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三十節 再次激戰 文 / 黃初

    第二百三十節再次激戰

    津浦線是日軍進攻的次要方面,使用的兵力僅2個多師團,中**隊如指揮得當,攻、防兼用地逐次抵抗、消耗,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戰績,但以敗退告終。

    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將不用命及抗戰不力。

    蔣介石自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時,津浦線各將領多為原西北軍系,對其懷有戒心,為保存實力,對其命令,有利者聽之,無利者陽奉陰違。以後另立第六戰區,以剛從蘇嘉線退下來的馮玉祥為司令長官,宋哲元、韓復矩出於私心,竟公開反對,對馮的命令置若罔聞。各部隊中、下級軍官和士兵雖作戰英勇,但高級將領則以保存實力為主,作戰時採取敷衍態度。馮玉祥就曾總結津浦線作戰說:「在姚官屯之線,龐(炳勳)、劉(多荃)頗能苦戰,此後與敵稍一接觸,隨即自行後退。長此以往,不僅全軍覆滅,甚且國破家亡。」

    最典型的是山東省主席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矩擁兵自重,抗不遵命。當平漢、津浦兩線日軍深入時,軍事委員會曾命令他及時機動兵力,支援津浦線作戰,以牽制日軍對平綏、平漢線的進攻,韓卻按兵不動,因而失去戰機,影響戰局。

    此外,在陣地編成上,缺乏防禦縱深和有力的機動部隊,也是失敗的直接原因之一。陣地正面過大,兵力分散,部隊採取一線式配備,沒有戰術深度,防線處處薄弱,中間一點突破,全線隨之崩潰。如在姚官屯附近的戰鬥中,第39師陣地被突破,第38、第105、第131師並沒有被擊破,卻全部動搖。由於第37師、第178師及石友三部的第181師也是一線佈防,不能及時機動增援,以致主陣地被迅速突破;爾後又逐次以1個師守馮家口、1個旅守泊頭、1個旅守東光,再被日軍各個擊破。

    應該肯定的是,在沿津浦線作戰的廣大中下級軍官、士兵艱苦奮戰,忠勇無比,傷亡官兵達六七萬人,戰鬥的激烈程度可見一班。

    平綏鐵路東段作戰失敗之後,閻錫山下令各軍於桑干河南岸佈防,日軍步步緊逼。就在這時候,華北戰場發生的一場大生,登上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點,成為和南渡河大捷,雨花台反擊戰並列的幾次大勝。

    第18集團軍第115師在平型關戰鬥中全殲日軍1個大隊,打死日軍1000多人,打傷2000多人,擊毀汽車100多輛,繳獲炮1門、步槍300多枝、機槍20多挺、山炮彈3000多發及大批軍用品,取得了中國抗戰以來第一個殲滅戰的勝利。

    平型關戰鬥是國共抗日統一戰線結成後首次協同作戰,因而立刻被等上宣傳舞台,經由國共兩黨共同宣傳。取得如此戰果,被歸功於偉大的抗日統一戰線,它極大地的增強了全國抵抗外國侵略的力量。作為處理民族大業上的大政方針,事實上統一戰線的偉大作用也確實顯示出來,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軍裝備優良,訓練有素,戰鬥時中**隊若只從正面迎擊一一硬頂,正是以己之短當敵之長,必定犧牲大而成功小。但相對來說,日軍是深入中國作戰,雖一往直前,但也暴露出了側背;而且越是深入,後方聯絡線越長,到處都有弱點。中**隊如能避實擊虛,選定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地形,正面防守、阻擊敵人,同時派出有攻擊精神的部隊迂迴包圍,襲敵側背,截斷敵糧、彈的補給路線,或伏擊敵後方部隊,破壞敵後方交通,則敵在側背感受威脅後其攻勢必受頓挫;而且如果其彈藥、燃料得不到補充,坦克、大炮反不如冷兵器有效。中國地域廣大,迴旋餘地多,避敵所長,尋求敵人弱點,堅決予以打擊,是取得勝利的良法。

