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五節 派系 文 / 黃初

    第一百五十五節派系

    在軍事委員會舉行的評估會議時,范哈兒這次再被老蔣邀請參與其中。

    一旦真正參與軍事委員高層了,范哈兒突然發現,中**方高層,尤其是以老蔣為代表的軍事委員會高層,在戰略問題上的把握,還是很到位的,就向這次的南京秋季大演習,很符合實戰需要。

    只是,在戰術的設定,卻因為無法認清自己部隊的真正實力,在實際使用的時候,總給范哈兒一種配合不到位的感覺。

    這也就非常容易理解,為什麼後世**抗戰的時候,設想了一個又一個絕妙的戰略戰術會戰計劃,但每次到最後,總會功虧一簣,不能徹底勝利。還不是因為對自己部隊認識不清,在小環節上,無法做到符合預設的戰術,才導致最終失敗的嗎。

    不過還沒等他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辦法,在軍事委員會的高層會議上,老蔣就提出來,要范哈兒進行講話。

    「……這次秋季大演習,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些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非常之嚴重,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致命的!譬如說,士兵們對演習的投入程度非常不足,演習的逼真感遠遠不夠。他們都把這當成是一場演習,一次對軍委的演戲,根本沒有實戰情懷,這真是一個非常讓人失望的事實。下面,我們就請發現這個問題的范督辦范哈公,來講講他對這事的意見!」

    隨即,老蔣帶頭「啪啪」的鼓起掌來。

    這還是范哈兒第一次,穿著正式的一級上將軍服,出席這麼高層的軍事委員會會議。在場上坐了半天,頭腦還有幾分暈乎乎的。

    但是現在一聽清老蔣講話的內容,卻是讓他立刻神志一清。

    「啊,范某只是一個粗人,就是胡亂說說,哪裡有什麼真正的意見!」范哈兒連忙擺手,想躲過這次的講話。

    其實軍事委員會的那些高級將領,也大多瞭解范哈兒的出身背景,知道他這麼個人物,怎麼可能有多少真正軍事內涵,懂得那些戰略戰術。老蔣稱范哈兒發現的問題,他們本來就不容易接受。

    這不是演習麼?本來就不是實戰啊,還能要求我們怎麼投入,再投入,大家就要殺生殺死,那還叫演習麼?

    就算范哈兒裝傻想拒絕,其他軍事委員會委員也不買帳要求范哈兒「訓話」,但是老蔣卻還是再次提出:

    「范哈公不必介意,你好好說說,讓這些眼睛全都朝天長的將軍們,看看他們帶出來的,都是一群什麼樣的兵。」

    老蔣這一句話,范哈兒聽了後還沒怎麼樣,那些其他委員和上將們,就紛紛不善的看向范哈兒了。

    這個時候給我們講評。難道你想騎在我們的頭上?

    范哈兒深怕惹起眾怒,就算自己不怕這些中央軍高級將領,但以後抗日的時候大家還要合作,現在可不能撕破了臉面,連忙再解釋了一句:

    「范某只是看了西軍的幾支小部隊,還沒有看過進攻方的東軍和其他一些部隊呢!」

    他的這句話一出,作為西軍司令官、現任首都憲兵司令兼警備司令的谷正倫,卻是臉色一變,看了對面的教導總隊張治中將軍一眼:

    「范將軍的意思是說,教導總隊的士兵表現,比我們憲兵部隊的表現要好嘍?」

    張治中對於谷正倫的話沒發表意見,但是他手下的一個年青將軍,卻是馬上對谷正倫進行了笑話:

    「谷司令,這本來也就是事實啊,教導總隊,一直都是最優秀的。」

    「可你們在演習中輸了,還有臉說什麼自己是最優秀的?」

    「就是……」

    谷正倫都不用親口回罵過去,他這些派系的低級將領,已經幫他大罵了過去。

    這下可好,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兩邊你一句,我一句,竟然公開在會議上吵了起來。

    眾所周知,中國歷來最講究派系,在各行各業,軍政高層中,派系林立,集團成群。堂堂國民政府與地方軍閥區別的中央軍中,就存在著大量的派系。

    中央軍是聽命於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本質上講,只是控制了中央政權的地方軍閥,與桂系、粵系、晉系、滇系、西北軍、東北軍和地方軍閥武裝相區別。「中央軍」這個詞是相對於「地方實力派」而言的。然而也有不少的部隊,既非地方實力派,也不像中央軍,介於邊緣之間的部隊。這些部隊從序列上還是統一於中央的,但是人事上仍然自成體系,算是中央軍的旁系。

    中央軍以與蔣親疏關係來看,大體分為以下三個層次:最親近,當然是黃埔嫡系將領統率的部隊,稱中央軍嫡系;其次是老蔣在北伐及歷次的軍閥混戰中不斷收編的部隊,在中央序列內,但是仍保持相對獨立人事體系的,稱中央軍旁系,多為被收編的北洋部隊。這類部隊不少被中央嫡系部隊吞併改造,變為嫡系;最後則是在軍閥混戰中被蔣(或其他軍閥)打敗,失去地盤,編入中央序列,但是仍保持相對獨立人事體系的。與上一類不同的是,這些部隊出於地方實力派,失去勢力後仍與地方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廣東的19路軍、廣東的薛岳、湖南的譚延闓/魯滌平等部。

