報一過去,漢冶萍那邊就選拔好了人手、設備,願意來綦江指導開礦、選礦了。

    只有在范哈兒提出要購買鋼鐵冶煉設備的時候,卻被種種借口拖延。幸好范哈兒早就讓在美國的福布斯,購買了幾批美國淘汰的老舊鋼鐵設備,當作廢鐵運到重慶。現在拼湊一下,還能組建起幾個小鋼鐵廠來,只是時間上,就拖得比較長了。

    相對於還在興建的鋼鐵廠,這個直接從漢冶萍照搬過來的選礦廠,建設確實快得多的,到現在才不過兩個月時間,在全力以赴日夜趕工下,主題結構已經建設完畢。

    這不僅是范哈兒的要求,也有來自漢冶萍方面的影響。

    眼前這個選礦廠,按照現在的建設進度推測,不用一個月就可以調式完畢,開始選出能直接冶煉的鐵礦石或者礦粉了。而仍舊在規劃中的鋼鐵廠,肯定不能趕上投產。

    這樣一來,按照當初購買選礦設備時和漢冶萍達成的協議,那些新選出來的鐵礦石和礦粉,只能優先賣給漢冶萍。至於他們會不會轉手賣給日本人,就不是范哈兒能控制的了。

    雖然這個廠的設立,得到了漢冶萍的大力支持,但不管是漢冶萍還是那些背後的日資商人,他們看中的,都只是綦江的鐵礦石,而並不是真的想幫范哈兒建立自己的鋼鐵企業。

    不過無論這些鐵礦石是不是自己利用,范哈兒現在都不後悔,畢竟就算是賣鐵礦石,也能讓他賺上一大筆的錢。現在讓礦石等冶煉廠,總好過讓冶煉廠等礦石。

    作為鋼鐵聯合體,范哈兒同時巡視了附近的鋼鐵廠,才一到這兒,范哈兒就忍不住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工地上的工人不少,但在兩三個洋技師和翻譯的命令下,大部分都只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只知道瞎忙,根本不能進行有效的工作。

    「還是不能有計劃的建設麼?」范哈兒叫來鋼鐵廠的負責人,進行詢問。

    這位廠長,還不是一般的小人物,曾經也是個小軍閥,名叫溫華。這人打仗也許不行,搞搞後勤工作卻很不錯,所以才被范哈兒拉來,做了這個鋼鐵聯營的廠長。麾下實際管理的,包括眼前這個鋼鐵冶煉廠和遠處那個鐵礦石選礦廠。

    眼下鋼鐵廠的建設不順利,這位廠長一直堅守在這兒領導督促,對於情況到還是比較瞭解的。

    「軍座,這些鋼鐵設備,都是從美國買來的二手貨,本來就配套不一致,而那請來的兩位洋技師,又不是專精這套設備的人才,現在能勉強繼續建設,已經很不錯了。」

    眼前的情況,確實是范哈兒沒有想到的。

    本來以為建設難度最大的,應該是哪個兵工廠,畢竟那東西比價複雜,在范哈兒看來,技術含量也比較高。誰知道,最後發現建設最困難的,反而是眼前這個傻、大、笨、粗的鋼鐵廠。

    那些洋技師要求很高,先是說要把鐵礦石送到漢冶萍檢測,才能確定具體安裝哪些設備,等檢測完,剛好發現買來的設備都能配用,卻又被說鐵廠對水文、地勢、交通等等都還有要求。

    明明是幾個高爐之類粗笨的東西,架起來就能煉鋼,但到了那幾個洋技師手中後,這樣安裝不合適,那樣安裝不合適,竟然僅僅設計搭配,就弄了個把月有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