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十二節 拼刺刀 文 / 黃初

    第二百十二節拼刺刀

    就在嘉興城外炮聲隆隆,給人上演了一出熱血大戰的前奏時,蘇州方向的日軍第10軍主力,也同樣對蘇州陣地發動了總攻擊。

    不過相比這邊的火炮攻勢,蘇州那邊主要還是機槍和步槍的天下,日軍面對機槍堡壘組成的塞克特防線,也是基本沒有別的方法,只能以挖掘戰壕慢慢前進,一個堡壘一個堡壘的貼近攻擊方法,來進行拔牙行動。

    這樣的作戰方針下,這仗打起來,當然有點不幹不脆的味道。

    再次激戰三天,范哈兒和第三戰區指揮不那兒,都對眼下的戰事進展表示滿意,但日軍派遣軍司令部和第114末松師團那兒,卻是氣得暴跳如雷。

    「該死的支那人,這樣一個碉堡、一個碉堡的攻克,不知道要花費多長時間,才能將他們指揮部攻克呢,即便我們使用了故佈疑陣的方式,恐怕想達到戰前目標,也有一點困難啊!」

    「八嘎,皇軍的炮彈都不夠用了,對面的那些中**隊手中,怎麼會有那麼多炮彈,他們的山炮,開火的次數,可是不比我們的少啊!」

    派遣軍和末松師團長,都有不同方面的憤怒原因。

    蘇州防線的攻勢,就算日軍掌握了第三戰區指揮部又怎麼樣呢,這個時代,可沒有那種特效的鑽地炸彈,知道了指揮部,想要將它吃掉,也只有一步步的打過去。偏偏馮老長官,在當初挑選指揮部的時候,就選了工事比較密集的區域,後來又從范哈兒那兒,訛詐來了大量的工事物資,直接讓部隊工兵,不停施工,很是興建了不少新的防禦工事。

    這麼一番下來,別說是日本第十軍還想更快的速戰速決了,就是按照**最高統帥部給出的20天期限計算,也完全不是日軍可以突破的。

    不過日軍好歹經歷過日俄戰爭,對於這種機槍堡壘外加鐵絲網的戰術,有一套很完整的應對理論。雖然這套理論,除了知道拿人命填外,並沒有特別聰明一點的辦法,但好歹日軍能也將這個人命填的數量降到最小,所以並不是拿**這邊的防禦沒有辦法。

    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很快野心勃勃的制定了一系列計劃,準備在一星期內攻克蘇州防線。

    相對於蘇州方面還可以作出一些其他選擇,嘉興方面范哈兒和末松師團的戰鬥,卻是陷入了比較戲劇性的一面。

    那末松茂治師團長,因為自己的第114師團是一個新編師團,在出現了那晚的誤擊事件後,很是不放心手下士兵的實力。

    所以在開始了嘉興守軍的炮擊後,就妄想利用日軍強大武器裝備和彈藥供應能力,以炮戰活活耗死嘉興守軍的戰力。企圖等第25軍的火炮和炮彈消耗一空,再以優勢兵力輔以強大火炮,一舉突破嘉興守軍陣地。

    他這樣的策略,要是換到別的部隊那兒,也許還針就奏效了,但是他偏偏不巧遇到了范哈兒。

    范哈兒有什麼?范哈兒他除了有錢,其他基本也不少。

    這一次,他的船隊不斷往來南京和重慶之間,將大量的華東難民、物資、文物、學生等等,想方設法運載到重慶、西南等地去避免,來的時候,則是順便給范哈兒的兩個月順便帶上一些情報和物資,這裡面,就有大量武器彈藥的補充,尤其是炮彈,更是已經被綦江兵工廠實現炮彈自己生產,完全能夠滿足這小小一個軍組織的炮擊需求。

    換一句話,就算他們的供應,短時間不能滿足。其實以范哈兒部**的能力,還是很容易,在上海、南京等地,搞到一些繼續的武器彈藥的。別人遇到和日軍拼武器彈藥肯定沒辦法,但范哈兒卻是很輕鬆愜意。

