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九節 南北兩線 文 / 黃初

    第二百二十九節南北兩線

    8月淞滬會戰開始後,戰火燒至華中,中日戰爭的擴大已成事實。德國在新的形勢下衡量了中日兩國在世界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重新確定其遠東政策。8月16日,希特勒召見外交部部長牛賴特和軍事部部長布洛姆保,指示說德國要堅持與日本合作,同時又要在目前的衝突中保持中立。還指示:只要中國支付外匯或相應地提供軍工生產原料,已與中國簽訂合同的軍火貿易就可以繼續進行,當然對外界盡可能偽裝,盡可能不要再接受中國方面的軍事訂貨。——說明這時德國雖然已開始向日本傾斜,但還不肯放棄在華的經濟利益,企圖維持中日之間的平衡。當然更希望中日雙方停戰,這樣可以完全保持德國在遠東的戰略和經濟利益。當淞滬抗戰結束,陶德曼最後一次調停中日衝突失敗,尤其是希特勒還發現中國背著自己,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頓時大為惱怒,開始在中日之中,轉為全面偏向日本,希望壓制中國倒向日本,為德日同盟服務。

    明明調停已經失敗,但他們並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還在不斷進行這種可能。

    當那位汪先生,鬍子邋遢,全身乾瘦,僅剩一雙眼睛發出幽幽的亮光,突然出現在幾個德國合步樓公司經理時,他在幾個德國人眼裡,就像是一個剛剛大徹大悟後出現在他們面前的聖徒一般。

    對於這位汪先生講什麼,他所做的一切,即便已經知道會遭受罵名,他還願意為了國民更少犧牲而踏出那麼一步,這些德國人完全不去理會。

    在他們看來,這時候最重要的,還是怎麼將這位汪先生,從重慶轉移出去。

    這時候,德國官方的一些外交機構,隨著范哈兒和德國的關係交惡,已經大多退出了重慶的上層勢力範圍,最多只剩下像合步樓公司一樣,還有部分合約未完整的公司繼續在重慶停留。

    僅憑他們,當然不可能將這位汪先生弄出重慶。

    在這個時候,因為意大利顧問在范哈兒集團中的作用,而得到重用的部分意大利人,就成了德國人利用的對象。在收買了一些中國行政院方面的高官後,一架洛克希德製造的客機,就載著汪先生飛向了緬甸。

    不過這些人,不知道范哈兒對於重慶這個老巢的控制有多麼嚴密。

    就在那位汪先生的飛機才剛一飛出重慶,甚至都還沒抵達貴州上空的時候,遠在南京浦口的范哈兒,就已經拿到了一份電報。

    那電報上面,除了對於汪精衛和德、意等國人合作的事情瞭解不清楚外,對於他們怎麼搞到飛機,怎麼上的飛機,已經現在在什麼位置,怎麼樣攔截最方便、時間最佳,都有詳細的報告。

    最後自然是請示範哈兒,怎麼應對此事。

    這份報告到了這兒後,下面只需要范哈日一個命令,就可以讓他們的汪精衛從天上掉下來。

    「司令,要不……我們還是請示一下武漢方面,是不是將那位打下來吧?」副官沈聰輕聲的建議。

    現在汪精衛出走重慶那麼一出,像沈聰他們這些身處高位的人,自然是馬上就看出來,這位離開重慶是想要去幹什麼。

    只是這事情關係重大,就連那位素來被范哈日親信的副官,都不敢公然表達自己的意見。

    「打下來?」范哈兒看了沈聰一眼。

    隨後就是慢慢搖頭,最終那份電報放在了桌子上,沒有再看。

    「所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那位汪先生要走,就要他走好了,把這個消息告訴武漢的委員長,後繼行動命令,也可以聽他要求下達。」

