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天工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九十四章 華容道 文 / 半埂草

    第九十四章華容道

    「溫家那麼多田地。區區十幾架水車怕是不夠啊!」對於溫讓拐彎抹角的說辭,賈之鳳雖然聽得明白,卻想反過來說服對方:「這十幾架水車,能夠為溫家澆灌上百頃田地,溫員外遠見卓識,本官佩服。」

    「這個……」溫讓臉色尷尬,勉強笑了笑:「草民聽說大人組織屯田,急需水車,畢竟天氣漸寒,河水就要封凍了,故而願意將這些水車轉讓,以助大人一臂之力。」

    「不必了,」賈之鳳笑著擺了擺手:「華夏工場的製造速度很快,不日便有兩架水車到位,已經夠用,畢竟田里的溝渠尚沒挖好!」

    「倒是溫員外準備了這麼長時間,這溝渠也該挖好了吧,趕緊引水浸泡,明年便是十里稻香,畿輔的江南,屆時本官一定會為你們溫家旌節表彰。」賈之鳳誠懇地說道。他已經將屯田看作是一項勢在必得的政績,不管是為了個人前程也好,為了大明、百姓也好。

    「嘿嘿,大人說得是、說得是……」溫讓只好點頭應是,萬般無奈地碰壁而回。

    天氣越來越冷,溝裡的水已經開始結冰,李彥讓長工們收起水車,看著拆下的布帆,開始琢磨著風車的其它用途,。隨著《華夏商報》越賣越好,虧的錢也就越多,必須得想辦法補上這個窟窿。

    二丫的房間裡生了炭爐,李彥坐在旁邊烤火,順便拉著家常:「書吉最近沒怎麼來?」

    「嗯,」二丫應了一聲,繼續趴在桌面上畫著什麼。

    李彥張開雙手擺在炭爐的上方,抬頭看向二丫:「你們的事情怎麼了?」

    「啊!」二丫嬌軀一抖,撇了撇嘴,抬頭白了李彥一眼:「你就別瞎說了,有什麼事情你問他去。」

    「哦,可是他讓我來問你啊!」李彥無奈地笑了笑,他和夏書吉說過這件事,夏書吉說他年紀還小。再等一兩年,滿十六歲就來提親。

    再過一兩年,二丫就十七八歲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老姑娘,不過在李彥看來,這個年紀還算很小,也並不在意,只要二丫與夏書吉不在意就是。

    只不過夏書吉最近來得少了,李彥就擔心會出什麼問題,所以才多問了一句。

    二丫咬了咬嘴唇,甜甜地笑道:「三娃,你可別盡說姐姐,最近陳媒婆來過,一定要給你說門親事呢!」

    「陳媒婆?」李彥厭惡地皺了皺眉頭,腦海裡浮現出當初那個和嚴明一起逼二丫退婚的那個婆子:「這些人啊,以後別讓她來了。」

    李彥看了看二丫,從炭爐旁站了起來:「二丫,你沒事也出去走走,別管那些人嚼舌頭。」

    李彥走到二丫身邊,看到她面前的紙上用鉛筆畫了一條河,河邊矗立著一座風車,很是形象。

    如今《華夏商報》所需的插圖,大多是由二丫繪製而成,不知道她以前是不是偷著畫的,畫出來的圖讓見多識廣的老師傅也交口稱讚。

    二丫也不像以前那樣,不好意思讓別人看她的作品,伸出小手將畫稿鋪開在桌上,甜甜地笑道:「三娃,你姐姐這些畫得好不好?」

    「好!」李彥笑著摸了摸二丫後腦。看著一張張鋪開的畫稿,突然心中一動,拿過一張白紙,用鉛筆在上面大略畫了幾條線。

    「二丫,幫我畫幅畫,」李彥將畫了線的紙放到二丫面前:「就是這個樣子,四乘四的格子,你隨便畫什麼,但是要這每個格子都有圖,並且圖案不能相同,哦,是彩圖!」

    二丫通常是用鉛筆繪畫,臨時要畫彩圖也沒有顏料,還是用鉛筆繪出圖案,另外打出整齊的格子,在上面畫了一架風車,細節上完全符合李彥的要求。

    李彥拿到畫紙以後,不禁大喜地誇讚二丫:「姐啊,你畫得太好了,真是個才女。」

    李彥拿著畫來到木作坊,最近鎖具坊做了幾把高級的彈子鎖,營業額與利潤有所增加,但很有限。木作坊現在沒什麼業務,木匠們也都很著急,沒有活就意味著拿不到獎金,他們可就指著這個過年呢!