    反倒是末松茂治那邊,因為不是第10軍和派遣軍確定的主攻方向,所以對他這邊的支持力度,自然難免有點小。

    每次他打完炮彈,從後勤去調運的時候,都會遭到這樣那樣的詢問,去的次數多了,最後柳川平助這個軍長也受不了了,乾脆明確的向他表示,目前全軍火力,必須集中在蘇州攻擊一線,讓他不要再去搶本就不多的炮彈庫存了,和嘉興一邊,只要維持基本的態勢就行,一旦等第10軍在蘇州這邊有所突破,蘇嘉一線必然全線潰退,到時候他自然可以趁勢對嘉興守軍進行強襲了。

    柳川平助的話,讓末松茂治很是不服氣。

    不過這位使團長拿不到彈藥,自然也不好繼續炮戰,不過以蠻勇凶殘著稱的末松茂治,還是很快決定,直接和嘉興守軍,進行正面交戰。

    12月22,在經過了最後一輪炮擊後,末松茂治親自坐鎮前線,指揮步兵第66聯隊、步兵第115聯隊,跟隨國崎支隊一起,都嘉興第25軍陣地,發動突襲。

    對著碉堡、鐵絲網、塹壕組成的第25軍陣地,發動人肉衝鋒式的攻擊,也只有在日俄戰爭中,日軍才經常這麼做。

    末松茂治這位師團長,在下衝鋒命令前的時候,就還特意對自己手下的那群小兵,發動了一場動聽的演說:

    「……就日俄之戰,第六師團將士犧牲性命,為皇國霸業成就一役那樣,這一次,也拜託諸位了。前面的陣地,就像俄軍的旅順要塞,衝擊它,突破它,佔領它,為了天皇陛下,殺給給……」

    在末松茂治的指揮刀強迫下,一支隊的老兵帶這兩個聯隊的新兵,對嘉興第25軍陣地發動了衝鋒。

    不過這末松茂治為人雖然瘋狂,對於戰鬥卻還是比較精通的。

    他也知道塹壕鐵絲網的戰鬥要怎麼打,所以在步兵發動衝鋒前,幾乎動用了師團所有的擲彈筒、手榴彈和部分可用小炮,對著第25軍的塹壕、碉堡、鐵絲網防線,發動了最後一次火力覆蓋式打擊。

    隨著這幾天炮擊的進行,第25軍陣地也確實損壞不小。

    不管是原來的蘇嘉國防工程留下來的永久性國防工事,還是這次第25軍、第7軍工兵部隊新修築的野戰工事,在幾天的炮火襲擊下,確實還是出現的大量的損壞。

    不過就算僅僅剩下三成的戰鬥力,對於貓著腰,瘋狂向第25軍陣地衝鋒而來的日軍士兵來說,也還是足夠造成強大殺傷力。

    當幾個聯隊的日軍士兵正在衝鋒時,第25軍陣地這邊,本一些看起來已經摔壞的工事建築,卻似稀里嘩啦一陣響,幾塊磚頭、水泥板,從內向外的被推了開來,它們的後面,統一露出黝黑的槍口。

    「塔塔……」

    隨著幾陣密集的機槍聲傳出,正在衝鋒的日軍,立刻向割麥子一樣,快速的倒下一大片。

    而隨著那些堡壘後,塹壕中,仍舊堅守陣地的第25軍普通士兵,也拿起手中98k步槍,對日軍發動射擊,中彈斃命的日軍士兵,越來越多。

    後面坐鎮指揮的末松茂治,自然時時刻刻在觀察前線。

    一注意到這樣的情況,立刻命令後方的輕重火力進行支援。

    炮擊炮、重機槍,也同樣對著第25軍陣地瘋狂打來。

    即便很多躲在在塹壕中進行攻擊的第25軍士兵,也在日軍的掩護性炮火下,立刻付出了大量傷亡,攻勢不由為之一頓。

    而日軍的衝鋒部隊,受此影響壓力稍微一緩,立刻再次貓起腰來,小跑著快速向第25軍塹壕方向突進。

    他們打得主意很好,就是想要突近後,逼迫第25軍士兵和他們拼刺刀。

    拼刺刀一直是東亞國家軍隊的常設訓練項目,而日本,在這方面幾乎可以做到遙遙領先的程度。

    這些第114師團的士兵,早就聽打過淞滬戰役的前輩解說。中**隊的武器裝備和戰術意識,並不輸於「皇軍」,但只要兩軍短兵相接,彼此拼刺刀了,則「皇軍」每次都穩操勝券。

