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九十一節 招工 文 / 黃初

    第九十一節招工

    范哈兒心中惱火,無奈他不懂具體技術,只能給幾個洋技師高額懸賞,要是能快速投產,就獎勵他們每人一萬美元。只是到現在,雖然把大量的民工指揮的團團轉,真正建設卻還是沒個頭緒。

    而且這幾個洋技師還說的頭頭是道:

    「鋼鐵廠不同於一般的小冶煉廠,我們不能只看一年兩年的使用需要,應該作十年二十年的規劃。如果不是老闆你催的急,給我們一年時間進行規劃,也還不一定夠。」

    真的催的急了,就抱怨:

    「沒有合格的技術工人,我們怎麼工作?現在僅僅是讓這些不識字的農民學會怎麼使用葫蘆吊,就要花費我們大量時間了。除非老闆你能找到一千名優秀的技術工人,否則絕不可能再加快進度了!」

    對於堅持己見的洋技師,范哈兒根本無可奈何,他可沒辦法一下找來一千名技術工人,只能在金錢上盡量的配合一下,反正要求在半年之內,必須完成一個爐子的實驗性投產,不然就扣獎金。

    一聽扣獎金,那些美國技師才急了,紛紛改變語氣,表示會盡量努力,加快建設進度。

    到是最後視察的煤礦,讓范哈兒比較滿意。

    綦江的煤礦規模同樣不大,但是相對於現在那個還在建設中的鐵礦,這個煤礦是在很早之前就被發現的。到范哈兒手上時,已經開採有些年月了。他現在只是接手了原來的小煤礦,同樣再次引進了漢冶萍的采煤技術,對原來的小煤礦進行技術升級罷了。用不了多長時間,等先進的採礦設備安裝完畢,大規模的開採就能實現。

    而附近正在興建中的火電廠,進展也非常順利,由來自上海的技術工人幫忙,估計在全縣的電線架構完全之前,就能建設電廠完成,非常符合范哈兒的進度要求。只是現在也最多就能讓一個發電機組馬上工作,范哈兒就算再有錢,就算再有多餘的設備,也不能再建成多幾個發電機組,因為他手下沒相應的人才。

    直到現在,一直忙著賺錢和打地盤的范哈兒,才突然發現,制約他快速發展的最大障礙,其實還是人。

    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工人,就算他再有龐大的發展規劃,也沒法將它們真正落實下去。

    眼下這四大工廠的工業規模,就是他的最大極限了,所以范哈兒空有大量的規劃,卻根本沒法展開,只能找別人幫忙來建廠發展。

    至於他自己的工廠,蘇慶祥在幫范哈兒觀看數據後,曾經報給他一個數字。

    如果幾個工程都能按期投產,那麼到今年年底,綦江的工業產值,將會不下五百萬銀元。明年在這個數字基礎上,還會再翻上一番。其中,光是煤炭的產量,在今年投產後就會增加三倍有餘。

    今後三五年內,就算僅僅是依靠這個四大廠,不計別的小廠,范哈兒的經濟實力增長,也將會是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

    何況,范哈兒依靠的,其實還不止這四大廠。到時候有了這麼龐大的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做後盾,范哈兒相信,僅僅統一四川應該不成問題。

    范哈兒對於眼下的工業規模,當然並不滿意,所以他想到了找人幫忙,不僅是找人辦廠,還要找人要技術工人。

    現在這個時代,技術工人最多的肯定是美國,要招人當然最好也是去美國,經濟大危機後的美國,失業率極高,大量優秀的工人,可是都失業在家,靠稀粥養家餬口呢。

    很多高貴的金融界精英,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只能相應羅斯福新政的號召,去當森林救火員。這種為了找個工作,完全不顧身份和勞累的情況,頻頻出現在美國的各個中產階級家庭中出現。

    范哈兒在福布斯去美國的時候,就已經讓他幫忙僱傭一些專業人才過來,幫忙操作購買的各種機器,他們大多是原來負責這方面工作的,就像那幾條炮彈生產線,雖然願意跟著來到中國的美國技師,只有區區幾人,但他們對於這設備卻是非常熟悉,幾乎馬上就能上手,還能教學徒,不像鋼鐵廠那些請來的工程師一樣,還需要慢慢調試。

    等到現在范哈兒有了自己的地盤,隨著自己的工廠大量開始建設,需要的高技術工人,同樣也越來越多,范哈兒自然立刻再次拍電報給福布斯,讓他刊登廣告,再招募一批技術工人來上海的范記公司。

    廣告非常華麗,待遇也非常優越。

    上面寫道:范記公司員工的薪水,完全與美國經濟危機前的水平看齊,員工福利則與美國最好的福特公司看齊。來中國的船票完全由公司支付,以後公司每年還給一次帶薪假期,贈送回過船票等等……

