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三節 上下一心保衛戰 文 / 黃初

    第二百二十三節上下一心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沒有什麼打響第一槍第二槍的說法,一路尾隨敗軍追擊過來的日軍,僅僅是在防線外稍微休整了一番,就陸續開始對南京第一道防衛陣線發起了攻擊。

    按照日軍派遣軍和方面軍司令部的意思,就是要不給中**隊一線時機,趁敵還在混亂之中,就全力發動攻勢,試圖一次強攻而攻佔南京。

    也不知道是不是日軍特別喜歡用「混亂」這個戰術,從松井石根挑起淞滬會戰開始,他們就一直企圖以打擊中國陷入「混亂」,然後趁敵「混亂」,全力攻擊等等,所用的,大多是「混亂」戰術,讓人聽起來,總感覺像玩後世的遊戲似的。

    不過這樣的戰術,在這個年代用起來,其實也還是很有效果的。至少在蘇嘉線敗退開始以後,**中就有多支部隊,確實陷入了「混亂」,被日軍追趕著逃跑,根本不能站穩腳跟,更不要說反擊。

    不過這一次攻擊南京的戰役,日軍企圖再次使用混亂戰術,就不可能成功了。

    首先指揮南京防衛作戰的城防司令唐生智,他本來就是一員老將,對於安撫部隊,保守防衛作戰,向來就非常擅長。

    所以當日軍還沒發動第一波攻勢的時候,外圍防衛陣地就早已經進入了有序防衛狀態。

    至於少數被日軍追擊的殘軍敗將,也是按照預定的方案,被憲兵部隊收攏另外安置。這些軍心已失的部隊,在沒有經過重新整訓前,匆忙把它們驅趕上戰場,只會在戰鬥過程中,望風而降,白白擾亂自己陣腳,與事無不。所以這位唐生智長官,將這些部隊繳械後,根本沒有將他們馬上派上戰場的意思。

    歷史上很多從吳福線、錫澄線後撤的敗軍,逃到南京後就軍心潰散走不動了,而且還沒等他們恢復士氣,城防就宣告失守,最後被日軍繳械後屠殺,結局很是悲慘。而這一次到目前為止,他們的境況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只要這一次南京保衛戰,能夠堅持的時間夠長,讓他們足夠恢復士氣和戰鬥力,那這些人的結局,就肯定不會和歷史上一樣。

    2月7日,南京保衛戰全面爆發。

    日軍在炮兵及航空兵強大火力支援下,開始向第一線主陣地帶發起全面猛攻。

    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將從鎮江剛剛撤回的第71軍,控置於第74軍和第66軍結合部後方的高橋門一帶,同時令第66軍以一部兵力從湯山鎮由南向北、第41師以一部兵力從射烏龍山由北向南、第36師預備2團配屬戰車連從麒麟門由西向東,對突入胡塘、大胡山附近之敵實施合擊。

    但由於日軍後續部隊已從突破口投入戰鬥,第66軍湯山鎮陣地和第41師棲霞山陣地均遭日軍猛烈攻擊,因而三面合擊的企圖無法實現,轉以第36師的預備2團在東流以西、以南一帶抗擊已佔領復興橋日軍的進攻。

    8日,原在湖州地區的日軍第6師團亦以強行軍趕至秣陵鎮以西地區,在第114師團殘部合併改編的第128旅團左翼展開,參加了進攻南京外圍陣地的作戰。由於在南渡河戰役中,第114師團受創太重,第128旅團整編後戰力未回復,所以戰鬥進展基本停止,再中國守軍的猛烈還擊下,第128旅團的奧保夫少將,不得不幾次向第6師團求援,從而拖累這條戰線日軍進攻態勢,給了**很大防守空間。

    南京外圍第一線陣地經過兩日一夜的激烈戰鬥,各主要防禦地段上的工事多已被日軍炮兵及航空兵火力摧毀,守軍傷亡慘重。

    第51師防守淳化鎮的第301團的代團長紀鴻儒身負重傷,連長傷亡9名,排以下傷亡1400餘人,已完全喪失了戰鬥力。

    但**的反擊,同樣十分有力,戰鬥過程中,幾次打退日軍第128旅團攻勢,而在范哈兒空軍的支援下,也擊落兩架日軍戰機,機槍掃射日軍進攻隊列時,直接打死日軍一個少佐級高級軍官。

    陣地幾次易手,雙方傷亡都比較明顯。

    直到第二天下午,日軍在坦克引導下,才先後攻佔了湯山鎮、淳化鎮等重要據點。與此同時,日軍右翼第13師團的第26旅團沼田支隊已擊退第57軍的第111師,佔領靖江,天谷支隊已攻入鎮江,日軍左翼國崎支隊已進至當塗附近,第18師團攻佔宣城後正向蕪湖前進中。

    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鑒於上述情況,為集中兵力固守南京,一方面下令命第一線陣地守軍退守復廓陣地;一方面命鎮江的第103師、第112師及其附近的第82軍迅速撤至南京。8日下午,第2軍團的第48師已運抵南京,第83軍的第156師也撤至南京,其第154師仍在撤退途中。16時,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下達了「衛參作字第28號」命令,對復廓陣地的防守進行部署。

