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六十三節 圍點打援 文 / 黃初

    第二百六十三節圍點打援

    「報告李長官,前線來報,我軍林效范部裝甲團,已經於三十分鐘前殲滅台兒莊以西敵瀨谷支隊所屬戰車中隊,現在正率部追擊瀨谷啟第10聯隊,林團長報請司令長官部分派友軍前去打掃收拾戰場……」

    一個機要秘書,大聲的向李宗仁和司令部的幾位將軍報告。

    日軍的戰車部隊,對於在徐州戰場的任何一支中**隊來說,都是一個極為需要忌憚的存在。

    在林效范的裝甲團上來前,很多**部隊都在盡量想著怎麼躲過和日軍戰車部隊的決戰。

    畢竟徐州這兒參戰的,大多不是老蔣的嫡系,就算是寥寥幾支中央軍部隊,也大部分沒有配備戰車的,在中央軍系統中,同樣只有最精銳,屬於老蔣親信嫡系的部隊,才有可能配戰車。如今徐州戰場的部隊,面對日軍的戰車中隊,唯一可以對抗的,也就是反坦克炮和集束手榴彈了,而這些手段,在抵抗坦克進攻的時候,無疑是要付出巨大損失的。

    如今幾乎像是從天而降的林效范裝甲團,幾乎是剛一出現在徐州,就被司令部寄予厚望,想利用他們,來配合步兵對抗日軍的坦克,可惜作為范哈兒高級代表的雷太鵬,卻是堅持讓這支裝甲部隊單獨運用,很是讓戰區司令部的諸位將軍,心中不滿了一把。

    但一切等到現在勝利的消息傳來,就已經煙消雲散了。

    「萬歲!這下小鬼子再也不能在台兒莊翻上天了!」

    「就是,沒了戰車,他們先頭部隊又一頭打入了我們的套子,看他們怎麼飛出去……」

    幾個將領一面興奮的嚷著,一面也指手畫腳的在軍事地圖上比劃,對於眼下的戰局,很是有一番期待。

    即便是作為戰區長官的李宗仁,在聽了這個消息後,也是難抑激動。

    也許這一次徐州會戰,他李宗仁可以利用手上的各支地方部隊,將日軍幾萬人的部隊圍殲,創造一個和范哈兒利用中央軍與川軍精銳部隊合作才製造的勝利奇跡呢。

    「嗯哼,大家先不要激動,日軍南下有兩支戰車部隊,現在殲滅了他們一個中隊,確實還要追擊。呃……雷將軍,你看這支裝甲團部隊下面……」

    李宗仁先是安撫了一下戰區司令部中的諸將,隨即卻是看向了一邊的西南集團軍代表雷太鵬中將。

    雷太鵬立刻立正,正式答覆:

    「李長官,我還是認為裝甲部隊應該獨立運用,而步兵只要在後方跟進配合就行了。現在他們既然選擇在前線繼續追擊敵軍部隊,應該有他們的道理。」

    聽到范哈兒的這位代表,仍舊堅持要裝甲部隊獨立指揮權,李宗仁即便心中仍有幾分不滿,卻也只能接受。

    畢竟像湯恩伯這樣的無依靠集團軍司令,都能在自己這個戰區長官手下保持獨立,像范哈兒這樣完全和自己平級,而且實際軍銜還超過自己一級的人物,他手下的部隊,就是老蔣也不一定敢奪權,更別說自己了。反正他們已經在前線創造了一個勝利,對於自己來說,再差也沒有比日軍戰車突襲更差的事情,現在范哈兒這個裝甲團不服從自己指揮,繼續貿然出擊,那回頭他們要是被日軍包了餃子,那也不用指望自己救了。

