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四十節 關門打狗 文 / 黃初

    第二百四十節關門打狗

    其實范哈兒的浦口方面,在面對那些剛剛採訪了毒氣彈事件的中外記者時,也還是宣揚了一些一報還一報,現在雙方兩清,不要再進行過度反應之類的。

    但是日軍對老蔣的宣言和中國方面的反應,卻是連個正面的回應都沒有,反而立刻加強了前線的攻勢,范哈兒自然要落實自己的諾言,公開指責日軍冥頑不靈,起碼要對日本進行兩次轟炸,以示中國方面確實有這個能力等等。

    對於范哈兒公開宣稱還要對日本進行兩次轟炸,日本方面到是立刻作出了反應。東京戰時大本營立刻表示,中**隊根本沒能力再對日本進行轟炸,他們僅剩的寥寥幾家轟炸機,不用等進入日本領空,就會被防衛的日本戰鬥機擊落。

    而上海派遣軍和華中派遣軍方面,也同樣發表聲明,鑒於中**隊對日本的狂轟濫炸,他們將在交戰中,不再規避平民目標。並且將派出轟炸機部隊,對南京城區、浦口以及武漢等地,進行報復性轟炸。

    對於日軍的這些聲明,很多人都嗤之以鼻。

    還不再規避平民目標,從開戰到現在,日軍就從來沒有規避過中國平民目標,幾乎是每次戰鬥中,都有大量中國平民傷亡,這一次要是打得好了,讓日軍明白了中國的真正報復能力,反而可能讓他們真正收斂了對平民的襲擊呢。

    至於日軍的報復性轟炸,相比日本優秀的戰鬥機,它的轟炸機對比b-10和蘇聯的四發轟炸機,實在不值一提。別說還需要面對中國的戰鬥機和防空高炮攔截了,就是地面大量的普通高射機槍,也足夠對日本國產的轟炸機造成致命威脅了。

    其實在1937年8月15日時,日海軍第一聯合航空隊木更津航空隊便以20架96式陸基攻擊機從濟州島起飛,襲擊中國南京時,曾自詡為「第一次渡洋爆擊」、世界最初的「戰略航空作戰」等。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中國空軍轟炸機竟能跨過大海,遠征到日本本土,並且進行了一次真正戰略性的轟炸。

    相比於中國的這次真正戰略轟炸,日本那20架96式的威力,還不如范哈兒上次以三十架b-10進行紙片轟炸呢。轟炸結束的第二天,全世界報紙都以大字標題報道了這一消息,許多國家的新聞媒介稱這次轟炸為中國空軍的「血的懲罰」,並且對比上一次「傳單轟炸」,說明此舉在政治上、心理上起到的重大作用。

    日本的96式轟炸機,對比b-10,絕對屬於非常落伍的。這也是日本轟炸機歷史上幾次轟炸南京和杭州等地,最終都是被擊落大半而歸的重要原因。

    不過范哈兒內心也知道,中國空軍以後這兩次對日轟炸的危險程度,絕對比前面那兩次,要更增加幾分了。

    范哈兒很清楚日本的國民是非常瘋狂的,也許轟炸死了幾個平民,他們除了哀悼亡者之外還不會怎麼惦記,但要是炸了他們辛苦建設起來的工業成就,那個一直為榮光的八幡鋼鐵廠,那絕對會讓他們的大多數國人陷入瘋狂狀態。

    接下來,再想輕易突襲進入日本領空,就非常困難了,也許,轟炸機部隊接下來,只能選擇那些沿海城市目標了。

    至於這些沿海城市的攻擊方式,范哈兒到是早有準備,可以在短時間,避過設在海邊的瞭望哨警戒,只是駕駛員飛行的危險性,也同樣要增加一些罷了。

    不管怎麼樣,轟炸計劃必須進行下去,就算是為了向日本證明自己有這個報復能力,也必須進行下去。至於這中間需要付出的代價,那就是戰爭中不可避免的付出了。

    轟炸行動雖然問題不少,但范哈兒卻是直接將他們交給了中國轟炸機領隊指揮官佟彥博和蘇聯轟炸機編隊領隊基達林斯基,他現在需要面對的,還是南京這個現實戰場的問題。

    「七七」事變以來,日軍長驅直入,雖在半年時間內侵佔了平、津、華北及滬、蘇、嘉等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土地,但在南口、淞滬、蘇嘉、南渡河等許多戰役中,都遭到中**隊的堅強抗擊,特別是在南渡河戰役中,被殲滅一個旅團、在雨花台戰役中再次被殲滅一個旅團、在平型關戰鬥中曾被八路軍打死1000餘人等等,並未像日本陸相杉山元大將對日本天皇所誇的,「中國事變只需1個月就可解決」,或像其參謀本部制訂的《在華北使用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方案》所規定的「約三四個月時間」進行完全面戰爭,摧毀中國中央政權,一舉解決中國問題。

    但日軍從未實施過戰役範圍的退卻行動,更未承認過戰鬥失敗,直到現在,仍舊一直以「戰無不勝」的「皇軍」自居。

    不管日軍承認不承認之前的幾次失敗戰鬥,對於眼前正在進行了南京保衛戰來說,中日雙方都很清楚,如果那一方稍微疏忽,投入的實力差了那麼一點,就絕對會造成這次戰役的最終失敗。