    真正嚴格意義的中央軍雛形只有6個師,他們才是由黃埔人馬發展而來的蔣軍嫡系,他們分別是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和第十一師,到後來經過不斷擴編,分別演化成為第一軍、第五十二軍、第十軍、第二軍、整編第十師和第十七軍。

    中原大戰後,又按德式編製建成了張治中的教導師,隨後教導師一分為三,教1師馮軼裴、教2師張治中、教3師錢大均。教1師發展的36、87、88師即後來的71軍;教2師發展為第4、25師,第4師是湯恩伯系的班底,25師編入關麟徵52軍;教3師發展為第14、89師,後來14師歸陳誠,89師歸湯恩伯。

    前面這些,都是中央軍真正的嫡系。

    所謂嫡系,自然深受老蔣寵信,確實基本是眼睛只朝天看的人物,現在聽了范哈兒的一番話,竟然也在哪裡公然爭吵起來。

    軍委會議上,作為參謀次長的楊傑,對於張治中和谷正倫兩派將領的爭論,大為不滿,看了老蔣一眼,在得到他默許的神色後,立刻大喝了一聲:

    「吵什麼吵?還不住嘴!都是自己系統內部的兄弟,有什麼東西可那麼吵得?有本事,就去戰場上真刀真槍和敵人打一場,比比誰殺的敵人多?在自己同僚這裡顯能耐,在軍委會議上大聲嚷嚷,算什麼本事?」

    隨即腦袋一轉,他直接向范哈兒發難:

    「范上將,你也是軍人,難道不知道,任何一次演習,都是對士兵的實戰考驗麼?這麼大規模的演習,竟然還指責士兵不夠投入,這讓那些在演習戰場流淚流汗又流血的士兵們,怎麼能夠安心?」

    楊傑雖然只是參謀次長,但是在中央軍系統中,威望還是很不錯的,馬上有其他將領相應。

    「嗯,我們中央軍的士兵,都還是很優秀的,這麼說他們,確實有點過了。」

    其他將軍們,也紛紛表態。就是教導總隊的張治中將軍,對於老范可能的說辭,也是很不滿意。

    「嘿嘿,諸位將軍,你們不必這麼激動,范某只是就是論事,就我看到的部隊,進行評論而已。我們的**戰士,當然是優秀的士兵,但並不表示,優秀的士兵,就一定會真正能夠非常投入參與演習。再說了,諸位將軍在這麼誇獎自己的戰士之前,也應該想想,你們這個優秀的比較對象是誰?是區區像我們川軍這樣的地方部隊,還是日本兵?你們今後的敵人,是我們中國的其他地方部隊,還是日本兵?」

    范哈兒感覺來參加這次會議,又被老蔣設套了嫌疑,一怒之下,也是毫不客氣的指責了那些上將們幾句。

    就算現在得罪他們,將來抗戰後合作不方便也不怕,大不了,自己盡量挑那些必贏的戰事來打好了。

    不過為了維持基本的面子,他還是在前面,讚揚了中央軍幾句。畢竟,以後抗戰的主力,還是要靠他們。

    抗戰前的幾次內戰已經證明,無論是紅軍,還是東北軍,西北軍,在大規模的陣地戰時,都不是以黃埔軍官為核心的中央軍的對手。范哈兒的西南部隊,雖然還沒有和中央軍正面交手的經歷,但范哈兒在這次觀察演習,進行評估後發現,像教導大隊,以後正在整編的德械師,正面戰力絕對可以和自己的嫡系第四師以及由他發展而來的那個預備軍相等,其他西南部隊,也同樣不是這些中央精銳部隊的對手。

    在東南富源的供賦之下,中央軍不僅僅在道德正統性上擁有至高點,而且無論在規模上,裝備上都擁有地方勢力難以相敵的優勢;其次,中央軍還得有讓抗戰各派信服的抗戰決心。所謂「我能」是不能夠的,還得「我願」才行。而中央軍的確也用戰鬥表現了自己堅定的抗戰決習,尤其是在淞滬會戰中。

    淞滬會戰,傷亡高達三十萬眾,它的失敗,更是導致南京的淪陷,因此常被反蔣諸派作為老蔣指揮無能的論據,更被某些人指責為「在國際大都市乞求英美干預的作秀」。呵呵,這種指責未免太不負責任了點,就算本錢再大,哪有用三十萬傷亡去作秀的,不是誰都有在實戰中「交學費」的魄力的。抗戰爆發之時,包括地方雜牌,全**隊總計二百萬左右,主要駐軋於長江六省的中央軍約佔六十萬。淞滬會戰,蔣前後投入七十萬軍隊,由於地方軍閥軍隊離得太遠,基本上都是就近諸省的中央軍,基本上蔣能指揮得動的部隊,能上戰場的都已了經投入戰鬥了,而傷亡則高達三十萬。尤其是抗戰前剛剛編練的德械師,更是損耗怡盡。