    戰鬥打到現在,李宗仁在台兒莊的戰略部署,已經非常清楚的展示在敵我雙方的眼前。

    他就是像和南京保衛戰役一樣,設立一個口袋陣,讓日軍的南下支隊鑽進來,然後予以全殲。

    本來因為瀨谷支隊的戰車部隊存在,這次全殲需要付出的代價將會幾位慘重,而且根本不敢冒險做什麼圍點打援的行動,但是現在林效范裝甲團橫空出世,一下將瀨谷啟的戰車中隊殲滅了一個,使形勢為之一邊,要是再能將另外一個戰車中隊同樣殲滅,那完全可以做更冒險的戰術安排了。

    對此,作為范哈兒手下大將,並且畢業自德國著名軍校的雷太鵬,自然是立刻看出來了。所以他在看到李宗仁對自己的堅持不做強求後,就隨後補充建議:

    「李長官,如今前線突破保衛的瀨谷啟戰車中隊已經消滅了一半,我們完全可以提前收攏合圍,然後引誘日軍華北方面軍派兵救援,以我軍裝甲部隊的速度和突擊戰力,完全有能力擊潰小股的日軍增援部隊,到時候和步兵聯合,再全殲部分增援部隊也不是不可能。」

    雷太鵬的提議,還未得到李宗仁的答覆,司令長官部中的參謀將領們,就已經開始一致反對了。

    「讓坦克去衝擊步兵隊形?這不是開玩笑麼?怎麼可能成功。」

    「現在能將日軍圍在台兒莊予以全殲,就已經很不錯,還等他們派遣援軍,那絕對是弄巧成拙,畫蛇添足的蠢事!」

    「日軍的戰力,我們大家可是很清楚的……」

    一連竄的反對聲,讓雷太鵬只能苦笑。

    這些參謀官,也許應對之前的局部戰役,還能勉強滿足,但對於這樣的大戰大場面,尤其是動用了坦克等對**來說屬於新式的重型裝備,就立刻讓他們無法對全局作出把握了。現在他們這麼反駁,自己還真不可能上課一般的給他們慢慢解說。

    好在李宗仁確實眼光不錯,正色道:

    「圍點打援?這個注意不錯,但是我們必須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援,不僅僅是步兵力量需要加強,對我們來說最關鍵的還是空軍和戰車!」

    這位司令官,很是把期待的目光,看向了雷太鵬。

    雷太鵬尷尬一笑,他自然明白這位李長官的意思,目的就是想讓自己和范哈兒要求,再增援一部分坦克和飛機過來,才能保證徐州會戰的勝利。

    飛機還好說,但是這裝甲車,卻是絕對不可能的。這一點,雷太鵬在來徐州增援前,就曾經向范哈兒求證過。

    但是為了那萬一的可能,這位雷中將,還是勉為其難的南京發了個電報,詢問范哈兒的意見。

    對於徐州方面現在的戰事發展,范哈兒已經有所瞭解,聽說台兒莊準備提前收縮陣線,圍殲台兒莊的日軍南下部隊後,心中已經非常滿意。對於雷太鵬提出來的,想利用台兒莊這個圍,來引誘日軍華北派遣軍增援,也非常支持,只是聽說還要坦克和飛機的支援,這位范長官,就變得猶豫了。

    裝甲戰車部隊的支援,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即便自己不動用他們去遠程奔襲蘇嘉陣線,也必須拿他們來防守南京。

    要知道僅憑他現在在南京的兵力,就算是守住城池,也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更不要說分兵增援徐州了。第一裝甲團本來就是他守南京的最大王牌,也是最後的底牌,他怎麼可能將它交出去,送給李宗仁作功勞。

    所以對第一點要求,他立刻予以拒絕。

    只是也沒有拒絕死,而是讓李宗仁找老蔣的最高統帥部想拌飯,讓老蔣那邊,盡量的多派些增援部隊來。如果徐州會戰不能盡量的殲滅日軍南下部隊的有生力量,那即便是台兒莊守住了,還是要面對後繼而來的日軍大股部隊,到時候勝了台兒莊,失了整個徐州的戰況,很可能再次重演,所以這一次台兒莊戰役,最好就是盡可能的殲滅日軍更多有生力量。

