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六十四節 雷達實驗 文 / 黃初

    第二百六十四節雷達實驗

    日本和意大利走在一起,甚至將和中國合作期間的軍事秘密,都大規模的洩密給日本人,事情也確實非常讓人氣憤。

    不過這一次,日本人從意大利買到的「ユ式重爆」,到也並不是那麼真正如意。

    剛開始,日本人和意大利結盟後,天花亂墜的恭維、遠方來朝的誘惑,讓墨索里尼大為快意,老墨馬上作出決定,幫助老朋友,並且給予開戰後轟炸機缺乏的日本以最大支援。價錢不是問題,慷國家或者公司之慨絕非一國獨有。墨索里尼大筆一揮,飛機的價錢就打了六折,70架br20「ユ式重爆」轟炸機賣了6000萬日元(原報價1億日元),即便菲亞特公司不幹,他們也不敢和墨索里尼叫板,說敢反對誰就去嘗嘗法西斯的專政。這些飛機,加上菲亞特公司免費贈送的試驗機1架,共計71架,從1938年1月開始,按照每月10—12架的速度交付,非常順利。

    甚至在日軍記錄中,最後接收的br20「ユ式重爆」重型轟炸機還一共是72架,憑空多了一架。因為墨索里尼決定,以他私人的名義,要贈送給日本天皇一架專機作為禮物,菲亞特公司根本沒辦法,也只能夠多交付一架。

    不過那架贈送的禮物,僅僅是用br20重型轟炸機為原型,取消武裝,加以豪華內裝修和衛生、通信系統,改造稱為「天皇號」貴賓行政專用機,歷史上於1939年1月31日讓中國地面部隊用機槍打了下來,還俘虜全部飛行員。

    不過,隨後這批飛機的問題就開始慢慢暴露出來。

    1938年1月,第一批12架日方採購的br20轟炸機運抵大連,意大利方面派出博內薩上校為首的教官團和菲亞特公司的工程師十餘人指導日方訓練和熟悉裝備。以後的兩個月間,日方連續用這種轟炸機裝備了十二航空聯隊的四個中隊,以及獨立飛行第三中隊,積極準備將其投入實戰。

    日方表現得如此急切,是有道理的。原因是日本自己研製的三菱97式重型轟炸機也已經在1937年11月完成試飛定型。但實戰檢驗,卻讓日軍感到對它頗有顧慮。

    97式重型轟炸機,載彈量和航程都比br20稍差,但比起現有日軍轟炸機來說可算差強人意。於是,原型機試飛後,剛造出第一批生產型樣機,日軍便迫不及待地將其運到中國進行實戰試驗。

    1938年3月8日,日軍派遣第六十戰隊飛行員駕駛兩架97式重型轟炸機從彰德機場起飛轟炸西安。不幸的是,兩機剛剛將炸彈投到西安飛機場,就遭到三架中國空軍伊16戰鬥機的截擊。由於沒有戰鬥機的掩護,兩架日機只得丟棄炸彈倉皇逃走。但剛剛飛臨黃河上空,又有八架中國空軍戰鬥機趕來截擊,伊保重明軍曹的飛機當即遭到集中攻擊,成了第一個犧牲品。蟹訌一准尉駕駛2號機拚死格鬥,依靠精湛的技術,才從戰場飛回。

    此後一段時間的戰鬥,97式也接連被擊落。其實,97式初戰不利,其原因很複雜,起飛護航的95式戰鬥機飛錯了路是最主要的問題。同時,乘員還不熟悉這種飛機,沒有裝甲、自衛火力較弱、武器有槍無炮、沒有自封油箱等也是原因。但日軍方面第一個反應就是這種轟炸機實用還有問題。

    一瞬間,加上外來的和尚會唸經這種典型心態,正在公主嶺集中訓練的br20成了日軍期待矚目的焦點。

    br20重型轟炸機對日軍來說,的確有很多可吸引人之處。其空前的載彈量和續航力,都是現有日機無法達到的,而可收放起落架、內置彈艙、部分飛機(包括天皇號)裝備的自封油箱,都是日本飛機上當時還很少看到的先進技術。

