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天工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九十三回 天津東林 文 / 半埂草

    第九十三回天津東林

    梁可山與高道遠都是愣了愣。這才看清和李彥一起走來的是誰,也連忙上前行禮:「見過崔大人。」

    正四品按察副使,再升一級就是一省封疆,就算現在,那也是天津地區的最高官員,就算他們心高氣傲,也不得不仰視,就算他們家世顯赫,也不得不尊重。

    「哦,原來是你們幾位,」賈之鳳臉色一整,微笑著讓他們不要多禮,轉頭對三娃說道:「依本官看,《華夏商報》比之《東林報》也不遜色,你這華夏社,可謂是天津的東林書院。」

    崔寧青等人聽了都是心中一驚,東林書院那是多顯赫的存在,賈之鳳作為天津兵備道,竟然將華夏社稱作天津的東林書院,期許之高,讓人驚訝。

    賈之鳳又笑著點了點崔寧青等人:「你們幾個可要好好努力。下科會試,定要考中,不然可弱了華夏社的名頭。」

    崔寧青等人趕緊唯唯稱是,心中卻掀起驚濤駭浪: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他也是華夏社的成員,這華夏社只有進士才能加入?

    他們擔心地看了李彥一眼,怪不得剛才他顯得底氣十足,原來有天津兵備道作後台,都很懊悔剛才的態度,若是將李彥得罪了,不能加入這個「天津東林」,可就有些丟人了。

    崔寧青有些惱火地瞪了梁可山、高道遠一眼,梁可山則狠狠地瞪著高道遠,高道遠還在發愣:完了,怎麼又犯渾了呢?

    賈之鳳在廳中坐了坐,喝了點茶水,便要李彥領他去看看水車,崔寧青等人也老老實實地作出謙虛的姿態,跟在身後,名曰「學習」。

    三十畝田地已浸在水中,風神一號便卸下風帆,圍繞著風力水車,卻有很多人在忙碌。

    「賈大人來得正好,華夏工場今日鋪設自來水管道。就請大人開閘放水,」李彥引著賈之鳳來說水車所在的高台旁,笑著說道。

    「自來水?」賈之鳳笑了笑:「三娃莫非又搞出了什麼新鮮物事?」

    李彥指著鋪在地上的陶管,對賈之鳳簡單介紹起自來水:「通過這些陶管,水塔中的水可以通到用水的地方,在那裡裝一個水龍頭,只要擰開,就有水流出來,不用提著水桶去拎水。」

    李彥從旁邊拿了一個銅製的水龍頭,給賈之鳳他們比劃了一下:「可以通到廚房,也可以通到工場裡需要用水的地方,就節省了人力。」

    「如此說來,也可以通往每家每戶,連井都不用了?」賈之鳳驚奇地說道,北方與南方不同,河流更少,地下水位也低,加上近年來時常幹旱,用水也是個不小的問題,畢竟不是每家每戶都能打上一口深井。

    李彥笑著點了點頭:「不過,這個陶管聯結的水道,靡費甚多,尚有一些缺陷,於城中人多處鋪設還行,若要通往城外,便不划算了。」

    「人少處卻也不用,」賈之鳳蹲下去看了看盤子粗的陶管,知道這樣的工程花費不小,但如果真的好用。卻可以向使用者募款。

    有進取心的文官通常比較重視官聲,這也是賈之鳳等人支持屯田的原因之一,他們認為屯田可以為百姓、為大明帶來好處,自然也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官聲。

    如果能解決天津城的吃水問題,顯然也是一件好事,賈之鳳特意在陶管上摸了一把,拍著手站了起來:「三娃,你又為大明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啊!」

    「哪裡,學生不過是做了些器具,若真能推行,為百姓帶來實惠,那都是諸位大人施政有方,」李彥恭維道。

    「能想出此法者,當然也有功勞,」賈之鳳笑著搖了搖頭,又對崔寧青等人說道:「三娃這是經世致用之學,於百姓、與國家社稷大有裨益,你等日後若是為官,也要用心為之,便是現在,也不妨多看看、多學學。」

    「大人說得是!」崔寧青等人連忙躬身受教,高道遠表情僵硬,有些不大看得起這種雜役,反而是崔寧青與梁可山若有所思,琢磨著賈之鳳話裡的意思。

    李彥建造的這個自來水供水系統,還處在試驗階段,是否實用還很難說,陶管的易碎性、密封性以及成本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建一個小型的供水系統卻沒有問題。

