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一卷 帝國前傳 第六十七章 金礦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六十七章金礦

    1885年1月的某一天,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南邊幾十千米一條塵土飛揚的土路上,駛過了一輛吱嘎作響的破舊老爺馬車,車上坐著兩個人,趕車的是個華人老農,是去比勒陀利亞賣些農產品,回來的路上順路稍帶了一位去鄉下探親的大學生。

    此刻,那位年輕的乘客正興味索然地望著路兩旁稀疏的植被,淺綠色的是草地,短小的植株看起來如同小和尚頭頂剛剛長出的頭髮茬子,隱隱約約露出下面紅色的土壤和岩石,深綠色的東一叢西一簇,稀稀拉拉的則是低矮的灌木,這幅景象遠遠談不上什麼水草豐美,就連那小草看起來的是黃綠黃綠帶著點枯萎的感覺,這就是南非夏季的原野。

    也許是覺得旅途上太沉悶了,老農自己打開了話匣子:「這一片原來都是布爾人的農場,好像叫什麼威特蘭德牧場,前幾年金城李家起來以後,把這一帶都買下來了,如今你望哪個方向看都是李家的地盤。」

    「我看這地上也沒有人啊,李家買下來做什麼?」年輕人問道。

    「這李家,有錢!買了地也不種也不養牲口,就這麼荒著,一荒七八年,這一片如今幾十里地都見不到一戶人家。」老農撇撇嘴,也有些不滿:「你說租給我們農民種地也好啊!」

    乘客微笑著附和了幾聲,馬車吱嘎一聲停在了路邊,趕車的老農跳下了車:「我去解個手。」

    年輕人也下了車,舒展了一下自己的腿腳,他在路邊順手拿起一塊石頭想要試一下自己能扔多遠,這石頭一到手中,他就覺得有些不對了。

    「小伙子,上車啊,想什麼呢?」老農繫好褲子,回頭一看那學生正瞅著一塊石頭發呆,不由得問了一句。

    「不對勁啊,這石頭怎麼這麼重。」年輕人嘀咕著,轉頭問老農:「大爺,您這車上有沒有錘子什麼的?」

    「有啊!趕車的怎麼能不帶點修車工具?」老農從座位下面的箱子裡取出一個小錘子遞給了年輕人:「你要錘子有什麼用?」

    「我看看這石頭裡有什麼。」這大學生自小在礦業城市比勒陀利亞長大,對於金礦也有些認識,他用力將手裡那塊有拳頭一半大的石頭敲開。

    不出他所料,黃澄澄的金子在裡面閃閃發光。

    威特沃特斯蘭德牧場發現黃金的消息不脛而走,幾周之內,淘金客們就像聞到腐味的禿鷲一般雲集於這片荒涼的高地,在南非這樣一個以礦業起家的國家,這種冒險者們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用各種各樣的手段試圖從土地中找到金子,甚至未經主人許可便刨開了地皮,果然,他們在地面下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金礦礦脈。

    這條礦脈足足有120公里之長,以最初發現的牧場名字命名為蘭德金礦,消息傳出,全國各地的「礦工們」簡直就是喜出望外,一時之間,除了蜂擁而至的的淘金客們之外,連許多礦業公司都被驚動了,他們急切地尋找這片土地的主人,試圖在這片巨大的金礦上分得一杯羹。

    但是,當所有這些對金礦垂涎三尺的人們攤開地圖時,他們不無絕望地發現,這一片的土地大部分都已經歸屬於一個勢力龐大的家族—-金城李家。

    那些淘寶客們在蘭德金礦上高興發財的日子沒有幾天,土地的主人李家便有所行動了,他們擁有南非最大的礦業公司,自然不會讓這塊金礦落入別人之手,幾日之內,效率極高的南非盤古礦業公司便在儲量最豐富開採最容易的一帶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礦井,趕走或者聘用了那些試圖染指蘭德金礦的禿鷲們。

    在不久之後,盤古礦業公司對這片礦脈的儲量做了調查,奇怪的是,他們卻對調查結果秘而不宣。

    然而其他的幾家礦業公司在不屬於李家的那些土地上對這條礦脈,做了大致類似的推測,最終做出了報告,給出了這樣一個驚人的結論:這條礦脈的黃金儲量約為兩萬噸!

