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三百四十八節 歷史重演 文 / 黃初

    第三百四十八節歷史重演

    中國戰場已經做好了準備,不管是中**隊吸取了多少教訓,日本對華派遣軍卻對勝利並不擔心。

    對於現在的華北派遣軍和華東派遣軍來說,他們最不怕的就是國民黨中央軍,現在范哈兒的西南軍已經去了東南亞,讓東南亞的日軍頭痛去了,至於剩下的國民黨中央軍,即便得到再多的美國武裝,他們也不認為對方能完全發揮那些武裝的能力。

    「中**隊這是又在準備給我們送武器呢……」華北的寺內毅很是不屑的嘲諷。

    這位司令雖然出於正常的軍事安排,提高了前線的警戒級別,並沒有沒有疏忽的也進行了戰前動員,但是對於國民黨換裝中央軍實力的評定,卻還是採取了直覺判斷的手法。

    他這麼一判斷,就是建議東京大本營不需要對中國派遣軍增援,他們完全可以獨立應對中**隊可能的反攻。

    日本的東京大本營在得到寺內毅和其他派遣軍高級軍官的匯報後,也認定國民黨組織的反擊,應該不會動搖日本在華力量的根本,所以除了決定抽調部分武器物資外,並沒有對它們進行增援。

    他們仍舊不約而同的,把目光保持在了太平洋上。

    日本人雖然在瓜達卡納爾和新幾內亞戰敗,但卻給瓜達卡納爾和新幾內亞的勝利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西南太平洋盟軍空軍司令喬治?肯尼中將向美國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將軍報告說,在國內的人,包括陸軍部在內,對西南太平洋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概念的。

    一九四三年是中國的「羊年」,勞碌的一年,對盟國說來也正是會議多的一年。會議從曼谷開到德裡,從卡薩布蘭卡開到開羅,又從魁北克開到德黑蘭。

    為了新加坡的善後和中國戰區的反擊行動,范哈兒先後和英軍遠東司令韋唯爾、美軍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在德裡和曼谷進行了會談,敲定了各方的合作後繼安排。本來美方還準備就中國戰區的反攻問題,讓老蔣和麥克阿瑟甚至馬歇爾會面,可中國外交尊重的對等原則,老蔣可以去印度見印度副王,卻決不可能降低姿態和比他低級別的其他將軍進行平等會談,所以武漢的答覆可以同意再次和羅斯福會面。但老蔣一聽羅斯福只答應在印度洋會見他,而不可能主動來太平洋戰區後,老蔣就立刻很現實的以軍務繁忙為由予以拒絕了。

    不是他不想見羅斯福,而是這個時候確實沒時間再花幾個月時間跑去國外訪問了,知道軍權重要性的老蔣,絕對不可能將反攻行動中軍權交給別人的。

    相對來說,西方幾個巨頭的會面就要順利很多了,在瓜達卡納爾的苦戰尚未結束前,羅斯福與丘吉爾就計劃好要在卡薩布蘭卡會見他們的夥伴斯大林。這個地方似乎是舉行重大會議的理想環境,地名本身就是神秘和耐人尋味的。但是,這個本應成為值得紀念的戰時的第一次「三巨頭」會議,一開始就令人失望。疑慮多端的斯大林婉言謝絕出席,原因是他正忙於擊退希特勒的軍隊。

    甚至美國特工人員也給羅斯福施加壓力,希望他不參加這個會議。他們反對羅斯福到一個到處是德國間諜和破壞者的戰火紛飛的戰區去。然而使羅斯福感興趣的可能正是危險本身,他曾一再說,他是多麼想逃避華盛頓的沉悶政治,那怕是逃避幾天也好。

    羅斯福和丘吉爾兩人都住在安法飯店,這是一座現代化建築,位於離市區四英里的一座小山頂上,背靠藍得閃閃發亮的地中海,四周是熱帶花園,秋海棠和紫茉莉盛開,看上去象天堂一樣。整個飯店範圍都圍上了鐵絲網,並有大批憲兵把守。一隊隊的保安人員在周圍出沒,飯店的大部分摩洛哥侍者都換了美國兵和英國兵。

