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節 戰局對日本的鼓動 文 / 黃初

    第三百節戰局對日本的鼓動

    德軍的進攻是在最有利於德軍的時機發起的,進攻開始於一九四○年五月十日凌晨,德國空軍對中立國和敵國的機場、交通樞紐、軍事設施、行政中心和工業目標實施了猛烈的轟炸。這時德國武裝部隊不僅充分地進行了訓練,充分地裝備了裝甲車輛和坦克,而且也完成了各項作戰準備,包括在荷蘭和比利時領土實施空降作戰和其他奇襲手段在內。

    從一開始,一切必要的作戰行動都是在士氣非常旺盛的情況下實施的,而且很多因素都有利於德軍。儘管如此,鑒於盟軍可以使用的兵力,其中包括裝甲部隊,同盟國只要實行集中而堅定的領導,部隊有高昂士氣,那也應當能夠抵抗這個進攻。

    德軍最初幾天的進攻,迫使盟軍統帥們採取了一些十分嚴重的決定,而他們的算計大部分被證明是錯誤的。尤其是盟軍部隊沒有得到充分的時間進人代爾防線陣地,在格姆布勞克斯附近也未能阻止德國裝甲部隊的推進。比軍放棄自己的前方陣地比原先預料的要快得多,並被德軍的重點攻擊打回到代爾防線。盟軍西北戰線總司令喬治將軍本來已在考慮撤退他的部隊,但在最後時刻他又決心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德軍前進。

    直到這時,盟軍最高統帥部還沒有弄清德軍進攻的真正重點在哪裡。至五月十五日,當德國a集團軍群的機動部隊在色當和迪南特強行渡河並迅速向索姆河口灣方向運動時,盟軍才認識到致命的危險正在開始向馬斯河防線西部發展。

    德軍a集團軍群的作戰行動,這個關係整個戰役成敗之所在的作戰,幾乎完全是按計劃進行的。五月十三日,第四集團軍和馮?克萊斯特集群的裝甲部隊成功地在烏克斯和色當兩處的馬斯河上建立了橋頭堡,沒有遭到任何頑強的抵抗,這個令人吃驚的和出乎意料的成功使德國的將軍們感到不可理解,為什麼敵人沒有迅速用重兵佔領那慕爾-色當防線?他們還吃驚地發現敵人的野戰工事構築得極其草率。

    確實,同盟國的軍事統帥們並沒有看清,這種大規模裝甲和機械化部隊進攻所構成的威脅的充分含義。而且,他們部署在馬斯河地段的部隊主要是些a類和b類師,這些師沒有優良裝備,許多軍官都是預備役人員。因此,馬斯河沒有得到足夠頑強有力的防禦。法軍未能摧毀德軍的橋頭堡,甚至未能加以封鎖。

    同時,為支援盟軍地面部隊而實施的空中攻擊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於轟炸機在執行任務時沒有得到戰鬥機充分掩護,盟軍的飛機損失嚴重。此外,進攻中的德軍使用坦克和飛機發起密切協調的攻擊,也使許多盟軍部隊的士氣大為沮喪。盟軍調到第九集團軍地段上實施反衝擊的一個裝甲師因準備得太慢,使用得又不恰當,結果在幾小時內就無謂地損失掉了。

    五月十六日,幾天前剛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到達了巴黎。在那裡,他很驚愕地發現,法國不再擁有任何有價值的預備隊,能對付德軍在馬斯河上成功的突貫行動。

    這樣一來,英國對其法國盟友的信心就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甚至在這個最初階段,丘吉爾就已開始考慮到,法國會有被打敗並退出戰爭的可能,從而使他處於十分嚴重的進退維谷的境地。一方面,他在道義上有責任盡快向受到沉重壓力的盟國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削弱英國本身的抵抗力量和損害不列顛群島的防禦。

    戰事的發展,一如這位標準約翰牛首相所料,英法聯軍在面對德軍時,連戰連敗。

    五月二十六日十八時五十七分,英國海軍部下令開始代號為「發電機」的作戰行動,第二天便完全展開,佛蘭德地區內的英軍和法軍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撤退。撤退於六月四日完成,一共撤走了三十五萬盟軍部隊,供日後作戰之用。

    六月四日九時四十分,第十八集團軍的第十軍才報告說,經過九天的艱苦作戰已經奪取了這個港口。馮?包克將軍和哈爾德將軍都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已經奪取了此城和海濱!」——只是還必須遺憾地補充一句:「英國和法國部隊都走了。」

    六月十四日,德軍未經戰鬥佔領了巴黎。迄今為止一直在德軍南翼待機未動的c集團軍群〔馮?李勃將軍指揮〕也參加了戰鬥。在很短時間內,其第一集團軍和第七軍突破了人們認為是堅不可摧的築壘線。六月十日,意大利在它的軸心國夥伴所取得的軍事成就的鼓舞下站到德國一方參戰,並在阿爾卑斯山區發動進攻,但卻遭到了失敗。