    范哈兒心中確實曾轉過截留汪精衛,甚至是直接殺了他的主意。

    但是最後想想,卻還是算了。

    中國人中歷來不缺少英雄人物,但也同樣不缺少漢奸。范哈兒感覺自己可以殺了一個汪精衛,卻是殺不死劉精衛、白精衛之流。

    讓其他那些人去當了漢奸頭子,去給日本人賣命,也許國人受到的傷害,要比那位汪精衛當漢奸頭子還要來得不利。這位汪精衛,是難得一個當了漢奸,還想盡量保全自己名聲的人物,所以在做壞事的同時,也會做一些形象工程,造一下聲勢,相對那些赤裸裸完全劊子手幫兇的漢奸,他的危害性,到是稍微要小那麼一點。

    范哈兒和汪精衛的立場當然絕不可能一致,兩人甚至完全對立,但與其讓別人來做那個注定要出來的偽政權領導者,還不如讓這位汪精衛來做,那樣反而對范哈兒他們來說更有利一點。

    而且那樣還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素來和老蔣不和睦的汪精衛叛國投靠了日本人後,那下面老蔣這位抗戰最高領導者想要再投靠日本人,卻是再也不可能,不然他的下場絕對會非常淒慘。

    這麼一想想,范哈兒自然就決定把汪精衛的出逃,當作是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一般。

    到是武漢的那位蔣委員長,在收到范哈兒轉交的消息通報後,也是沉吟了半天無語,最後也是和范哈兒一樣的表示,讓汪精衛隨他去吧。

    范哈兒和老蔣兩人,都對王精衛的出逃表示不準備阻攔。但兩人為了各自的名聲考慮,還是多少作出了一些反應。

    范哈兒直接命令龍雲,讓昆明的空軍部隊派出兩架戰機,一路隨同保護這位「大人物」的飛機安全,同時通過駐緬甸領事,告知汪精衛,不管這次突然出國是為了那般,如果今後看到他屠戮國人的行徑,范哈兒即便距離再遠,也會派出強大的空軍部隊進行報復。

    而那位汪先生在看到自己客機旁,突然出現了兩架**戰機時,差點嚇得魂飛魄散。還好幾個德國朋友連聲勸慰,表示範哈兒絕對不敢將載有他們幾位國際友人的飛機擊落,這位汪先生才沒有叫飛機駕駛員馬上降落投降。

    而武漢的蔣委員長,表示的方式就比較委婉的。針對這位汪先生離開重慶時,選擇的理由是去緬甸養病,委員長就只是讓人親手轉交信件於汪精衛,表示外國雖好,終究沒有自己國家好,要是在外國住的逆反了,就還是回國安居的好。至於其他投降之類的內容,則是一字不提。

    那位汪先生哪裡會把老蔣這位政治敵人的話,當成是善意。

    他當然也知道,自己一旦離開了重慶,以老蔣和另外幾個高層人士的眼光,應該會猜到他想做什麼。之前只是因為自我感覺有了德國和意大利幾位朋友的相助,才敢趁老蔣和范哈兒都不再重慶,沒人夠那個級別直接命令對他動手,他才願意冒險乘飛機闖一闖。

    現在在他看來,他之前的選擇,還是非常正確的,雖然范哈兒和老蔣的反應速度,有點超出他的預料,但是最終兩人沒有命令下屬對他動手,就還是算他的計劃成功。

    這位汪先生一離開重慶,就像角龍歸海一般,只感覺渾身爽快。

    原來因為長時間簡單吃喝而引起的精神疲憊,也立刻消失無蹤。

    這位前行政院長,在到了緬甸後,甚至都不願意再擺擺姿態,裝作休養一下,立刻命令轉飛機轉飛河內,再直飛台灣,直接準備去面見日軍大本營的高層,談判關於兩國「和平停戰」的事宜。

    雖然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這一位王先生也拖了好長時間都沒有馬上投敵,但是在堅持了幾個月之後,還是終於選擇了向日本投降、給他們作幫兇這一條道路。