    雖然有了那麼一個平型關大捷,但實際上,華北戰場除了這麼個閃亮點,直到目前還不能真正阻止日寇的侵略步伐。

    接下來最大的戰役,就是太原會戰。

    這一次會戰,到是最高國防會議和華北的幾支敗退軍隊,聯合一起商量後主動發起的,因為閻錫山的積極參與,這一次戰鬥也沒有馬上決出勝負。

    但是參戰的張楊二人部隊,卻是因為張學良這位東北軍頭子暫時被老蔣扣在了身邊,而有點軍心不穩。所以在太原會戰的幾次前期戰役中,張楊聯軍,卻是吃了好幾次敗仗,士氣一降再降。如果不是『共產』黨第八集團軍及時救援,恐怕這張楊二人辛苦建立的部隊,就要在幾次並不重大的戰役中,消耗殆盡了。

    到南京戰役告一段,雙方進入了炮擊和後繼準備的時候,太原那邊,也因為日軍方面的原因,臨時暫時進入了休整期。

    這次到不是因為太原會戰的中日雙方同樣傷亡慘重,實際上,在華北的戰場雖然有了不少改變,但在日軍的強勢攻擊下,很多戰役結果,還是想歷史上一樣發生了,唯一的區別,就是因為華東戰役連番出現異常,導致日軍從華北一再抽調兵力,給華北的日本派遣軍,造成了很大的實力空虛。

    在這次太原會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戰鬥同樣暫趨和緩。

    因為考慮到南京戰役干係重大,國內新組建的師團,可能無法承受那樣激烈的戰鬥,所以日軍大本營,決定對參戰部隊進行替換。

    將參加了幾次華北大戰的老兵,調到南京參加強度極高的攻城戰,而將國內新組建的幾個師團新兵,調到華北戰場,以相對輕鬆簡單的戰役,先來歷練磨礪他們一番。

    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不會讓太原**方面,取得轉折性的優勢,但多少也讓他們得意有了一絲喘息之機。在各方努力協同,準備打好這同在華北同樣有極為重大意義的太原會戰。

    太原是山西的省會,位於太原盆地的北端,同蒲鐵路和正太鐵路交會於此,是全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華北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自古即是軍事要地,因此成為日軍侵略華北的重要目標。

    太原會戰涉及的地理範圍為北起內長城線,南至太原盆地,西臨黃河,東迄河北省境。這一地區山地丘陵居多,地形崎嶇。北面恆山為東北、西南走向,山勢峻拔,古稱「北嶽」;西面有呂梁山,山勢雄偉,山脈連綿,主要山峰有蘆芽山、管涔山、雲中山、黑茶山,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南有系舟山,為太行山的餘脈;東有太行山、五台山。五台山主峰北台葉斗峰,海拔2894米,是華北最高峰。在五台山、系舟山、雲中山之間,是忻(縣)定(襄)盆地,地勢平坦。而在此盆地的北端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梁,海拔1200米左右,長約數十公里。雲中河沿山梁北麓而流,梁與河構成了一堵南北之間的天然屏障,成為防禦作戰的理想地點。在忻定盆地的南端便是系舟山。此山海拔1800米左右,為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是忻定盆地與太原盆地的界山,自然成為太原北端的屏障。山上有古關隘石嶺關,為古今用兵之地。太原盆地以東,除陽泉盆地外,均為山地。正太鐵路穿行其中。晉、冀交界處即為太行山中間著名的娘子關。綜觀全區地理形勢,便於防禦作戰。