    風神一號所在的高台又向外擴展了許多,在擴展的部分,是用青磚砌成的水池。在接近底部的地方,連接陶管,可以將水送到下面的管道;頂端則開了個缺口,如果水池的水漫溢上來,可以通過缺口的水槽流出去。

    賈之鳳興致勃勃地走上高台,看著工匠將風車與水車的齒輪咬合到一起,為風車掛上風帆,在風力的作用下,風輪緩緩轉動起來,嘎吱嘎吱的響聲,水車提上來第一桶水,傾倒在水槽裡,流向連通在一起的蓄水池。

    李彥給賈之鳳解釋水槽、蓄水池、陶管設計的原因:「水槽與蓄水池間有道閘門,如果放下來,水槽裡的水就會直接從這邊流下去,流向那邊的水溝,可以用來灌溉農田。」

    賈之鳳看了看遠處泡在水中的農田:「如果全力運轉的話,一台水車能夠灌溉多少田地?」

    「澆灌十幾頃不是問題,」李彥道。

    賈之鳳今日特意前來,就是要看看風力水車,以及水田改良,朝堂上的爭論終是告一段落,對屯墾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地方官可酌情置辦」,事實上便是不組織官屯。

    不組織官屯,只能動員老百姓自己進行改良,不過賈之鳳作為天津兵備道,天津衛所下面也有一些軍屯的田地,雖說這些年流失嚴重,但終歸還有一些,他可以組織屯兵來改良。

    風力水車的作用,讓賈之鳳增加了更多的信心,他也信守承諾,首先在華夏工場訂製了兩台。

    溫讓最近很是惱火,本來,他策劃得好好的。可以利用朝堂上的爭論,以煽動流言的方式,讓一些對屯墾持疑慮態度的地主低價售賣土地。

    《華夏商報》突然殺出,起初對流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很多中小地主擔心手上的荒地被官府收走,或田地被低價強買,想著出手,溫讓覺得時機未到,還想壓一壓價。

    沒想到這個《華夏商報》突然變了風向。將朝中爭論的細節都登了出來,這下子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特別是報紙上提出的一些要考慮老百姓利益的做法,竟然被那些支持屯田的官員所採納,大家都覺得沒什麼可擔心的了,也就不急著賣土地了。

    到了後來,局勢越來越明朗,溫讓才急了起來,不過這個時候,也沒有人願意賣土地,即便是賣,那價格也不便宜。

    溫讓很生氣,辛辛苦苦籌謀多日,惡人也做了,惡名也顯了,結果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還花費不菲的銀子買了十幾台水車。

    若是不墾水田,水車要來就沒什麼用,要用水車灌溉的話,還得在田中挖掘溝渠,溫家的土地都是租佃出去的,可不會再去操辦這些。

    更讓溫讓不爽的是,那個賣水車的李彥,倒是在初期買了幾頃田地。等他買好了田地,《華夏商報》就開始發佈更多的消息。

    溫讓覺得,《華夏商報》這麼做,簡直就是在算計他!

    與李彥的恩怨暫且放到一邊,溫讓現在頭疼的是這十幾台水車怎麼辦,要是就豎在那裡,不啻於抽自己耳光,讓家族裡的那些人嘲笑。

    這個時候,溫讓聽說天津三衛的屯兵開始開挖溝渠,要引水泡地,頓時大喜,這些水車終於有出路了,賣給衛所,還可以提高價格,賺上一筆。

    「三爺,不是本官不幫忙,實在是兵備道賈大人有交代,水車的事情咱們不用管,他老大人已經從華夏工場訂製了最新的風神二號風力水車,咱們只要挖好溝渠就是了。」天津衛指揮使無奈地搖了搖頭。

    華夏工場?風神二號?溫讓那個氣啊,他已經找過千戶、僉事,甚至直接找到了衛指揮使,可還是沒用,因為天津兵備道才是最大的官,而且是文官,說話要比武官管用很多。

    溫讓決定直接去找賈之鳳,他認為以溫氏在天津的影響,足以讓賈之鳳改變主意,最多他按照原價轉讓就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