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九十節 兩個偽政權 文 / 黃初

    第二百九十節兩個偽政權

    偽滿洲國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利用中國的前清朝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東北建立的一個傀儡政權。實際佔領範圍,大概為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內蒙古東部及河北北部。

    偽滿洲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為溥儀,政務實際由國務院各部處理。而各「部」長官名為「部長」,但是實權掌握在由日本人擔任的各「部」次官手中。由日本人擔任的「國務院總務廳」長官為實際上的「總理」。「總務長官」由駒井德三擔任,繼任者為星野直樹和武部六藏。各「部」的日本裔次官每週二舉行聚會,商討並決定「國家」政策和各種具體事務,被稱為「火曜會」。偽滿洲國的立法機關稱「立法院」,首任「立法院長」為趙欣伯,實際上的立法權也掌握在關東軍手中。偽滿洲國沒有成文憲法,而是由各項專門法律來替代憲法。咨詢機關稱「參議府」,其首長稱「議長」。首任「議長」由臧式毅擔任。

    直到日本挑起全面侵華戰爭,世界上各國中,正式承認偽滿的除了日本外,只有智利、薩爾瓦多、羅馬教廷等極少數國家,日本扶持的這個傀儡政權,實際上大多數國家都看的很清楚。但是也有像蘇聯那樣,為了自己國家的私利,通過默示承認的方法,為偽滿拓寬外交空間留下了餘地,隨後甚至又因為同為軸心國家,而在日本授意下,對偽滿予以承認。

    不過即便是日本人,在當時也不否認,偽滿是完全由他們扶植成立的政權。

    可惜此時的中國國力闇弱,對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甚至屢屢有類似事情發生,以至於國內偽政權遍地。

    其中所謂偽蒙,實際則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日本扶植下,在內蒙建立的德王偽蒙政權,還有一個,則是被蘇聯扶持,此時並不被中國和其他大多數國家承認的外蒙古政權。

    1921年蘇聯國內戰爭期間,蘇聯紅軍應蒙古人民黨軍隊的邀請,於5月25日進入外蒙古,7月6日侵入庫倫。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親蘇的「君主立憲政府」。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權」,並與蘇聯在1922年訂立了《蘇蒙修好條約}1920年代,外蒙古從中華民國分裂出去而獨立,隨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在蘇聯俄羅斯紅軍的幫助下,外蒙古叛軍擊垮駐紮在外蒙古的中國北洋軍隊,當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北洋政府)發表嚴厲聲明,拒絕承認外**立,但由於當時中國陷於內戰中,北洋政府沒有派軍隊收復外蒙古。

    在此時的中國人眼中,無論是溥儀的偽滿還是庫倫的偽蒙,都是兩個標準的偽政權。

    而現在,兩個偽政權在他們背後主子的支持下,卻是有爆發衝突的可能,作為他們真正親人的其他中國同胞,那種感覺確實是非常複雜的。

    尤其是外蒙,很多人在面對這個被蘇聯完全控制的地方時,甚至恨不得讓她和蘇軍被日本人教訓一番。

    1928年,外蒙古發生大規模反對獨立並要求回歸祖國的統一進步運動,蘇聯以「平叛」為由進軍外蒙古進行血腥鎮壓,整個外蒙古血流成河,蒙古統一人士要求民國政府出兵外蒙古,中蘇軍隊在外蒙古東部邊界發生小規模戰鬥。中**隊也沒再進入外蒙古。此後,蔣介石政府忙於在南方鎮壓『共產』黨和內戰,之後的中日戰爭,使南京政府無力於外蒙古事務。親蘇的喬巴山趁機又得到發展,加上日本也製造滿**立事端,外蒙古甚至與偽滿洲國簽訂「邊界」協定,從事分裂國家的勾當。至此,外蒙古在中國內戰期間形成了事實上的分離。其間1928年蔣介石主持的**在外蒙東部邊界與蘇軍發生了小規模戰鬥,之後再沒有進入蒙古。