    人在武漢的范哈兒,在收到汪精衛馬不停蹄的離開緬甸,直飛越南後,就再也不管他的行蹤消息了。

    就在南京戰場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北方其實也已經發生了連續幾次大戰。

    其實早在南口狙擊戰之前,日軍僅使用少量兵力,在極短時間內就輕易地佔領了華北的重要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平津地區,使得日本大多數軍政要人由此更加輕視中國的抗戰能力與決心。八月份日本參謀本部就決定進行華北會戰,其戰略企圖是迅速對河北省內的中**隊以及中國的空軍主力給予打擊,隨後佔據華北要地,以期根本解決華北問題,併圖謀調整中日關係。並決定「在會戰結束以前,對華不進行任何外交交涉,並排除第三國干涉,使南京政府在失敗感下不得已而屈服,並由此造成結束戰局的機會」。

    但是持續到淞滬會戰結束的南口狙擊戰,卻是打破了他們的美夢。

    雖然自從南口狙擊戰後,**在華北的實力遭受重創,但是日軍匆忙發動華北會戰的計劃,也基本宣告破局。

    直到進入1938年,隨著華東蘇嘉一線戰火重燃,華北才再次重燃戰火。

    由於日本關東軍一再申請配合中國駐屯軍在華北作戰,進攻察哈爾和綏遠,以乘機解決多年來尚未能解決的蒙疆問題,日軍參謀本部於一月批准了關東軍的要求,並指示中國駐屯軍準備對察綏作戰。中國駐屯軍根據參謀本部的指示,於當日修訂了第二期作戰計劃(第一期為平津地區作戰)。其方針是:一、為消滅侵入河北省的敵野戰軍,計劃大致在集中完了後進行決戰。二、軍使逐步集中的第5師團及鈴木兵團,從平綏沿線地區開始作戰,席捲察哈爾省,進入山西省北部及綏遠地區。為此,須與關東軍緊密協作。這一作戰至少應在主力決戰之前佔領張家口附近。情況允許時,還將調第5師團主力迅速到河北作戰地。三、在保定、滄州附近的會戰後,向石家莊、德州之線追擊。四、準備在第二期作戰後,配合山東和長江下游的作戰。

    日軍還決定以獨立混成第11旅團消滅南口地區的中國守軍後,一舉奪取八達嶺,以掩護其第5師團向張家口方面進攻。日本增派的第5、第10師團先後到達平津地區,分別集結於豐台、廊房、天津附近。關東軍在參謀本部批准其參加華北會戰、進攻察綏的要求後,於隨後組成了察哈爾派遣兵團(後改稱「蒙疆兵團」),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為指揮官。

    日軍隨即猛攻橫嶺城和居庸關,中日兩軍在這兩點上展開激烈戰鬥。

    當居庸關、橫嶺城、鎮邊城地區展開激烈爭奪戰、日軍第5師團陷於苦戰之際,日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令剛從天津回到張北的混成第2旅團(附堤不夾貴等2個大隊及偽蒙軍一部)於同時向張家口發動進攻,當夜即突破劉汝明第68軍防守的長城防線,佔領了神威台。此時,傅作義率領增援南口方面的2個旅返回張家口,立即向佔領的日軍組織反擊。他們曾給予日軍以相當殺傷,但反擊未能奏效。劉汝明所部向天鎮、蔚縣撤退,傅作義退守柴溝堡,張家口失陷。日軍混成第2旅團向下花園方向追擊,與西進的第5師團會合,張家口以東平綏鐵路及其以北地區完全為日軍控制。

    日本中國駐屯軍鑒於在南口、居庸關地區遭到中**隊的堅強阻擊,進展極為困難之際,為了華北會戰進行順利,日本參謀本部決定再增派第第108和第109師團到中國;隨後又將原來預定開赴東北的第14師團也開赴華北(這幾個師團均為兩旅團制,其中第14團為常備師團,第108和第109師團為特設師團)。

    隨後,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增兵動員令。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說明增兵的原因是:迅速、徹底地給中國以沉重打擊,以便早日使國民政府屈服、早日結束戰爭。日軍「華北方面軍」正式組成,寺內壽一大將任司令官,下轄第1、第2兩個軍及直屬部隊,總計8個師團。連同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的4個混成旅團及航空兵、炮兵等特種部隊,侵入華北的日軍共約37萬人。

