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八節 日本援軍 文 / 黃初

    第一百九十八節日本援軍

    對於這次的行動,范哈兒確實是準備已久。

    早在淞滬戰役開始之前,他就已經秘密委託杜月笙,幫忙將整整一輪船的重型的磁性水雷給運進了上海。而在這次的雷擊行動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成功炸傷日軍一艘重巡洋艦和幾艘大型運兵船的,正是這批磁性水雷。

    磁性水雷是世界第一種非觸發式水雷,最早的磁性水雷是由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首先研製成功的。

    磁性水雷起爆原理:它裝有磁針引信,可感應一定距離內通過的艦船所形成的磁場。因為海洋上航行的艦船大都的用途鋼鐵製造的,猶如一浮動的「大磁鐵」。鋼鐵內部含有無數微小的磁區,而地球是個大磁體,地面空間充滿了磁場。這磁場對鋼鐵內的磁區有著磁力作用。當發生碰撞時,鋼鐵內的磁區就會受到震動,磁區與磁區之間就有機會稍微鬆開,摩擦力也因鬆開而減小,這樣磁區就受地球的磁力而被扭向同一方向,於是就產生了磁性。艦船在建造時,構成船體的鋼板和其他鐵塊會因經常的敲擊而被地球的磁場逐漸磁化,從而帶上磁性。艦船下水後,就會成為一個浮動的大磁體。當艦船駛入布設有磁性水雷的水域時,磁性水雷上的磁針受到艦船磁場的作用而發生轉動,接通起爆電路,水雷就會起爆。

    由於磁性水雷不需要艦艇直接觸碰到水雷的雷體,可以布設在適當水深的水底,這樣,大大提高了水雷的威力和隱蔽性。

    這種水雷技術,就是范哈兒秘密從德國搞來技術,自己的軍火實驗室經過秘密研究跟進,最終研發成功的一種最具威力的水上武器。

    而這些水雷實驗性的第一次投入實戰,就取得了這樣的成果,甚至還出乎范哈兒的預料。

    他本來以為,那些驅逐艦最多不能掃瞄到這些磁性水雷,但隨後就會因為磁性而觸發水雷,並且直接被炸沉。由此引發後面的日軍軍艦戒備,從而只能停止前進或者倒退,那才是自己最想要進行的進攻時機。

    但是沒想到,他們新研發的磁性水雷,磁力感應力度明顯靈敏度不高,而日軍你的那幾艘由大型魚雷艇改建而來的驅逐艦,也是明顯噸位偏小,艦身的磁力強度不夠,在水面上縱橫行走,竟然沒有觸發那些水雷,當這些水雷最終產生作用的時候,竟然剛巧直接炸在隨後跟進的日軍重巡洋艦上。

    知道這樣的結果後,范哈兒也是稍微意外了一下。

    他本來甚至對於這次秘密行動,都不怎麼報期望,還想到時候上海戰事可能會像歷史上那樣發展,那自己也只有在日軍選擇在浦東和金山衛幾處登陸的時候,隨意布下這些水雷,讓瞎貓去抓死耗子,能碰上幾隻算幾隻,根本沒有特別詳細周密的計劃。

    只是後來老蔣竟然將空中力量交給他指揮,這才令他制定了這個雷擊行動,並且最終取得了出乎預料的成功。

    當黃浦江空戰結果傳回來的時候,就算是在他身邊的老蔣,也是激動的喜形於色,連聲大笑,並且直稱讚范哈兒:

    「運籌帷幄,力挽狂瀾,哈公實為國之棟樑!」

    看到自己的委員長,竟然都這麼降低姿態的拍這位范哈公的「馬屁」,旁邊那些侍從武官,當然也是早就習慣的見風使舵,紛紛在一邊大讚老蔣和范哈兒領導有方,打敗日寇,恢復國光,就在眼前。甚至過上幾年,**就可以踏足東京,讓日皇乖乖投降也不一定。

    這連番誇獎之下,老蔣不以為意,到是讓范哈兒有點不好意思。

    他自然知道,就算自己的空軍,把上海的第三派遣艦隊全都給消滅了,對於日本海軍的總體實力,損傷也不是很大。

    四艘航母卻是可以讓日軍的航母部隊傷筋動骨,但日本海軍自信的主力,卻還是戰列艦。航母只是在不能建造大型戰列艦,並且預算不足的情況下,日本海軍無奈地選擇而已。它們的地位,甚至都不如原來旗艦出雲號這樣的重巡洋艦。

    就算重巡洋艦,日本海軍也還有好多艘,甚至就連榛名號戰列艦,也根本就是替補戰列艦,根本連日本海軍的現役主力艦都算不上。

    他可是親眼見識過日本海軍長門號戰列艦的威力的,知道要是惹來了那麼一艘巨艦,讓它停在吳淞口開炮,就能把沿岸的上海地面給轟成焦土。

    所以他還是不失理智的向老蔣委婉的提起:

    「區區幾艘運兵船和一艘重巡洋艦,不過日本海軍主力的九牛一毛,他們到目前為止,根本就沒有拿出主力,要是出動了被稱為國之重器的主力戰列艦,那才是令人頭痛的事情呢!像日軍的長門號,就算它停在水面上,仍由的我們飛行隊的飛機轟炸,一個波次的500斤級炸彈全扔它頭上,它也不一定會被炸成。」

    旁邊的老蔣,哪裡會聽不出范哈兒這話是在說給自己聽。

    本來的開心情緒,頓時被范哈兒敗壞了不少,不過他到也沒失去理智,知道范哈兒說的是實話,乾脆也笑著對周圍的侍從武官說了幾句:

    「要戒驕戒躁,我平常怎麼教你們的?」

    不過這次雷擊行動的成功,還是讓老蔣立刻下令,在國內和國際上進行公開的大規模宣傳。

    1937年八月底的這一次「雷擊」行動,產生的影響,遠不止政府正面宣傳所帶來的積極結果。

    實際上,當時在**轟炸機突破攔截網,在犧牲了數架轟炸機作為代價,成功擊沉了本來就已經重創的那艘重巡洋艦和幾艘運兵船後,日軍第一批趕到支援的陸軍,幾乎折損了一半。

    雖然那些驅逐艦拚命打撈,但在飛機轟炸和掃射的情況下,還是讓日軍付出了損失幾千人的代價。

    這可是開戰至今,在一次戰鬥中,日軍瞬間損失的最大一次。

    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就是喜愛冒險的小澤,不得不在軍部的斥責令下,幾次修改他後面準備的出擊計劃。

    這位受到創傷的司令官,甚至致電東京的軍部,表示,如果不能解決中國空軍,則海軍戰艦進入中國內河,將始終受到中國戰機的威脅。所以懇請國內派遣幾十架飛機作為援軍,來剿滅南京方面的空中力量。

    這個請求,雖然讓日本軍部方面,覺得小澤無能,但是在派遣軍陸軍指揮的作證下,他們還是意識到了南京方面空軍的強大。加上戰前就有搜集過南京空軍的實力,對於現在的結果,雖然意外,但也絕對沒有脫離可能性範圍,所以在多方籌集之下,最終還是勉強湊出了幾十架戰鬥機和轟炸機,調往上海增援。

    只是他們只能作為第三批援軍,在已經快抵達上海的第二批援軍之後抵達上海,到時候能不能對戰局產生巨大的影響,現在也還未可知。

    不過隨著日軍的第二批援軍達到,日軍在上海的實力,已經空前膨脹。

    雖然在之前,已經丟失了大量的戰略要點,日軍在上海佔據的地盤和局勢,都陷入嚴重不利,比歷史上不知道要危險了多少倍。但日本方面上至派遣軍司令官小澤,下至任何一個普通小兵,都對於這樣的情況信心十足,他們始終相信,戰爭肯定會勝利。

    而在這樣的情況,日本軍部方面,派遣到了上海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抵達後,更是大大加深了他們的信心。

    這位新任最高指揮官,范哈兒並不陌生,他們之前還曾經在重慶見過一面。

    他就是陸軍大將松井石根。

    這位大將在抵達上海的時候,帶來了整整兩個師團的援兵,分別是日軍第3師團和第11師團。

    在淞滬戰役爆發之前,日本大本營就決定以第3、11兩個師團組成上海派遣軍,以支援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松井石根因是公認的「中國通」和攻堅戰專家而被重新徵召入伍,擔任上海派遣軍司令。他在離開東京前,要求撥給上海派遣軍5個師團,因為「他早就對上海和南京附近的地形作過調查,他已經想好了在一旦佔領上海後就進攻南京。」他從東京出發時,又在車站對前來送行的杉山元陸相等人宣稱:「此番無論如何也要打到南京去!」。

    而隨著8月底雷擊行動的結束,日軍大本營,立刻決定採納這位陸軍大將的建議。按照松井石根的要求,又增派第9、13、101三個師團及台灣守備隊(重籐支隊)到上海編入上海派遣軍,達到了松井要求的5個師團的規模。

    不過他們不是想讓這位大將借此直接打到南京去,而是想讓他利用這五個師團,確保拿下上海。

    在見識到了中國空軍的能力,以及現在中國由此在上海佔據的優勢後,日本大本營的判定,還是很現實的,認為現在海軍不能隨意登陸的情況下,只要能確保佔領上海,就已經很不錯了。

    即便是松井石根,在抵達上海,瞭解最新的戰況後,也同樣認為,即便多了幾個師團,他還需要足夠的飛機。

    聲稱:「只要給派遣軍足夠的飛機,皇軍絕對能順利的打到南京城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