    尤其是這種失敗對日本來說,那是再無法掩蓋的失敗了。

    所以戰鬥在日本人想盡了歪門邪路,還是沒有達成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作為前線指揮官的柳川平助,只能想到了日軍軍神乃木希典的用兵方法,就是靠士兵的血肉堆出前進步伐,堆出最終勝利之門的「肉彈『自殺』戰術」。

    「殺**!」「殺**!」柳川平助接連不斷的在陣地前線,揮著指揮刀趕士兵上去拚死衝鋒。

    在短短了十天時間裡,他發起了十次大隊級的衝鋒,兩次聯隊級衝鋒,兩次旅團級衝鋒,一次全軍押上型的衝鋒。

    這樣不計犧牲的衝鋒戰鬥,還是多少有點效果的。

    從開戰至今,雷太鵬師和教導總隊的聯軍,已經再次失去了所有的外圍陣地,僅僅只能固守核心陣地,依靠中華門附近的炮兵支援,才勉強守住了最後的一線陣地。相對於部分陣地的失守,人員的傷亡才是最關鍵的,第262旅,已經只剩下幾個軍官還在堅持戰鬥,士兵已經全線退出戰鬥序列,而雷太鵬師和教導總隊,也早超過了減員三成的正常情況,超過一半士兵身負輕重傷,實際戰鬥力僅剩一半。如果不是四面無路可退,只有堅守最後雨花台和中華門一塊核心陣地,恐怕這支部隊也快要奔潰了。

    到了這個時候,戰鬥確實已經白熱化,稍微一個變化,就有可能產生牽動最終結局的變化。

    范哈兒對於南京保衛戰,也特別重視。如果說,前面幾次的戰鬥勝利,僅僅是一次局部性的勝利,戰役本身對中日戰爭的全局並不可能起決定性作用,主要是作用是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以實際戰例證明日軍並非不可戰勝,從而鼓舞了國民政府及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增強了全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並消除了一些人的對日恐怖心理,是中國進行持久抗戰所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之一。

    那麼,現在這一次南京保衛戰,正是范哈兒需要,以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贏得真正勝利希望,贏得國人有必勝之心的重要條件之一了。

    南京保衛戰進行到現在,不僅使日軍開始重新估量中國的抗戰力量,同時也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的看法。

    當時英、美、法、蘇等許多國家的報紙,都以連續的報復,重點標題隨時刊登中國南京保衛戰的作戰情況消息,並紛紛發表評論。

    據1938年4月9日倫敦路透社電訊說:

    「英軍事當局,對於中國首都南京之戰局極為注意。最初中**有獲勝之消息傳來,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已證明日軍屢遭敗績之訊確為事實……英人心理,漸漸轉變,都認為最後勝利當屬於中國。」

    德國也報道說:「南京方面中國抵抗力之強,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觀察者亦不能不承認日本必遭失敗。」這些社會輿論對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爭取外國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積極導向作用。

    老蔣和武漢的最高統帥部方面,已經完全意識到這次南京保衛戰堅持到現在,給中國和國民政府帶來的幫助,所以他們確實決定,盡最大的可能,來打好這一仗。

    「哈公,你上次要的三噸軍火,已經全數撥付,現在還有什麼需要的麼?」

    「要求,當然有了,最好再派十個八個師增援,老子的前線,現在需要的是兵。別拿那些經過幾周訓練,只會扛槍正步走的民兵糊弄老子,老子要的是見過血,打過仗的老兵,起碼再給南京增派三個這樣的師,老子才能保證守住南京,要是能給十個,那老子鐵定保證抓了柳川平助,再直接帶兵打到上海去!」范哈兒聽到武漢方面讓自己提要求,當然是毫不客氣的獅子大開口了。

    「什麼?還再要三個精銳師?我的哈公,軍政部可不是我一個人開的,現在哪裡還有多餘的部隊調給你,別說三個精銳師了,就是三個新兵師,一時半會也湊不出來啊,你等等,等等,我請示一下委員長。」武漢負責聯絡范哈兒的何應欽,也被范哈兒的這個要求給嚇了一跳。

    如果是在開戰初期,別說三個精銳師了,就是再要三個,老蔣皺皺眉頭,也能抽得出來。但是仗打到現在,經理了淞滬戰役、蘇嘉會戰的華東戰場,中**隊的精銳部隊,可是絕對傷亡慘重。而且現在最高統帥部可以動用的精銳師,也早就派上第一線戰場,根本沒有任何其他精銳可以抽調了。

    但是讓何應欽沒有想到的是,老蔣在聽到范哈兒的要求後,卻是斷然答覆:

