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月東昇

第四卷 鐵騎奪金 第四十七章 大興土木 文 / 蘇潛

    第四十七章大興土木

    蘇翎初返鎮江堡頭一天召集的商議。一直持續到午夜過後,尤其是那些護衛們,直到深夜還被不斷地派往各處尋人。蘇翎幾人似乎毫無倦意,在那些護衛們看來,是個個神采奕奕,處於某種不為人知的興奮之中。

    第二日,鎮江堡外依然源源不斷地湧來遷移的百姓,大批騾馬、馱隊被人引導著到指定地點卸貨,而那些搭建木棚的士卒民夫依舊沒有停止工作,而糧食的發放也仍然持續著,絲毫見不到慌亂的情景,眼前這一切,讓那些後來的人略感心安,這倒不像是逃難,而的的確確是遷居。

    午時過後,場面上開始有了變化。

    最先是祝浩帶著數千士卒開始搭乘鎮江水師以及胡德昌船隊的船隻過江,往對岸的義州集結。然後是鎮江堡中走出上百人的隊伍,這些人抬著不少簡易的座椅,開始在人群之中散開,兩兩一組。不多時,幾付貼在木板上的告示。開始在人群中遊走。手執木牌的人還邊走邊叫,令想要種地的百姓往某處登記名冊,而另有人則高叫著經商者某處備案,至於工匠們,也有數十人給予按行業記錄姓名、家眷幾人等等事宜。

    這些人分別是胡德昌等人與胡顯成派出的人手,最初步的行動算是開始了。

    那些務農的百姓,被每百戶編成一組,然後便有人隨即將其帶離鎮江堡,向四周散去,在一日的路程之內安置。這些百姓均被告知會給予糧食分配,只要到了目的地,便有專人處置。其實只要等人員安置好了地點,這人手都不必愁,各家各戶都有壯勞力等待分派事情,再說,又是為自家辦事,哪兒能不盡心?是故住房、土地的劃分等等,只需一人帶領即可。好在這些百姓大多自家攜有鐵鍋等等較輕的家什,只要有個遮風避雨之處,便能安頓下來。當然建房還要花些時間,可在管事的帶領下,以數百人一起幹事,自是比自家獨自單干要快上許多。那些被分派到僅靠村屯的。更是得到村子裡原有百姓的幫助,這不論是否自願,自有人前來發佈命令。

    那些商人倒是最為簡單,登記名冊之後,便被命每家出一管事的人等候一處。大約也是每百人左右,便有人前來問話,凡是有胡德昌需要的人,便立即被派往鎮江堡內。

    工匠們一貫是聽侯招呼的,處置辦法也是類似,一些有些身份,或是名氣的工匠,也被招往鎮江堡內一所院子裡,等候有人前來問話。

    這些不過是胡德昌與趙毅成等湊集人手的序曲,很快,很多人便得到一定的指派,當然,好處便是在日後的安置中,給予優先考慮。

    第三日,鎮江新城的擴展便開始了。因蘇翎異想天開地想出了先建房後修築城牆的怪主意,所以這新城,便在緊挨著舊城牆處開始延伸。就在緊鄰鴨綠江邊,幾名騎兵托著長長的繩索,劃出好大一片地方,隨即有上百名臨時招募的人開始沿著繩索挖出一條淺淺的溝渠,然後又在數丈寬的另一面,也做好一條標記。這樣,總共畫出六大片土地,其中每一塊,都要比鎮江堡原來的寬廣。

    其中一塊緊挨著江邊的。被劃為作坊區,又被分為兩塊,一塊是工匠們的居住地,一塊則是作坊地址。這塊是沿著江邊一直延伸的,可以沒有盡頭的擴展,算是為以後留下餘地。所有的工匠都被帶到這一區域,在幾隊民夫的幫助下來時搭建建議棚屋,等能暫時住下所有的工匠家人之後,再開始修建正式的居所。

    此時胡德昌已經告知所有的商人,想購買鎮江堡另一側專門劃出的大戶居所的土地的,開始繳納銀子,劃定其範圍。這種價格幾乎算是白送,當然,面積也很大,足足比遼陽城內原居所要大上一倍,但價格還不到一成。這個價格標準也不知道胡德昌是怎麼定的,反正也不知道那些遷移來此的人家到底帶了多少銀子。總之這一塊屬於大戶人家居住的地方,足夠其建起深宅大院。

    同時,另兩塊被劃為一般百姓居所的土地,被按一定大小劃分成塊,分與那些拿不出多少銀子的百姓,當然也不是白分,但允許拖欠。這個屋基當然要小上很多,但大小一樣,別無差別。

    剩下兩片,是未來的商舖、酒肆區域,眼下還只能空著,當然若是其中有商人看得遠的,也可以隨時預定,這會兒當然價格便宜,若是等到大部分房屋都起建了。胡德昌自然會將價格加上去。這中間的分寸,蘇翎也無法得知,任由胡德昌等人去辦就是。