    一月十三日,美**方領導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飯店內舉行預備會議,兩個月來,在世界的兩端都打了一些出乎意外的勝仗,現在是再次檢討全球戰略,為歐洲及遠東的勝利制訂長遠計劃的時候了。英國要求在太平洋打有限的戰爭,只有打敗希特勒後才能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遠東。美國的參謀長們,在不好對付的海軍上將金的慫恿下,覺得英國人低估了日本人,決定要求在太平洋和馬來亞根據情況既採取攻勢又採取守勢。

    次日,他們會見了英國的參謀長。金一開始就採取攻勢,盟國的人力物力只有百分之十五投入太平洋戰區遠遠不足以阻止日本鞏固其初期勝利。

    英國的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爵士以他習慣的幾乎不掩飾憤怒的神情回答說,日本人肯定在採取守勢。隨著新加坡之圍的解除,英國方面已經再沒更擔心的事情了。另外,局勢對西方有利,有可能在年前取得勝利——但是,如果把兵力和物資分散到象緬甸那樣的地方去,就不會獲得勝利。

    金反駁說,日本依然強大,如果不繼續打馬來亞戰役,收復菲律賓也許要等到打敗希特勒之後,但立刻攻佔特魯克和馬裡亞納群島卻是必須的。

    金的慷慨陳詞對英國人沒有產生多大效果。英國人來卡薩布蘭卡已決心要自行其是,而且來之前已作了細緻準備,要達到目的。僅僅在幾英里外,停泊著一艘作為他們參謀總部兼通訊聯絡中心的六千噸的客輪。客輪上載有可能需要的各種數量計算的技術設備。

    金私下敦勸他的同胞要站穩立場,在一月十七日召開的一次兩國所有參謀長聯席會議上,馬歇爾威脅英國人說,如果太平洋戰區不能得到盟國百分之三十的人力物力,那麼「美國就有必要遺憾地撤回對歐洲戰區承擔的義務」。英國人有所動搖,但建議一九四三年在遠東的行動局限在拉包爾和馬來亞。

    金不願意放棄馬裡亞納群島。該地區的力量已足夠打一仗,如果閒在那裡,那是浪費兵力。另外,這個行動也不會轉移原定用於歐洲的人力物力。

    英國人的反應是冷淡的,在太平洋,決不能幹任何會削弱對德國的進攻的事情。金的回答是不友好的,在太平洋,何時何地進攻,只能由美國來決定。

    他的這番話無疑是說,太平洋同美國的感情最密切。珍珠港、巴丹和瓜達卡納爾這些地名比之羅馬、巴黎和柏林更使美國人激動。考慮到這種民族自尊心(和屈辱感),必須達成一個合理的妥協。

    布魯克很沮喪。他擔心,不管英國人怎麼說,都不能對金產生多大的影響使他斷了去太平洋的念頭,歐洲的戰爭只不過是使他不能專心致志地打他的太平洋戰爭的小事一樁。午餐時,他絕望地對約翰?迪爾爵士說:

    「沒有用,我們永遠也無法同他們達成協議。」

    對待問題客觀的迪爾自從一九四一年聖誕節擔任兩國聯合參謀部英方駐華盛頓代表以來,經常在布魯克和美國人之間起轉圓作用。「大部分問題你已經取得協議,」他安慰將軍說,「剩下的只是解決其餘問題了。」

    「我寸步不讓,」布魯克說。

    「你當然得讓,」迪爾微笑著勸解他,「你知道你必須達成協議,否則就得把事情全部推給首相和總統。你我都清楚,他們會把事情弄得何等亂七八糟。」

    傍晚,雙方的計劃人員已制訂出一項概述盟國一九四三年目標的協議,協議的措詞非常籠統,使布魯克和金都感到滿意。協議說,太平洋的行動將繼續以保持對日本的壓力為目標,這點使金高興,但這些行動不應從歐洲抽調過多的人力物力,這使布魯克高興。然而,是否抽調過多這個標準,卻要由美國的參謀長來判斷。哈里?霍普金斯讀了這個協議後寫信給迪爾說:

