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二卷 帝國誕生 第三十八章 夜襲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三十八章夜襲

    5日早上,亨伯特的民團通過無線電接到總參謀部命令圍攻西維多利亞的任務,總參謀部為那些規模比較大或者戰鬥力比較強的民團配備了帶有無線電的通訊班,亨伯特的民團有六千人恰好達到了總參謀部的標準,有幸配備了一台無線電,亨伯特親眼見過這東西的神奇,這也是他在民團士兵們的鼓動下敢於第一個越過邊境襲擊英軍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剛剛打過一場勝仗,正在兩地之間的荒野上休息的亨伯特麾下三個民團戰士來說,總參謀部的這個要求正中他們下懷,在消滅英軍的那場戰鬥中,他們損失極小,士氣不降反升,自信心強到爆棚,個個都有使不完的力氣,一場勝利看來是難以滿足他們的胃口了,他們又鼓動亨伯特再打一仗。

    但亨伯特可不是科利那樣的無能之輩,他深知這次勝利是很多因素湊到一起才能實現的,再留在英國殖民地境內,很難找到這樣的小股英軍了,裡士滿那裡更是重兵集結,根本啃不動。

    他的意思是見好就收,可部下們卻不停鼓噪著要乘勝追擊,讓他十分難辦,正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刻,總參謀部發來了明確的指示,這下子無論亨伯特和民團的戰士們都皆大歡喜了。

    從裡士滿到西維多利亞的直線距離大概是八十多公里,亨伯特麾下的兩個民團在兩地之間的荒野上休息,位置恰好處於西維多利亞東面四十公里的地方,這點距離對於騎馬的民團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在分出一部分人手將英軍俘虜押送回漢諾威之後,民團全軍上馬,向西維多利亞而去。

    駐守西維多利亞的伊安.漢密爾頓少將與科利一樣是在開普殖民地服役許久的英軍將領,但他生性謹慎,是英軍高級將領中為數不多的能力出眾之人,在李慕菲前世的第一次布爾戰爭中,他曾任科利的副官,並向他提出挖掘戰壕嚴密防守的建議,如果這個建議被採納,科利很可能不會在那場戰鬥中陣亡,可惜一意孤行的科利沒有採納,而是命令全軍休息,等待天亮再發動進攻,結果沒到天亮,英軍就被夜裡摸上來的布爾人部隊偷襲,科利也慘遭擊斃。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那次布爾戰爭中,伊安.漢密爾頓幸運地活了下來,因其出色的表現與才能,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他一直做到了英國南非遠征軍參謀長的位置。

    當然這些輝煌的經歷與本文中的伊安少將關係不大了,他眼下的處境可是大大不妙,率領著兩個旅八千人的英軍守在這座小城,而亨伯特的一萬多民團正氣勢洶洶地殺來。

    伊安早在昨天晚上就有種不詳的預感,科利曾答應給自己派來一個旅的援軍,按理說這支英軍下午就該到了,可直到晚上還不見蹤跡,那問題的性質就嚴重得很了,所以當晚他便命令西維多利亞的英軍提高警惕。

    不出他所料,5日上午,東面就出現了大股南非人的部隊,得到消息的伊安第一時間趕到了陣地,用望遠鏡仔細觀察著面前的部隊,數量大概在一萬人以上,他心裡默默念著,幾乎都騎著馬,應該是南非的民團士兵,這個位置看不到他們的重武器,想來即使他們有火炮,數量也不會太多,看到這裡,伊安的心裡稍稍安定了些。

    當務之急是要通知科利,西維多利亞被敵人進攻的消息,還有,不知道那支四千人的英軍怎麼樣了,看樣子是凶多吉少,如果他們被全殲,很有可能科利還不知道這個消息,伊安心中焦慮地想著,他放下望遠鏡,對一旁的副官說:「命令傳令兵立刻出發,通知裡士滿,我們被一萬以上的南非華人進攻,還有,昨晚就應該到達的四千人援軍到現在還未見蹤跡,極有可能是被這支南非軍隊消滅了。」