    日軍甚至一面表彰購買飛機的功臣渡邊以談判功績,一面下指令給駐意大利大使有末精三,準備增加購買100架br20轟炸機。

    不過,這個訂單,一直到有末卸任,也沒有正式發出。真正原因,是進入戰場之後,br20「ユ式重爆」在實戰中,並沒有預期得那樣厲害。

    1938年5月,南京保衛戰進入最後的尾聲,日軍方面繼續增援,松井石根幾乎把所有的求救部門都求了,其中訓練方酣的「ユ式重爆」部隊,也同樣收到了求助,因為已經完成了大部分訓練,所以被大本營嚴令從公主嶺南下參戰。迫不得已,只有已經基本完成了訓練的獨立第三中隊六架飛機經過南苑進駐彰德機場。

    不過,這六架飛機卻迅速失去了戰鬥力,使這型飛機的參戰,推遲了兩個月。

    因為什麼失去了戰鬥力,卻極為搞笑,既不是**空軍的攔截,也不是『共產』黨襲擊機場可,更不是飛行員鬧肚子了,而是因為上海機場下了一場雹子。

    1938年5月,上海一場普普通通的冰雹,讓日本人對「歐洲先進國家」意大利製造的「世界最先進轟炸機」第一次產生了懷疑。當時,日本陸軍航空兵獨立第三飛行中隊的四架「ユ式重爆」剛剛耀武揚威地到達這裡,正準備向西投入南京保衛戰一展風采。冰雹過後,中隊長二井卓大尉麾下的「空中武士」們目瞪口呆。

    只見剛才還威風凜凜、巨人一般的重型轟炸機,現在個個都變成了趴窩的雞——機身、機翼佈滿凹坑,後機身更是被打出了無數窟窿。所有的飛機都需要大修,增援南京戰場的計劃只好取消。

    一場雹子讓ユ式轟炸機的處女亮相推遲了一個多月,等二井大尉一行重新武裝完畢,南京城早就被重新打造一新,地面火炮空中飛機在等著他們了,哪裡還能派上用場。

    這意大利的br20雖然號稱是全金屬轟炸機,但使用的鋁材質量極差,特別是後機身有一段的材料不過是附著了一層鋁箔的蒙布而已,純屬掩耳盜鈴。所以,在一陣冰雹襲擊之下,轟炸機就成了大麻子加蜂窩煤。

    連冰雹都擋不住怎麼能上戰場?

    日本兵們一邊搶修,一邊找意大利人打官司了。然而,意大利人絲毫也不買賬,拿出手冊來說你看我什麼時候說過我們的轟炸機可以防雹子了?「世界最先進的轟炸機」也沒這條指標嘛。這是你們維護的不好,對飛機愛護不夠造成的,也許他們覺得下雹子時機械師應該趴飛機上去擋著。

    反正官司打到陸軍上層,二井大尉等人反而遭到了申斥。其實不論是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一樣,和外國人合作的時候,雙方發生矛盾,都是被上頭訓的時候居多,就好像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都是上了誠信保險似的。

    日本軍隊強調服從,所以下面的官兵也沒話說。但是,對這種飛機的不利評價,卻不是上頭申斥就能壓住的。

    就連范哈兒的南京空軍和老蔣的武漢空軍,也全都聽說了日軍中「ユ式重爆」轟炸機的這個冰雹笑話。

    「我們等著打ユ式重爆!」這是當時中國空軍和地面炮兵中,最流行的宣戰台詞。

    其實日本雖然飛機製造和研究投入程度不足,但本身製造的飛機,質量還是很不錯的,就拿日軍原來裝備的93式重轟炸機來說吧,它的確有種種毛病,到中國打仗都不敢飛過來只能船運,但至少下雹子它還不當回事。說93式不怕雹子這話不假,要說93式重型轟炸機結構結實還是它的一大特色。比如它的金屬蒙皮,採用了波狀鋁材,所以看起來飛機表面上佈滿一道道稜和凹槽,這使它的空氣阻力上升,但要挨個雹子,可比只有一層薄皮的br20經折騰。

