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非洲帝國

第二卷 帝國誕生 第四十章 西線大戰序曲 文 / 放下屠刀留你全屍

    第四十章西線大戰序曲

    5日晚上,注定是南非大地上意義非凡的一個夜晚,正是在這個夜晚,德班港的布勒將軍經過一夜苦思,做出了投降南非的決定,正是在這個夜晚,科利將軍在裡士滿郊外的軍隊被南非民團夜襲,揭開了西線英軍戰敗的序幕,也正是在這個夜晚,金伯利的林傑想到了利用炮台上大炮攻擊得比爾斯總部的主意。

    太陽升起,除了科利將軍的部下少了許多之外,南非大地上的一切似乎都和昨天沒什麼區別,但毫無疑問,事物的內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局勢正不可遏止地向著有利於南非共和國的方向急速發展。

    清晨的陽光照在南半球這片略顯貧瘠的荒野,也照在北半球世界政治的中心,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

    霧氣依然籠罩著這座城市,看來今天又是一個愁霧慘淡的日子,也許直到中午也看不到太陽,前線失利的消息一個接一個,這樣的天氣無疑讓英國的大人物們心情更加灰暗,但身為英國最下層勞動者的報童們卻並不關心這些,他們只是在賣力地兜售懷裡的報紙,試圖為自己搞到幾個可以餬口的便士。

    「最新消息!泰晤士報國際新聞版頭條,南非戰況依然膠著,科利將軍調軍北上,目標布隆方丹!」一個報童用清脆的聲音喊著報紙上的內容,其實他不識字,這上面的新聞是他找別人念給他的。

    他的這聲叫賣收到了效果,一輛馬車緩緩駛過,也許是車上的人聽到新聞的內容,馬車停了下來,一隻戴著手套的纖纖細手伸了出來,對著那個報童招了招。

    看到貴婦人召喚自己,報童急忙抽了抽鼻涕,又把衣服整了整拉了拉,走上前去:「夫人呃,」他看到車窗裡露出的是一張年輕少女的洋溢著青春的臉,急忙改了口:「女士,請問您要報紙嗎?有泰晤士報,金融時報,衛報」

    「給我來一份泰晤士報。」一個動聽的聲音說道。

    「6便士,女士。」報童急忙遞出一份散發著油墨芳香的嶄新報紙。

    直到馬車駛遠,呆呆的他才回過神來,將那幾個便士收好,腦海裡依然在回想著剛剛那位少女的聲音和臉蛋,這位大姐姐真漂亮啊,他想著。

    馬車裡,一身黑衣的愛麗絲翻開報紙,找到國際新聞那一版,藉著車窗外的陽光,在搖搖晃晃的馬車裡看起那篇報道來。

    坐在她旁邊的那位貴婦人用甜膩膩的聲音道:「甜心,你怎麼關心起政治來了,那不是我們女人要關心的事情。」她戴著紗帽的臉從陰影中露出來,原來是懷特夫人,她也穿著一身黑衣,只是看起來依然是那樣花枝招展,丈夫的死對於她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媽媽,你知道,慕菲就在南非啊!」愛麗絲頭也不回地說道,她的眼神全被那篇報道吸引了。

    「哦,是的,那是個好小伙子,」懷特夫人的神情也一下子灰暗下去,她也想起了那個對愛麗絲照顧有加的年輕華人,英俊、博學又有教養,彷彿陽光一樣健康,與德國英國上流社會充斥著的腦滿腸肥的貴族截然不同。

    這個時代的歐洲,許多貴婦都以與李慕菲這樣有名氣的學者交往為榮,懷特夫人也不例外,更何況李慕菲與愛麗絲的特殊關係,讓她把李慕菲看做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她本質又不壞,當想到,李慕菲正在那片戰火紛飛的土地上,她就不由得為李慕菲擔心,因為在她看來,大英帝國是不可戰勝的。

