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四節 中央軍的實力 文 / 黃初

    第一百五十四節中央軍的實力

    10月底,唐生智及各審判長(演習評判人員)根據擬訂的教令、指導要領與《審判勤務參考方略》,召集全體審判,在陸軍大學校內詳加指示,多方演練,進行了大約一周的訓練。11月初,各支演習部隊全部進入指定位置。

    這一天,京杭國道上車水馬龍,從高級的福特轎車、卡迪拉克轎車,到吉普車、摩托車、軍用卡車,擠滿了狹窄的公路。中午12時前,演習統監部的高級幕僚及參謀處人員陸續抵達設於溧陽南渡鎮的統監部。

    包括老蔣、何應欽、唐生智等軍事委員會的高級將臨,還有范哈兒、張學良等地方或者外派將領,全都抵達演習總部,聽從負責人講解這些演習。

    看到演習場地大操場上停放的坦克、裝甲車、大型火炮,以及天空上不時飛過的戰鬥機、轟炸機,范哈兒不由向一邊的張學良感歎:

    「中央軍不愧為中央軍,這些部隊的裝備還真不差。」

    張學良卻是不以為然:

    「對比中國其他地方部隊是不錯,比我們現在的東北軍也要強,但裝備好,卻不一定代表戰鬥力好。九一八前我們的東北軍,武器裝備也並不比現在這些教導部隊差,還不是……唉!」

    這位少帥真正把范哈兒當自己人,連九一八事變,也實打實的拿來和范哈兒感歎。

    對於這位少帥的說法,范哈兒也只能略略點頭,表示同意。

    中國的軍隊確實是這樣,不僅要看武器裝備,更主要的還是看使用這些裝備的士兵,還有指揮這些士兵的將臨,以及統治那些將領的最高統帥。

    范哈兒之所以會被老蔣邀請來觀看這次關係重大演習,一是因為他已經向老蔣表態,將會參加可能的對日作戰,而這一次秋季演習,也是明顯在模擬抗日作戰,他這個地方大員當然要參加。再有一個,也是老蔣在向范哈兒顯示中央軍的實力。

    老蔣顯然是想通過觀看這次演習,讓范哈兒自己認識清楚,以前軍事委員會沒對西南動手,並不是因為實力不夠動他,而是不願而已。今後如果范哈兒還想保持現在的地位,就應該乖乖服從中央,服從他老蔣。

    2日清晨,演習正式開始。

    東西軍雙方各以積極之企圖向前推進,遂於溧陽西邊的分湖橋、丁水橋一線發生「遭遇戰」。西軍從戰略上考慮,主力未參加「遭遇戰」的決戰,而是利用黑夜退至六步山東西一線進行防禦。3日,兩軍繼續發生「遭遇戰」,各以輕武器猛烈交火。西軍第三十六師將重點保持於右翼,因道路不良,影響了炮兵的調動、配置,致生被動。4日東軍發動出擊,在進擊中為西軍後衛所拒,戰局呈現僵持。6日起,西軍實施陣地攻擊戰,並分遣步兵一營遠途襲擊「敵」之右翼,企圖攻其側背,形成包圍,但因此而分散了兵力。東軍在這一階段的攻擊戰中也暴露出自己的弱點,教導總隊與第八十七師結合部兵力薄弱,給西軍轉移攻勢造成了機會。

    南渡一帶河流縱橫,湖沼遍佈。西軍利用這一地形,逐次遲滯東軍的進攻,演練了小部隊的河川防守作戰。最後,正當東軍乘勝追擊,發起拂曉攻勢之際,一支長長的汽車隊運來了西軍的增援部隊——第一混成旅,從左翼實施猛烈的轉移攻擊,使東軍的進攻功虧一簣。

    由於生力軍第一混成旅的出現,「戰場」形勢立即改觀,原處劣勢的第三十六師、憲兵部隊與第一混成旅密切配合,將突進的東軍一部予以「圍殲」。在一片激昂的衝擊聲中,奠定了西軍的大勝。

    8日,演習完畢,蔣介石在句容現場即席發表講評。

    他的講話不長,但份量很重。他說:

    「這是**第一次大規模演習,無論在技術上或戰術上,雖然成績不算很壞,但是畢竟免不了有不少重大的缺點……」

    他用「不算很壞」四個字來肯定演習的成績,褒揚中包含著嚴峻的成分。接著,他嚴厲批評了特種部隊和炮兵第四團不知道愛護兵器和軍旗,以及前方指揮官沒有注意後方管理等問題。

    這一番即席講話,很是獲得一片讚揚和恭維。

    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老蔣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但是他坐下之後,明顯仍舊難以平息剛才在演講台上的興奮,回頭左右四顧,看到了一邊的范哈兒。

    老蔣面上一笑,這位軍事委員長出於對范哈兒這個地方第一大軍閥的重視,也是為了想知道,通過這次演習,有沒有震懾住范哈兒這個鄉下軍閥土豹子。所以乾脆特意熱情的拉著一邊的范哈兒,詢問他對這次演習的意見。