    然而,由於德軍的進攻,法國的形勢迅速惡化,在幾天之內就顯得毫無希望了。六月十七日組成的貝當政府,除了投降以外沒有別的選擇。降書是一九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在貢比涅森林簽署的。德國就在這樣一次史無前例而又驚心動魄的戰役中決定性地打敗了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頑強抗擊它的勇敢的敵人。

    希特勒現在成了西歐和中歐較大部分的主宰人物,很自然,在這個偉大的勝利時刻,德國人民大大增強了自信心。潛在的危險在於,很少有人此時能合理而清醒地估計各種軍事上發展的可能性,不僅僅是希特勒如此。總之,第三帝國的領導集團未能從這次偉大的軍事勝利中取得任何真正的政治利益。一切發展太快了,重大錯誤也就明顯暴露出來:英國既沒有被打敗,它也不準備投降。相反,它似乎比以往更加堅定了竭盡全力鬥爭到底的決心。由於希特勒不想以政治手段結束這場鬥爭,他就只能尋求以武力來滿足他的龐大野心的方法。

    法國的投降,不僅在歐洲產生強烈的衝擊波,他的影響,同樣也直接傳達到了亞洲。

    亞洲早有餓狼,已經餓的受不了了,當法國投降的消息一傳來,他馬上作出反應。這個國家,正式剛剛通過成立汪偽政權,緩和對華關係的日本。

    汪偽政權的成立,對於范哈兒和重慶國民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個信號,表明了日本將對華態度,從攻佔變成治理。

    早就不想繼續打消耗戰的老蔣和對於以後局勢發展有清醒認識的范哈兒,對於日本釋放的這個善意信號,都作出了積極的回應。

    在南京舉行的談判,在持續了一年多時間後,終於得到突破。

    被關押了兩年時間的日本陸相杉山元,終於在中日達成了一系列秘密協議後,被中國方面釋放。

    作為回報,日本將部分戰線後撤,釋放了全部中國戰俘,並且向中方交還了十幾個戰略位置和物產不那麼豐富的中型城市,允許人道主義救援物資通過上海等港口進入中國內陸等等。

    隨著日本把侵華戰爭已決定轉入長期持久的態勢,它很快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南方去了。其後的歐洲戰局,除了德英之間的空戰及潛艇戰激烈化以外,基本上保持著暫時平靜的狀態,而這時,日本朝野卻立刻沉浸在德國對法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興奮之中。

    從政治觀點來看,歐洲戰事的爆發,起初被認為是對日本的一大寬慰。日本希望,無論英國還是法國,這時都不能再對日本的對華政策進行任何有效的干涉。此外,事態不久就變得很明顯,蘇聯一心想把它在東歐的一份戰利品撈到手,無心在遠東戀戰,因此在9月16日商定了諾門坎的停戰。

    相反,歐洲的全面戰事爆發,對中國有不利之處。中國政府本來希望日本將會捲入,但是日本卻沒有捲入。英法兩國自此以後發現難以象先前那樣繼續在道義上和物質上對中國進行援助,而美國的主要注意力則將比以往更加集中在歐洲的事務上。德蘇協定的締結也在重慶造成了一些不安,這種不安情緒更因德蘇瓜分波蘭而加劇了。倘若蘇聯同日本達成協議,中國會遭到象波蘭那樣的命運嗎?

    在歐洲戰爭爆發的頭幾個月中,日本的輿論在對待各交戰國的態度上是有分歧的,但在支持日本政府推行的不捲入歐洲戰爭的政策上,卻完全一致。親軸心派仍然暢言無忌,渴望同德國締結軍事條約,由於當時對德蘇協定群情憤慨,使他們不能取得多少進展。波蘭迅速被德國擊潰,英法按兵不動,都被德國的對日宣傳以及崇拜德國的日本人大加利用,反之,盟國海軍所確立的全面的制海權,未嘗不對日本海軍界產生了影響。

    這些巨大的變動在日本產生了強烈的反應,親軸心派興高采烈,軍隊、反動分子和南進『擴張論者』再一次揚眉吐氣。不久,這些集團就公開地為它們的朋友德國兵橫掃法國擊敗盟國而歡欣鼓舞。

    4月15日,日本外相告訴日本報界,日本同南洋地區,尤其同荷屬東印度有密切的經濟關係。如果歐洲的戰事把荷蘭及荷屬東印度捲了進去,它將對這些經濟聯繫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日本深切地關注可能影響荷屬東印度現狀的任何演變。

    這是他第一次,公開表示對荷屬東印度的野心。

    4月16日,日本駐海牙公使向荷蘭外交大臣提出這一問題,後者回答說,荷蘭政府過去未曾請求過,今後也不會請求任何國家保護東印度,並將拒絕任何一種形式的保護或進行干涉的建議。

