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鬼子六大傳

卷一 潛龍 四十八回 交鋒 文 / 浮竹

    四十八回交鋒

    杜翰上任不久,便雷厲風行地查點簿冊,清理冒濫,每日親自到校場點卯,叫驍騎校打著押著旗兵訓練。這些八旗的鐵桿莊稼哪裡肯賣他的面子,不過數日,就哄鬧起來,大傢伙暗地裡串連起來有意怠慢,今天你請假,明天我告病,總之是沒一天好好地全勤,叫杜翰好生下不來台。

    越是如此,杜翰越是不饒人,竟然跑到皇帝面前告狀,說各級將官不服管束,縱容部下罔顧命令恣意妄為,求皇帝給他作主。

    皇上聽了這種話自然大怒,立時叫軍機擬旨,申斥了各旗都統、副都統一番。瑞麟也在其列,雖然說詔旨中的語氣並不格外嚴厲,可卻也叫他好生下不來台。旗下佐領紛紛跑來抱怨,瑞麟耐住性子一個個打發了,悶悶地回到家中,對杜翰不由得十分厭惡,但覺此人真是一介腐儒,絲毫不能成事。

    就在這時,正黃旗副都統長敘來拜,瑞麟心知長敘此來必定是為了杜翰,猶豫片刻,還是起身親自迎了出去。

    一見面,長敘便道:「澄泉難道就任由那杜翰胡亂折騰麼?」

    瑞麟哼了一聲,道:「他是遵旨行事,瑞麟也無可奈何。」

    長敘歎口氣,道:「話是這麼說沒錯,可是這些天來咱們可是吃足了苦頭,照這般下去,早晚都沒好日子過。」

    瑞麟心中深以為然,卻不便明著附和,只是唔唔兩聲。

    長敘續道:「可恨的是那杜翰軟硬不吃,滴水不進,正紅旗正藍旗兩邊都有人給他送了厚禮,你猜他怎麼著?」

    頓了一頓,道:「他叫些人敲鑼打鼓,張張揚揚地把人家的禮物原封不動的給退了回去,澄泉你說說,這叫人家的臉上怎麼能掛得住?」

    瑞麟眉頭愈皺愈緊,杜翰這是吃錯了什麼藥,難道瘋了不成?照這架勢,恐怕不久就要輪到都統副都統們頭上了。

    長敘湊了過來,道:「澄泉,我倒有個辦法,把杜翰給逼得知難而退。」

    瑞麟一驚,有些不可置信地望著這個平時有些窩囊的副都統,上下打量一番,覺得他如此胸有成竹,實在不像是隨口糊弄自己,忍不住問道:「什麼辦法?」

    長敘得意道:「澄泉你想,若是各旗滿漢蒙都統副都統盡數聯名參奏杜翰存心刁難,皇上會不會不加理睬?」

    瑞麟搖頭道:「這怎麼可能?自我大清太祖創設八旗以來,從沒有過各旗同心協力參哪一個人之事。」

    長敘愣了一愣,順口道:「恭王爺說……」

    瑞麟瞪起眼,追問道:「是恭親王叫你來的?」

    長敘已經說漏了嘴,沒法子,只得點了點頭,卻道:「恭王爺說,已經有鑲紅正紅二旗的佐領去找他抱怨過了,王爺也覺那杜翰行事太過不留後路,已經打算勸皇上將這差事另委別人了。」

    瑞麟默然沉思,他知道這一連串的事情,多半都是恭親王在背後做了手腳。各旗之所以對杜翰如此深惡痛絕,說不定也都是恭王爺的人暗地裡攛掇的結果。他如此處心積慮,難道只是恨烏及烏,因為當年杜受田的翊戴輔佐之功,至今仍對杜翰耿耿於懷?