    至於第二點空軍支援,范哈兒本來是很容易答應的,甚至在徐州會戰的早期,他還派遣了幾十架飛機參與支援,很是給徐州戰場以支援,並且創造了極為顯赫的戰績。

    但是隨著最近日本空軍的再次南下聚集上海,他的南京和正在交戰中的杭州,卻是也面臨著更大的空中壓力,讓他一時間也確實再分不出飛機來。

    自從南京保衛戰結束後,日軍大力加快了飛機的生產,雖然去年的第一次對日本本土轟炸,讓中島飛機廠差點完全被摧毀,致使日軍的航空力量大降,在半年時間內,幾乎是被中國空軍壓著打。

    但是隨著1938年以來,不斷的外購加自產,日本的航空力量,已經得到了大規模的恢復。尤其是轟炸機方面,從之前的遠不如民國空軍,變成有能力對中國的大城市,形成比較有破壞性的轟炸了。

    1937年10月,為了面對捉襟見肘的空中力量缺額,日本向意大利訂購了72架br20式重型轟炸機,用於對中國戰場的遠程轟炸。在日軍序列中,這種飛機的編號為「ユ式重爆」(ユ是日語中意大利的首寫字母),是1941年日本百式「吞龍」轟炸機服役前,日軍規模最大、航程最遠的轟炸機,歷史上曾參加對重慶、蘭州、永昌、漢中等地的多次轟炸。

    日本方面之所以有意購買這種轟炸機,是因為經過幾個月的戰鬥,日軍發現其原有轟炸機部隊在遠程作戰中的表現差強人意。事實上,那還是個客氣的說法,不客氣的說法就是中國地方太大,而日軍轟炸機部隊只要飛得遠些,就會被打得稀里嘩啦。

    日軍自己前線部隊和大本營自己就總結說,現有的幾種轟炸機,在對華作戰中都不適合承擔遠程作戰任務。不幸的是,中國推行的持久戰恰恰是以空間換時間,從北道南,從東到西,戰線越來越長。這樣,日軍急需一種能夠進行遠距離、大當量轟炸的新型機種。

    而隨著中島飛機廠部分毀於中國b-10馬丁轟炸機之手,日本的戰鬥機也同樣變得緊缺起來,所以從南京戰役開始,范哈兒即便戰鬥機補充緩慢,卻也還是一直掌握了自己所在地南京和杭州、武漢等大量己方城市的制空權。

    在前線,面對中國同時掌握制空權和地面防空的南京、杭州等地,根本連出擊爭奪制空權的膽量都沒有,深怕把用來防備佔領區空域的飛機,消耗在南京杭州這些地方。實在是因為,當時日本的航空業,同樣十分薄弱,佔據了大部分日本飛機製造的中島飛機廠,雖然規模宏大,但一旦被摧毀,則立刻造成了致命影響。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軍事專家們始終有一個琢磨不透的事情。那就是日本很早就開始把美國和中國作為自己的假想敵,但日本在開發大型轟炸機方面卻始終投入不多,沒有什麼建樹。這和日本海軍大量製造戰艦,積極準備和美英作戰的表現大相逕庭。

    事後慢慢研究,人們才明白,原來日本陸軍和海軍是日本帝國的兩條鐵軌——平行但永不相交。日本海軍的確是以美英為主要假想敵積極備戰,但大型轟炸機只能使用陸上基地,因此在開發方面自然是日本陸軍做主導。不巧的是,日本陸軍的將軍們打仗從來不看對手,個個長著裝滿了白刃戰、『自殺』衝鋒一類思維的榆木腦袋,認為無論對誰只要抱定了武士道精神就百戰百勝。他們認為戰爭中精神是第一位的,至於裝備嘛,只有缺乏皇軍那種武士道精神的國家才會重視。所以,自始至終不把高技術兵器的開發當作重點。

