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六節 中運一號 文 / 黃初

    第一百二十六節中運一號

    范哈兒有一個計劃,就是在抗戰正式爆發前,吸引更多更多的中國各界精英人才,來到作為大後方的西南地區。為抗戰保存一份實力,也為國家的後繼長遠發展,保存一份生力軍。

    一次抗戰,金錢的統計可以數得清,范哈兒也可以不在乎,只要有他在,戰後勝利了就肯定能全給撈回來。但那些人才和精英的損失,卻是無法挽回的,如果范哈兒不能有所改變,那他絕對會是這個國家最大的災難。

    可惜這個時候的西南地區,就算是重慶、成都這樣的大城市,在上海、南京等地的精英人士看來,也還是荒僻的角落。所謂遠離中原,一直指的就是大西南這樣的地方。就算范哈兒頻頻刊登廣告,並且通過某些知名人士呼籲,邀請一些各界精英人才來西南,實際收穫的成果,也是非常微小。

    范哈兒想要吸引那些人才和精英去西南躲避抗戰,也實在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西南地區不僅需要有雄厚的經濟條件作為基礎,還要在教育、文化、娛樂、體育、交通等等各方各面,都達到相關條件,才能讓一些人改變對西南的印象,從而慢慢接受他的遊說。

    其中,體育和文化,毫無疑問是一種指標性的條件,而且特別容易引起別人的關注。

    在文化工作方面,由於范哈兒採取自由開放的政治策略,實現了讓很多民主派人士躲避老蔣獨裁,前來川渝發展的成果。這方面工作還在一直繼續推進,效果還算不錯。

    體育工作上面,如果在這一次的全國運動會上,四川代表團,或者說是那些重慶代表們,能夠一舉在全運會上取得總錦標第一,那絕對能夠震撼整個中國,讓大家都意識到,四川,重慶這些各地方,也有領先於其他地區的實力。

    等到范哈兒再有意在其經濟、人文他條件方面,顯示出四川、重慶與眾不同的優越點,就肯定能在短期內,改變國人對大西南的印象,從而在抗戰前,起碼也是在抗戰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把大量國人精英,吸引到大西南來躲避戰亂,為中華民族的抗戰,保存一份更多的實力和精神。

    為此,在孔祥熙離開後重慶後,范哈兒親自召開重慶集團軍政會議,部署新一年的工作要點,特別要求兼職四川省民政廳長的盧作孚,擔任這一次四川省體育代表團的團長,除了特別重要的事務,把其他全部精力,都放在體育訓練上來。並且他范哈兒,也在和劉文輝商量後,擔任四川代表團的名譽團長,親自知道部分訓練。

    為了這一次全運會上的出彩,為了奪第一,范哈兒可是把後世電視中看到的,所有關於職業訓練的很多技巧,都給照搬了過來;從三月份開始選拔各大類參賽選手後,更是立刻將所有選手都帶入訓練場,進行全封閉的訓練;甚至還特意讓藥品管理局出面,研究一些有助於興奮的藥劑;個人投入五十萬銀元,用於各項裝備乃至設施的採購裝配。

    反正這個時候對於興奮劑和運動輔助設備規定,還不是很嚴格,他完全可以利用某些漏洞,來實現規則勝利。

    同時為了盡可能的選拔那些民間「潛藏」的各方面人才,范哈兒還下令張貼榜文,懸賞招募相關運動精英。他心中十分期待,最好是真能找到那些傳說中的武林高手,或者乾脆是蜀山劍俠出來,給自己去運動場上奪幾個冠軍回來。

    當然,那些只是他無聊的時候想像,真正付諸實際行動,為了發覺社會中潛藏的這類真正人才,范哈兒是以善後督辦供述和重慶市政府的名義,下達了全省、全市的全民健身活動。他親自帶頭,走上街頭,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全民健身,全民體育鍛煉運動。希望通過這些活動,發現某些對體育運動有特別天賦的人才。

    反正他幾乎是完全不擇手段的,想讓四川代表團在全運會上奪冠。

    范哈兒這麼「熱愛」體育運動,這麼「支持「體育運動,當然也吸引了重慶的一些文化名人、知名學者、進步人士的支持,他們紛紛採取實際行動,或者也陪同走上街頭,去帶頭宣傳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或者是在報紙上、在雜誌上,刊登文章,宣傳體育鍛煉的好處等等。

    無形中,這些人成為了范哈兒背後最大的助力。

    也是幸虧這幾年下來,四川、重慶,甚至包括西康、貴州、雲南等省市區的經濟發展極為迅速,不僅本來歷史上極為慘烈的大旱災、大饑荒影響極小,到了1935年的時候,更因為大量水庫和抗旱水井的修建,竟然沒有發生更大規模的旱情,加上本來就儲備的大量糧食,當然也就更沒有那些慘絕人寰的饑荒發生了。即便降水還是偏少,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這幾年大家的生活都在逐漸走好。

