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節 去炸日本行不 文 / 黃初

    第二百節去炸日本行不

    當空軍只剩下幾架寇蒂斯和幾架伽馬2e撐門面後,就算是老蔣再心痛自己的德械師中央軍,也不好意思再強迫他們必須出戰了。反正在讓中國空軍付出巨大損傷後,日本人自己的戰機,也是損失很多,對於前線作戰的中央軍嫡系來說,已經不用被日本人的飛機壓著打了,配合防空火力,勉強也能檔上幾陣,對於空中支援的呼聲,自然就不那麼強烈了。

    這剩下的十幾架飛機,老蔣也知道要留下來保衛南京。

    雖然憑它們的實力,其實已經不足以安全保衛南京的空域了。

    不過少了老蔣的強制性命令,范哈兒能夠靈活動用這幾架僅存的戰機,在今後的幾次戰鬥中,利用軍統提供的情報,不僅沒有損傷,還很是擊落了日軍幾架戰機。

    9月14日,日本政府追加侵華戰爭經費25億日元,同日,新增援軍2個師團到滬。

    當日,日軍在大炮和梯子幫助下爬上寶山城,陸軍第98師583團中校營長姚子青營激戰殉國。15日晨,日軍傾全力犯寶山縣城,**姚子青營殘部全體壯烈犧牲,寶山淪陷。吳淞鎮也被包圍。羅店附近戰事甚烈。日機轟炸北新涇鎮、周家宅,死傷百餘人。

    據調查,吳淞口外的大小敵艦,連同最近駛滬的運輸艦,共達90艘以上,加上吳淞、浦江、石洞、瀏河、楊林口、七丫口等江面所泊敵艦,共約130餘艘。日軍的海軍優勢,在上海一戰中顯露無疑。

    本來**想利用上海孤島優勢,日軍調集兵力和支援困難,通過拖垮日軍的後勤和增援行動,來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但在日本實力雄厚的海軍支援下,現在卻基本沒有達成目標,反而屢屢被它們的艦炮,消耗著**的有生力量。

    九月中旬,日調整侵華機構及將領,駐屯軍部取消,代之以華北前敵司令部,由天津移北平。原陸相寺內壽一任總司令,轄9個師團;板垣任平綏路方面總指揮;香月任平漢方面總指揮;岡部任津浦方面總指揮;松井石根任上海陸軍最高指揮官。**第3戰區頒發第2期作戰指導,其要旨為:1、戰略要旨:以保持經濟重心,鞏固首都而作持久戰;就包圍敵人現勢,運轉優勢兵力、截斷登陸之敵,限制其發展;打破敵包圍我軍之企圖,收各個擊破之效。2、兵團部署:第8集團軍防守浦東,威脅浦江右岸之敵。第9集團軍的任務是:(1)圍攻虹口、楊樹浦之敵而封鎖之;(2)續攻張華濱之敵而殲滅之;(3)固守吳淞、江灣、寶山據點;(4)應使後方部隊在北站、橫濱港、五洲公墓、蘆涇浦、江灣鎮、廟行、顧家宅沿問藻濱南岸向西至黑大黃宅一線,構築據點工事,阻擊敵人。

    其中,第15集團軍的任務是:(1)固守羅店以南與瀏河以西地區;(2)分兵對內新鎮、曹王廟及沈家橋方面攻敵兩翼;(3)在劉行、嘉定、瀏河之線構築據點工事,阻擊敵人。

    9月16日,寶山縣城爭奪激烈,虯江碼頭、沈家宅、羅店等地同樣繼續激鬥。次日,日軍繼續向上海增兵,除了原有的台灣守備隊、重籐支隊外,又從華北抽調步兵10個大隊,炮兵2個中隊,野戰炮兵1個大隊和高射炮隊5隊。

    9月19日上午10時,日軍軍艦炮向**第15集團軍右翼軍沿軍工路一帶猛烈射擊,並以飛機轟炸和一個步兵師團進攻,激戰至薄暮,雙方傷亡慘重,仍相持對壘。月浦、羅店一線和淞滬公路、蕰藻濱附近,雙方也展開激戰。20日晚,第15集團軍右翼陣地被突破,無奈退至楊行、月浦新陣地,與日軍對峙。21日,楊行**陣地被敵突破,吳淞日軍佔領張家村、吳家宅一帶陣地。