    「將我的委員長衛隊,加上財政部的兩個稅警團,湊成一個精銳師給范哈兒送去,再給他五個新編師,我不要他打到上海去,只要他給我守住南京就可以了!」

    老蔣雖然也確實抽不出三個精銳師來,但是現在連他的衛隊也派上,那確實算是刮箱底的把所有力量都派給范哈兒了。

    在浦口的范哈兒,收到老蔣的答覆後,也是苦笑。

    早知道這仗會打成這個樣子,他也許應該把留守重慶老巢的最精銳第四師給抽調過來,不過到了現在說一切都沒必要了。

    那五個新編師,大多是經過幾周訓練的壯丁而已。也就是抽調了一些敗軍,構建起一個師的架子,武器彈藥都肯定不會齊,指望他們抵充兩個精銳師,那根本不可能。他們也就打打順風仗,在追擊的過程中,也許能殺幾個日本鬼子,真要正面作戰,恐怕炮聲一響,自己的陣腳就亂了。

    這對於他接下來將要進行的一次大戰術來說,毫無疑問是非常不利的。

    不過就算這點兵力不夠,但范哈兒也還是不得不實施他早就準備好的戰術,如果再拖延下去,恐怕自己在雨花台的雷太鵬師,可能就要交代在那兒,自己讓他們達成牽制的目的,可不是想讓他們做無意義的炮灰。

    所以當武漢新調來的幾個師一到,范哈兒就馬上下令:

    「立刻執行關門打狗計劃!」

    抗戰爆發至今,中**隊所採取的基本上是單純的陣地防禦戰,自己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加以武器裝備等不如日軍,所以每戰輒敗。經過淞滬會戰及蘇嘉陣地戰,中國統帥部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且接受了以往的教訓。

    在范哈兒和參謀部高層的交涉後,最高統帥部,終於統一開始改用攻勢防禦新方針,即將陣地戰的守勢與運動戰的攻勢及游擊戰的襲擾密切結合。在預選的戰場地區,以一部兵力固守陣地,吸引和消耗敵人;以一部兵力游擊敵後,破壞交通,襲擾據點,牽制敵人;以主力兵團迂迴敵軍側背,實施強有力的攻擊,從而變內線作戰為外線作戰,於被動中爭取主動。歷史上**隨後的台兒莊戰鬥、臨沂戰鬥以及序戰階段的淮河阻擊戰鬥,都是在這種作戰指導下獲得勝利的。

    范哈兒的「關門打狗」計劃,正是戰法改變後的第一嘗試。

    浦口靠近長江邊上,花費了守軍十幾個晝夜搶修出來的碼頭上,此時已經密密麻麻停滿了各處駛來的船隻。

    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船隻,將整整二十個師的部隊,連續不斷的起運,從晚間開始直到第二天中午,花了一天的時間,才順利將他們成功運送出發去了長江南岸。

    「唐兄,待我軍出擊南京城外圍後,我估計日軍也肯定會強行派登陸部隊攻擊浦口,以求同樣斷我後路。如今浦口只剩一個老兵師加一個新兵師防守,這守護重任,就只能交給你了!」

    范哈兒在站在碼頭邊,握緊前來送行的唐生智雙手,很是慎重的委託。

    「哈公放心,唐某在南京城時,就已經有必死的覺悟。如今哈公以我守浦口,則浦口在,唐某在,浦口有失,唐某也必死於陣前!」

    「這完全……唉!唐兄保重!」范哈兒本來還想說,不必一心以死守衛浦口,不過想想還是覺得沒必要說這番話了,最終千叮萬囑,化成一句保重的話題。

    當范哈兒率領二十個滿編師部隊,登陸長江南岸南京城外圍地區的時候,南京城內,正在中國殘餘守軍打得熱鬧的日軍部隊,立刻在第一時間察覺到了。

    戰鬥進行到了現在,日軍在南京戰場,先後投入了11個師團又兩個旅團,第一期戰役期間為松井石根上海派遣軍的第9師團、第16師團、第13師團、第10旅團和柳川平助第10軍的第6師團、第114師團、第18師團、第9旅團。第二期投入的部隊為三個新編師團,另外有兩個新編師團,分別駐守蘇州和上海到南京沿線,防備中國游擊隊對日軍補給線的騷擾和破壞。

    而中國方面,在早期佈防時就由唐生智擔任城防司令時投入15個師的兵力,分別為第2軍團的第41師、第48師;第66軍的第159師、第160師;第71軍的第81師;第72軍的第88師;第74軍的第51師、第58師;第78軍的第36師;第83軍的第154師、第156師;教導總隊的第112師、第103師;以及其他憲兵和防衛部隊幾個師等。

    隨後等正式開戰以後,老蔣又追加了一個軍又一個師的兵力給唐生智,而范哈兒,也是追加了一個軍加一個師一個旅的兵力。

    等到二期作戰開始後,范哈兒直接以第七戰區長官的身份,從老蔣的最高統帥部和周邊部隊中,抽調了6個師的兵力和幾萬人的壯丁,補充進入戰鬥序列。

    此時的南京城中,參戰的將近三十個中國師,如今已經只剩下不到一半兵力,而且士兵多數負傷,戰鬥力基本不完整,龜縮在雨花台、中華門和靠近中華門的南京城一角。而日軍在南京一線陣地,則大致保留了六個師團左右的完整戰鬥力,其兵力主要分佈在南京城中,少部分分佈在雨花台陣地對面和從上海到南京的後勤保障線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