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鬼子六大傳

卷二 驚蟄 一百零八回 篳路藍縷 文 / 浮竹

    一百零八回篳路藍縷

    胡林翼吃了一驚,垂首想了一陣,咬咬牙,抬起頭來道:「仲岳推心置腹,愚兄自然也不能一味繞圈子。說句實在的,現如今恭王爺的心思早已經是司馬昭之心,朝廷內外看不出一點端倪的,恐怕真是不多。」話頭一轉,又道:「只是愚兄卻覺得,眼下的大清,與先帝在位時候的大清相比,是只好不壞。」羅澤南目光一閃,望了他一眼,眨眨眼睛,問道:「何以見得?」胡林翼笑道:「何以見得?呵呵,仲岳兄慢慢就知道了。」

    奕訢並沒有讓羅澤南等得太久。八月十六日,仲秋佳節剛過,他便以挑選神機營士兵為名,請求皇太后批准一次包括在京八旗三十六營與各蒙古王公私兵在內的合操。預定在神機營中任職的官員,從掌印大臣到承辦委員,一個不拉地都要去玉泉山觀看合操,參與到士兵的挑選工作中去。

    因為皇帝年小,皇太后只是抱著他在御座上露了一下面,便乘著鳳輦回到宮裡躲太陽去了。奕訢目送儀仗離去,不等籐牌兵華而不實的表演結束,就下令開始進入正式的挑選環節。

    選拔士兵全是以合操之中的表現為標準,總共包括弓、步、馬三個項目。兵部侍郎胡林翼瞧著小吏豎好了靶子,便過來請示恭親王,是否可以開始了。奕訢抬頭望望天色,又望望足有十幾里長的隊伍,好整以暇地道:「再等一會。」王爺不發話,誰也不敢亂動,只好呆呆地站在那裡等。這一等不打緊,過得半個多時辰,就有人身子扭來扭去地開始打呵欠,眼淚鼻涕一抓一把,嘴巴眉毛全都擠到一塊去了。羅澤南恍然大悟:恭王爺這是要叫吃大煙的人自己原形畢露!舉目望去,但見吃煙的不單只是兵卒,連許多將官也都滿面煙容,禁不住重重歎了口氣:大清江山就靠這些毒鬼來保,豈有不愈加殘破的道理?

    正出神間,恭親王已經下達命令,叫從前鋒營開始演習步下射箭。這一射笑話就更多了,兩臂無力扯不開弓不得不手足並用的有之,瞄不準靶子將箭射到了演武台上的有之,更有一個搞笑的,剛站在靶子前面便嚇得暈倒了,胡林翼叫人抬他下去,他一睜開眼居然就辯解起來,說自己昨夜跟老婆行敦倫大禮弄得腿軟了,求上憲再給一個機會。胡林翼有些哭笑不得,連忙告訴他這一次就算不合格也不會處罰,好歹總算把他給打發走人了。

    第一關射術,就把三十六營淘汰下去五分之四。奕訢這一次叫起了真,三十六營之中除了告病的與缺額的總共還剩下七八萬,這七八萬一個不許漏下,每個人都至少得射上一輪。靶子高五尺,闊一尺,豎在三十一弓之外,每人給箭十支,中七箭以上者方算是合格。如此浩大的工程,一日之間自然不可能完成,可憐神機營的新任官吏們全都陪著他在玉泉山風吹日曬了足足三天,這才算是把射給考校完了。

    通過射術考核的人,便說明他們既有一定的臂力,又有不錯的眼神,如果體能也好,便可以入選神機營了。若是再精於騎術,更可被劃入神機營之中的馬隊。八旗的**程度真是令人髮指,如此篩選出來的結果,竟然只剩下了不滿九千個人,距離原先預定的二十五營目標還差之遠矣。

    胡林翼皺皺眉頭,走上前來問道:「王爺,是否從第三輪中篩汰下去不通馬術之人當中再補入一些?」奕訢搖搖頭,道:「寧缺毋濫,九千個就九千個罷。總之步、炮、馬營要分開,就是這些個人,回頭咱們再商議一個具體的營制辦法出來。」