    副官應了一聲,轉身欲走,伊安看了看正高速逼近的南非民團,叫住了他,急切地補充道:「讓他動作快些,南非人快上來了,從東邊出去可能會被他們堵住,不行的話就從南邊走!」

    接到命令的英國士兵不敢怠慢,三個傳令兵翻身上馬,拚命地鞭打著胯下的坐騎,呼喝著從南邊離開了西維多利亞,強烈陽光照射的乾燥大地上,三名騎兵捲著煙塵是那麼明顯,讓伊安心中十分緊張,幸好騎兵漸漸遠去,成為三個小黑點,最終消失在地平線下,伊安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傳令下去,讓大家打起精神,準備迎戰,敵人來勢洶洶,但我們不要被他們的表現嚇到了,南非人的民團部隊攻城能力不足,我們完全可以守住!」伊安擦了一下濕漉漉的額頭,命令道。

    民團部隊的第一波攻勢十分凶狠,士氣高昂的南非人們靈巧地借助岩石和乾涸的河道隱藏著身形,快速逼近英軍的防線,他們的為數不多的大炮也為部隊做著火力支援,但是民團部隊精準的槍法在這個場合收效不大,民團的大炮數量又太少,憑藉著堅固的防線,英軍士兵守得有驚無險,民團部隊的傷亡很快上升,見識不妙的民團指揮官急忙撤下了部隊。

    民團的第二波攻勢就弱得多了,從另一個方向發動,在英軍士兵予以迎頭痛擊之後,很快就消聲滅跡了,此後南非人就再也沒有發動攻勢,見硬攻難以奏效,南非人開始不聲不響地採取了圍城的手段。

    伊安上校見狀鬆了一口氣,看來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其實按照亨伯利的本意,即使第一波攻勢也不該發動,民團部隊應該做的就是悶聲不響地包圍住西維多利亞,然後原地紮營休息,但他架不住手下人的鼓動,戰士們大多認為英軍不堪一擊,建議他在援軍到達之前,乘勝攻下這座小城,獨攬大功。

    亨伯特心說,總參謀部的命令是圍點打援,民團部隊的攻城能力你們又不是不知道,重火力也極度欠缺,拿什麼攻城?你們老實完成自己的任務就是了,幹嘛要衝上去送死呢?可民團內的求戰意識太濃,他也不得不勉強答應發動攻勢,做做樣子,其實他知道,英國人一定會把民團士兵攆回來。

    果不其然,面對戰壕、掩體和鐵絲網後面的英軍步兵,民團戰士的處境並不比在野外遭遇民團部隊的英軍好多少,雖然不至於狼狽不堪灰頭土臉,可也是毫無建樹,那些主戰的傢伙都閉嘴了,亨伯特連忙趁著民團傷亡不多的時機,把軍隊撤了下來。

    另一個民團的部隊兀自不服氣,又自行發動了一次攻勢,也是灰溜溜地回來,於是,亨伯特的圍城靜待援軍的主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擁護。

    面前發生的這一幕幕不聽指揮群龍無首的狀況,讓亨伯特不由得苦笑,剝去民團部隊驍勇善戰的光環之後,其實這不過就是一支歐洲歷史上常見的圍攻封建君主的農民起義軍,這下他算是知道為啥歐洲那些領主都喜歡修那麼堅固的城堡了。

    得到伊安上校的消息,科利中將怒不可遏,區區一萬人就想在我的地盤上橫行?昨天的敗仗我還沒有報仇呢,今天又來圍我城池,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立刻下令留下三個旅的英軍守衛裡士滿,自己親率第二旅、第四旅和第六旅支援西維多利亞。

    本來就不多的西線前線英軍,經過科利中將的一再分割,更是分成三個部分,每一支都不過一萬人左右,而南邊最近的英國援軍離裡士滿還有兩日的路程,如果科利能夠冷靜謹慎一些,等待開普敦的英軍趕來,也許局面不會變得這樣危險。

    5日下午,裡士滿的三個旅的英軍在科利中將的親自率領下,增援西維多利亞的伊安上校,而此時的伊安已是有口難言,因為他發現包圍西維多利亞的南非民團已經從上午的一萬多人激增為接近兩萬多,卻依然採取圍而不打的手段,只不過將西維多利亞圍得密不透風,連只蒼蠅也飛不出去,這下伊安才明白,鬧了半天,南非人的目的不是自己,而是東邊的科利的部隊啊!

