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節 提前的飛虎隊 文 / 黃初

    第二百三十二節提前的飛虎隊

    當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范哈兒積極在國內參與抗戰。

    與此同時,他的國外朋友和同事、下屬等等,也受他的影響,而參與到了和中國抗戰有關的多項事務中去。

    其中,之前德國失敗的調和行動,其實也有很多德國朋友幫忙的因素,只是最終沒有成功罷了。

    但與此同時,范哈兒遠在美國的那些朋友和下屬,卻是給他活動成功了好幾項幫助。

    就在美國政府根據中立法案,對交戰中的中日兩國施行中立法案,禁經貿和武器出口後,因為美國國會的區別對待,允許部分還未終結的對日合約繼續履行,范哈兒在美國設立的幾家大型公司,也紛紛在各自支持的官員和議員的活動下,以第三國援助的方式,對中國進行了繼續的軍事物資支持。

    反正那些分佈在美國東海岸的很多公司,把東西先出售給南美的某個國家,然後再繞過南非,直接運送到緬甸的仰光,再通過中緬鐵路,運送到中國境內,比走太平洋航線還要快捷幾分。

    此外對於九國公約組織的干涉等等,范哈兒的那些美國朋友,也大多積極出力,遊說政府官員,要盡量為中國說話,可惜,他們的這些努力,卻是無法改變官員麼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選擇,大多做了無用功。

    到了最後,他們作出的一項最大的幫助,就是決定成立一支志願軍,將同情中國,反對日軍侵略中國的那些人,團結組織在一起,前去中國參加抗戰。

    這些志願兵最初由有幾個老兵或者旅華經歷的友好人士組成,因為缺錢少武器,才找到了范哈兒的那些利益同盟者和合夥人身上。知道有這麼回事後,以范哈兒最大合作夥伴福布斯為代表的幾個大富翁,立刻答應給予武器和金錢上面的援助,讓他們去中國幫范哈兒打仗。

    這事其實在1937年7月7日抗戰爆發後,就開始了,只是因為相關準備和遠渡重洋需要的時間因素,一直到1938年四月,第一批美國志願者,才真正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人在浦口的范哈兒,在第一時間,就收到了重慶發來的電報。

    「一支美國志願軍進入西南,他們由福布斯先生介紹,表示願意到抗日第一線,幫中國人打日本鬼子。」

    「美國志願軍?」范哈兒聽到這個名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飛虎隊。

    立即拍電報詢問志願軍領導者是誰。

    電報回復不出范哈兒預料。

    「領隊是美軍現役校官陳納德。」

    飛虎隊的創始人陳納德於1937年7月初抵達中國考察空軍,幾天之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幾年後,陳納德在羅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200多人分兩批來華,隊員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險、性格不拘的年輕人。由於形式上並非正規軍,他們的戰術研究和訓練反而得以自由揮灑,不久他們在昆明初試身手,首戰便對日本戰機予以痛擊,此後並連創擊落日機的佳績,在31次空戰中,志願飛虎隊員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戰鬥機共擊毀敵機217架,自己僅損失了14架、5名飛行員犧牲、1名被俘,「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機首名聞天下,其「飛虎隊」的綽號也家喻戶曉。

    而這一次,和歷史稍有不同的是,陳納德在范哈兒訪美的時候,就已經和他認識,並且在老范刻意結交下,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在抗戰爆發前,也是在范哈兒的邀請下,才來華訪問,但同樣的是,在抗戰爆發後,這位美軍軍官就接受宋美齡的建議,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他還積極協助中國空軍。對日作戰開始後,還並且親自駕機投入戰鬥,後迫於日本外交壓力,陳納德的活動逐漸轉為非公開。

    但在美國的志願兵招募開始後,這位和中國感情非常深厚的美國老兵,毅然決定脫下軍裝,以平民的身份,參與志願軍,願意率領那隊飛機師,一起來中國參加抗戰。

    而作為組織著和武器提供者的范哈兒合夥人福布斯,則是大方的提供了50架的洛克希德最新式戰鬥機。這遠比歷史上,陳納德自己募集的30幾架戰鬥機,要來得多。而且福布斯已經承諾,隨時願意以「提供給美國人民」為由,繼續向這支志願空軍,提供優惠廉價的補充戰鬥機。

    「太好了,立刻將這批部隊調到南京,不調到浦口來!」范哈兒欣喜的喊了出來。

    正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啊,他正缺飛機和飛行員的時候,這位老朋友就率領飛虎隊來到中國了。

    范哈兒不管這飛虎隊提前來到中國,會不會遭受美國政府和保守勢力的反對,但是他肯定,有了他們的參與,肯定可以吸引不少美國人關注的目標。加上自己在美國的一些隱形勢力的宣傳,很快,美國大眾的眼中,就會出現充滿了感動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實際上,這次美國來的志願兵,當然不止空軍這麼一批。其他像醫療兵,通訊兵甚至一線步兵之類的,也還有一大批。只不過這些人的數量有限,單獨成軍形成的戰鬥力更有限,所以很容易被范哈兒忽略了。