    神機營最終確立為二十個步軍營,每營正兵二百五十人;十個馬軍營,每營正兵一百八十人、馬一百九十五匹;八個炮營,每營正兵二百人,炮五十門。因為眼下槍炮都未到位,所以不論步軍還是炮兵,都暫且混編在一起接受基礎操練。另外還有一個輜重營,編製是四百人。

    在鑒園憑風樓二樓的小平台上,奕訢與六處四局一庫的總辦們圍桌而坐,商議著投入訓練的細則。神機營草創之初,人手緊張,各營的營總幾乎全在行伍之中呆過幾年,有象羅澤南這般書生出身投筆從戎的,也有象西凌阿那樣一路武職起家,在剿匪之中用自己和敵人的鮮血染紅了頂戴的。至於各處總辦,大都是戶、兵、工三部的官員兼任,戶部尚書寶鋆兼任糧餉、庶務二處總辦,兵部侍郎胡林翼兼任火藥、槍炮二局總辦,禮部侍郎郭嵩燾兼任文案、印務總辦,監察御史柳樹聲兼任稽查總辦,工部郎中文祥任機器局總辦,徐繼畬以太常少卿任武備局總辦,專門負責軍官培訓。營務總辦卻是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那謨祜。除了伯彥之外,每一個都是奕訢的得力心腹之人。

    奕訢瞧了寶鋆一眼,道:「寶富翁,來說說開始訓練之後一天要開支多少?」眾人聽得奕訢如此稱呼寶鋆,禁不住都是莞爾一笑。眼下戶部庫房裡囤積著七八千萬的紋銀,寶鋆身為戶部滿尚書,說他是腰纏萬貫的富翁,真一點都不過分。

    寶鋆赧然道:「王爺取笑了。」從袖裡摸出一份詳單來攤在桌上,兩眼看著道:「眼下擬定的兵餉是正兵每日紋銀一錢五分,若折成當八錢八分銀元來算,就是十七分,每月按三十日計,便是五元十分。」戶部議定的銀元新幣制,是分為十元、一元與一分三種,一元相當於一百分。奕訢嗯了一聲,道:「比綠營馬兵還高了一倍,不算低了。官員俸祿呢?」

    寶鋆點點頭,繼續道:「營總月俸一百七十五元,令官月俸一百零五元,各處總辦等員不吃月俸,只領津貼,總辦津貼八十元,以下遞減十五元。如此算下來,一個月單是這些開支,就要六萬五千元了。至於馬匹草料,演習槍炮所費火藥鉛彈,以及機器、火藥、槍炮三局的開支,眼下尚未開始辦事,實在是無法估量。寶鋆妄自揣測,一個月沒有上三十萬,料來是應付不過去的。」奕訢歎口氣,喟然道:「篳路藍縷,百事艱難啊!」

    徐繼畬第一個舉起一隻手來,道:「王爺,老朽都是半截入土之人了,要錢沒有什麼用處。往後我這一份八十元,就打入同文館的帳上罷。」說著對文祥點了點頭。文祥也道:「松老如此急公好義,文祥後學末進,也願附驥尾。」眾人見狀,都紛紛表示情願放棄自己的一份津貼。雖然如此,每月也不過才能省下八百塊而已,相對於如此巨額的開銷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滄海一粟,算不得什麼。

    奕訢明白開源才是最重要的,這一次向美國租賃的機器設備之中,包括採礦與煉鋼的好幾種,如果在租期之內可以仿製成功,那麼辦起礦務來絕對是能賺到錢的。不過這是一個長線的投資,可能一年便見效益,也可能搞上三五年一無所得。眼下只是期望自己從鹽商那裡圈來的第一筆錢,在找到新的財路之前不要宣告枯竭吧!

    話雖是這麼說,可是當麥蓮派來的代表人當真把幾十台各種各樣的機器運到天津來的時候,奕訢看著送到案頭的價目表,還是足足吃驚得半天沒合起口來。包括車床、刨床、鑽床、開齒機、抽水機、軋彈機、煤礦所用的抽水機、蒸汽絞車、煉鋼平爐等等在內的八十五台各式機器,麥蓮竟然索價每月一百萬元!