    馬車裡一下子沉靜下來,懷特夫人不知說什麼來安慰自己的女兒,許久,她才幽幽地說了一句:「希望他一切都好。」

    愛麗絲沒有搭理自己的母親,那篇報道的內容與報童叫賣的消息偏差太大了,標題是:西線重兵雲集,科利將軍欲揮師北上。標題很鼓舞人心,而文中卻總是不經意間透露出英國在南非失利的現實,雖然對於東線德班港和萊迪史密斯的被圍,僅僅是一筆帶過,統稱為「我們在東線的小小挫折」,明眼人卻都知道英帝國在德班一帶遭到了慘重的失敗。看到這裡,愛麗絲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可接下來的內容又讓她心亂如麻,文中用振奮人心的語氣告之大家,科利將軍已經將開普敦的大量英軍調往裡士滿,不久之後即將對西線發動大舉進攻,雖然戰鬥尚未打響,但報紙上已經將攻佔布隆方丹的功勞早早地安在了科利的軍隊頭上。

    放下了報紙,愛麗絲呆呆地出神,她的思緒早已飛到了南非,飛到了那個年輕華人正在為之戰鬥的土地,大英帝國和我有什麼關係?我是德國人。慕菲,祝願你的祖國早日戰勝侵略者,我會為你祈禱,剛剛繼承父親爵位的蘭代洛女伯爵伊麗莎白.愛麗絲.懷特雙手緊握,心中默默想著。

    對於生活在整個大英帝國和其殖民地之上的上億英國人來說,九月末十月初的這些日子,本土和其他殖民地上發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已不重要,所有英國人的眼球都牢牢地被南非的戰事所吸引,軍方和官方的大人物們不停地宣傳這是一場度假之旅,大英帝國將輕鬆地擺平又一個小小的反抗者,使其變為女王治下的殖民地,英國人將又會增加一個觀光冒險的去處,在這樣樂觀的氛圍之下,傳播於大街小巷酒館旅店乃至上流社會的所有消息都是為了滿足這種虛幻的勝利感,德班港被圍?不過是小小的挫折,等沃爾斯利上將和他的援軍一到,南非的華人土包子就會被擊退,萊迪史密斯也一樣。

    不過在沃爾斯利上將到達之前,英國上下迫切地需要尋找一個英雄來填補這段空白,科利將軍便適當其時地出現在大家眼前,也正因如此,英軍高層對科利將軍擅自調兵北上的行為不但不予以追究反而採取默認的態度,而沃爾斯利上將尚在船上沿著非洲海岸南下,對於南非目前發生的一切幾乎是一無所知。

    科利這個名字一下子變得家喻戶曉起來,這一天,無數英國人在喝酒時,除了例行的為女王的健康乾杯之外,還加上了一句,「為科利將軍和他的部隊乾杯,祝他們早日攻入布隆方丹」。

    這個時代消息傳播速度的滯後,便造就了這樣滑稽的一幕:在英國人眼巴巴地期望科利將軍贏得一次體面的勝利來挽回大英帝國尊嚴的同時,裡士滿和西維多利亞之間的荒野上,科利和他的部隊正在為了逃命而慌不擇路。

    昨夜的一場夜襲,不但讓科利麾下三個旅的部隊蒙受了巨大損失(傷亡超過20%),而且讓這支部隊的士兵變得人心惶惶起來,枕戈待旦到了天亮,神經繃得緊緊的英軍卻發現在此之後,布爾人的軍隊似乎銷聲匿跡了。

    難道南非人僅僅滿足於一次突然襲擊嗎?科利心裡卻有不詳的預感,英軍在沉悶的氣氛中拔營起行,大家心中都沉甸甸的,似乎都預感到前路的坎坷與危險。

    一向自大的科利將軍也難得一見謹慎地派出了騎兵前哨,一萬多人的軍隊逶迤而行,幾個小時之後,急匆匆趕回的哨兵一臉驚慌地趕回來告之科利:我們要去增援的西維多利亞的南非軍隊數量絕對不止一萬人!僅僅東邊目視觀察到的民團就有將近兩萬之多!

    這個消息讓科利大驚失色,原來如此,他想到,我怎麼這麼傻啊,這分明就是南非軍隊的調兵之計,可南非人哪裡來的這麼多軍隊呢?