    這幾個聯隊的衝鋒士兵,打得主意自然是想逼近了纏住25軍士兵,使這邊的強大火力,沒法再發揮威力。

    他們的打算很明確,在冒出了巨大的犧牲後,超過一個聯隊的士兵,彼此掩護著,順利跨過了早已經被炮擊損毀的鐵絲網,進入了第25軍的第一道壕溝。

    「有息……」從望遠鏡看到這一幕的末松茂治,激動的揮起了拳頭。

    他彷彿看到了上海友軍經常演出的一幕,隨著日軍逼近和國家進行肉搏,在日軍的瘋狂刺刀拚殺下,**「望風而逃」。

    不過隨即出乎日軍這位師團長預料的一幕出現了。

    壕溝中不斷傳來大聲的嚎叫,間或有日軍士兵的刺刀和中國士兵的工兵鏟被揮舞著探出頭來,但隨即就消失不見。

    通過望遠鏡看到這一幕的范哈兒,卻是滿意的點點頭,不愧他特意作出的一番安排了。

    整整三刻鐘後,敵我雙方都已經停止了大規模的交火,這邊第一道壕溝內的聲音,才從微弱,最終轉向靜寂。

    如果有人貼近壕溝看的話,就會發現,幾百名日軍士兵,在和第25軍的士兵拼刺刀後,最終大部分喪生在**的工兵鏟下了。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在深溝戰壕裡使用刺刀,還不如工兵鏟方便呢。

    戰壕很窄,步槍加刺刀長達2米,在裡面轉動不靈活。在一戰的時候,西方軍隊就發現了這點,於是紛紛削減刺刀長度,以往的刺刀長達30-40厘米,甚至可當短馬刀劈砍用,一戰裡就削減到20來厘米了。即便如此,刺刀依然不適合戰壕作戰。

    在以往,軍隊的慣例是攻擊方逼近後防禦方上刺刀主動出擊,避免被攻方自戰壕上向下攢刺,這個虧就吃得大了。但是在自動武器普及後,尤其是衝鋒鎗開始大量裝備以後,這最後幾十米是發揚火力最好的時機,防禦方已經不再跳出來拼刺了,而是用自動武器橫掃。這時候,攻方在手榴彈壓制後應該迅速攻進戰壕近戰,否則就會受巨大火力殺傷,此時刺刀並不太好用,因為你面朝戰壕跳下去,可能槍還沒轉過來,就被守在下面的人橫裡一鍬砍了腦殼。

    只有在中國戰場,由於雙方都沒有近戰自動武器,還上演著傳統的陣前拼刺,日軍的長槍長刀加訓練良好佔據了很大優勢。在太平洋和歐洲,這種白刃戰接近消失,西方軍隊寧可把刺刀當匕首用。

    也不完全是狹窄空間裡的問題,日式拼刺有個準備姿態,以突刺為主,當然讓他擺好poss,然後一個突刺,狹窄空間裡你躲無可躲,還是很容易中招的。

    關鍵在於,在強大火力壓制下,日軍都是低著頭玩命向戰壕裡突,然後跳進去,準備姿態還沒做好呢,甚至人都沒看清楚,就被第25軍順手一鍬干了。

    日本三八槍的長度更適合老式的陣前拼刺,也就是防禦方主動跳出來拼刺刀,或者是在戰壕沿上向下捅,這都是比一戰還老的打法了,大概日俄戰爭時期就是這個搞法。歷史上到了二戰,美軍的連發武器裝備多,壓根就不出去拼刺刀,而且火力強勁,你衝著人家衝過去想在戰壕邊上捅他多半自己半路被掃成蜂窩,它這個長度就不合時宜了。