    第3區長官馮玉祥命令第9集團軍向北站、江灣、廟行、蕰藻濱右岸一線轉移,9月22日午後,日高級將領在日滬領署召集臨時會儀,商討今後總攻我軍陣地策略。就在這時,**決定放棄久戰難持的第1道防線。

    放棄第一道防線,這是淞滬戰役一個真正的轉折點,標誌著上海的戰事,由前期的**主攻、日軍主守態勢;轉變為日軍進攻、**退守了。

    到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前線的馮玉祥司令長官,還是南京的老蔣,都為這次的淞滬戰事的前景,開始憂慮起來。

    他們一方面決定繼續加強和日軍的作戰,由老蔣親自飛抵上海,接替馮玉祥出任前敵總指揮,以示堅決抗戰的決心,一方面,卻也是各種途徑頻繁出擊,謀求國際社會支援或者調停。

    隨後,中國派代表出席國聯大會,首席代表顧維鈞就日本侵華事件向國聯遞交申訴書。其他駐外使節,也紛紛展開外交努力,希望國際社會站在中國一邊,譴責日本,幫助中國抵抗日本侵略。

    外交上的努力,僅僅是取得了些許的成果,也許在以後,可以被別國參戰時作為理由,但此時,對於中國的幫助,卻實在沒有多少。只有德國和蘇聯,在這個時候,仍舊不設定中立法案,繼續維持了對中國的出口和援助。區別是,德國因為顧忌和日本的**協定,主要是履行原有和中國的合同,已經不再擴大幫助;而蘇聯,因為想讓中國把日本拖住,卻是大規模增強了對**的援助。

    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這些國際援助,對於中國正在進行的抗日戰爭來說,都是杯水車薪,根本不足以扭轉戰爭的最後結局。

    9月25日,受老蔣親自坐鎮指揮淞滬戰役影響,**將士用命,奮力攻克羅店鎮,反攻楊行,日軍暫時敗退。甚至范哈兒的空軍部隊,也在這次反攻中出擊,協助前線**作戰,最終擊落日軍飛機四架。

    但到了9月27日,**全線退守北站、江灣、廟行、羅店以南、施相公廟與瀏河。

    英、美、法、意等國駐滬海軍司令通知上海市長與日軍,要求中日雙方飛機勿飛越租界上空,高射炮勿向租界方向射擊。9月28日,雙方在劉行、羅店西激戰,國家斃傷敵千餘人。毀敵戰車3輛,擊落敵機1架。但隨後,**無奈退到羅店以西。范哈兒空軍夜襲虹口日軍陣地及飛機軍械庫,擊毀日艦2艘。

    9月30日日海軍第3艦隊司令小澤通告各國駐華使節,日空軍將轟炸南京,指定各國官兵離開南京。此通告遭到蘇、英、法等國抗議。

    當日,**統帥部令第3戰區調整部署,蔣中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戰區分為右翼、中央、左翼3個作戰軍:右翼軍總司令張發奎,轄第8集團軍及第10集團軍;中央軍總司令朱紹良,轄第9集團軍;左翼軍總司令陳誠,轄第15集團軍及第19集團軍。

    10月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央7月15日交付國民黨的《**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3日,蔣中正發表談話,承認**的合法地位;並公佈**7月15日發表的《共赴國難合作宣言》。滬戰重心移至江灣,劉行、羅店方面戰事仍舊激烈。

    10月4日,親自坐鎮上海的蔣中正為了宣傳中國抗日,正式召開了記者會,回答外國記者提問。

    當有記者問:

    「中國為誰而戰?」時,老蔣立刻宣稱:

    「中國為各國而戰,各國應該援助中國。」

    雖然這樣的說法,很多記者覺得好笑、不理解,但實際上。老蔣的說法,還是很有依據,起碼,蘇聯人聽到後,就覺得,為了讓中國繼續和日本戰鬥下去,肯定要加強援助的。

    連日來,上海戰事重心仍在江灣、羅店、劉行等地。日軍援兵增多,又一批軍火抵滬,其主力艦「長門」號、「陸奧」號也先後到滬。10月初,日軍在巨艦大炮的支援下,發動了第4次總攻。不過中**隊吸取教訓,在日軍幾艘戰列艦開炮前,就開始後撤,沒有造成傷筋動骨的減員,但艦炮的轟擊,還是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

    國聯大會一致通過中國問題議決案,譴責日機濫炸中國平民。

    10月,中國代表在國聯大會上,要求確認日本為侵略國。日軍在滬參戰兵力增加到20萬人以上。日軍步、騎兵向劉行東北我軍陣地猛衝,突入陣地約3公里。我軍轉移到蕰藻濱、陳行、廣福、施相公廟一線。

    10月11日,日首相近衛、陸相杉山、海相米內和外相廣田舉行四相會議,決定《處理中國事變綱要》,擴大華北和華中戰局,設想通過10月攻勢,迫使南京政府議和,以結束戰爭。

    日軍部署對上海的兵力:1、以3個師團向大場鎮攻擊;2、第11師團進入楊涇一線,迴旋掩護其右側面;3、以第13師團作第2線,在主力的右翼之後;4、攻擊大場鎮,進入蘇州河一線,向南推進;5、進攻目的是進入蘇州河一線,消滅上海北面的中**隊,封鎖上海西南面,進而攻擊南翔。

    據上海比較公正的《立報》報道,自上海「八.一九」開戰以來,日軍傷亡已逾3萬人。而上海平民傷亡,則已經超過幾十萬。

    雖然日軍的傷亡數據,讓部分鼓吹皇軍無敵的日軍感到不舒服的,但知道現在中日攻守態勢的轉變,卻也是這三萬日軍的犧牲換來的,所以並沒有掩蓋犧牲者的意思,算是默認了這個數字。至於上海平民的傷亡,他們卻是根本看都不看一眼。

    在這個時候,日軍的進攻態勢,已經越來越咄咄逼人了,野性十足的他們,哪裡還會顧忌平民。

    為此,老蔣只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參戰,盡量抵擋日軍的進攻,他甚至都召見了范哈兒,想讓老范的第七軍也投入上海的一線戰場。

    「如今空軍部隊損失慘重,為了幾架殘餘飛機,就吊著我手下一員大將,實在是太不值得了。范哈公可願入一線戰場,成為**抗擊楷模?」

    范哈兒率領空軍部隊戰功卓著,就算老蔣,也不能隨意讓他去第一線送死,所以還是以徵詢的姿態,來探范哈兒的反應。

    范哈兒此時手上的空軍部隊,確實已經基本殘破,基本沒有大戰的能力了,但他當然不會就此退出空軍,參與形勢已經十分危急的沿海陸戰。

    所以他直接向老蔣提出了一個計劃。

    「那去炸日本行不?」

    「轟炸日本?」老蔣很是震撼的看著眼前自信慢慢的范哈兒。

    「不錯,日軍的艦炮和飛機,仍舊無所顧忌的對我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平民進行轟炸,就算是英美德意等國外交官譴責,也無濟於事,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讓日軍不再將屠刀對準我國無辜平民,就只能採取這些報復性的手段。」范哈兒很是熱血的說道。

    他內心還有一種考慮,就是希望通過這次報復性的轟炸,讓將來的南京平民不再被屠戮。

    「這不可行。」老蔣立刻搖頭。

    旁邊素來敢打敢拚的馮玉祥將軍,也對此很是不贊同:

    「勞師遠征,還不如把你的飛機,投入到上海的戰事中來呢。」

    至於同樣正在老蔣身邊的白崇禧,則是說的更明確了:

    「轟炸事小,如果日軍報復,以長門、陸奧巨艦轟擊我沿海平民,必然造成更多平民傷亡。如此只求轟炸一時之快,而遺禍不斷,智者不為也!」

    聽到大家這樣的說法,范哈兒頓時苦笑。

    歷史上,**可是也轟炸過日本的,只不過那次投下的是紙炸彈傳單而已,而這一次,自己不過想幾顆實彈罷了。

    這裡面也有一點稍微的不同,歷史上的那次轟炸,是因為**連戰連敗,而且發生南京不幸事件,國人對於日本的仇恨,已經到了無法發洩的程度,那時候執行對日轟炸,是個血性的中**人,就都會對此贊同。何況還只是宣傳性質的轟炸,不用擔心對方的報復。