    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組成後,當即開始統帥日軍作戰,並作了方面軍的作戰部署:「方面軍的目的在於以主力消滅保定、滄縣的敵人,迅速進入易縣、定興、霸縣、馬廠附近準備攻擊,同時以第5師團迅速進入蔚縣附近,準備對保定平原的作戰。」

    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在佔領張家口以後即向天鎮方面進攻。閻錫山判斷日本關東軍主力將分3路從興和、天鎮、東井集進攻大同,他決定誘敵進入大同東面的聚樂堡「國防陣地」地區,集結強大兵團於南翼的渾源、東井集間和北翼的綏東豐鎮、興和間,發動南北鉗擊,並以騎兵集團向張家口挺進,實施「大同會戰」,於是命令第61軍在西灣堡、天鎮、陽高地區阻止敵人前進。第61軍軍長李服膺接到在天鎮、陽高方面固守的任務後,立即在該地佈防。

    日軍除混成第15旅團佔領鎮宏堡外,其餘主力向聚樂堡攻擊,並令軍預備隊第11聯隊也加入戰鬥。守城部隊第414團受到嚴重傷亡,城被日軍攻陷。第61軍軍長李服膺即率部(除仍在堅守天鎮的第299團外)撤退至聚樂堡以南的瓜園村休整。

    防守天鎮城的第299團連續苦戰數日,城內糧彈均缺,遂突圍。天鎮城終被日軍佔領。在此情況下,閻錫山的「大同會戰」計劃已成泡影,便下令各部隊向大同以南、桑干河南岸的山地轉移。

    日軍佔領大同後,關東軍的作戰告一段落,接著部署攻佔大同附近的地區。

    當堅持一月有餘的華東戰場蘇嘉會戰結束時,華北的察南、綏東和大同周圍的晉北地區,也剛好全部淪於敵手。

    與此同時,日軍華北方面軍,對於平漢路、津浦路的攻擊,也正在華北展開。

    涿縣、保定地區的作戰時間僅10餘日,即以日軍的勝利、中**隊的潰敗而結束。

    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向華北內地進攻中,將平漢線作為主要突擊方向,企圖在保定地區消滅中**隊在華北地區的主力。為達此目的,首先在平綏路東段地區作戰,同時以第2軍第10師團進到津浦線的馬廠與青縣地區,保障了方面軍主力第1軍向涿縣、保定地區進攻的翼側安全。在第1軍3個師團集中完畢、兩翼保障部隊進展順利的條件下,方面軍提前1個月命令第1軍發動進攻。第1軍在進攻時以全軍3個師團集中向涿縣、保定方向突擊,迅速擊敗中國守軍,接著包圍保定,迫使守軍潰敗。這都反映了日軍在戰役指揮方面的長處。

    中國第一戰區第2集團軍雖在平、津失陷後即在平漢線北段進行了防禦準備,在作戰中,有的部隊作了英勇抵抗,但仍然迅速失敗。

    隨後日軍主力從保定地區出發,在到達新樂後在此暫停休整,準備向石家莊進攻。

    日軍第2軍佔領津浦線上的馬廠、青縣以後,遵照方面軍「迅速進入滄縣以南,之後以主力準備向保定南側前進」的命令,決定以第10師團迅速佔領滄縣,爾後以一小部追擊東光以南地區的中**隊,同時以主力準備向西轉進。但在得知保定中國守軍退卻,且滏陽河水漲及津浦沿線大面積水淹,因而改變部署,第10師團轉向德州進攻。

    日軍第10師團沿津浦路兩側向守軍陣地全線發動猛攻,幾經激戰,日軍攻佔大城,師團進至泊頭鎮以南地區,德州失陷。

    日軍參謀本部於隨後命令華北方面軍的作戰地區(不包括航空部隊的作戰地區)為石家莊、德州一線以北地區。參謀次長另電告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在尚未判明蘇聯態度之前,必須考慮到今日過分向南方用兵將造成的抽調困難問題。因此,目前限制貴軍的作戰地區為石家莊、德州一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