    對於范哈兒和現在的整個中國來說,最缺的,正是飛機和空軍。

    全面抗戰開始後,中國空軍經過幾個月的戰鬥,對日軍空戰取得了豐碩的戰果,但同時,華東戰場剩下的**飛機只有幾十架了。范哈兒不願意調集防守西南的最後幾隊飛機,而正在加班加點生產的幾個飛機廠,也肯定只能勉強做到日產一架戰鬥機的程度,為了形成一次出擊的數量優勢,還不能一架一架添油戰術的調運過來,南京這邊在連續幾個月時間內,只能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利用損毀飛機組裝一些飛機。

    相比之下,抗戰開始後,日本已自行生產了1500多架軍用飛機,包括多種型號的轟炸機、戰鬥機以及偵察機。當時美國人與日本人搞得正熱火,即便實行了中立法案,還是為了利益,將大量鋼材等戰略物資提供給日本,助紂為虐,大發戰爭財。

    現在美國志願兵的到來,才算是代表了美國人的多元性,一種不同的意見和聲音。

    其實中國得到的援軍,甚至得到的空軍,並不僅限美國一方。

    1937年8月21日,中蘇兩國正式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此後,蘇聯也開始向中國提供經濟貸款和軍事援助,並派遣軍事專家和志願航空隊參加中國的抗日戰爭。

    從1937年初-1941年底,蘇聯對華軍事貸款2.5億美元(實際使用1.7億),培訓中國航空人員10206名,中國政府從蘇聯購買飛機1285架。其中驅逐機777架,ce中程轟炸機328架,iie遠程轟炸機30架,te-3重型轟炸機50架,教練機100架。此外還有發動機、油料、航空彈藥,以及坦克、大炮、各種槍械、彈藥甚至馬具等。

    1937年10月,從蘇聯的阿拉木圖經蘭州到漢口的航線通航,第一批蘇聯志願航空隊(都是從蘇聯現役空軍中抽調的)先後到華。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員254名,分別組成以基達林斯基領導的轟炸機大隊和庫爾丘莫夫為首的戰鬥機大隊。途經涼州時,庫爾丘莫夫不幸因飛機失事殉職,普羅科菲耶夫接替指揮戰鬥機大隊。此後,蘇聯志願航空隊的兵力不斷擴充,最高峰時,達到戰鬥機、轟炸機各4個大隊。蘇聯志願航空隊的成員採取輪換形式,先後在華參戰的有2000多人,後來人們也習慣將這支援華志願空軍,稱為蘇聯援華飛虎隊。

    蘇聯的援助,對中國空軍來說,真可謂雪中送炭。當時,中國空軍的飛機在淞滬會戰中幾乎拼光,急需補充。本來國民政府老蔣空軍已向歐美國家訂購了363架飛機,但到1938年4月僅得到85架,其中還有13架未裝好。而在這關鍵時刻,蘇聯的大批飛機卻源源不斷運進中國。到1938年2月止,蘇聯出售給中國的飛機為232架,合2254萬美元。其中戰鬥機156架,輕轟炸機62架,重轟炸機6架,教練機8架。蘇聯援助的飛機和其他武器裝備,特別是援華航空志願隊,為中國抗戰前期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大舉進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美國飛虎隊抵達西南的時候,蘇聯援助的這批飛機,也大都抵達了武漢。

    剛好,連續幾個月的加班加點,四川的兩個飛機廠,也終於趕工生產出了一百架的寇蒂斯戰鬥機。在彙集了美國飛虎隊的戰鬥機部隊後,在四月初,一起排成龐大的飛行編隊,直飛南京。范哈兒早早就在浦口新建了野戰機場,來停留這一百餘架戰鬥機,並且將他們和原來保留在他手裡的幾十戰鬥機和轟炸機部隊合併,組成新的編隊。

    得到美國援助和蘇聯援助,加上自身恢復性生產的中國空軍,實力頓時大增,作為之前空軍指揮官的范哈兒,自然是這種變化的最大收益者。

    到1938年2月,在華東戰場就共擁有作戰飛機超過500架。其中,戰鬥機300架,轟炸機160架,運輸機和其他特殊類別飛機50餘架。其中除了蘇聯援助的飛機停駐武漢,實際受老蔣指派外,停留在浦口野戰機場,直接由范哈兒指揮的戰鬥機,就超過了兩百架。

    到了現在,范哈兒終於再次有能力,對日軍的空軍部隊,提出新一次的挑戰了。

    自從開戰以來,中國空軍屢有斬獲,但是自從淞滬會戰,老蔣強令出擊,致使空軍大多數戰鬥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後,范哈兒指揮的空軍部隊,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大的戰果。僅剩的幾十轟炸機,也因為缺少戰鬥機的掩護,只能東躲西藏的不敢參戰,還深怕被日軍戰鬥機擊毀在機場,很是退縮。