    這樣那樣的好處,說的天花亂墜,吸引了大量美國技術工人。

    這時候羅斯福新政雖然已經展開大半年了,但真正解決工人失業率,還沒多大成績,實際上,這種解決,也大多只是給你一點救濟金,讓你不至於餓死人罷了。在美國經濟全面復甦前,根本不可能真正解決社會上的失業工人的生活問題。

    所以當福布斯的招工廣告一發佈,就馬上就幾萬人來詢問詳細情況,僅花了一個月時間,就輕鬆僱傭到了三千技術工人。這還是因為福布斯離不開加利福尼亞,單在這一地挑選工人的原因,如果到美國其他地方刊登廣告的話,還能招到更多優秀人才。

    其實,福布斯刊登的,是一個不實的廣告。

    廣告上寫了上海范記公司,但那些招募來的美國工人在到了上海後,會被要求繼續搭乘輪船前往重慶,確切的說,是前往重慶附近的綦江縣進行工作。

    僱傭他們的,確實是在上海登記註冊的范記公司,但工作地點,卻是在重慶的分公司,如果美國技師不願意繼續坐船去重慶的話,就只能選擇自己買船票回美國。因為如果他們選擇在中國的其他工廠工作,按照合同,則必須支付十倍的船票費,作為對范記公司潛在利益受損的補償。

    之所以設了這麼個套,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時候的美國人,對於中國的主要城市瞭解,最多也就局限於上海。讓他們到上海來工作,也許都已經覺得太遠太落後,不願意來,如果說重慶,他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沒聽過,等翻開世界地圖查查,發現她處於中國內陸這麼深的地方,肯定會一致的搖頭,打死也不肯來工作了。

    就像二十一世紀很多中國人一樣,寧願在一線城市租地下室住,也不願到三線城市換個工作地方。這時候的美國人,很多也報了想通的想法,寧願在找不到工作的美國小城市領救濟金,也不願意來沒聽說過的中國大城市工作。

    那些覺得上海還不錯,勉強可以讓他們接受的美國人,現在到了上海,卻還要面臨一個選擇。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身無分文的美國技師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其實已經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雖然也有幾個膽大的美國人,中途跑到美國駐上海領事那兒告狀,但在合同明確無誤的情況下,領事也沒辦法幫忙。再由林宏來他們送了一點孝敬,美國領事館的普通工作人員,就會出面遊說,告訴美國技師,其實重慶也很繁華。以他們商定的工資,在重慶工作個三五年,就可以回美國過個富家翁生活了。

    反正現在美國的經濟狀況很差,就當暫時在這兒吃苦受累好了,等幾年後賺夠了錢,美國經濟狀況也恢復了,就可以拿著大筆錢財回國,重新享受經濟危機前的奢華生活了。就連他們這些領事館工作人員,也羨慕那麼高的工資呢。

    在這樣的勸說下,已經完全沒有辦法的美國工人,當然大都會動搖了,這時候還能做什麼選擇呢。

    除了部分感覺受到欺騙的美國技師,寧願在上海另外找工作,賠償船票錢,其他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到重慶去看看情況再說。

    5月,第一批美國技師和技術工人抵達重慶,范哈兒終於感到手上的壓力,一下減輕了不少。

    對於這些新來的美國技師和技術工人,范哈兒非常重視,早在幾個月前,就優先在綦江縣城中,劃了一塊地方,作為一個美國人專屬居住區,給他們建起了成片美式風格大房子和幾棟樓房。當這些技師和技術工人抵達重慶的時候,剛剛可以入住。技師分配住獨棟大房子,普通技術工人則是住樓房。

    第一批到重慶的技師和技術工人,大多是單身的年青人,本來以為到這兒有個小小的宿舍就不錯了,沒準還得成天和老鼠臭蟲結伴,沒想到范哈兒提供給他們的,最好的竟然是一棟單獨帶小花園的獨立屋,明亮乾淨整潔,還有專門的環衛工人負責小區衛生。這第一份待遇,就馬上讓他們來時的鬱悶,削減了不少。

    等看到在美國小區附近,還有新開設的酒吧、歌舞廳、賭館等娛樂設施,咖啡館、小型公園、圖書館等休閒場所,更是大為開心。

    他們在來中國時,已經做好了闖西部的心理準備,其實對於來重慶的感覺,和來上海的感覺也差不了多少。現在看到這兒既有一種異國情調,又有美國式生活圈子,怎麼可能不喜出望外。

    幾乎算是被騙的鬱悶感,頓時打消了大半,基本被驚喜取代。

    當然,真正讓這些工人安心的,肯定還是工資和福利。

    范哈兒在這一點上,沒有絲毫打折扣,完全履行了之前廣告中的承諾。並且考慮到現在的四川物產特點,還特地從美國進口了大量典型特色食品,對他們適當的進行物資補助。

    這樣種種措施下,這些從美國僱傭過來的工人,才終於慢慢開始安下心來,進行認真負責的工作了。

    後來當他們一年工作期滿,除了極少部分享受公司福利回美國的工人,中途選擇了留在美國,不再繼續回重慶工作,其他絕大部分人,都在休假期滿後,繼續回到了重慶,賺取相比於當時美國社會仍舊特別高的工資。而在他們的影響下,新加入進來的美國工人,更是遠遠超過了離開公司的工人。