    當內外蒙古邊界地方的異常情況傳到老蔣和**最高統帥部的時候,最高統帥部的眾多高級將領,都支持對此事保持沉默。

    「就讓他們狗咬狗吧……」何應欽的說法,正是大多數將領的心聲。

    不過再次從西南匆匆趕回來的范哈兒,卻是在最高統帥部會議上,力呈應該主動介入蘇日衝突之中。

    「不管是內蒙還是外蒙,都是民國固有領土,國人雖然對現實情況比較掙扎,但是如果此時國家直接坐視,卻又無論如何難以服從。」

    甚至提出:

    「……如果能夠利用這次機會,把蘇聯本土大軍,拉入中日之戰中來,雖然還難以估測虎狼之爭的結果如何,但從短期看,確實可以改變我軍孤軍奮戰的局面,緩解一下**在面對日軍時的壓力。」

    范哈兒的建議,立刻得到了西南一系人馬的支持,在最高統帥部中掀起了很是一番支持聲。

    但是老蔣與何應欽等人,卻是對此事比較忌憚,根本不對范哈兒的說法進行表態支持。

    其實大多數**中低級將領,都不認為對面的日本可以輕鬆戰勝,對於拉攏蘇聯,當然也非常有想法。只有真正的高層,對於中蘇之間的關係和中日關係,卻是有一個比較清楚長遠的認知。

    老蔣在私底下,早就對范哈兒提過:

    「中蘇空有互不侵犯條約,實際只為防範中國在迎戰日本時,還有承受北線壓力。其實蘇聯人同樣狼子野心,若此時能將日本的目光引向蘇聯,那對中國絕對更有利。只是這事私下期望就可以,如果真正插手,很可能引來蘇日的同時忌憚,到時候反受了他們兩方的反制,那就尤為不美了。」

    老蔣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數高層的意見。

    現在中日關係和中蘇關係,難得有一定的緩和,對於他們之間的事情,是真的不想參與,深怕一個弄不好,就把眼下來之不易的和平給打破。

    范哈兒認真的想想,自然也能理解大家的想法。

    別說中國現在這種短暫的休戰了,即便是歷史上,中日還在小規模交戰的時候,中國在知道諾門罕戰役的時候,也沒有敢暗中使用手段,將蘇聯拖入到亞洲戰事中來。這一方面是擔心蘇聯人的報復,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擔心蘇聯人可能會和日本合作,趁機瓜分中國。

    這個時候的蘇聯人形象,可絕對稱不上好,與日本合作瓜分中國也絕對做的出來。就像他們不久後和德國一起瓜分波蘭一樣,蘇聯可不會拘束於什麼條約。

    對於老蔣等人這樣的顧慮,范哈兒也完全能夠理解。

    但是讓他就這麼眼睜睜看著一個大好的機會,就這麼溜走,今後直到二戰臨近結束之前,將再不能看到日本和蘇聯這個惡意鄰居打上一架,心中覺得總是遺憾。

    所以在遊說最高統帥部挑撥介入蘇日衝突無果後,范哈兒還是再次明確提出來,既然不能去挑撥他們,那就乾脆的站出來,在外交上和政治上,給予蘇聯一定聲音。僅僅以口頭的行動,來贏取蘇聯的好感。

    反正不管怎麼樣,這一次蘇日衝突,中國總要撈取一點好處的。

    范哈兒的這個提議,最高統帥部當然不會反對。

    很快,在五月上旬的時候,中國老蔣和最高統帥部,就幾次通過蘇聯援華志願軍,向蘇聯轉達了他們對蘇日衝突的立場,那就是中國堅決站在正義的蘇聯這一邊,認定日本為邪惡的侵略者。只是在公開的外交場合,甚至兩國的正式外交聲明中,中國政府都沒有提到以上這一點,原因當然是為了避免刺激日本政府。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方的一些軍隊勢力,以及像范哈兒這樣的實力派,私底下和蘇聯接洽,緊密彼此之間的聯繫,也就算是符合國家大方向的事情。