    「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文件和一個絕妙的計劃——所以,我覺得好受多了。」

    丘吉爾和羅斯福都幾乎毫無疑問地接受了這個協議。丘吉爾高度讚揚聯合參謀部,說「在我所知道的所有盟國會議中,從來沒有像這次會議那樣,從軍事、武器生產以及經濟等各個方面,對世界大戰的局勢進行長時間的專門的研究。」

    但是,分歧只不過是被妥協掩蓋住而己,好像是用繃帶蓋住很深的傷口。

    會議的最後一天,丘吉爾首相和羅斯福總統在灼熱的非洲陽光下,與記者們泛泛地談起戰爭的進程,然後,羅斯福事前未經商量就宣佈,消滅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的戰爭力量,意味著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的無條件投降。

    這句話對所有人都像一顆炸彈,對丘吉爾卻不然。在前一天的有霍普金斯和埃利奧特?羅斯福參加的私人午宴上,丘吉爾曾聽到羅斯福說這句話。

    開始,丘吉爾皺起眉頭,然後微笑起來,說:

    「好極了!我倒要看看戈培爾之流將如何叫喊!」

    可是,很快就可以看出,希特勒和東條英機都得到了一份鼓動他們人民抵抗到底的寶貴宣傳材料。另外,在盟國陣營內,特別是軍方,許多人對這個說法感到不安,例如海軍上將威廉?萊希就推理說,現在不得不消滅敵人了,外交解決已被丟棄,盟國已經走上打無限制戰爭的嚴峻道路。

    在太平洋,今村均決定利用瓜達卡納爾一役後的沉寂,派出六千四百名軍隊加強此時作為新幾內亞首府的萊城。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城鎮,位子北部沿海的布納以西約一百五十英里,是保衛拉包爾的重要據點。在二月份最後一天的深夜,由八艘運輸艦和八艘驅逐艦組成的一支船隊,在木村昌福海軍少將指揮下離開拉包爾,以逆時鐘方向行駛,繞過新不列顛,駛進俾斯麥海。第二天下午,正當這些船艦在惡浪中前進時,一架美國b-24飛機發現了它們。次日下午,它們又被發現,並遭到二十九架重型轟炸機的襲擊。一艘運輸艦被炸沉,另外兩艘中彈起火,但船隊繼續前進。

    三月三日上午十時,十八架b-17「空中堡壘」和二十架中型轟炸機,從七千英尺的高空對木村艦隊再次進行了常規轟炸,十八架澳大利亞戰鬥機隨後又進行掃射。水村毫不畏懼。接著,十二架施放跳彈的b-25轟炸機從離海面只有幾碼的低空飛過來。日艦各艦長以為它們是魚雷轟炸機,開始讓艦隻避開。那時,b-25機頭上多挺機槍猛烈朝擁擠在甲板上的日軍掃射。這是一場屠殺。最後,炸彈從桅桿一般高的空中落下,幾乎有半數炸彈——十七顆——炸中目標。

    這場攻擊整整一下午未斷,破損的艦隻全部完蛋,乘在救生艇上的倖存者則遭到無情的掃射。

    此次慘敗,加上被美國潛艇擊沉四艘貨船和一艘油船,使今村再沒有勇氣用運輸艦隊向新幾內亞增兵。他不能讓這個島嶼變成另一個瓜達卡納爾。

    盟軍已大舉向萊城靠近,從萊城,他們可以跨過新幾內亞和新不列顛之間的海峽,對拉包爾發動地面進攻。麥克阿瑟的雄心勃勃的計劃需要再增加一千八百架飛機和五個師的兵力,他的要求,使得有必要對先後緩急的安排重行研究。於是,太平洋各軍區的代表被召到華盛頓去參加太平洋軍事會議。這次會議,不可避免地復活了不斷進行的關於哪個戰區重要的辯論。陸軍航空兵代表不支持麥克阿瑟,他聲稱卡薩布蘭卡協議已有規定,要首先轟炸德國。海軍也同樣激烈要求攻佔拉包爾,並要求得到「足夠的力量」使日軍處於守勢。