    實際上,很多美國工人在公司回國福利到來的時候,甚至都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繼續在工廠加班,賺錢寄錢回國而已。

    這是後話,略過不提。

    范哈兒在真正見到第一批僱傭來的美國技師時,發現了一個特殊的人群。

    他們帶著黑色小帽,非常團結,在工人群中往往聚集在一起,即便衣衫陳舊,人人的精神面貌卻又都非常不錯。

    這種非常有特色的人群,范哈兒一眼就能認出來,應該是猶太教徒。

    經濟危機後的美國,猶太人同樣生活不好過,所謂發囤積居奇的財,肯定只有一小部分。大多數平民,生活還是差不多的。整個美國社會充滿了失業人口,其中當然也會有一些猶太人。

    當人們提及歐洲猶太難民問題時,往往只關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猶太難民遭受德國納粹種族主義的迫害問題。但實際上,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在歐洲也依然存在著猶太難民問題,這也是一個最為突出的、常被人們忽視的問題。

    至於美國,在一定時期內,社會中也曾經強烈的歧視猶太人情緒。

    提到美國,人們往往會想到自由女神,想到雕像基座上那首體現美國立國之魂的詩:「……把這些無家可歸的,飽受顛沛的人們一起交給我。我高舉起自由的燈火!」這首詩原本是美國首座猶太教堂用來召喚猶太人的著名祈禱詩,它的作者是猶太女詩人艾瑪。如今,這首詩與美國精神合二為一,在300多年的「召喚」下,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已達到了令人生畏的地步。

    猶太人每年9月都會隆重紀念移居美國多少多少週年,1654年9月7日,首批23名猶太人抵達美國。在他們開創的歷史中,美國出現4次猶太移民潮,兩次「反猶潮」。與美國猶太人有關的爭議激盪了幾百年,直到現在,這種爭議越來越少,但也並沒有消失。

    從歷史上看,猶太人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歐洲,不斷受到迫害,流落異鄉。然而,新大陸畢竟不同於老歐洲。美國獨立運動領導人都拒絕反猶,華盛頓曾致函猶太社團說,「不讚許偏執行為,也不幫助迫害者」。

    1776年美國獨立時,猶太移民已從120多年前的23人發展到2500多人。1815年拿破侖戰爭後,美國出現第二次歐洲移民潮,大多為德國猶太人。他們很適應美國的環境,積極宣傳歐洲啟蒙思想,很快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南北戰爭時美國有15萬猶太人,1880年猶太人達到25萬。1881年俄沙皇遭刺殺,加上內戰殃及,大批猶太人遭屠殺迫害。至20世紀初,約300萬猶太人擁入美國,成為美國最大規模的第三次猶太移民浪潮。新猶太移民重視教育,人口質量迅速提升,在各行業施展才幹。二戰時,納粹反猶狂潮帶來美國第四次猶太移民潮。

    但長期以來,面對猶太人崛起以及俄國十月革命,美國許多新教富人把反猶和**畫等號。20世紀早期就有《錫安賢達議事錄》,這樣鼓吹猶太人密謀要顛覆基督教世界的謠傳。而且這一充滿不實之詞的小冊子竟然被汽車大王福特到處宣揚。1917年俄國革命中,許多革命領袖的猶太裔背景無疑又助長了這一理論,美國出現第一次反猶浪潮。三k黨宣稱要把猶太人、黑人等少數族裔趕出美國。反猶者甚至把1929年經濟大危機也歸罪於猶太人。好在當時的猶太群體勢力強而團結,在國會和媒體上發起反歧視、維權益行動,還曾迫使汽車大王福特等為反猶言論公開道歉。受納粹影響,美國20世紀30年代出現第二次排猶潮,急先鋒是德裔美國人,當時美國的反猶組織超過100個。

    這個年代的美國猶太人,生活並不像二十一世紀時那樣自由。

    而范哈兒,正是看到了這些美籍猶太人,才想到了,他還有一大批技術工人,甚至還有各種行業精英,等著他去挖掘過來了。

    因為:現在德國的猶太人,已經快到德國政府容忍不下的地步了。

    1933年以後,希特勒的就會逐漸開始反猶行動,這時候無疑是范哈兒收容一部分逃離猶太人的最佳時機。

    范哈兒馬上拍電報給已經離開上海的沙遜,表示,如果歐洲的猶太人遭到不公平的待遇,歡迎他們來中國,來四川他的地盤發展。出於他和沙遜家族的友誼,已經在四川有了一片底盤的他,非常歡迎友好的猶太朋友。

    這份電文一出,沒想到立刻得到了沙遜家族的回應。

    沙遜表示,他這位猶太朋友,非常願意介紹一批猶太人同胞,到四川、到重慶來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