    這簡直就是訛詐了,一百萬買這些東西也能買了好幾遍,一年下來就要白白付給美國人一千二百萬,除非頭殼壞掉才會答應這種苛刻的條件。更何況據胡林翼現場驗看,美國人完全背棄了必須提供全新機器的承諾,所運來的機器很明顯都有使用過的痕跡,有好幾台甚至還缺了不少零件。奕訢連想也沒想,指示胡林翼絕對不能訂立合同,一面宣佈鑒於美國違背了誠信的原則,大清不但現在,而且將來也都不會再與美國簽訂任何買賣合同,同時正告英、俄、法等在華各國洋行經理,如有願意公平交易者,盡可以致書該地方官員,由其轉達朝廷。

    這些天來,徐繼畬在與英國教士偉烈雅力一同譯書的時候,不斷含含糊糊地流露出想要學習俄語的願望,旁敲側擊地打聽偉烈雅力是否有好的教師可以介紹給他。一次兩次偉烈雅力尚沒放在心上,可是聽得多了,難免奇怪起來,反問徐繼畬因何要學俄文時,他又抵死不說,逼得急了,索性推說腹痛拔腳便走,溜之大吉。

    偉烈雅力大覺怪異,趁著徐繼畬避了出去,一面大念阿門向上帝懺悔,一面手腳麻利地翻檢他案頭書篋--根據他的經驗,中國人往往喜歡把重要的保密材料隨手丟在目光可及的地方--這一翻果真給他翻出了一樣要緊的東西:原來是恭親王給他的親筆訓令,告訴他俄人打算以遠遠低於美國的價格出售機器、軍火,指示他盡快為與俄方代表的談判做好準備。精通漢語的偉烈雅力看懂了這封密信,立時面色蒼白,手腳有點發冷:俄國佬想插手中國?

    眼下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正同俄國人打得如火如荼,俄國人會用這種轉彎抹角的法子來拉攏中國人,一點也不叫人意外。據他對這頭西伯利亞熊的瞭解,他們一旦盯上了哪個目標,最後就必定吞吃淨這被害者的最後一滴血肉為止,否則是絕不會罷手的。要真那樣的話,中國固然死不足惜,可是英國在華的利益豈不大大受損?說不定整個東亞的局勢,都會因此發生變化呢。他臨來北京之前,滬領阿禮國就再三囑咐過他,一定要利用這個頻繁接觸中國政要的機會,盡可能多地探聽一些信息,現在的這個難道不是最重要的消息麼?

    於是偉烈雅力立刻寫了一封信,命令他的一個僕人兼程送到上海去給阿禮國。這個僕人是當年他在廣州的時候買下來的,早已經信仰了主,偉烈雅力絕對信得過他。

    阿禮國聽到了中美撕毀合約的消息,正在猶豫是否要勸說駐華公使包令抓住這個機會賺取一筆利潤,偉烈雅力的信便恰逢其時地到了。是時包令正在上海,聽說俄國人即將伸手爭奪中國,當即把猶豫不決全拋到了腦袋後面去,立刻拍板決定按照英國的市場價格加上運費再加上百分之十五的利潤,把美國租賃機器清單上全部的東西都賣給中國。至於軍火,包令應允如果機器貿易成交的話,就以總價一百萬元出賣五千條「褐貝絲」前裝式滑膛槍、二十門各種型號的榴彈炮、一艘明輪汽船、一艘小炮艇,還附送一批彈藥。這個價錢正好與麥蓮索要的月租金相同,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包令故意在向美國示威呢。

    雖說胡林翼等人都主張不妨當真去與俄國人磋商一下,借俄人之力挾制英美,奕訢還是決定近期暫且不考慮這個計劃。一方面是現在俄國即將戰敗,中國若是與他來往過密,必然要與英國和美國交惡;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俄國對領土和主權的想法要大大高於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發達階段的英美兩國,從清朝一直到現代,歷史上俄國對中國一直沒有安過什麼好心眼,想與這頭俄國熊合作,不做好犧牲一點疆土的準備是不成的。

    所以奕訢乾脆就不去求他,反正現在問題已經從包令那裡找到了答案,一百萬這個價錢在包令看來固然是小賺一筆,而中國方面也並非完全不可接受,至少比麥蓮給出的合同要划算太多了。有了這一批啟動用的機器和軍火,若干年後中俄真正開戰的時候,奕訢有信心不會敗在俄國人手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