    93式重轟炸機的外號「直線迫降練習機」,與它的結構結實也有關係。93式的發動機設計不合理,所以儘管它裝備兩個發動機,但如果一個發動機因中彈或者故障停車,93式就會乾淨利落地衝向地面,進入迫降程序了。而且好在它的結構堅固,所以迫降的成功率倒是很高。巧的是,看日軍紀錄,93式的發動機還特別嬌氣,在中**隊當時薄弱的地面防空火力面前,也屢屢被一擊中就熄火,所以,這種壞掉一個發動機以後進行迫降練習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實這種「雹子都能砸壞」的問題在意大利的裝備裡面,僅僅屬於普遍現象而已,吃虧的不只是日本一家。中國方面也曾從意大利購買了大量cv-33戰車,原因是價格便宜,等拿到手才知道這種裝甲車在埃塞俄比亞居然有被部落戰士用大斧鐵錘砸爛消滅的「光榮」歷史。

    不管怎麼樣,到了七八月間,日本陸軍的新式中島飛機和海軍的三菱飛機,開始大量的投入裝備使用,並且駐紮在上海的華東派遣軍,作為恢復實力的一部分,予以最先補充裝備,對南京方面的空中危險,已經越來越大的。

    所以在考慮了半天後,范哈兒最終還是很無奈地恢復李宗仁,表示目前南京局勢緊張,他還要同時兼顧杭州戰時,不一定能隨時呼叫支援徐州的空戰。不過只要有可能,他都會盡量的分派飛機前去支援,減輕徐州的空中壓力。

    雖然范哈兒回復的很客氣,但是李宗仁和第五戰區司令部的人,還是很明智的判斷出,范哈兒不大可能派出大量飛機過來支援。

    而他們發到最高統帥部老蔣那兒,請求陸軍和飛機支援的電報,也被回復了過來。

    老蔣現在手上的兵力,大部分到了杭州、南京和太原等地,除了支援幾個新編的壯丁師以外,不能給予第五戰區任何精銳的部隊。至於空軍,因為蘇聯空軍一直肩負著保衛武漢以及北方太原、西安等地的重任,除了轟炸機還有空,戰鬥機本就捉襟見肘,怎麼還可能份派出去支援徐州。

    這個答覆,讓李宗仁非常失望。

    到是那些不想圍點打援的參謀們,頓時長長鬆了一口氣。

    如今只要吃掉台兒莊的日軍,獲得的功勞,就足夠他們升一級軍銜和得到大量的獎賞了,至於再圍點打援殲滅日軍多少兵力,也不可能會讓他們的功勳上漲多少,還要承擔萬一失敗,就前功盡棄的風險,所以他們內心和口頭,都是一直反對進行圍點打援計劃的。

    現在既無周邊援兵,又無中央援助,這圍點打援之戰,自然就打不起來了。

    李宗仁無奈的看了旁邊的雷太鵬一眼,兩人都只能苦笑著接受這個結果。

    這樣有利可以殲滅日軍時機,可是在之前從沒遇到過的,而且兩人可以肯定,以後也很難遇到,中**隊錯過了這麼一次良好的機會,以後肯定要後悔了。

    不顧後悔也沒辦法,現實就是大家基本分不出兵力,也許閻錫山和『共產』黨、張楊二部那邊有人,但等他們趕來,黃花菜都涼了。所以現在兩人只能眼睜睜看著這麼個良好的機會,從眼前被溜走了。