    但是中國這方面武器裝備嚴重不足,不光抗戰拼刺刀,解放戰爭時期都還有這種陣前拼刺的。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得去搞清楚當時的戰壕是咋個結構。當時的壕壘為了避免炮火和炸彈的水平彈片殺傷,並不是橫向的一條直線,而是都是挖成鋸齒形的。戰壕大約兩三米就拐個彎。在這種戰壕裡面,長達兩米以上的三八槍+30槍刺就已經是兩米三了,前後突刺的話還得至少需要60公分的突刺距離,在戰壕裡面壓根施展不開,平端著連彎都轉不過來,哪裡還能劇烈運動。

    之前上海的戰事,那些戰地工事,哪裡有多少壕溝,就算是以後,**的壕溝,也基本不是符合標準的工兵手冊修造的,大多有普通士兵和普通軍官修築的直線型壕溝,就算挖得再深,也最多是讓小鬼子下去上不來,只要中國士兵在內,和日軍拼刺刀,還是很難佔據上風。

    不過這一次,范哈兒的幾支工兵部隊,卻是實打實的工兵科班出身,修築的戰壕,全都是為了拼刺刀和防炮擊,做了特別設計和處理的,水平當然非常正規。

    當日軍士兵跳入戰壕後,雖然還是能站穩,但面對才兩三米的空間,想要自由的使用三八大桿拼刺刀,根本不可能,基本馬上被早有準備的第25軍士兵,用手上能揮得開,又威力強大的工兵鏟幾鏟下去給活活劈死。

    有人覺得中國士兵不如從小培養的日本士兵勇武,其實兔子逼急了也咬人,何況人逼急了呢。

    抗戰時,李宗仁手下一支部隊有一個新入伍的山東兵,這個山東兵睡覺時他的同伴把他槍給收起來了,他一醒發現槍不見了,(那時丟槍是要殺頭的)嚇了一身冷汗。於是嚇的和誰都沒說,直接帶了三顆手榴彈,天黑的時候摸到日本鬼子的陣地去了,正好一群鬼子都聚在一起烤火,於是三顆手榴彈直接辟里啪啦招呼過去炸倒一大片,然後順手背起3支步槍和一挺歪把子機槍就往回跑,還扛了一箱子彈,在回跑的過程中竟然還擊斃了前來追擊的8名日本鬼子,後來統計他這次的私下行動一共傷打死23名日本鬼子,還繳獲了三支三八步槍和一挺機槍,在**士氣低落的當時簡直就是奇跡,後來此人被授予青天白日獎章,很是傳唱了一番。

    一旦狹窄的戰壕中,只剩下自己和手持刺刀的敵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在這樣的情況下,連逃跑都不可能,是個人自然都會爆發出他最後的潛力來。

    囚籠一戰,最終的勝利方,就是第25軍手持工兵鏟的士兵。

    雖然難免也有漏網之魚,但整體形勢,就是入侵的日軍步兵,除了少部分被逃回外,大部分都留在了第25軍的陣地上。

    這一戰下來,日軍的損失不用說,末松茂治幾乎馬上停止了後繼進攻活動。

    這次進攻,幾乎傷亡了兩個聯隊,他現在不僅需要休整補充,還要準備怎麼向自己的直屬長官柳川平助進行解釋。

    而范哈兒這邊,第25軍雖然順利擊退了日軍進攻,但傷亡同樣不小。

    之前的泡戰就不用說了,日軍有多少傷亡,這邊差不多也有多少,即便在後期的戰壕戰中,雖然佔著工兵鏟的距離優勢,幾乎全殲了日軍衝鋒部隊,但是第25軍這邊,也還是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拼過的士兵,幾乎人人帶傷,戰力同樣一下損失了近千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主力執行防守任務的范哈兒,也不想再和對面的末松茂治進行血腥的戰鬥了。

    通過這一次戰鬥,試探出彼此的大致實力後,嘉興的戰事,在激烈交戰了幾天後,卻是猛然一停,基本恢復到了戰前的平靜階段。

    外人不知道,以為和平有望,只有內中參與的人才清楚,這只是一種假象,兩邊隨時可能為了一點小事,就再次爆發激烈大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