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六節 開戰了 文 / 黃初

    第一百八十六節開戰了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日方立即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拒絕。

    日軍一面部署戰鬥,一面因「槍聲」和士兵「失蹤」,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為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為由,予以拒絕。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

    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發動炮擊,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進行負隅頑抗。

    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

    歷史上,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各方面對於宛平附近的情況,都不是特別在意,因為日軍的這類行動,以前也經常有所發生,基本上是故意製造一點小麻煩,然後趁機要挾吞併中國一塊地方或者一處利益,但實際上日本卻是立刻進行了全面的戰爭動員,並且趁勢大舉侵華。

    相對於後世評價日本事先並沒有特意預謀此事趁這次機會全面侵華,實際上中國的則更是沒想過這次事件會導致全面戰爭,反應遠比日本要慢。

    不過到了范哈兒現在生活的這個時代,這一次的盧溝橋事變,當然不會再像歷史上那樣。

    首先是二十九軍的軍長宋元哲,這位原屬西北軍系統,素來嫉惡如仇的將軍,立刻下令宛平守軍死守城池,他將隨後派兵支援宛平。

    歷史上宋元哲於1937年5月,因為厭倦了和日本人周旋的生活,離開北平回到山東樂陵老家養病。正當宋哲元在家鄉享受難得的閒暇之時,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蘆溝橋事變,他本人直到事變發生四天後才返回,貽誤了大量戰機。而這一次,受了范哈兒的提醒,這位將軍已經早早返回了北平,親自坐鎮指揮二十九軍,當然那不會再像歷史上那樣。

    宋元哲對於是不是和日軍要全面開戰,也許心中還在猶豫,但是對於要不要保全自己在平津的這最後一塊轄區,卻是絕對沒有疑問的。而且他也信心十足,認為憑自己的二十九軍,確保平津不失,根本沒問題。因為他的二十九軍兵力超過十萬,裝備和訓練程度,並不比日軍稍差,而華北的日本駐屯軍,即便加上1937年春的增兵,也不過才三四萬人而已,哪裡可能攻克他大軍據守的平津。

    這位平津王,此時對於守住平津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宋元哲進駐平津,本來就是一件很巧合的事情。自從「何梅協定」簽署以後,中央軍黃傑、關麟徵兩軍撤出河北省,造成平津出現權力真空。當時前西北軍將領石友三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糾集漢奸白堅武、潘毓桂和幾千號地痞流氓,在灣平起事,打起自治的旗號公然向北平進軍,全國震動。此時北平周圍除了察哈爾的二十九軍,已經沒有中**隊,北平軍分會手中無可用之兵,頓時慌了手腳。這時蕭振贏趁機說服眾人,調二十九軍前來救駕。宋哲元在天津接到蕭振贏電話,激動得跳了起來,掀翻了茶几。他立刻命令馮治安的三十七師強行軍趕到北平。三十七師上午從張家口出發,狂奔120公里,下午就進駐北平西苑軍營,石友三、白堅武、潘毓桂等人知難而退,逃回天津。

    以後宋哲元又陸續將張自忠的三十八師調到天津周圍,趙登禹一三二師調往河北省任丘、固安、河間一帶,由劉汝明一四三師留駐察哈爾,自此二十九軍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察哈爾等地,宋哲元夢寐以求的地盤終於到手了。

    當然,二十九軍進駐平津,也是得到了日本華北駐屯軍的默許。日本人認為,西北軍長期受南京政府排擠,早就和蔣介石離心離德,最有可能培養成親日勢力。但是日本人顯然低估了宋哲元和二十九軍諸將領的民族氣節。南京方面則忐忑不安,因為日本此時正大搞「華北自治」運動,只要宋哲元一點頭,華北立刻成為第二個滿州國。蔣介石立刻派熊斌前往天津拉攏宋哲元。宋哲元也毫不客氣,要糧要餉,熊斌一一答應下來。

    已經收了老蔣錢糧,加上宋元哲自身老熊死守自己地盤的性格,當然不會願意讓出自己的地盤。讓給日本人一些特權,他可以接受,讓出平津,則完全不可能。

    歷史早就證明,日軍卻是仍舊存了大吞一口平津的打算,只是因為被宋元哲的抵抗,打破了他們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打算,才使他們不得不決定以武力來獲取談判桌上不能取得的地盤,全面侵華戰爭由此爆發。

    范哈兒和老蔣都明白,日本人派不派大軍全面開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挑起盧溝橋事變的他們,到底是不是想全面吞併平津。