    「右側支隊固守板橋鎮大(戴)山之線;第74軍固守牛首山一帶據點至河定橋之線;第88師固守雨花台;第71軍之87師固守河定橋至孩子裡(江南(寧蕪)鐵路北)之線,右與88師及51師、左與教導總隊聯繫;教導總隊固守紫金山;第2軍團固守楊坊山、烏龍山之線及烏龍山要塞;第36師固守紅山、幕府山一帶;第66軍至大水關附近集結整理待命;第83軍之156及36師之1團(預備2團),在青龍山、龍王山線掩護撤退。」

    同時電請范哈兒,再派出兩個師兵力,直接支援復廓陣地。

    范哈兒立刻命令憲兵教導2團防守水西門至漢中門城垣陣地及城外上新河河堤陣地,令憲兵第2團防守城內清涼山,令憲兵第10團防守城內明故宮飛機場。而自己的本部人馬,也是直接派出了最精銳的雷太鵬師,直接出兵協守雨花台。

    南京外圍第一線陣地被突破後,守軍撤退倉促,缺乏有效的掩護措施,日軍乘勢尾隨,跟蹤追擊,以致有些復廓陣地尚未佔領穩固,即為日軍突破。

    至10日拂曉,日上海派遣軍第16師團進至麒麟門、蒼波門一帶;第9師團進至光華門外,佔領了大校場及通光營房;第10軍的第128旅團進至雨花台南;第6師團進至雨花台西,其左翼一部佔領大勝關。中**隊第60軍退至大水關、燕子磯一帶整頓;第74軍退至水西門內外,改任城垣守備。

    日軍一方面進行攻城準備,如部署炮兵進入陣地,坦克集中於待機地域以及選定入城路線等;一方面用飛機向城中投撒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國守軍的最後通牒,進行勸降。

    「百萬日軍已席捲江南,南京城處於包圍之中……故本司令官代表日軍奉勸貴軍,當和平開放南京城,然後按以下辦法處置。對本勸告的答覆,當於2月11日正午交至中山路句容道上的步哨線。若貴軍派遣代表司令官的責任者時,本司令官亦準備派代表在該處與貴方簽訂有關南京城接收問題的必要協定。如果在上述指定時間內得不到任何答覆,日軍不得已將開始對南京的進攻。」

    文末署名大日本陸軍總司令官松井石根。

    收到勸降文告的唐生智,甚至都沒有等浦口的范哈兒答應,就直接以下達後繼作戰命令的方式,作出了答覆。

    同時對內發佈決一死戰文告:

    「本軍目下佔領復廓陣地為固守南京之最後戰鬥,各部隊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土、搖動全軍,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後移,定遵委座命令,按連坐法從嚴辦理。各軍所得船隻,一律繳交運輸司令部,由第七戰長官范哈兒調度,不准私自扣留,著派第78軍軍長宋希濂負責協調。沿江憲、警嚴禁部隊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嚴辦。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

    這位城防司令,企圖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戰。

    至於將船隻交給范哈兒,這也是老范的要求,這位新任戰區長官,很是想在南京保衛戰中作出一點貢獻,他在調來船隻運送撤離難民的時候,也同時從重慶、綦江、萬縣等地,調來了大量的參戰物資、器械。這些很多東西,都需要船隻來運送,僅憑他手上的船隊都不能夠應付得過來,所以這位只能直接在在南京徵集。反正憑他現在第七戰區轄制範圍,也有權力這樣做。

    隨著大量船隻調撥歸范哈兒指揮,被到南京的東西,也是越來越多,不僅僅是大量的軍用物資,還有長江沿岸,其他各省各市派出的「保衛首都義軍」等志願者。

    這些很多由當地民團組成的「義軍」、志願者,在南京保衛戰打響的時候,就紛紛想方設法組織起了自己的隊伍,希望能夠前來南京參戰,幫忙守衛國家首都。

    但是因為一直找不到船,只能步行,一天根本走不了多少路。直到恰好有人看到范哈兒徵集的船隻,正在不斷從南京運送災民、難民進川,也從川中內陸,運送物資武器前去南京,他們上前一問一打聽,那些負責調度的軍官,就同意了他們部分人士搭乘船隻去南京。

    所以就在范哈兒本人並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大量以志願軍以義軍方式,趕來南京當民兵,開始聚集在浦口等地了。

    范哈兒在看到第一批志願者的時候,到也並沒有特別生氣。

    最後考慮一下,還覺得這些人的存在,雖然不一定對於保衛有多大的作用,但是對於宣傳南京,宣傳抗日,卻還是極有好處的。

    所以范哈兒馬上叮囑相關官員,讓他們有限度的,可以適量選擇一批合適的志願者,前來南京參加後勤和部分低強度的作戰工作。重點要做的,則是在報紙和電台上,宣傳這些人的抗日愛國精神。