    日本的這些舉動引起了國外的猜測,認為可能是日本自己在謀劃奪取東印度。4月16日,美國駐巴黎大使向華盛頓報告了法國外交部提出的一個建議,認為英國、法國和美國可在東京採取共同措施,提醒日本人,在締結1921年的四國條約時,各簽字國曾保證尊重荷蘭在太平洋的權利。可是,赫爾卻寧願單獨行動,他採取的方式是在4月17日向美國報界發表了一個聲明。赫爾在聲明中對日本人所謂的荷屬東印度的命運與他們有特殊利害關係表示異議,並聲稱,採用非和平手段來改變那裡現狀的任何做法,都將損害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赫爾在4月20日同日本大使會談時,對日本報刊主張在東亞和南洋實行日本式的「門羅主義」,作了相當尖銳的抨擊。

    隨後,在4月間,德國征服了挪威,接著在5月和6月間,法國則土崩瓦解。

    但同時,日本政府也不安地意識到,希特勒如在歐洲得勝,會默認日本的東亞新秩序嗎?他會不會對被他征服的那些歐洲國家在亞洲的屬地擴張德國的統治權呢?東京方面認為,顯然日本必須立刻堅持它對這些地區的權利,以排斥一切後來者,必要時也把德國排除出去。重光憑著一個老練的外交家所具有的自由權,極力要求有田採取行動,詢問德國的態度。

    由於日本此時沒有參加軸心國,德國對它不負有義務,甚至可能不能忘懷它曾努力同英美保持友好關係而懷恨在心。德國政府並不急於對日本的詢問作出答覆。直至日本方面通過它駐柏林的大使提醒此事以後,德國政府才指示駐東京的奧特,要他說明,德國政府對「荷屬東印度問題不感興趣」。

    德國的答覆,讓日本非常欣喜。

    6月19日,日本政府要求暫時封鎖印度支那與中國的邊界,禁止過往交通,要求法國當局同意日本派去檢查員,以保證永遠禁止任何可能助長重慶作戰能力的過境運輸。

    法國政府於6月20日答覆說:它在6月17日就已封閉了邊界,不讓供應的汽油和卡車通過;將把禁運的範圍擴大到包括許多其他物資;不反對日本派檢查員。

    29日,由西原率領的一個日本代表團到達河內,著手在海防、河江、老街、高平、諒山、貝亞爾堡建立檢查站。但是,日本人的**遠遠不止這些。6月19日,日本外務省歐洲司司長告訴德國駐日大使奧特說,已指示日本駐柏林大使來棲強調指出法屬印度支那的前途對日本有特殊利害關係。他向奧特解釋,這意味著日本想要德國讓它在印度支那放手行動,並且可能還想要德國為此而向維希政府施加壓力。

    佐籐未能使德國在印度支那和荷屬東印度問題上作出更明確的保證,裡賓特洛甫暗示,希望日本提出更具體的辦法。

    結果日本外務省草擬了一份德日協定的大綱,並同陸海軍的代表進行了討論。草案提出德國應承認南洋地區,包括法屬印度支那和荷屬東印度在內,是日本勢力範圍的一部分,並應支持日本在這一地區的霸權。德國還應幫助日本處理中國事件,給予日本與歐非集團通商的優惠待遇。作為報答,日本應承認德國在歐洲和非洲的霸權,日本雖不參戰,但應採用各種手段協助德國迫使英國投降,並給予德國與大東亞通商的優惠待遇。兩國應共同合作維護同蘇聯的和平,但如其中一國受到蘇聯的威脅,兩國應共同協商採取措施;如果其中一國同蘇聯開戰,另一國不得給予蘇聯援助。德國和日本還應共同合作來防止美國干涉它們各自在歐洲和亞洲推行的政策,同意大利也要商談一個大致相同的協定。

    但這個草案,因為米內內閣的倒台,而沒有付諸實施。

    德國在歐洲的勝利注定了米內內閣的命運,這個政府既未能與英美達成協議,以促進它所渴望的「對中國事件的處理」,這時又受到指責,說它下錯了賭注。日本希望同德國達成協議,商定英國一旦被打敗後如何分贓。但是如上所述,德國政府對日本的建議,反應卻有些冷淡,並表露不準備同一個素來與它疏遠的日本政府合作。因此日本軍界領袖決意踢開米內內閣,由一個能同軸心國進行所希望的合作的內閣取而代之。

    繼任的是近衛內閣,他上台後,為了騰出手來對付可能對西歐國家在南洋的遺產發生的爭奪,日本就更應結束同中國的衝突。法國的投降和英國遭到的極端危險,給了日本極好的機會,來迫使這兩個國家撤走它們在中國的駐軍和封閉它們所控制的道路。

    幸好,早在1939年底,范哈兒就預料到日本可能會對英法施加的壓力,早早和英國簽訂了公開協定和秘密協議。法國政府雖然迫於日本壓力,全面封鎖了印度支那前往中國的海陸路通道,但是英緬當局,卻還是勉強維持了中緬鐵路的暢通。

    實際上他們就算是想違約也不行,因為范哈兒西南聯盟派出的所謂「民工」,早已經變相成為護路隊,英緬當局如果真想封鎖這條鐵路,那就要冒著和這些西南聯盟軍士兵正式開戰的危險,所以英國政府只能很委婉的拒絕了日本的要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