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狠群

大道小說網 023 斯威士蘭(伍) 文 / 無聊路人甲

    第二天早上,考察團坐上一輛淺黃色的豐田「柯斯達」小巴,前往曼齊尼市。

    鄧詩陽戴著耳機,慵懶地把肩膀靠在車窗玻璃上,他左手托腮,右手不時撥弄夾在前襟的ipod_shuffle,拍下途經的檢查站。

    在前面座位靠背上的網狀雜物袋裡,斜插著一本雜誌大小的彩色宣傳資料,那是斯威士蘭經濟發展部派發的招商項目簡介。

    這本簡介是昨晚歡迎宴會的「紀念品」,做工粗劣得只能用「粗製濫造」形容。文字說明的用詞不當和拼寫錯誤層出不窮,幾乎每頁都能見到;附帶的圖片質量更是差得離譜,就連鄧詩陽這個不會用圖像軟件的外行都能看出,大部分照片帶有明顯的photoshop修飾痕跡。

    至於昨晚的歡迎宴會,鄧詩陽現在想起依然忍俊不禁。

    負責主持晚宴的是經濟發展部長雷文德?阿沙龍?杜尼爾少將。他是個肥頭大耳的黑人胖子,圓胖的臉上長著雙瞇細眼,下面是個塌鼻子,再下面是兩片厚嘴唇和雙下巴,看上像漫畫人物般滑稽。

    晚宴開始前先由這位部長致祝酒詞。由於他不會說英語,也沒有兼通斯威士語和漢語的翻譯在場。只能先靠一名翻譯把斯威士語譯成英語,再由另一名翻譯譯成漢語。使那段悠長的祝酒詞就變得異常繁瑣。

    就這位部長的表現看,縱使他不是目不識丁,也不會比那些半文盲好多少。致祝酒詞雖然是讀稿,但還是洋相百出。他曾經數次中斷發言更正錯誤,把兩名翻譯弄得好不尷尬。

    早上十點十五分,「柯斯達」小巴在馬特薩帕附近轉入三號公路,駛進曼齊尼近郊。

    曼齊尼和google_earth看到的衛星圖片差不多。城市建立在一片廣闊的丘陵上,市區位於地勢平坦的腹地,政府機關和高級住宅都集中在那裡。工廠區在市區西南角,建有大片藍頂白牆的廠房。在城市外圍是連綿起伏的山丘,東南方的山坡上開墾了梯田,其它地方見縫插針地建滿由簡陋房屋組成的貧民窟。

    要進入市區,必須通過連串的檢查站。這片被鐵絲網和混凝土路障封鎖的街區就像個獨立城鎮,裡面的景象和市郊截然不同。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房屋都是兩層高,帶獨立花園的漂亮洋房,偶爾還能見到院子裡有網球場和泳池的豪華別墅。只經過一個路口,遇到的汽車就比昨天見到的還多。

    「柯斯達」離開三號公路,從岔路口轉入恩格瓦尼街,一直駛到和杜圖特街的交界處,最後在曼齊尼市內唯一的酒店--特姆斯喬治酒店門口停了下來。兩名新華通訊社駐斯威士蘭辦事處的職員迎上來,帶領考察團來到一間寬敞的會議室。

    會議內容沒有任何新意,不是大力宣傳斯威士蘭政府對外資提供的優惠政策,就是大肆吹噓該國的投資環境。就像他們不是要引資,而是打算提攜前來投資的公司發財一樣。

    鄧詩陽對這番說辭嗤之以鼻。他還在香港時,就通過哈羅比提供的資料瞭解過斯威士蘭的經濟情況。

    政變前,斯威士蘭是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台灣在該國有不少投資項目。單在曼齊尼,就有十多家從事紡織、製衣,以及小型電器生產的台資工廠。

    政變後,新政府與西方交惡,恩多法開始推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自然無法維持和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失去外交保護後,懼怕資產被「國有化」的台商大量撤離,造成資金和技術人員大量流失,加上現時斯威士蘭局勢不穩,該國的工業體系實際上已經癱瘓。

    為了解決越發嚴峻的經濟和就業問題,新政府積極和中國開展經貿合作,希望引入資金和技術,使工廠恢復運作。但他們只準備用收益分成作為交換條件,並不打算開放工廠的管理權和經營權。簡而言之,就是中方不但要提供資金和技術,還將承擔絕大部分風險。

    鄧詩陽在出發那天就知道,考察團大部分成員是大陸國企的代表。經過在斯威士蘭這兩天的所見所聞後,他心裡萌生出一種想法:投資只是幌子,其實是中國政府對斯國提供經援的掩眼法。

    會議直到中午才結束。考察團在桌布都沒完全晾乾的餐廳吃完午飯,然後在曼齊尼的地方官員陪同下,到工廠區參觀了一家國營製衣廠。

    這家工廠的廠區建有四棟廠房和一座倉庫,在曼齊尼算是中上規模。其中一棟廠房正在開工,另外三棟的大門緊閉。鄧詩陽抬頭看了那幾棟廠房的屋頂一眼,上面安裝的無動力風機全都沒開動。

    廠房裡面是個縫紉車間,一群十五、六歲的年輕女工穿著白色制服,坐在縫紉機台前,縫製一批印著紅色字母的白色t恤。

    參觀直到下午四點才結束。離開曼齊尼時,當地官員送給考察團每人一件胸前印有「i_love_general_endofa」的白色t恤。這是那家製衣廠的產品,準備在兩個月後總統生日時派發給國民的禮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