    還未等他對此發表看法,又一名氣喘吁吁的哨兵從東面趕回,面色蒼白地滾鞍下馬:「將軍,大事不好,東面,東面發現大股敵軍,數量超過兩萬,我們的退路已經被他們截斷了!」

    這個晴天霹靂般的打擊讓科利幾乎站立不穩,南非軍隊的目的不在城池,他們或許根本就沒有能力攻下任何一座由掩體鐵絲網和戰壕配上馬克沁機槍(這東西殺人如同割麥子,即使是一戰中,精銳的德軍面對這樣的防線依然碰的頭破血流)防守的英國小城,那樣傷亡太大,本質上依然是拿槍平民的民團士兵的神經沒有嚴酷到能夠面對同伴鮮血和屍體依然不計生死地攻城,而圍困也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英國人零零散散的城鎮和廣袤的領土將大大分散南非民團的兵力。

    於是南非部隊採用了這樣的手段,將英軍引誘出城,通過野戰來消滅,科利知道現在才醒悟過來,只可惜明白得太晚了。

    為什麼我早沒有想到呢?為什麼我急著出擊而不是老老實實守在城中呢,為什麼我沒有等待後方的援軍到達呢?科利追悔莫及,他的軍隊如今赤裸裸地坦陳在開闊的原野上,東面和西面各有數量龐大的敵軍,如同鐵錘下的核桃,朝不保夕。

    「敵人的偵察兵!」北面有人大喊,科利急忙拿起望遠鏡向北望去,他已經十分脆弱的神經又遭受了一次打擊,果然,英軍隊列的北面,一座小山包上出現了幾名騎著馬的人影,看動作對英軍指指點點,十幾名英國騎兵立刻打馬追去,見到被發現,南非人轉身就跑,騎術熟練敏捷。

    北面還有那支夜襲過的南非民團虎視眈眈,科利心中意識到,他唯一搞不明白的是,南非人在西線哪裡來的這麼多軍隊?目前保守算來也有七萬以上,南非共和國的本錢還真是雄厚啊,在東線形成了對英軍壓倒的優勢之後,西線的南非軍隊數量竟還如此之多。他所不知道的是,整個南非動員的軍隊數量在三十萬上下,恰好是英軍在開普殖民地和納塔爾殖民地軍隊數量的兩倍,即使刨除駐紮在贊比亞津巴布韋等地的殖民軍團,南非的軍隊數量依然對英軍保持了壓倒優勢,情報上產生了如此重大的失誤,英國人焉有不敗之理?

    李慕菲前世的布爾戰爭中,英國人也同樣犯過類似的嚴重錯誤,英國情報部對於自己的對手一無所知,他們的結論是:進攻德蘭士瓦和奧蘭治這兩個布爾人共和國的問題,無非是對付二三千名布爾人的襲擊,一支訓練有素的英國步兵在騎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入侵這兩個布爾共和國綽綽有餘,英軍能在南非中部和東部的開闊高原上輕而易舉地擊敗布爾人。

    但實際上,布爾人上下同仇敵愾,同英國開戰的消息公佈之後,人民的民族主義熱情爆發出來,在兩個布爾人共和國大大小小的城鎮中,當地的布爾市民紛紛拿起武器,前往集結地點,參加民團。散落在廣闊的南非高原的布爾農場主們也帶著他們的兒子、馬和步槍,組成小股戰鬥部隊,作為作戰人員投入戰鬥。在戰爭初期,當英國援軍未到之前,戰場上的布爾人和來自外國的志願者共計達到了3.5萬人,這個數字同樣是當時英軍在南非附近的軍隊數量(2萬人)的大約兩倍,暫時保持了對英軍的數量優勢。

    歷史總是相似的,但此時的科利將軍沒空去思考這個深刻的哲學問題,他眼下火燒眉毛的急事是,如何將自己麾下一萬人的軍隊活著帶回任何一座英國城市。

    北東西三面被圍,前往救援西維多利亞已不可能,被圍的伊安上校自求多福吧,退向裡士滿也不現實,東邊的三萬民團可不是吃素的,北面更不可取,即使突破了那些民團部隊的防線,進入南非境內無異於南轅北轍,唯一的選擇就是退向南方。

    決定既然已下,全體英軍立刻轉向南面,為了生存開始了孤注一擲的行軍。

    但是,早已把這支英軍視為盤中之餐的民團又怎麼會放過科利的部隊?他們的哨兵不離不棄地跟著英軍,兩條腿的根本甩不掉騎著馬的,下午,蓄勢已久的南非人發動了進攻,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了,騎著馬的民團士兵出現在地平線上,從四面八方合圍而來,科利部隊的末日來臨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