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天工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三七回 建設 文 / 半埂草

    第二三七回建設

    李彥手上並不缺錢。雖然說勘問閹黨的責權在於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實際上因為這一體系重新架構不久,運行還沒有順暢,加上閹黨勢力頗大,一開始都是復遼軍對閹黨的府邸財產進行了查封。

    李彥並不想趕盡殺絕,具體定罪,是不是抄家等等,都要由大理寺判定,不過像魏忠賢、王體乾等內官,以及田爾耕之流,抄家是肯定的。

    嚴格來說,內官並沒有家,譬如魏忠賢名下就有很多田地莊園,還搜集了不少奇珍異寶,就算是銀子,數量也不少,這些都需要充公。

    魏忠賢掌權時期,內官權力很大,管織造、漕運、貢物、修造等等,從中中飽私囊。數千數萬的不在少數。

    這些財產抄收下來,現銀就有上百萬兩,還不算那些地產、房產和古董珍玩。

    此外,還有一個大頭,李彥將內官清掃一空,同時也將內庫掌握在手上,明帝國財政兩大收入,一為田賦,構成朝廷財政,也就是戶部的主要收入;二為鹽稅,這部分收入不歸戶部,而歸內庫,兩者規模,田賦要多一些,但也多得有限,相對於國庫各項支出,內庫主要用於皇室及皇族,雖然接連建造幾大陵寢、宮殿,內庫所剩,竟然還要比國庫充裕,也有一百餘萬兩銀子。

    「運河工程將連接京城和天津,使漕運、海運的貨物可以更方便地進入京城,為此將要在白水河的上游。修建一些水庫,對進入運河的水進行調節,確保漕運和灌溉的需要,沿運河兩岸,及主要水系,在天津、北直隸地區進行屯墾,此兩項工程,既可以消化京營冗余兵員,又可以讓京畿多出數萬頃良田,可謂一舉數得,」按照李彥自己提出來的內閣議事規則,這幾項已經屬於需要在內閣通過的大工程。

    「此事雖然說絕好,然則京營之兵皆去種地,京城周圍的兵力會否太過薄弱,特別是蒙古那邊,若是和建奴勾結,怕是會隨時威脅到京師的安全,」孫承宗曾經統兵,也從軍國大局的角度,對此提出疑問。

    李彥微微一笑:「京營並不具備太多戰鬥力,除了兵員的數字有些嚇人之外;兵部的計劃,是將遼東的幾個哨,與京營挑選出來的精銳重新組建京師三大營中的神機營,下轄前後左右及中軍五個營,共計兩萬人,隨後再從京衛、親軍衛乃至各地衛所徵募新兵,組建新的三千營和五軍營,共計六萬人,衛戍京師及北直隸。」

    孫承宗挑了挑眉頭:「如此。則京衛和親軍衛皆欲像京營一般解散?」

    李彥搖了搖頭:「並非解散,其精銳選拔進入京營,成為精銳軍隊,其中更擅長近身戰技而不是沙場搏殺者,可以重組親軍衛,負責皇城守衛;還有京師治安,至於裁汰下來的,則安排屯田,或者進工場做工,成為『工程兵』、『屯墾兵』。」

    李彥向孫承宗詳細解釋了兵部對於京城武裝力量的整編計劃,這個計劃在很多人看來,就是李彥試圖掌握京城軍隊而搞的清洗。不過李彥請內閣和六部九卿進行了一次閱兵,復遼軍整齊的閱兵式同京營的混亂萎靡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此才使得整軍計劃得以通過。

    這次閱兵式不僅邀請了文武百官,也包括京城的一些權貴與士紳,通過閱兵,對外展示復遼軍的力量,閱兵之後,那些針對李彥的議論聲音,立刻小了許多,平時做事,指令下去,也變得更加順暢。

    孫承宗對於李彥一下子將京營、京衛和親軍衛全都推翻重建,始終有些疑慮,雖然他很清楚復遼軍的戰鬥力,也相信以李彥的練兵能力,想必可以練成一批強軍。

    「此事固然為好事,也不得不行,只是行之過程中,還需注意循序漸進,不能太過操切。」孫承宗微微頷首,表示他大體認同現在的方案。

    朱延禧等人則比較關注李彥所說的水庫:「水庫若是修在密雲、懷柔一帶,是否會影響到龍脈?此舉須當萬分謹慎。」

    李彥皺了皺眉頭,自他提出屯墾水利以來,也確實有種說法,認為他此舉一是要掌握軍隊,二就是截斷朱家的龍脈,好取而代之。

    閱兵以後,這些聲音衰弱下去,但並未因此消失,朱延禧等人未必沒有這樣的想法。

    問題是,這樣的詰問,李彥還不能迴避,只好道:「朱大人請放心,此事將由欽天監進行勘測,運河一旦疏通,則可使北地千里沃野,我大明自然國勢昌隆,綿延不息!」

    不管如何,修建水庫、疏通運河,這是李彥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只有疏通運河,才能夠使得京師的物資供給獲得保障,促進商品貿易的發展;而修建水庫,又是治理北直隸水系的關鍵之處。