    這些軍隊正是按照總參謀部圍點打援命令,跨過邊境,從漢諾威增援而來的四個民團,統一劃歸亨伯特指揮,除此之外,在西維多利亞至裡士滿一線還有其他近二十個民團,總計六萬人的龐大兵力也南下參與到這場規模空前的戰役之中,他們就在裡士滿到西維多利亞必經之路的北面駐紮下來,並且派出哨兵尋找英軍的蹤跡。

    科利的部隊離開裡士滿,剛剛走了一半的路程,天就黑了下來,科利中將下令全軍原地休息,等待天亮便出發。

    這一次,他又犯了嚴重的錯誤,沒有挖掘戰壕佈置防禦,只是佈置了少量的哨兵,這個錯誤曾經在另一個時空要了他的性命,這次也險些給他帶來殺身之禍。

    半夜時分,民團部隊指揮官派出的奉命搜索英軍(尤其是科利部隊)行蹤的幾名華人哨兵發現了科利的部隊,並且驚喜地發現英軍防守疏忽,喜出望外的哨兵急忙回到民團指揮官的臨時營帳報告情報。

    渴望建立亨伯特一樣功績的民團指揮官們立刻召開會議,會上,大多數指揮官都想擔任偷襲科利這樣一個顯然更容易立功的任務,幾經爭吵,最終指揮官們採用了抽籤的方法才算確定了各自的任務,這二十個南非民團推舉出來的最高指揮者,布隆方丹民團指揮官鄭博命令各位指揮官將自己的部下們從睡夢中叫起,行動起來,準備大幹一場。

    一部分民團部隊在夜幕掩護之下向東邊而去,截住了科利部隊的退路。

    另一部分大約有兩萬人的民團部隊悄悄地摸近了科利部隊的駐地,在大多數英軍還在睡夢中之時,突然發動進攻。

    毫無防備的科利被槍聲從睡夢中驚醒,然後便發現自己的副官一臉驚慌地從營帳外面衝進來:「中將!我們被偷襲了!」

    科利的心猛地一沉,他急忙穿戴整齊,急匆匆走出營帳,外面的混亂程度簡直讓他無法想像,營地到處是衣衫不整到處亂跑的英軍士兵,根本不知道敵人從哪個方向進攻而來。

    「快去整隊!」科利大喊著命令身邊的軍官,一名排長沒頭蒼蠅般跑來,見狀心頭火冒三丈的科利一個耳光將他打倒在地:「去把你的隊伍集合!」

    這個時代英軍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都是不容置疑的,即使在這樣不利的局面之下,經過軍官們的努力,營地內的英軍也漸漸恢復了秩序,科利也終於搞清了目前的狀況:數量眾多的南非軍隊從北面發動了突然襲擊,南邊的兩個旅情況還好,但首當其衝的最北面第二旅傷亡很大,在一片混亂中建制差點被打散,幾乎做不出有效的反擊。

    這還多虧南非民團部隊不善肉搏,所以他們習慣從外圍進攻,要是民團部隊像英軍的騎兵一樣趁著夜幕掩護衝進營地大砍大殺,科利的一萬人恐怕都要交代在這裡。(事實上,在野外,民團部隊的戰鬥風格克制英軍步兵,但英軍騎兵的戰鬥風格卻又讓民團部隊很是頭痛,他們衝近民團用馬刀砍殺,很多次給民團造成相當大的傷亡。)

    一片混亂中,英軍收攏兵力,艱難地慢慢找回主動權,看到偷襲的目的達到了,英軍已經有了防備,見好就收的民團部隊很快停止了進攻,撤出了戰鬥,消失在夜色之中。

    氣急敗壞的科利清點人數,英軍陣亡913人,失蹤11人,傷亡總計三千多人,損失慘重,而華人方面的損失又一次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9人陣亡,34人受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