    而在收到范哈兒的提醒後,老蔣的參謀部和情報機構,立刻全面進行滲透,很快就得到了日軍關於這次行動的最終目標,這在日軍中層軍官中,已經不是秘密,他們就是想要借這次盧溝橋事變,製造第二起華北事變,將平津變成不設防區,也就是真正的吞併平津。

    既然知道了日軍的目的,國民政府這邊,自然不會姑息。

    不過老蔣還是很要臉面的,講究師出有名,在日軍還沒全面開戰的情況下,他並沒有決定立刻派兵支援,而是立刻照會各國駐華使領館,表示:

    「希望各國能夠出面調解盧溝橋衝突,使華北恢復和平。」

    同時還通過外交部對日本駐華大使,提出交涉,要求和平解決盧溝橋,談判協商解決衝突。

    這樣有禮有節的行動,當然讓老蔣在道義上,非常站得住腳。

    不過老蔣也不並不是那種徹底頑固保守的人,援兵雖然沒有直接派,但華北一線的兵力,卻是已經開始進行了動員,並且下令山西省主席閻錫山和山東省主席韓復矩,讓他們進行戰備,並且調集在平津一帶的物資倉庫,對二十九軍進行支援。同時密電范哈兒、張學良等不,命令他們進行戰備和戰爭的全面動員,隨時準備派兵接應華北前線。

    唯一不爽的地方,卻是在致電二十九軍軍長宋元哲的時候,那位信心十足的軍長,十分不利索的表示,他的二十九軍,足夠應付日本的華北駐屯兵,讓老蔣不必要派兵去支援平津了。

    這樣明顯防範老蔣搶奪地盤的行動,把難得好心一次的老蔣,給氣得半死。

    不過老蔣這一番老成持重的反應,傳到范哈兒耳朵裡,卻是立刻讓這位實力派軍閥,對委員長大為感歎。

    「真是老奸巨猾啊!估計日本人還不知道,他們進行設計的這次陰謀,反而成為了老蔣的一次政治秀。說不定弄得好了,還會讓他們在華北狠狠栽個跟斗呢,就是不知道宋元哲將軍,怎麼會那麼大意呢。」

    不管老蔣這次政治秀,能不能給華北的戰事帶來多大直接的好處,但是在國際外交上和正義上,老蔣代表的中國,絕對是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接下來不管戰事發展只要是日軍繼續大規模入侵,國籍上肯定是會譴責日本,而不會說中國有哪裡不對的地方。

    只是宋元哲的態度,還真是一個麻煩,歷史上就是因為他沒有確定主見,時而幻想與日本和談,時而決定堅決反擊,不能果斷作出決定,導致日軍終於在華北調集了優勢兵力後,一舉將二十九逼出平津。

    所以一收到南京方面關於宋元哲的消息,范哈兒也還是氣得忍不住,立刻給那位宋將軍發了一份電報,表示日軍全面侵華態勢已顯,讓他在與日軍對戰時絕不可以猶豫,當趁敵未調集來所有兵力時,早早將其擊潰。

    范哈兒說的言辭極為懇切,也很是清楚明白。

    但宋元哲回復過來的電報,卻只是答曰「知道了」,並不是很在意的樣子。對於並不屬於同一系統,最多和自己平級的范哈兒這麼「指點」自己戰事,他還很很有一份看不慣的意思。

    對此,范哈兒也只能無語。除了發電報給張學良和楊虎城兩部,讓他們時刻關注平津,一旦局勢不妙,立刻發病支援外,並不能作出任何更有效的反應。

    隨著盧溝橋事變的發生,一時之間,中國上空電波往來不斷。南京、重慶、北平,這幾個大城市之間,時刻不停的進行著電報聯絡。

    而同時,日本的華北駐屯軍和東京之間,還有東京參謀本部和各支部隊之間,也是電波往來不斷。

    與中國方面主要是進行是否擴大戰事的協商不同,日軍方面,則是單純的調集兵力的命令。就在宋元哲還在和南京、重慶磨嘴皮子,討論日本是不是準備全面侵華的時候,日軍卻已經無聲無息的,悄悄在大規模調集兵力,準備全面侵華了。

    范哈兒現在,還需要真正進行全面戰爭的動員呢。

    因為事變已經爆發,而且老蔣也下令進行戰備和戰爭動員了,范哈兒也無須顧忌,立刻拿著老蔣在統一戰線成立後,就許給他的兩個軍番號,進行了擴軍行動。

    實際上,他現在控制的川軍,在和平了劉文輝的部隊後,就已經達到了擁有兩個軍番號,實際卻有三個軍兵員的實力。這一次老蔣許給他的另外兩個軍番號一可以使用,當然馬上進行了再次擴編。