    在太原會戰時,第二戰區對日軍主攻的晉北方面所作的部署及時而周詳。但對晉東方面,則認為國民政府已經確定為主戰場的第一戰區在石家莊防守,側方的安全可以保障;即使石家莊失守,有第一戰區的部隊沿平漢路節節抵抗,對山西也不致突然發生威脅,因而對戰略要地的娘子關地區沒有部署兵力。戰略全局上的不周密導致由於第一戰區在石家莊作戰的失敗和沿平漢路南撤過於迅速,更由於日軍早在進攻石家莊時已部署了一部兵力沿正太路西進以策應晉北第5師團的作戰,當第27路軍馮欽哉部及第3軍曾萬鍾等部受命在井陘、娘子關組織防禦時,日軍跟蹤而至,守軍在倉促進入陣地、立足未穩之際即遭到日軍的攻擊。更由於第27路軍和第3軍戰鬥力均不甚強,且陣地正面過寬,兵力薄弱,工事設備不足,致重要陣地舊關、雪花山迅速失守,這對以後的作戰,影響至巨。

    不過還沒北方的太原會戰出結果,華東的南京戰場,卻是再起波瀾,而且是真正的大波大瀾。

    在南京戰役短兵相接結束,雙方持續炮擊了一周後,局面終於突然發生變化。

    一直在江陰要塞下游進行沉船清障工作的日本海軍,終於將阻塞航道的大量沉船,暫時以水面爆破的方式,清楚掉了一部分。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幾百海軍士兵的陣亡,外加十幾艘爆破小船的沉沒。

    這裡面,既有因為爆破適當引起的自身災難,也有被中國艦船突然順流而下突襲造成的戰鬥減員,當然更多的,還是范哈兒突然從長江上游放下來的漂雷,他們作用直接導致了日軍傷亡士兵的六成以上。

    但不官怎麼樣,日本海軍,還是成功打通了長江的航道。

    這樣的情況,再次對比歷史上出現了變化,而坐鎮浦口的范哈兒,雖然在日軍開始疏通長江航道開始,就對這種情況有所預料,但看到日軍悍不畏死的拼進度,每日都能打撈或者炸毀一兩艘沉船,還是覺得沒有特別好的辦法。

    期間范哈兒當然也採用激烈的方式進行對抗,但除了使用漂雷等手段,讓日軍付出了巨大傷亡,並且成功拖延了一個多月時間外,最終還是沒能阻止日軍成功打通航道。

    到是航道雖然打通了,但也並不意味著日本第三派遣艦隊,就可以在長江航道中暢通無阻了,實際上,這樣一來,范哈兒反而直接可以對第三艦隊的軍艦發起攻擊,攻擊效果到是同樣加強了不少。

    只是日軍也早就考慮到會有這樣的情況,他們採取了一個非常老土的方式,就是在艦隊前方,用大量漁船遠遠的掛起一層防雷網,阻擋順流而下的漂雷之類物體。

    這樣的手段,在大海中自然基本無用,但在僅僅只有一條航道的長江中卻還是很能發揮幾分能力的,甚至在剛開始的時候,還讓日軍成功打撈到了部分范哈兒的磁性水雷,被第三艦隊如獲重寶,立刻送回國內進行研究仿製,以便在將來日本海軍面對更強大敵人時,也可以參照使用。

    實際上,磁性水雷的破解方式,還是很簡單的,就是艦艇消磁。這種成本不高,僅僅是略微花點時間和技術的手段,卻能防禦住在二戰初期極為強大的磁性水雷,到也是一個很值得買賣的秘密情報。

    范哈兒在得知日軍獲得了自己的幾枚磁性水雷後,剛開始確實一驚,但隨後,也就不再在意,反而覺得自己也許可以向英美兩軍出售這個情報,換取一定好處呢。

    但是這樣一來,范哈兒水雷部隊對日本海軍的威脅,自然也就少了。

    即便將觸發式水雷,調整的在敏感,在對日軍那種土法戰術時,還是面臨了效益大減,僅僅是炸毀了日軍的幾艘外圍漁船而已,本體艦隊,基本沒有受到任何損傷。

    鑒於此,范哈兒立刻在全軍發佈懸賞令,誰能想出阻止日軍艦隊進逼方法的人,立刻現金重賞一萬大洋。

    這重賞一出,馬上引起蜂擁而來的獻計獻策。

    集思廣益,主意確實除了不少,像潛水『自殺』式襲擊,以及改變漂雷形式,換成類似火攻船的更大目標等等,一個個新奇的主意被提了出來。

    即便有這麼高的獎勵擺在那兒,但實際真正有效的主意,卻也是不多。

    日本海軍幾天試探下來,范哈兒部雖然確實也給了他們一定的損傷,但明顯並不能真正對日軍艦隊,造成實質性的傷害。至於幾艘中小型艦艇的傷亡,對於日本海軍來說,完全承受得起。