    剛好,在南京戰場上,**也是被日軍的進攻壓制著,只能靠狙擊手進行最後的反擊,戰鬥打得非常被動。

    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一次主動出擊,需要一次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勝利,來鼓舞士氣,來壯大聲勢。所以選擇補充飛機列裝完成,戰鬥力基本恢復的空軍,自然是最佳也是唯一的選擇了。

    日軍雖然有一千多架戰機,但能投入到華東戰場的,也不過才五六百架而已,加上不斷有損毀,新補充的那些戰鬥機大多只能填這個窟窿,根本不可能快速再增加。而且由於范哈兒那次歷史性的轟炸日本,兩枚燃燒彈誤投東京,擊中了東京郊外的中島飛機廠,直接導致大量飛機和廠房焚燬,使這個日本最大的飛機廠,直到一個多月前,才恢復生產,也致使日軍其實增加的飛機,並沒有那麼多。

    至於現在這點差距,自信戰鬥機先進和飛行員優秀的范哈兒,卻並不擔心。

    自從淞滬開戰,中國空軍和日本空軍有了第一次交手後,范哈兒就已經有了一個清楚的認知。

    中日兩**隊,如果說水平差距最小的部隊,那就是空軍了。甚至在轟炸機部隊方面,中國空軍因為使用了比日軍先進得多的全金屬結構轟炸機,而戰力遠遠領先日軍。

    即便是戰鬥機上,除了在最先進戰機方面日軍佔優外,實際日本空軍中主力的老式中島飛機,也是不敵**的老式寇蒂斯飛機的,在1937年日軍新式飛機大規模裝備前,至多和老式霍克型戰鬥機之類的差不多罷了。

    范哈兒很清楚,空軍在不同時代,受自身和其他軍種的武器設備影響,只能發揮不同等水平的作用。

    現在各國的空軍,基本上是從屬於陸軍或者海軍,這和這個年代的軍事指揮官認知能力有關,和空軍自身的技術水平,也有極大干係。

    如果現在范哈兒的空軍戰鬥機部隊,面對日軍的戰鬥機佔據了絕對優勢,那他就絕對會努力爭取制空權,發起幾次空軍大戰,殲滅日軍的戰鬥機部隊,然後以制空權優勢,用自己的轟炸機部隊登場對日軍狂轟濫炸。

    但是很遺憾,現在戰鬥機方面並不佔據優勢,僅僅依靠轟炸機的優勢,卻是每次出擊,都得付出極大代價,才能獲得轟炸的成功。

    雖然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空戰特色,每次轟炸機部隊出擊,總是要摔掉那麼幾架才算正常,但是范哈兒對於這樣的結果,顯然不能接受。

    反正自己現在手上已經有了足夠的飛機,那就讓自己的戰鬥機,給轟炸機部隊護航好了。

    利用戰鬥機,纏住日軍的戰鬥機,然後轟炸機部隊趁機突襲進入,對敵陣地進行轟炸。

    而轟炸的目標,范哈兒不用選,設在武漢的最高統帥部的參謀們,早就給范哈兒提供了一大堆可行的選擇。

    因為這一次的轟炸行動,也必須由在武漢的蘇聯空軍部隊參與,所以范哈兒也就難得的放下身段,主動飛抵武漢,面見老蔣和蘇聯援華部隊的負責人,一起商量這次轟炸行動的計劃和細節。

    參加武漢這次空軍會議的有老蔣、何應欽、范哈兒這幾位中方主要高級將領,以及援華而來的蘇聯飛虎隊代表基達林斯基和普羅科菲耶夫、美方飛虎隊代表陳納德等幾位外**官。

    看著坐在會議室中濟濟一堂的各國面孔,即便戰事並不怎麼順利,老蔣也還是覺得信心十足,至少我們的抗戰,還是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支持不是。

    所以這位委員長,在會議開始後,就立刻宣講一通抗戰贏得國際支持之類的原則,最後還對幾位外國援華志願軍軍官,表示了他個人和國家的感謝。

    在一片掌聲中,會議進入實質階段,選擇對日軍空襲的目標和相應作戰計劃。

    「蔣將軍,其他幾位將軍,先生們,我們來中國,就是來打仗的,現在空軍已經有這麼多飛機了,可不能在守在家裡,只等日本飛機過來打啊!」陳納德在范哈兒的示意下,正式提出了出戰要求。

    實際上,武漢方面早有這樣的意思,但是老蔣覺得不好直接對蘇聯飛行員提出來,所以想然范哈兒通過陳納德的這位外國人,來提出主動出擊的要求。

    「不錯,不錯,我們蘇聯志願空軍,也覺得現在應該出擊一下,大打日本人的氣焰!」

    蘇聯的兩位志願軍領袖,不出意外的果然出言表示支持和同意。

    「好!那就出擊,選擇目標吧!」

    范哈兒這個空軍負責人拍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