    演習這七、八天下來,范哈兒可是沒有一絲空閒的時間。

    對於他和他的部隊來說,還從沒有和國民黨中央軍真正交手作戰的機會,所以毫無疑問,這一次秋季演習,正是他貼身瞭解中央軍實力的大好機會。今後不管是和中央軍對抗,還是和他們合作抗日,瞭解這支部隊的實力,對於他來說,都非常重要。所以這幾天下來,他下基層,走訪部隊,甚至親身參與旁觀一些連隊的攻堅戰鬥。

    幾天下來,他的感觸確實很深。

    最大的感覺,就是這次演習太形式主義了!士兵們對於戰鬥的投入,在提前知道這是一次演習後,就是把它當成了一場戲來演。

    這樣的演習,雖然戰鬥最後明顯代表中**隊的西軍一方勝利了,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什麼實戰參考價值。到了真正和日本作戰,這種演習成績,根本做不得數,就算情況一模一樣,也還是可能會失敗。

    所以對於老蔣的詢問,范哈兒只是當作不在意的說了一句:

    「這個……其他還好,就是感覺有點假。」

    假?自己花費巨大,幾次親自關注,屢受外界好評的大演習,竟然只獲得一個假字的評價!

    老蔣一口氣悶在胸口,差點對著范哈兒破口大罵出來。

    不過看看對面老范一臉憨厚的樣子,而且他又在剛剛前幾天,還被他幫忙說過好話,現在自己立刻張口呵斥,也有點不好意思,可能會讓人覺得他沒有容人之量,或者說是忘恩負義,所以強壓住怒火,老蔣臉上再擠出一絲笑容,追問范哈兒:

    「哦,那你到是說說,這演習假在哪裡?」

    范哈兒看老蔣臉色,哪裡會不知道他生不生氣,不過他就是故意要這麼說,此時再聽老蔣追問,才憨笑著進行解釋:

    「嘿嘿,委員長,范某是粗人,說話可能直白,您可千萬別見怪。但范某只看那些士兵們演習結束後,和演習前沒什麼兩樣,和那些真正從戰場下來的士兵完全不一樣,就知道不管演習是不是成功,但那些士兵,反正絕對沒什麼收穫的。他們太不投入,作戰行為動作表現的太假了。」

    聽了范哈兒的這番評論,老蔣的臉色在剛開始時仍舊很不好看。

    心中更是大罵,這范哈兒真是胡說八道,**投入幾百萬進行的演習,士兵們怎麼會沒有收穫呢?難道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的部隊就不會吸取教訓了麼?

    不過他對於這次的演習非常重視,也曾經讓部下收集士兵們的表現,雖然有很多表功性的報告,但仔細想想,好像確實有很多報告中提到,士兵們在演習中態度極為散漫,不把這次演習真正當一次戰鬥來看待。所以說,部分士兵沒有得到任何成果,也是有可能的。

    面上頓時笑道:

    「呵呵,范哈公還說自己是粗人呢,這番見解就很不錯,要不,你也上台去講兩句。」

    范哈兒看了看在老蔣結束後,作為指揮的唐生智已經站上台去,他連忙搖頭:

    「范某可不敢搶唐總參謀長的威風。」

    「嘿嘿……」旁邊的老蔣也是一聲輕笑,心中已經有了其他主意,就沒有在當場再提要求。

    在蔣介石講話之後,演習參謀長唐生智也發表了長篇講評。這一講評堪稱為軍中元老、一級上將唐生智一生中最耀眼的軍事理論著述之一。

    唐生智首先肯定了參加演習各部隊官兵「忍苦耐勞,不眠不休之努力,得以如所預期而完成」的精神,並對本次演習的目的及其所期望的價值作了概括性的闡述。他指出:

    秋季演習之目的,固在於使各部隊於何種戰鬥方式中發揮各級指揮官之指揮能力,演習聯合各兵種之協同動作,然其要義尤在於使關於**編製、裝備、教育、訓練諸方面之缺點,以為爾後改良推進之準繩。在演習中,吾人已發現甚多之缺點,獲得豐富之教訓,甚望諸位能悉心研究,出全付毅力,勇往邁進,期於短期內獲得良好成績,以完成國防準備之基礎,則在演習之價值甚偉大也。

    接著,唐生智分別從軍隊指揮、諸兵種之協同和對地形的觀察、利用三個方面逐一講評其缺失。關於軍隊指揮方面,唐生智認為存在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各部隊長的決心與命令,未能適時作出並予貫徹;二是在兵力使用上,未能集中優勢兵力於決戰方面;三是指揮官未能親臨前線,適時作出決斷;四是通訊聯絡存在諸多缺陷。關於諸兵種協同方面,此次演習中,除以陸軍步兵為主要參戰部隊外,尚有空軍、炮兵、裝甲兵、防空兵及化學兵等軍、兵種配合參戰。唐生智指出其缺陷在於:步炮間未能有良好的協同;空地聯絡不良;戰車未發揮其衝鋒、奇襲之作用;高炮部隊未能很好完成防空任務以及化學兵的運用不合機宜等。至於對地形的觀察與利用,唐生智著重就道路、河川和汽車運輸三個方面總結經驗,提出了應當注意的事項。他宣稱:

    「在將來實踐中,為避免敵空軍之威力,應多實施夜行軍為有利……

    「在許多重疊河川地域之戰鬥,攻者應以先頭部隊首先擴大正面,繼續以工兵,使接近河岸偵察河川之狀況,並決定向有機可乘之地點攻擊,防者當利用各河流進行逐次抵抗」。

    最後,他表揚了西軍在演習最後階段適時利用汽車運送第一混成旅,從而達成勝利「圍殲」主力的成功之舉,同時又再次強調:

    「大部隊之運輸易受空軍之攻擊,亦易發生故障,故應切實注意上空之防護,或利用夜晚以行之。」

    由於唐生智的這一講評切中中**隊之要害,故被蔣介石立即批發全軍,要求認真研讀。

    1935年**在南京附近組織的演習雖名為「秋季大演習」,但實際進行時已接近冬季。這一年11月8日立冬,23日小雪,大演習結束時,差不多正是冬季。但在時間過去整整兩年之後,歷史出現了驚人的巧合。1937年12月上旬,當日本侵略軍沿著京杭國道攻向南京時,恰巧是在2日至8日這一段時間內進行了溧陽、溧水、天王寺、句容等地的戰鬥,而在「東軍」的進軍路線中,正好有一路是沿著京杭國道逐次向南京攻擊前進的。

    根據日本的軍史記載,其第十軍於1937年12月2日接到了關於「攻佔南京」的方面軍命令後,遂命「第一一四師團沿宜興——溧陽——溧水公路大致進入溧水北面地區」,「第六師團沿長興——廣德——洪藍埠公路大致進入藍水西面地區」。由第十軍所率這兩個師團,不偏不倚,沿著兩年前演習中「東軍」(即假想中的日軍)的足跡,於12月2日攻陷溧陽,4日陷溧水,並進抵天王寺,5日占句容。

    除了時空範圍奇跡般地吻合外,在南京保衛戰中抗擊日軍的中國守軍主要部隊及指揮官也與兩年前的大演習基本相同。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已多年不率軍作戰的「大演習」參謀長唐生智,竟被蔣介石委任為統率有13個建制師又15個建制團、約15萬軍隊的南京衛戍司令長官,而當年充當東軍主力的第八十七師和教導總隊以及充當西軍主力的第三十六師,都是南京衛戍軍戰鬥序列中的第一批基幹部隊。

    一樣的戰區統帥,一樣的參戰部隊,又經過了「大演習」的實踐磨練和事後總結、提高,憑藉指揮官對部隊的瞭解,作戰部隊對地形、地物的諳熟,本應在實戰來臨的時候佔有相當的優勢,然而真槍真炮的血腥戰鬥決非和平年代的演習可比,它除戰、技術的優劣之外,更重要的還由雙方的國力、軍力對比支配著。抗戰初期的各戰役,由於中日雙方實際國力、軍力對比懸殊,決定了不僅溧陽、溧水、句容一類縣城守不住,就是上海、南京、徐州這樣的大城市也是守不住的。

    儘管經過1935年秋季大演習的洗禮,實際戰爭爆發時,在當年東、西兩軍鏖戰的蘇南大地上並未發生比較像樣的爭奪戰,中國守軍就立即退守南京復廓陣地,這不能不說是給歷史留下的遺憾一筆。

    范哈兒並不知道歷史上還有這樣的巧合,但是他在結束這次對演習的觀察後,卻是心情很是複雜,不知道是該喜好還是該憂好。估計那些日本間諜,在看到國劇你的戰力後,卻是絕對難免要心存僥倖的。

    因為這次演習老蔣他們看了很開心很滿意,范哈兒看了卻是感覺暴露出了**外強中乾的真正底細。這樣的軍隊,如果以後自己對上,那當然是會高興的,但要是和他們一起合作抗日,卻是絕對要擔心的。

    中央軍武器裝備不用多說,憲兵部隊等普通單位的裝備就比范哈兒的西南地區普通部隊略差,精銳部隊如教導總隊,卻也是明顯略遜於日本的精銳部隊,至於戰鬥表現,至少在這次演習中,則實在是像一場花拳繡腿的表演,比范哈兒預想中實戰演習要差上不少。

    這不是訓練程度的問題,而是那些士兵的作戰意志問題。

    這些士兵,並不是不愛國,但也許是長久的內戰,磨滅了他們為國家而戰的精神,范哈兒找不到一絲他們在為守護自己家園作戰的感覺,尤其是在演習中,即便大部分作戰勇敢的士兵,感覺也是和內戰中的士兵差不多。能打贏就打,打不贏打不了投降,反正是換個主子,投靠誰不一樣。確實,內戰中士兵投降被收編的故事實在是太多,而長久的內戰,也讓太多士兵,養成了這樣的心理承受能力。

    現在抗日戰爭是還沒有真正來臨,但這些士兵們的心態,卻也肯定是還沒有準備好。

    等唐生智的講評一結束,演習大部隊部分正式閉幕。

    但是真正的高層評估,卻還是要慢慢進行,包括軍事委員會,都特地為此次演習,進行戰術和戰略評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