    但是今時今日,雖然上海戰局由攻轉守,但激戰將近兩月的**,對於再打上一段時間,還是很有信心的,所以就難免不支持轟炸行動了。

    「諸位同仁,如今范某手上,拿得出手的飛機,就剩那麼幾架b-10馬丁轟炸機了,讓他們來上海空戰,只會白白讓日軍的戰機駕駛員增添資歷。只有趁日本人不備,直接偷襲他們本土,才能真正發揮馬丁式轟炸機航程遠、投彈量大的優點。」

    頓了一頓,回頭看了看一邊還是不以為然的白崇禧,范哈兒繼續解釋:

    「至於日軍的報復,自從他們派來長門號炮擊上海沿岸居民區後,那樣的慘事不是已經發生了麼?白將軍,難道在敵人殺人以後,你還會擔心敵人繼續殺人為由,拒絕進行反抗麼?」

    白崇禧當然不是想拒絕反抗,他只是出於日軍的報復考慮。

    而且他自認瞭解日本人的性格,所以仍舊堅持自己的觀點:

    「我是怕日本人為了阻止空軍繼續轟炸,而會選擇以屠戮平民作威脅啊。如果慘事發生,就再難挽回了。」

    「如果真有平民因此被長門號炮轟,輿論難免要指責。」老蔣也是點頭。

    范哈兒又何嘗不知道,以日本人的性格,肯定會進行報復性威脅,但是就算不做,他們也還是會屠戮平民的。要是做了,至少能讓日本人下次屠殺平民前,多少也要考慮一下中**隊的報復。

    自己在四川的b-10生產線,現在可是每日不停的在進行著飛機生產。車間內掛著的口號,就是「為了轟炸東京!」如果日軍報復的話,自己絕對會將新生產出來的幾十架b-10,也同時投入轟炸行動。就算每架轟炸機,最後只能裝載500公斤炸彈,在幾十架飛機的聯合投彈下,也還是能一次投下十幾噸炸彈,給日本以一定殺傷,同樣進行報復。

    但老蔣作為最高國防會議委員長,還是得多方考慮。

    所以最後決定:

    「轟炸日本,如果僅處於警告和宣傳目的,當然可行。但如果因為殺傷太甚,引起日人報復,則不如乾脆取消。范哈公可以回去先做預案,將來若確有需要,當可執行。」

    老蔣留學過日本,同樣瞭解日本人的性格,也瞭解日本軍人的行事作風。

    知道他們雖然作戰勇敢,但本質就是一群拿上武器的暴民。雖然同樣穿著正規軍服,但和西方的那些職業軍人相比,完全不具備真正官兵的素質。就像歷史上那些農民軍一樣,暴起時作戰勇敢,但是也毫無法紀觀念,不管是勝利後還是失敗後,都容易撕下偽裝,陷入瘋狂狀態。

    現在中日正式交戰,像以前的旅順大屠殺、濟南慘案一樣的事情,很有可能再次發生。到了那時候,如果進行一下報復性的轟炸,到也不是不可以。

    去轟炸日本的計劃雖然沒批准,但是拉范哈兒第七軍進入上海的事情,也就此告吹了。

    范哈兒回去以後,很快就制定好了完整的轟炸計劃。

    尋找到了合適的轟炸路線、武器彈藥,安排好了飛機改裝、飛行員選拔等等,萬事俱備,隨時可以奉命出征。

    10月13日晨,日軍向滬太公路東西兩側進攻,使用毒氣及達姆彈。日艦長門號、陸奧號駛入常、澄交界的段山港,向岸上民房轟擊,造成我大量平民喪命,房屋產業損失不可計量。

    到了這個時候,范哈兒終於找到了出擊借口。

    就算最高國防會議還沒有下命令,他也已經立刻跳出來,堅決請戰想出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