    輕輕搖了搖頭,心想恭親王若真如此善記恨,自己可得小心莫要在這件事情上得罪了他。杜翰與自己的交情說深不深說淺不淺,可犯不著因為他跟恭王爺起了衝突。

    與長敘周旋了幾句,送他離去,便喚李良佐來商議,問道:「弼時啊,你說我該幫恭王爺呢,還是幫杜翰,抑或兩不相幫?」

    李良佐一笑,道:「大人兩不相幫,那可就是把兩邊都開罪下了。」

    瑞麟點點頭,道:「我正是此意。杜翰雖然資歷尚淺,可是承其父蔭,深得皇上重用,也不好輕易參得動。至於恭親王……」搖搖頭,不說下去了。

    李良佐撚鬚道:「大人,學生倒有一個法子,可以既遂恭王之意,又不開罪杜翰。」

    瑞麟忙道:「快說,快說!」

    李良佐笑道:「大人只要靜待有人參奏杜翰之際,便上疏替他辯解,只說杜翰忠心為國,有過無錯,只是身為漢人,宗室仗著架子欺凌於他也在所難免。懇請皇上再任命一位親王與他共同辦理此事,便可塞攸攸之口了。」

    瑞麟細細一想,果然覺得有幾分道理。耐心等了幾日,宗室最多、受處罰也最多的正黃旗,副都統肅順最先跑到皇帝那裡哭訴,指責杜翰一味刁難宗室云云,大有不去杜翰自己就要請辭之慨。

    各旗原本就對這種整頓叫苦不迭,胡林翼等人遊說煽動數日,早就心下憤憤不平,一旦有了第一個帶頭的,很快就抱起團來,以前所未有的齊心協力之態,來抵制杜翰的這一次奉旨練兵。

    一個人指責杜翰,皇帝可能會以為是杜翰實心辦事以至於得罪了人,可是眼下大家群起而攻,眾口攸攸都說杜翰不好,咸豐本是個耳根子軟的人,聽了這許多閒言閒語,便召眾軍機入內商議,是否換去杜翰,另委旁人。

    瑞麟眼見事情如同李良佐預料的一樣發展,先是立場鮮明地將杜翰讚揚了一番,跟著便道:「皇上,奴才以為宗室難於管轄已經不是一日兩日的積弊,杜翰雖然忠心耿耿,可也未必能鎮壓得住。皇上不如擇一能幹的親王與杜翰會辦此事,庶幾可以打殺宗室們的氣焰。」

    咸豐皺皺眉頭,宗室驕橫,他也素有所聞,只是一來大宗、六祖血脈相連,牽一髮而動全身,查辦任何一個,就冒出來一大堆的皇親國戚說情;二來法不責眾,大家都是這般,拿誰開刀也不是。

    當初委杜翰這個差事,他就不是十分情願,只是礙著剛剛與老六鬧了一場,若再駁回他的摺奏,不免又要兄弟啟釁。咸豐實在是累了,實在不願意再受這種折騰了。何況乎懿嬪也不住勸他,家人與外姓,終究還是比不得的。

    想了一想,皇帝對瑞麟道:「下去擬旨,叫……」頓口沉思片刻,道:「叫恭親王奕訢,與鄭親王端華,協同杜翰會辦此事。」

    端華是烏爾恭阿之子,肅順的親哥哥,封爵一直可以上溯到濟爾哈朗一系,是大清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早在道光老皇帝在位的時候,他便已經晉身御前大臣之列,先皇駕崩之時,更詔受顧命,現在已經做到了右宗正、內大臣。

    端華雖然位高,權卻並不特重。咸豐即位以來,幾乎從沒委過他具體的差事,因為他實在知道這位鄭親王有幾斤幾兩重。可是這一次卻沒有別的辦法,為了制衡老六的實權,只好把他趕鴨子上架了。

    事情的結果,有一部分是出乎袁潛意料的。原以為這個練兵大臣的差事會落在五叔綿愉的頭上,綿愉在軍事上並沒有什麼才能,必定要找人幫助商議辦法。加上自己與他關係甚佳,到時候說話辦事,都會方便得很。

    沒成想皇帝居然一反不讓自己碰兵權的常態,把他委成了練兵大臣,這差事與當初的辦理巡防不同,是切切實實地有了指揮軍隊的權力。雖然還有一個端華在旁邊監視,卻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大大的進步。

    喜出望外之餘,也有幾分擔憂,端華的背後可有肅順這個靈魂人物在出謀劃策,這一來可就算是直接對上了。歷史上的奕訢,可是被肅順壓制了許多年的,自己能鬥得過他麼?

    用力搖搖頭,甩掉那些踟躕不前的想法,袁潛清楚地告訴自己,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唯有照著原先的計劃一步步地做下去,肅順又不是什麼三頭六臂,何況現在自己已經博得了皇帝的信任,在宮裡有那拉氏互相呼應,在肅順身邊又插下了小扣子羅順發這顆釘子,難道就不能同他一較高下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