    就在范哈兒對日本海軍沒有有效辦法,即將面臨被襲擊的時候,日本上海派遣軍松井石根大將,也在召集各方會商後,決定再次對南京發起一次猛烈的攻勢,從而達到佔領敵國首都,最沉重打擊敵人信心的戰略部署。

    「諸君!大本營已經將國內新編師團的最後三支部隊,都增援給了我們華東戰場。今後短期內,派遣軍和華中方面軍將再無援兵。如果不能不能攻克南京,我將與諸君共眠與南京的城牆腳下。就讓諸君和我一起,為了天皇陛下的大業,獻出我們所有的一切吧……」

    松井石根發出了等同於決一死戰的續戰宣言。

    與此同時,南京的范哈兒和唐生智,也趁著這段時間,補充了大量兵源,當然也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即便沒有之前的塞克特國防工程那麼浩大,但也絕對比之前簡單修建的工事要強。

    老蔣出於保存實力考慮,對於那些經歷過淞滬戰役和蘇嘉戰役的老兵,基本沒有派遣出來,但是對於各地新招募、新訓練的新兵,卻是毫不吝嗇,直接大量撥付。

    甚至對於浦口這個港口重地,還額外撥付了十萬壯丁,用於修建岸防工事,防止日本利用海軍部隊登陸夾擊。

    就在范哈兒對於日本海軍疏通長江航道沒有辦法的時候,他到是把浦口打造成了一個堅強的岸防堡壘。

    浦口雖然不是江邊要塞,但是作為津浦路的重點,南京最重要的南北聯絡口岸,他的基本防禦還是不錯的。在范哈兒這持續幾月的精心打造下,雖然不能那些專門防備戰列的沿海要塞相比,但僅僅在江防要塞中,卻是足已經是最強要塞之列。

    走在浦口的碼頭邊,范哈兒看著一船船被走的輕重傷員,以及同樣一船船被運到南京城的新兵,心中也很是黯然。

    雖然自己做了多手準備,可以讓南京保衛戰持續再進行一段時間,打出中國人的血性,打出中國人的脊樑。但是看著這些才剛剛經歷了十八周簡單訓練,就被匆忙派上戰場的新兵,他還是覺得有點羞愧。

    正是自己的決定,才讓這些年青的生命,提前走向了戰場啊。

    也不知道經歷了南京戰役後,那些青年中,能有多少人最終能活下來。

    不過范哈兒隨即就給自己鼓勁,可以肯定,能夠活下來的士兵,絕對會成為今後抗戰的主力。就像那些已經後撤的傷兵一樣,等他們康復痊癒後,絕對會成為一批真正的精銳士兵。

    1938年3月底,日軍第三艦隊,正式派出三艘重巡洋艦,三艘輕巡洋艦,外加六艘驅逐艦、十艘炮艦和幾十艘其他艦艇組成的龐大編隊,向南京江北的浦口進逼,決定封鎖長江江面,攻克浦口重鎮。

    4月1日,日軍保衛南京的派遣軍部隊,再次對南京城的主要陣地雨花台、城東高地等發動猛烈攻勢。

    南京保衛戰正式進入第二期作戰。

    最先發生戰鬥的,還是范哈兒的浦口岸防陣地。

    當幾十艘日軍大型艦艇抵達浦口外圍江面,並且擺出炮擊隊形的時候,范哈兒的浦口陣地指揮官,就立刻宣佈了發射命令。

    「嗖嗖「聲中,幾百道火光沖天而起,直朝已經擺出炮擊隊形的日軍第三艦隊飛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