    要取得一致意見是不可能的,於是,問題被提交到參謀長聯席會議。會上又展開爭論,金將軍可以預料地死死抓住太平洋不放,阿諾德的副手也不肯放棄對德國的空襲。他們各自引用措詞模糊的卡薩布蘭卡決議來支持自己的論點。然而,問題總得解決,因此他們最終一致同意節制對拉包爾的進攻,但要為「最終奪取俾斯麥群島」作準備。

    麥克阿瑟一反往常,心平氣和地接受這個折衷方案,並命令計劃制訂人員著手制訂「車輪行動」的計劃。這是一個複雜的行動,要分十三個階段一碼一碼地向前進攻。這個行動大概在六月中開始,於十二月由海陸兩軍協同進攻拉包爾告終。

    在日本大本營,新幾內亞也是爭論的焦點。陸軍主張用重兵把守,因為它可以作為大規模地面行動的極好出擊地點。對海軍說來,所羅門群島重要得多,各島上的空軍基地比新幾內亞的基地多得多,布干維爾一旦陷落,拉包爾——甚至連聯合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特魯克本身——就危在旦夕。陸軍堅持說,新幾內亞更加重要,如果失陷,菲律賓和爪哇就會被切斷。從戰略上看,海軍的主張更合乎邏輯,事實已證明向新幾內亞增援的代價何等巨大。但是,比較善於詞令的陸軍卻佔了上風。三月二十五日,山本和今村分別接到指示,規定重點是新幾內亞。

    無論對美國人還是對日本人來說,當時都是制訂計劃作準備工作而不是交戰的時期,在戰爭的間隙中,雙方都加強了基地,調兵遣將。帝國海軍雖然在辯論中輸了,但接到命令對敵發動最初進攻的卻是山本將軍。他的任務是要擊破整個地區的盟軍海空力量,於是他制訂了「一號行動」計劃,首先集中攻擊所羅門群島,然後是新幾內亞。

    四月初,他帶了宇垣、黑島、渡邊以及其他重要幕僚來到拉包爾,親自指揮進攻。四月七日,瓜達卡納爾遭到自珍珠港事件以來最集中的空襲——參加空襲的有二百二十四架轟炸機和戰鬥機。與通常一樣,駕駛員回來後,興奮地報告戰果;但也與通常一樣,實際上並來造成多大損失。只有炸沉一艘驅逐艦和兩艘小軍艦,擊落七架美海軍陸戰隊戰鬥機。

    山本於是把注意力轉向新幾內亞,在四天內連續在奧羅灣、莫爾斯比港和米爾恩灣發動三次大襲擊。飛行員們報告擊落敵機一百七十五架,擊沉敵巡洋艦一艘。實際上,盟軍只損失五架飛機,一艘運輸艦,一艘商船,另一艘商船被炸後擱淺。然而,飛行員的報告卻使山本誤信「一號行動」的目的已達到。

    在返回特魯克之前,他計劃以一天的時間視察所羅門群島的防禦。他將首先在布干維爾南部的小島巴拉爾稍稍停留,視察經歷了瓜達卡納爾的苦難後正在休養的丸山師團的士兵,他要親自對他們所做的犧牲表示感謝。

    今村對山本此行感到擔憂,給山本講了他自己在布干維爾附近遇到一架美國戰鬥機差點喪生的經歷。但山本卻堅持己見,就連第十一航空艦隊的司令也未能勸阻住他。渡邊中佐親手草擬了日程安排,親自把它送到第八艦隊司令部。他要求派信使把日程表送去,但通訊軍官卻說,必須用無線電報發出。渡邊不同意,美國人能截收到電報,並可能破譯。通訊軍官說,不可能,這部密碼四月一日才啟用,不可能破譯。

    渡邊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電報發出後片刻就被美國人截獲,並被送到珍珠港的戰爭情報總部。

    歷史即將再一次重演那一幕空中的擊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