    這個結論頓時震驚了南非國內,一時之間,就連遠在歐洲柏林召開的列強分贓會議也顯得黯然失色了,各種各樣的勢力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將目光瞄向了這片寶藏,幸好誰都知道,李家的實力是沒有任何人招惹得起的,南非國內才在一段時期內在表面上維持著風平浪靜的狀態,但毫無疑問,共和國如今已是暗流湧動,甚至連開普敦的英國人也蠢蠢欲動起來。

    李慕菲在第一時間便得到了李永瑜發來的電報,蘭德金礦到底還是被人發現了,他對此並不奇怪,這麼大一片土地,綿延漫長的礦脈,若是李家能夠一直保住這個秘密,才是真正的奇怪了,幸好李家眾人對此早有準備,所以盤古礦業才能夠如此高效地將金礦把持在自己手中,這個年代,地底下礦產的所有權是屬於地產的主人的,如果不出意外,蘭德金礦已經是李家的囊中之物了。

    李慕菲並不擔心國內的勢力,在他看來國內如今已經沒有人能夠威脅到李家了,他唯一顧忌的是這座金礦勾起了英國人的貪慾,當戰爭爆發之時,南非還沒有準備好。他在接到李永瑜電報的第一時間便發了一道回電,詢問國內的備戰情況。

    李永瑜的回答讓他安了心,國內的物資儲備足以支持一場大戰,考慮到南非民間還有大量的糧食和武器儲備,總體的儲備量還要更加樂觀。

    1885年2月26日,柏林會議最終簽署了總議定書,確立了各國的勢力範圍,南非可謂此次會議最大的贏家之一,不但得到了非洲事務上五大國之一的地位,還贏得了向北方內陸擴張的權力,尤其寶貴的是從法國手中買下了加蓬和幾內亞兩塊殖民地。

    比利時也是一個贏家,他們以一個小國的身份與法國人平分了剛果河流域。

    而正在和滿清打得不亦樂乎的法國人也獲利不小,從南非那裡總共得到了250萬英鎊(200萬殖民地購款和50萬的貸款)的資金,此外還得到了面積廣大的剛果河流域,既得到了天大的實利,還增加了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的威望,一時之間,費理內閣焦頭爛額的狀況有所緩解。而南非和法國之間的關係也因南非的「雪中送炭」之舉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時期。

    得到巨款之後,費理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又追加了1000萬法郎(約合60萬英鎊)的遠東戰爭撥款,法國人擼胳膊挽袖子在東南亞擺出了一副大打特大的架勢。

    可惜不知道是法國人最近幾年不討上帝喜歡,還是天意如此,法國人雖然在海面上佔盡上風,但還是在陸上遭到黑旗軍的迎頭痛擊,被劉永福打出了一個鎮南關大捷。說到底,這個結局恐怕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法國人在得到巨款之後雖然增加了軍費,也向遠東做了增兵,但路途遙遠,短時間內增兵無法抵達,而鎮南關一戰決定勝負的卻恰恰不是武器裝備,而是人數和戰鬥意志,所以法國如歷史上一樣被打敗了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敗了就是敗了,尤其是在增加了這麼多的戰費之後,依然失敗就不可饒恕了,消息傳到法國國內,費理內閣遭到了法國民眾的痛罵,如歷史上一樣華麗地倒台,接任他的是亨利;布裡松。

    而在南非國內,華人們也在痛罵費理,這個騙子騙走了華人們巨額的貸款,拿錢不幹活,面對滿清這樣一個腐朽的末日王朝都無法戰而勝之,原本南非華人們借法國人之手痛打滿清的主意,算是落空了。不少華人甚至跑到了法國駐南非大使館門前表示了「最強烈抗議」。

    然而接下去事態的發展卻令法國人和南非華人都大跌眼鏡,當然李慕菲除外。

    法國新內閣總理布裡松是一個所謂的復仇主義者,簡而言之,他傾向的是以布朗熱為代表的向德國報仇的思想,更關心的是法國本土實力和在歐洲的勢力,而費理的前車之鑒,也讓他對擴大在遠東的殖民地心有顧忌,加之總統格雷維是一個並不熱衷於殖民地的人,所以新任內閣在中法戰爭上的態度開始退縮起來。

    正當法國在繼續增兵死磕到底,還是退出越南免得鬧一個灰頭土臉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滿清政府的代表來到了巴黎,主動提出雙方議和,並且給出了一個讓法國人樂得找不到北的合約。

    條約中承認了法國人對越南的宗主權,並且滿清增開了兩個通商口岸,將路權讓給了法國人,滿清的西南諸省從此名正言順地成為法國人的勢力範圍,凡此等等,換而言之,法國人想要通過戰爭勝利逼迫滿清簽訂不平等條約以獲取的戰果,如今在戰局尚不明朗,甚至滿清稍佔上風的情況下,全被滿清乖乖地雙手奉上了,法國人能不喜出望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