    就在29日這一天,范哈兒的南京前沿防空陣地,就迎來了一位神秘來賓。第一個發現目標的是,是位於南京的玄武湖邊,新建的一棟大型鋼鐵建築。

    那巨大的鋼鐵建築,實際位於幾間臨時磚瓦房旁邊,附近還有幾輛可以大型的卡車,不時有人從卡車後面的懸梯上下,不過他們都被周圍密密麻麻麻的偽裝物,給很好的保密了起來。如果不是那鋼鐵搭成的架子,偶爾會有連續轉動的跡象,一般人很難將注意力轉到這兒,發現這麼一個神秘的地方。

    就在這座鋼鐵建築邊的房子中,此時正由一群文職軍官,在對著監聽設備和波長圖紙仔細比較,很快就確定:

    「發現一架大型金屬製造飛機,目標正從東海上空直飛南京,判斷應該不是我軍飛機。」

    「確定麼,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要是誤報,我們的後繼研究經費,和可能被一下被砍掉一半?」一個身穿中校服的軍官,嚴肅的聞遞交報告的戴眼鏡年青軍官。

    「嗯,這是我們仔細對比研究的結果,和我們在重慶用b-10馬丁轟炸機實驗發現的特徵,一摸一樣。」這個眼鏡軍官很肯定的回答。

    「這可不是實驗!」中校的聲音嚴厲了起來。

    「呵呵,對我們來說,是不是實驗都一樣,都要全力以赴。」眼睛軍官雖然是笑著回答,但語氣卻極為認真肯定。

    「好,立刻報告司令部,雷達站發現日軍轟炸機!」中校最終還是決定上報。

    一架金屬轟炸機來襲,這就是這個建築得出的報告。

    作為擁有千里眼功能的雷達站,第一次在范哈兒的部隊中,顯現了他們的能耐。

    范哈兒的西南聯盟,對於電子產品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多年,在無線電子電報方面,早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雷達方面,卻是已經進度緩慢。直到現在,也還是沒有真正可以投入實戰的雷達,眼前的這個雷達站,實際上還是處於實驗階段,並不完善。只不過范哈兒堅信,實戰才是檢驗一切武器的最佳標準,所以等這第一座正式可以投入的雷達站構建完畢,范哈兒就下令將他從重慶,搬到了南京來,用於對抗日軍的第一線。

    而現在,這個第一次投入實戰的雷達站,也終於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預警。

    「哦?發現日軍一架大型金屬轟炸機?」范哈兒接到電報,就笑了笑。

    心中感歎,這雷達站,果然技術不是很成熟。

    要知道,日軍如果真的派轟炸機過來轟炸,絕對不會派一架,而如果是偵察機,則基本不大可能是大型的金屬結構飛機。

    范哈兒淡然的將電報放在了一邊,明顯覺得這是雷達站的一次誤報。

    不過稍微過了半響,范哈兒卻突然喊道:

    「來人,命令前線防空部隊警戒,派出戰鬥,根據雷達站提供的防衛,前往搜索日軍轟炸機,如果發現確為入侵日軍飛機,一經發現,立刻予以擊落!」

    也許是因為突然想到歷史上的珍珠港,美軍的雷達明明發現了日軍飛機,卻因為地面部隊指揮官的疏忽,而導致了日軍的長驅直入,珍珠港慘遭重創。所以雖然心中不信,但出於謹慎,范哈兒最後還是下令空軍和防空部隊準備出擊。

    這個命令,很快就被傳達了下去。

    三架寇蒂斯戰鬥快速起飛,按照電報中雷達所顯示方向,快去飛去。

    這個事後的雷達,技術當然極為落後,還無法清楚準備的分辨出敵機防衛角度高度等等數據,但是大致的方向,肯定還是能分清楚的。

    這個戰鬥機,幾乎沒怎麼花時間,就來到了靠近日軍蘇嘉防線的南京周邊空域。這裡已經是中日兩國空軍的緩衝帶了,平常只要日軍戰機再往南京飛,就肯定會遭到致命打擊,而中國空軍,只要飛過這片寬度幾十公里的地域,也同樣會遭到日軍的猛烈攻擊。

    搜索沒多久,一架戰鬥機就有了發現:

    「左前十點鐘方向,發現金屬反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