    「東家,是不是有事情做了?」看到李彥出現,李大為和幾個木匠馬上迎了過來。

    李彥點了點頭,將畫紙遞給李大為,然後給他們解釋道:「看到這個沒有?一塊正方形的薄木板,上面畫一幅畫。切成十六個方塊,這十六個方塊嵌在一個木槽裡,相互之間用鍥子與槽卡在一起,但又可以自由滑動……」

    李彥所說的,就是滑動拼圖,李大為聞言點了點頭:「就像華容道那樣。」

    李大為所說的華容道,是中國一種傳統玩具,類似於拼圖,有五乘四共二十格,其中的圖塊大小不等,四塊一乘一,代表四個小兵;四塊二乘一,代表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四大將;一塊一乘二,代表關羽;最後一塊二乘二,代表曹操。

    遊戲的玩法,就是讓被包圍的曹操,通過拼圖式的平移,從唯一的缺口中脫逃。

    通常來說,華容道因為有缺口,並且有兩個空格,會被製作成棋紙的形式,在紙上平移方塊。而李彥所說的拼圖,則要能拿在手上,每個方塊都要可以向四個方向平移,製作要求無疑高了很多。

    製作要求高,但並不是不能做到,只是全手工製作,效率比較低。

    要提高效率,只有摒棄手藝,而採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李彥寧願放棄這個項目。

    好在,拼圖的製作雖然精細,但工藝並不複雜,除鋸切而外,主要是打出滑槽和鍥子。

    李彥面對的難題,也是曾經遇到過的。那就是精細化加工。

    精作坊雖然通過提高測量精度,可以使工件的製作精度達到很高的水準,這種方法已經在整個工場推廣,但仍然是手工生產,要達到標準精度,必須不斷比對與調整。

    畢竟,人手的操作精度很有限。

    在測量精度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必須提高操作精度,李彥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

    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除了提高工匠的手藝,就是用機器或工具來代替手工。

    看著木匠小心翼翼地操作銼子,李彥開始設計能夠用來加工槽與鍥的工具,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想辦法將木板固定,銼子也固定,然後想辦法讓銼子動起來,避免用手去操作。

    這樣一來,只要機器的穩定性能夠保證,加工出來的尺寸就可以控制在誤差範圍以內。

    至於銼子如何運動,無非也只有兩種,轉動式與往複式,都要做出來看看。

    要想製造出可用的機器,顯然要比製造拼圖本身更加困難,石柱子負責《華夏商報》的編撰以後,兼管工場的鄭書對拼圖的市場價值也持懷疑的態度,原因也很簡單,效率低、價格高,買的人少。

    鄭書對目前的經濟狀況再度發出警告,隨著《華夏商報》的發行在北直隸布點基本結束,意味著預收款增長變緩,資金會變得更加緊張。

    此外,夏熙也向李彥提出。打算到靜海縣開設分店,彥熙樓最近的分紅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資金入不敷出,必須開源節流,」鄭書面無表情地說道:「其一,要節流,但凡不能創造收益,虛耗錢物的,應當盡量減少,須知僅《華夏商報》一項,每月就要補貼幾十兩銀子,幾個作坊浪費的物資又是幾十兩。」

    所謂浪費,其實都是李彥讓工匠們試驗造成的,往往以失敗居多,譬如開始的幾套車床,還有不斷進行的改進,確實靡費甚多。

    「其二,要開源,眼下僅有莊園的暖窖、鎖具坊的彈子鎖有穩定收入,木作坊、精作坊、華夏社皆無收入,徒耗錢物,」鄭書毫不客氣地說道,將沒有對外業務的精作坊也劃入「吸血」的一類。

    「呵呵,沒有播種,哪來收穫?」李彥笑了笑,信心滿滿地說道:「放心吧,都到年關了,也是收穫的季節了!」

    鄭書皺著眉頭,疑惑地看著李彥,在心中將李家的產業又過了一遍,不知道李彥所說的收穫來自哪裡。

    李彥站起來拍了拍鄭書的,就明天,我去城裡一趟,應該能弄些銀子回來。」

    鄭書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李彥在城裡的關係他都知道,駱養性大手大腳,從來沒有餘錢,夏熙要開分店,恐怕也沒有銀子,難不成去向兵備道賈大人商借?擅於計算的他也不知道李彥會從何處搞到銀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