    除了原來的新七軍,原劉文輝的第二十軍外,這次新增的兩個軍番號,正好是原來的第一百軍和第九十九軍。整體在編人員,將會達到二十五萬人左右。

    范哈兒早有計劃,將來除了必須留下一個軍留守川康外,另外三個軍,基本都可以抽調到前線去,而現在第一個可以上場的,則還是他的老派嫡系新七軍,這個抽調走了最精銳的第四師後,戰力雖有所下降,但綜合實力,仍舊排名全川第一,完全不再平津的二十九軍之下。

    歷史上的二十九軍一直是全國比較精銳的部隊,在平津被日軍以十幾萬的優勢兵力擊潰,只能算是惜敗。現在新七軍不比他們差,就絕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了。

    只是現在華北的戰事,還會讓二十九軍像歷史上那樣一敗塗地麼?

    宋元哲的二十九軍在佔據平津後,迅速擴充為5個師,共計48個團,總兵力達10萬以上。其中張自忠的第三十八師轄5個旅,共計11個團,兵力近3萬人。二十九軍裝備此時也令人刮目相看。士兵普遍使用捷克式步槍,排長用德式伯格曼衝鋒鎗,連長每人1支二十響駁殼槍,每班配備擲彈筒2門、槍榴彈2支、捷克式輕機槍1挺。全師共裝備輕機槍700餘挺,比中央軍甲種師編製的274挺,多出一倍多。由於訓練水平的提高和武器裝備的改善,此時的二十九軍,堪稱中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

    強大的實力,有時候不止帶來的是信心,還可能是遮蔽人認清自身的一層紗墓。

    此時駐守平津的二十九軍將士,就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認為平津地區日軍以區區三萬人,斷然無法和十萬之眾的二十九軍對抗。

    事變發生後,對於前線發生的交火事件,宋哲元將軍面對關心的記者時,公然表示:

    「目前日本還不至於對中國發動全面戰爭,只要我們表示一些讓步,局部解決仍有可能」。

    即便南京方面,因為已經得到比較確切的情報,電告宋元哲,讓他「積極應戰。」

    這位軍長也還是下令部隊,「有戰則可以應戰,無戰則不可主動尋戰。」

    根據這個精神,二十九軍各部都按兵不動。三十七師旅長何基灃要求趁豐台日軍空虛之際主動攻擊,被張自忠制止。

    眾所周知,日本政府已經做出了擴大戰爭的決策,只是華北日軍在宛平一戰發現二十九軍戰力強勁,這才感到兵力不足,與冀察當局的交涉只是緩兵之計,爭取時間增調部隊。宋哲元與張自忠等人對此缺乏對此的判斷,仍致力於通過外交斡旋解決事變,於是與日方簽訂了停戰協定。

    蘆溝橋事變時的平津地區態勢,日軍根據《辛丑條約》佔據了各個戰略要地,和二十九軍陣地犬牙交錯。這樣二十九軍只得眼睜睜地看著日軍在停戰協定的掩護下頻繁調動,佔據有利攻擊位置。

    一直到7月下旬,宋哲元依然對局勢沒有清醒認識。

    這時中央軍增援部隊和張學良、楊虎城二部,已經開到保定、滄州一帶,到這時宋哲元反而還在擔心中央軍來搶他的地盤,在24日給蔣介石的一封信中仍說:

    「刻下擬請均座千忍萬忍,暫時委屈求全,將北上各部隊稍為後退,以便緩和目前,俾得完成準備。」

    對於張、楊二人,因為原來的老交情,則是好說話很多,表示:

    「如果戰事吃緊,必然尋求援助,如今大可不必貼近前線,以免日軍引起誤會,造成不可收拾之衝突。」

    到7月底,日軍已經陸續從國內和東北增調第五、六、十、二十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一、十一旅團到平津地區,加上原來的天津駐屯軍,總兵力達到十幾萬餘人。

    26日晚,日軍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發出最後通牒,限二十九軍於27日正午以前撤出北平。

    宋哲元這時才明白戰爭已經不可避免,嚴詞拒絕了香月清的最後通牒。

    27日,宋哲元召開軍事會議,準備在8月1日發動進攻,馮治安三十七師會同趙登禹一三二師主力攻豐台,張自忠三十八師攻天津海光寺。

    同時在保定、滄州一帶的張學良、楊虎城兩部,也立刻致電宋元哲,表示願意進兵援助。

    此時明白大勢的宋元哲,已經明白戰爭不可挽回,當然不會再拒絕,立刻表示同意。

    只是日軍早就準備充足,在最後通牒被拒後,立刻先發制人,於28日凌晨發動全線進攻,南苑、北苑、西苑、通縣等地均發生激戰,二十九軍倉促應戰,局勢非常不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