    雖然水庫的建造遇到麻煩,不過由工部和兵部聯手推動的運河疏浚,以及從京城到天津馬路的修建,已經開始有條不紊地修建。

    運河疏浚工程由工部尚書徐光啟、主事李之藻親抓,而李彥則從遼東調來技術人員,對京津公路的路線進行勘測,並重新啟動京城到通州這一段的翻新和拓寬。

    進過幾年的發展,華夏車輛廠已經售出近千輛四輪馬車,其中也包括一些載貨車,毫無疑問,在解決穩定性以後,四輪馬車裝運貨物的重量要遠遠超出一般馬車,而速度又要比行船快。並且不受水文變化的影響。

    當然,這種優越性很多時候還只是理論上的,至少馬車受到路面狀況的影響很大,有一半左右的四輪馬車都在天津,以及京城周圍,因為這裡的有錢人比較多,而且道路狀況也更好。

    正因為如此,反倒是有錢人更多的江南,因為降雨比較多。四輪馬車的使用就很受到限制,基本上只能成為有錢人短距離出行的一種選擇。

    制約馬車使用的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馬匹的缺少,中原帝國對於畜力的需求,向來比較緊張。簡單來說,有限的土地養活龐大的人口已經很不容易,無法再去生產大量的牲畜。

    因而這些年四輪馬車的使用依然不算很普及,而現在要修這樣一條耗資巨大的「公路」,對於很多人來說,似乎有些不可意思。

    就原來的京通路來說,不僅品質很差,而且道路也不寬,充其量不過**尺,比之後世的村級水泥路都不及。

    在可以想見的將來,水運依然會是大宗貨物,以及遠距離運輸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短距離的商品貿易中,道路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

    要是能夠修通京城到天津的「公路」,來往所需要的時間,也定然會大大縮短。

    在工部和兵部的安排之下,大量被裁汰下來的兵丁編組成為「工程營」,開始開挖土方,堆壓路基。新的「京通路」將可供四輛四輪馬車並排行駛,並且留出可供人行的路肩。

    「道路修成以後,沿線前往京城所需要的時間將大為縮短,不過這還要有個條件,就是能不能有足夠的馬車供給大家使用,」李彥看著沸騰的築路工地,並沒有感到一絲輕鬆,相反,如今正是百廢待興,重任在肩,絲毫輕鬆不得。

    「車輛廠生產的四輪馬車價錢已經便宜了很多,一些簡單型的,車輛的價錢還不及一匹馬,倒是馬匹是個問題,一般的人還買不起,」夏熙現在工部任職,暫時還沒有正式的官職,不過能夠負責京津公路的建設,想來起碼能做到主事一級。

    華夏有著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夏熙雖然家財萬貫,但還是很願意跟著李彥做個芝麻官,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李彥也願意用自己熟悉的人。

    何況夏熙能夠發家,他的能力確實很強。

    李彥聽了點點頭:「放心吧,這個問題很快能夠解決。」

    夏熙笑了笑:「下官也是這麼想的。」

    李彥卻又笑著搖了搖頭:「也沒那麼容易,建奴和蒙古人,可都不是什麼善茬。」

    「只不過大人的復遼軍所向無敵,建奴和蒙古又算得了什麼,」夏熙也笑著說道,在李彥面前恭敬而不阿諛。

    華夏工場旗下的作坊和商行,這些年一直通過關口和北面的蒙古人進行貿易,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四輪馬車、香皂之類的奢侈品,然後從關外換回來馬匹,這些年的貿易量越來越大,不過大多用來供給復遼軍組建騎兵,關內的民用馬匹依然很少。

    李彥這時候已經知道努爾哈赤受傷,生命垂危,而建奴內部也發生了分裂,所以駱養性在第一時間趕回遼東。

    雖然說入關的軍隊沒有跟著回去,對遼東的兵力有所損失,不過此刻的遼東可以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自然是實力大增。

    何況復遼軍的體系已經成熟,很快就能訓練出一支新軍,在合適的時機,對建奴展開凌厲的反擊。

    只有當外部威脅掃清之時,內部的建設才可以高枕無憂,並從外部獲得更多資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