    甚至就連具體怎麼做,范哈兒都有一些建議,選擇了一些後世比較經典的電影、小說片段,加工後當成這個抗戰年代的經典,通過電波和文字,在中國傳播開來。

    「……血仇,原名薛酬,蘇州人,1938年2月初和隊友一起奔赴南京,參與首都保衛戰。這個出生於蘇州,成長於漢口的二十青年,因為故鄉家園被日寇鐵蹄摧毀,而誓死報仇,所以改名為血仇……」

    「……江衛離,女,長沙女子師範教師,在南京保衛戰爆發後,毅然決定參加前線救護隊。」

    一個個感人淚下,引人共鳴的故事,開始在全國傳播。

    這次最高國防會議和老蔣本來不準備大肆宣傳的南京保衛戰,在范哈兒的運作下,卻開始變得舉國皆知。

    人在武漢的老蔣,在看到報紙上的一些內容,卻是憤然將它們扔在地上。

    「他們這是存心看國家的笑話!」

    僅僅是罵了這麼一句,老蔣就在自己的辦公室中,快速的來回踱步。

    嘴巴張了張,想再說幾句,卻是最終只是又冷哼了一聲,再沒有話可說。

    他能說什麼呢?難說,這次南京保衛戰,注定是要失敗的,所以我們最高國防會議,在戰前商量的時候,就決定只動用一部分棄卒,來誓死守衛一下,象徵性的與國都共存亡,實際卻是為了保留國家的最後底子,以圖繼續再戰。

    這樣的話說出去,不僅是丟面子,而且估計也沒多少人願意接受啊。

    仗打到現在,已經有不知道多少國人,和日本人結下了血海深仇,大家一腔熱血,就算不關自己的性命,也在明面上主張要和日本人拚命了,這時候保存實力,以圖繼續再戰,根本沒有多少理智的人能夠接受。

    所以老蔣和最高國防會議的高層們,在經過商量之後,就決定將這次南京保衛戰淡化、弱化、無視話。僅僅在一些必要方面,進行適當的宣傳,而在全國範圍內的大宣傳,則一律取消。

    只是現在范哈兒的宣傳手段一出,卻是讓南京保衛戰的名聲響徹全國。

    參加保衛戰的部隊,固然成了全國人民的英雄,同時全國各地的增援,也是源源不斷的到來。

    雖然在老蔣和國防會議的高層們看來,等那些增援力量抵達了南京的時候,估計南京保衛戰都已經結束了。但這種遍及全國的響應,還是很激起了一番國人的熱血和激情。

    大家對於發生現在南京的首都保衛戰,都變得格外重視起來。

    而范哈兒也不負眾望,在瞭解到國人對於南京局勢的關注之後,很快就建立了一家廣播電台,二十四小時不停息的向全國展開廣播,節目的名字,就叫「南京還在戰鬥」。

    「……親愛的聽眾朋友,下午好,現在由我雨花石接替同事,繼續我們《南京還在戰鬥》的廣播。在一個小時前,日軍第6師團和第128旅團,從東西兩翼,正式對雨花台發動了攻勢,我駐守部隊,正在展開英勇反擊……」

    從南京發出的電波,傳遍了整個中國。

    不管是同樣還在抗戰中的華北地區,還是身處內陸的西北、西南等地,那些關心國事,關注首都保衛戰的人們,全都在盡量收聽著《南京還在戰鬥》的廣播。

    對於他們中很多人來說,通過播音員的聲音,能讓他們更加切身的感覺到,前線將士那種浴血奮戰,與國都共存亡的感受。

    當然,國人在收聽到了南京的聲音後,同時也在看武漢的最高統帥部和重慶的國民政府,現在正在做什麼。

    對於國人的這種心情,老蔣在發現報紙開始宣傳南京抗戰的第一時間,就已經猜到了。

    這位為久經政治考驗的委員長,在全國各地國人發出質問之前,就主動作出了決定,連續三天,每天都通過公告,發佈派遣兩個師的兵力增援南京保衛戰。同時委員長也不斷出席武漢的公開場合,宣傳抗戰,宣傳南京保衛戰,一副恨不能與南京共存亡的樣子。

    這樣一來,幾乎是國人上下一心,決定全力進行南京保衛戰了。

    而事實上,到了這個時候,最高國防會議和老蔣,也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首都保衛戰,在這樣高強度的關注下,如果輕易就失敗了,絕對會對國人的抗戰積極性,造成極為不利的打擊。

    所以就算是為了長遠考慮,這時候也不得不犧牲更多的兵力,去進行這一場意義重大的保衛戰了。

    人在浦口的范哈兒,在發現了這樣的變化後,才終於長長舒了一口氣。

    這樣一來,南京才真正有可能成為中國戰場最大的絞肉機。

    雖然中國同樣面臨和日軍一樣巨大的傷亡可能,但是,這兒畢竟是中國,補充兵力方便。而一旦南京失守,對國人的打擊尤其重大,包括後來的很多漢奸,都多少受首都失陷這一現實的影響。

    而只要南京還在戰鬥,他就會響一面旗幟,源源不斷的把更多的日軍,也包括更多的**,都吸引過來。

    到底是誰勝誰敗,還得打過才知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