    范哈兒的回復,讓軍委會議上的幾個將軍,全都面容複雜。

    他也有自知之明,中央雖然比全國各地方軍要優秀,但和日本的精銳部隊比比,那肯定還是差距明顯的。

    鑒於范哈兒前面已經說了一些讚揚中央軍的話,這個時候,他們也就不好意思進行爭辯。

    范哈兒卻是趁著這點時間,無奈整理了一下自己在這次秋季大演習中的觀察結果,提出了一些意見和看法。

    本來這些東西,他是準備回去後,提交給自己川軍和西南軍的高級指揮官們的,讓他們掌握這些情報,以後在面對中央軍時,要有所針對性對待。

    但現在他被老蔣坑了一把,逼著他在軍事委員會這樣的高層會議發表講解,他無奈之下,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不至於將來和中央軍合作抗日的時候,被他們所看不起,也只能把那些準備保留的情報和內容,都在這次公開的會議,對中央軍的高級指揮官們,提前正式提出來了。

    最後還佯作謙虛的表示:

    「范某的一些粗淺意見,大家不要當真,關鍵是聽委員長的話,跟委員長,就一定能夠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范哈兒最後的一句馬屁,讓本來聽了他意見的老蔣和其他將軍們,頓時忍不住一笑。

    這個傢伙,看來還是有點才能的。將來要是真的和日本爆發戰爭,讓他們派川軍來支援,倒也是一個合格的合作對象呢。

    通過參加這次軍事會議,范哈兒到是得到了一個意外收穫,就是獲得了蔣系中央軍高級將領的實力認可。

    以前他儘管手擁重兵,執掌西南三省一區,但真正忌憚他的,只有那些高層政治人物。像手握重兵,自認天之驕子的中央軍高級將領們,對於從沒上過軍校(今世)、袍哥出身的范哈兒,卻是一直看不起,認為他的西南部隊、川軍,就算裝備再精銳,也只是一群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但現在聽了范哈兒對中央軍的一番分析,雖然內心對有些東西不認同,但至少還是承認了范哈兒的見識不凡,有很多軍事觀察,就算是他們都不一定能發現,而現在范哈兒卻意識到了,那他對部隊和士兵的瞭解,就絕對不是普通的一個外行人。

    范哈兒的表現,讓他得到了中央軍系統和老蔣的認可,老蔣當然對他這次選擇和范哈兒合作的決定,深感滿意,但是隨後,他想起范哈兒對普通中央軍的點評,卻是頓時有點不放心起來:

    中央軍的底細,已經被這老范給見識過,他好像並不放在心上,自己可能真被他小瞧了,乾脆,再露一把底牌給他,讓他震撼震撼,不至於認為我蔣某人麾下無人,讓一個小軍閥蹭到頭上去。

    當范哈兒結束大部分行程,即將離開南京的前一天,老蔣突然派人來,讓范哈兒來到自己的總統府附近,一起檢閱了他的特別衛隊。

    隨後,范哈兒深深為這支部隊的實力所震撼了。

    在1934年國民政府的閱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隊突然走過了各國公使的視線,這是一支大約有四千人的隊伍,卻是完全的德**隊裝束,配備的也是當時最先進的德國全自動式衝鋒鎗。凡是稍微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可以看出,這是一支具有極強戰鬥力的部隊。當這支部隊向委員長致意的候,具當時的國民政府秘書邵則明多年後回憶:

    「當時,英國大使面容驚愕,日本大使面色蒼白,德國大使微笑著對法國大使說,這是我們德國人訓練出的軍隊。美國大使歎服的說,這是中國兩支最好的部隊之一,德國大使不服氣的反問,在中國還有哪一支部隊還可以與他們抗衡?美國大使感慨的說,只有一支,那就是成吉思汗的部隊。」

    這支神秘部隊,就是南京國民政府自1927年起傾盡國力秘密組建,並於1933年邀請納粹德國特種部隊教官進行訓練而成的王牌特種部隊——委員長特別衛隊。

    委員長特別衛隊的前身,大體可以上溯到北伐戰爭中的葉挺的「鐵軍」,隨著國民政府統治的鞏固,蔣介石於1927年開始了對全國200萬軍隊的選拔工作,經過層層嚴格篩選,組成了一支8000人左右的衛隊。衛隊的成員個個身懷絕技,以一擋百。1933年,隨著國民政府與德國法西斯的關係日益密切,應將介石希特勒秘密派遣納粹衝鋒隊王牌教官勃羅姆來華,進行中國憲兵的秘密訓練工作,在勃羅姆的嚴格訓練下,又有近4000士兵遭到淘汰。至此,中國憲兵正式形成。在德國教官近乎法西斯手段的嚴酷訓練和幾乎先進到牙齒的德式武裝裝備下,他們如虎添翼,終於成為了中國乃至整個東北亞最為精銳的部隊之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