    正因為現在各省人民的生活都富足了,也才有時間和精力,才參加一些范哈兒推行的群眾性體育健身運動。

    人只要富足了,當然就會想些這樣那樣的花樣。體育鍛煉,現在在大家的眾口一致宣傳下,已經成為了窮文富武的另一種說法,大家對於這類健身養體的活動,都是參與性極高。

    所以到了後來全運會正式開始的時候,就算范哈兒不採取任何特殊手段,憑現在這個川康人口第一大省的實力,選出的精英代表隊,也基本能穩拿個全國總錦標前三了。

    在這些鍛煉方面,范哈兒開辦的那些工廠,其中的工人,表現的非常優秀。

    不管是鋼鐵工人也好,石油工人也好,兵工廠工人也好,對於體育鍛煉上,因為平常的身體素質不錯,現在給他們機會頓時立刻表現得非常優異。

    「嗨,羅三炮,想不到你人精瘦精瘦的,這長跑起來竟然這麼有勁,這次的縣選拔賽又得了第一?」

    「那是,以前給地主老爺打泡茶的山泉水,連番兩座山,不能佔露水,又不能受太陽暴曬,一路小跑回村子裡,氣獨步多喘兩口,早就習慣了。」

    「那……以你的成績,肯定能代表四川去參加全運會了吧?」

    「哪裡,聽說四川大學有幾個什麼造飛機的學生,用了什麼洞原理,什麼空氣的東西,能讓人跑步的成績竟然比我還好。廠長說了,過陣子讓我去那兒看看,如果學會了,就可以參加全運會,如果學不會,就只能讓其他人去了。」

    「還有這事……」

    體育運動很容易深入人心,兩個已經年過三十的鋼鐵工人,沒事就在綦江鋼鐵廠的車間外閒聊比賽,其中一個,竟然還是剛剛在全縣長跑比賽中得了第一的選手。

    而他說起的什麼洞原理和什麼空氣的東西,卻是四川大學那個飛機研究小組的幾個大學生,在聽到范哈兒獎勵體育科技研發後,閒的沒事就利用他們剛剛花巨資興建的一個小型風洞,還有剛剛搞到手的空氣動力學原理,給長跑選手,設計一些動作要領和運動裝備。

    當那幾個工人還在談論四川大學的這個飛機研究小組時,范哈兒其實也在訪問成都。在拜訪了劉文輝,通報了一下重慶集團軍政會議的成果後,他就親自抵達了那個自己重金資助下的研究機構——南川第二飛機製造廠,進行了第七次視察了。

    項目負責人林同驊教授和飛機製造廠廠長一起,親自在一片寬闊的廠房前,迎接了這個自己的大老闆。

    「林教授,最近研究如何?上次說的尾翼固定問題解決了麼?我們的運輸機研究的怎麼樣了?」

    才一下汽車,范哈兒就緊緊握住項目負責人的手,關切的詢問研究狀況。

    一連竄問題過去,那位教授不僅沒有任何惱怒,反而對范哈兒的關切顯得十分開心。

    「哈哈哈,老闆放心,這次我們已經突破了關鍵難點,除了發動機還是老難題,只能利用美國進口普瑞特.惠特尼公司生產的兩台9缸冷氣式發動機外,其他各方面都不成問題,完全可以在這幾天首飛,實現我們第一架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運輸機。」林同驊教授信心十足的向范哈兒保證。

    「好,好!」范哈兒聽到這個好消息,也是有幾分激動,趕緊追問:「那能不能帶去去看看,我們的第一架運輸機?飛機在哪兒?」

    他這次過來,就是因為知道研究小組自己設計的運輸機,已經具備了試飛的條件,才趁機過來看看的。之前仿製成功寇蒂斯戰鬥機,他都特意來看過,但相對那些照著老部件比劃仿製的老式飛機,他當然對現在這個完全自主設計的運輸機,更感興趣了。

    林教授對於范哈兒的要求,當然不會拒絕。

    他們本來就已經早早做好了準備,特意讓范哈兒過來看得,所以現在一聽到要求,馬上和身邊人一起,陪同著范哈兒等高官來到了廠房附近的一個飛機庫中。

    飛機已經組裝完整,早早停在了飛機庫中,隨時可以進行首飛了。

    「老闆,看吧,這就是我們設計製造的中運一號!」林教授大聲的向范哈兒宣佈。

    不用林教授特意大聲,早在范哈兒第一眼看到那機庫中龐大飛機,他就已經被深深震撼了。

    研究小組設計的運輸機,設計指標和中國歷史上第一架自行研製的運輸機「中運1號」一樣:全重4536千克,可載運乘客8人及駕駛員2人,平飛最大時速349千米,續航時間5小時45分。機身份前、中、後三段,可拆卸。下單翼分為左右翼和中翼3部分。中翼兩邊裝發動機,各有鉻鉬鋼管焊接的發動機架,並用橡皮墊減震,起落架能向後回收。有兩個汽油箱裝在中翼裡,各容汽油307公升,還有兩個油箱,各容173公升,分裝在左右翼裡。機身和機翼均為木結構,外蒙3層板,再包布蒙皮。尾翼也是木質的,只有副翼和襟翼是鋁合金製的。