    而這次衝突實際當事的兩個偽政權,最高統帥部和范哈兒他們,態度就不是那麼友好了。

    對於偽滿,最高統帥部通過中央社等媒體喉舌,不斷予以追訴斥罵。甚至連偽蒙,也在某些自由小報中,被罵得狗血噴頭。中央政府因為互不侵犯條約的關係,不好意思對偽蒙背後強大的蘇聯說什麼,但這些小報可不會顧忌。他們正好通過那不受控制的背景,通過說大報不敢說的話,來打響自己的名聲,當然不可能錯過。

    尤其是西南聯盟地區,因為范哈兒對於輿論的管制一直不是強,所以這些自由小報尤其的多。在他們不直接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韋氏兄弟的情報部門,也不好對這些新聞媒體採取什麼手段,只能坐視他們繼續大罵偽滿和偽蒙那些數典忘祖的逆賊。

    社會總體情緒如此,即便是范哈兒內心想和那兩個偽政權接觸接觸,看看能不能有什麼發展的可能性,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只能通過也非正式的渠道,進行非政治方面的接觸或者聯繫了。

    范哈兒的西南聯盟,和蘇聯的地理位置過於遙遠,雖然因為『共產』黨的關係,勉強維持了一個不錯的關係,但是彼此真正緊密的合作,卻是基本沒有。這次在眼看蘇日對峙於內外蒙古邊界的時候,范哈兒馬上利用自己這邊的情報優勢,幾次向蘇聯方面通報了日軍的各種機密情報和軍事動向,贏得了蘇聯遠東方面軍的極大好感。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次即將爆發的蘇日軍事衝突,蘇聯方面比歷史上要佔據了主動得多。

    可也許是因為經歷了大清洗的緣故,這時候的蘇軍效率實在是低下,即便已經有了范哈兒這邊的情報援助,蘇聯也僅僅是加強了戰備和動員工作,對於日軍的幾次挑釁行為,還是執行了基本的被動反擊政策,並沒有在軍事佈置上做任何快速的調整。

    在這樣的情況下,1939年5月4日,在新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外蒙古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滿蒙」邊境戰爭,即日本、偽滿與蘇聯、外蒙的大規模軍事衝突事件。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外蒙古,佔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

    5月4日,蒙軍第24國境警備隊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東地區放牧。偽興安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開槍阻截,並上馬追趕,將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蒙軍第7國境哨所50餘名騎兵攻佔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13日晚21時,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騎兵聯隊長東八百藏中佐奉命率600多名騎兵、裝甲軍隊到達距諾門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爾廟,派出偵查兵進行作戰準備。關東軍司令部將駐齊齊哈爾的飛行偵察第10戰隊、海拉爾飛行第24戰隊、關東軍汽車隊的運輸汽車100輛,歸23師團指揮、使用。

    5月14∼15日,東八百藏聯隊在5架日機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742高地攻擊。蒙軍居於劣勢(傷亡30餘名),主動撤向河西。5月17日,東八百藏率部隊返回海拉爾。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而介入,立即將第11坦克旅開往哈拉哈河地區,同時命令駐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並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蘇聯的飛機也不斷在戰事地區集合,並在諾門罕地區飛行偵查。蒙軍騎兵第6師又渡過哈拉哈河,架起浮橋。

    5月28日拂曉,由縣武光大佐負責指揮的第64聯隊、東八百藏中佐聯隊及偽滿興安騎兵第1、2、8團各一部,分三個方向圍攻蒙軍,結果被蘇蒙軍擊敗,全軍覆沒,東八百藏本人被擊斃。

    蘇日諾門罕戰役,在戰事剛開始的時候,日本就沒有佔據便宜。

    而在隨後,中國方面對蘇情形了大量情報支持,蘇聯更是調遣了朱可夫出任總指揮後,戰事的發展,就更是一面倒的向蘇聯方面傾斜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