    於是,日本陸軍開發出來的裝備,都多少有些不倫不類。戰車,比如典型的97式中型坦克,在各國中是最袖珍型的;飛機,比如干預海軍設計獲得的「一式」陸上攻擊機,外號「日本造打火機」——一打就著啊。日本重型轟炸機的發展,自然也落在了時代的後面。

    二戰之後日本海軍留下的眾多輝煌的巨大兵器印象,而日本陸軍給人的印象,則主要是瘋狂和不怕死。

    日本陸軍的這種缺失,很是給了范哈兒的空軍一個機會,讓他依靠四川自產加蘇聯援助逐漸的空軍,在日軍中島飛機廠被炸後,維持了在中國上空的軍力平衡,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完全被日本空軍控制。

    不過時間進入1938年7月,這種情況開始改變,因為日本從意大利那兒得到的「ユ式重爆」轟炸機,在1938年初首批交貨,經過幾個月適應性訓練後,終於形成戰力,雖然因為一次天氣事故,讓他們沒來得及投入南京保衛戰的最後階段,但還是在徐州會戰爆發後,就準備顯現他們的力量了。

    日軍能買到意大利的遠程轟炸機,這是一個讓國民政府感到非常不好受的事情。

    抗戰初期,德國和意大利對於中日之間的戰爭,看法很矛盾。儘管德、意與日本是盟國,但兩個原因使他們難以取捨。一方面,蔣介石對「法西斯」頗感興趣,與德、意交往密切,包括蔣委員長經典式的防彈黑披風,都是希特勒的禮物。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中,德國顧問配備到營一級;另一方面,德、意在中國也有他們的利益。比如德國重整軍備中,中國江西省的鎢礦就有著重要的價值。這種種利害讓德國和意大利在開戰前期並沒有明確地站在日本的一邊,甚至開戰後德國還曾向中國交付大量武器裝備。

    老實說,儘管當時德國政府是法西斯,但德國人的民族性使他們的原則性還比較強。蔣百里在德國期間,和曾擔任中國政府顧問的德國高級軍官、行政官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博得了他們的同情和「決不出賣中國」的保證——事實上,整個二戰期間,這些德國人的確信守了自己的承諾,日本並沒有從這個盟國那裡得到什麼關於中國的有價值的情報。

    然而意大利就不一樣了,正同該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進程中的表現一樣,意大利在中國問題上的表現也十分的「意大利」,一言以蔽之——很不可靠。

    戰前,意大利與中國的關係十分密切,中國空軍在洛陽的飛行學校,聘請的是意大利教官,在南昌的飛機工廠,聘請的是意大利技師。蔣百里到意大利的時候,墨索里尼親口保證和日本的結盟關係不會危害中國的利益。

    然而,真打起來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洛陽飛行學校畢業的飛行員,在轟炸日本軍艦的時候把炸彈扔到了岸上的租界裡面——不是飛行員炸錯了目標,是意大利人「有多少人入學,就有多少人畢業」的教學方式,使學員的技術難以經受實戰的考驗。在開戰擊落的日軍轟炸機裡,中國人意外地發現竟然有歐洲人的屍體,其中一些,正是前些天中國人用美酒佳餚歡送回國的幾位意大利技師之一,現在又坐在日本飛機上面,來指示目標摧毀自己幫助建造的中國飛機工廠。

    很多**將士對此非常不理解,憤憤的向范哈兒抱怨意大利人的不受信用,就連部分面見過墨索里尼的高級軍官,還稱那位墨首相,可是親口在他們面前保證過,即便和日本結盟了,也絕對不會將中國的軍事情報,洩露給日本的。

    對此,范哈兒只是撇了撇嘴。

    那位下巴比簸箕還大的墨首相就還是不要說了,相信墨索里尼同志的承諾,還不如相信那啥會在天上飛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