    如果將來戰時有需要,也完全可以改為轟炸機。當然,范哈兒有全金屬的b-10作為選擇,這個並不專業,又是木結構的運輸機,當然不可能改裝轟炸機。

    但就是就木製運輸機,在油漆的作用下,散發著黑色光澤,看起來極為彪悍。

    這就是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運輸機麼!范哈兒心中感歎,看起來絕對比自己預想的要大很多,想不到以中國現在的設計製造技術,就已經能製造除了這樣的大飛機了。

    實際歷史上,也正是這個林同驊教授帶領剛剛從大學畢業的數十名青年,經過兩年多艱苦努力,於1944年成功研製出了「中運1號」木質雙發中型運輸機。同年10月,在重慶白市驛機場由飛行員李興唐試飛。11月18日,飛機首航從重慶飛至成都太平寺機場,由當時航空研究院試飛組人員協同,按試飛規範,逐條試飛並取得圓滿的結果。飛機被正式定名為c-0101運輸機,後被稱為「中運1號」。

    事實上中國的早期的航空工業與其他的國家相比起步並不晚,最早有1909年製造第一架飛機的馮如,後有譚根、饒國璋、張富天、袁葆光、田培業、潘鼎新、朱家仁等諸位先驅的不斷努力奮鬥下,各地方政府也開始了向國外飛機和各種零部件,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空軍和地勤。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了十幾家的飛機製造維修工廠,除修理各型空軍使用之作戰飛機外,也自製及仿製各型飛機的零部件,同時也進一步的仿製及改進飛機。

    較為知名的有:由福州到上海的海軍製造飛機工程處,由廣州、韶關、貴陽、昆明到宜蘭的第一飛機製造廠,由南昌到南川又回南昌的第二飛機製造廠,由成都到台中的第三飛機製造廠,桂林的第四飛機製造廠,由杭州到壘允的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大定、廣州到台中清水的發動機製造廠,由杭州、長沙、樂山、回杭州到台中清水的降落傘製造廠,由成都到南昌再到台中的航空研究院,由於戰爭的原因他們大都經過屢次的遷移。

    但是當時中國各項與航空相關配套的基礎工業不是還未形成就是實在是過於薄弱,以致於影響到了航空工業本身的發展。再加上當時中國先有軍閥割據,後有日本侵華,在長期戰亂中,航空工業也就始終未能得到穩定的生存環境,發展自然也就更顯得事倍功半,進展緩慢了。

    當時各地中發展最好的還要數廣東飛機製造廠,這和廣東地方政府不迷信外國飛機,也敢於使用本國飛機有著很大的關係。從1928年起,廣東飛機製造廠開始研製飛機,並將所有的飛機都定名為「羊城號」。據統計,廣東飛機製造廠在1936年前共研製生產了「羊城」系列的教練機、驅逐機、轟炸機達60多架,成為中國當時在飛機研製方面成就最大的航空工廠。

    1934年,廣東飛機製造廠改為韶關飛機製造廠,與美國寇蒂斯-萊特公司合作生產飛機。當時,該廠的主要任務轉為修理和仿製外國飛機,但也自行研製出「復興」式教練機。到了1935年的現在,也差不多生產了幾十架各類飛機。

    所以說,實際上這個時候的中國飛機製造業,不僅在技術上完全具備,而且在裝配和設備的需求上,也基本能夠滿足。

    在范哈兒投入重金支持四川大學的這個飛機研究小組後,他們很快就採購到了足夠的設備和相關實驗所學的發動機、飛機精密配件等等,展開了仿製和自製工作。

    在這個年代製造一家「大型」運輸機,甚至比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造一架大型飛機還要容易好幾分。

    范哈兒發現自己在設備方面可以做的幫助不大後,就只能盡可能提供一些在飛機製造上可能會用的前沿科技,譬如說風洞原理,譬如說空氣動力學原理。

    這些原理,范哈兒自己當然不清楚,但他說出來了,自然會有人去幫他弄到手。

    因為這些東西,正是在這個年代開始進入實用的,所以並沒花費多少金錢,一個簡單的風洞,就在四川大學附近的這個飛機製造廠中,給建立起來了。

    風洞是能人工產生和控制氣流,以模擬飛行器或物體周圍氣體的流動,並可量度氣流對物體的作用以及觀察物理現象的一種管道狀實驗設備,它是進行空氣動力實驗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

    只是掌握在完全沒有這方面概念的初學者手中,它的研究效果如何,卻是還有待於那些專家的慢慢研究。

    至少直到現在,他們得到的唯一成果,並不是飛機飛行上的,而是關於人體在跑步時,怎麼樣的姿勢可能遇到風阻最大,所以第一個就被應用到了范哈兒提出的體育科學當中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