    劃分了區域,這剩下的百姓們便有了聚集處,很多已經得到地基的百姓,乾脆就住在自己的地塊上,先搭建其臨時住所,再想辦法修建屋舍。這兩天,所有的百姓部分貧富,大致都是如此,只不過那些巨富們從人既多,帶著行李家什也多,自然準備得要比一般百姓齊全。

    此時家中沒有餘糧的,都可以到指定的地點領取三日的口糧,至於柴薪一類的,也按每數十戶為一組,每家出一人,集體收集柴薪,供組內各家使用。當然大戶們不必擔心,僕從們都不必招呼,自去砍伐。不過,在人群中不斷游弋的騎兵們,一邊解決各種爭端,一邊警告這些砍取柴薪者,不得砍伐能用來修建房屋的樹木。

    此時,已不斷有來自朝鮮以及寬甸一帶的馱隊運送大批的糧食前來救濟,若是加上鎮江堡本身存儲的糧草,支撐兩月還是夠的。

    祝浩帶著數千士卒越過鴨綠江之後,便依蘇翎的吩咐,面見姜弘立,之後由無可奈何的姜弘立帶領,開始劃出蘇翎向朝鮮「借」到的土地。朝鮮國王自然做縮頭狀,既不說不同意,也不說可以。反正祝浩只管去做就可。在姜弘立的勸說下,祝浩倒是沒有採取過於激烈的手段,算是連搶帶買,不出一日便已到手不小的土地。旋即,第一批大明百姓開始渡江,到這塊土地上定居。

    隨後,祝浩還拿出銀子買下農具,糧食,耕牛等等,甚至有些連房屋都一併買下。有姜弘立的暗示,那些有多處家產以及居所的朝鮮大戶們,不得不忍痛割愛。將家產半賣半送地交給祝浩。當然,對於這種人,祝浩還算客氣,並允諾可以自由往來鎮江堡與義州之間,做什麼生意則隨便。這中間便又產生一些朝鮮商人的靈感,不待胡德昌派出的商隊出發,已經開始有商船往來於鴨綠江兩岸,甚至,有些漁民、一般朝鮮百姓,都拿出自己可以出售的食物、用品,往鎮江堡江畔的市場售賣。而自此,鎮江堡市場是極其興隆,包括買餅子的小販,都能賺上數倍的銅錢。

    要說明的是,蘇翎已經一小隊騎兵在市場處駐守,張貼榜文,嚴禁高價售賣食物、器皿,否則重則斬首,輕則用不許往鎮江一帶經商。這條禁令,至少眼下看來頗為有效,這位蘇將軍,那可是威名遠揚之人,誰敢去觸碰虎威不成?

    因修建房屋需要大量的木材。那些聞風而動的商人,開始主動向鎮江堡奔來,僅朝鮮境內的木材商人,便有數十人之多。由此還帶動了朝鮮境內的鐵匠、木匠等等,連釘子這類必須之物,在蘇翎的工匠作坊還沒影子的時候,就已經在市場上可以見到。隨後,金州一帶以及寬甸、甚至遠自千山堡一帶的百姓,也開始帶著各自商品向鎮江堡聚集。

    當然,最初這些商人的生意並不好,但等到所有人都已能夠有一片遮風避雨的地方之後,正式的修建便開始了。大批的木匠、鐵匠以及壯勞力被僱傭,先有蘇翎出銀子,修建工匠們聚集的那一區域,購買大批的木材、鐵釘、繩索以及各種工具,然後,那些大戶們也開始拿出銀子,招募人手,修建自己的住宅。至於一般的百姓,則暫時還只能用力氣換些養家銀子,他們的住所,還要登上一陣子,蘇翎才會予以安排。當然,這是人手問題,隨著大興土木的延長,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鎮江堡來,人們都知道這裡有銀子可賺,且還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家用品,尤其是朝鮮那邊的百姓,因此時鴨綠江已經處於開放狀態,自己隨意進入鎮江堡的大明境內,尋一份工養家餬口。此時蘇翎便再次招募一隊,動手修建平民們的房屋。

    平民百姓的房子暫時免費修築,但每一戶住進去的人,都將償還這些費用,只是蘇翎將期限定的很長。不僅如此,蘇翎還發出榜文,令這些住進房子的人家,儘管各展所長,開店舖或是小酒肆一類的,一律暫免全部費用,只等萬事都辦妥了,再行收取稅銀。

    這些工程將持續很長時間,不過渡過最初的雜亂之後,尤其是劃分區域以後,便逐漸進入按部就班狀態。那些區域之間預留出的寬敞的大道上,入夜不停地往來著各式各樣的商隊馱隊,大車、騾馬連綿不斷。此時,距離蘇翎返回時,還不到半月,這數萬人的百姓,已經進入所希望的狀態中。

    這讓蘇翎將一顆懸著的心放下,轉而面對麾下的官兵們,而此時,遼陽的袁應泰,將朝廷的嘉獎快馬送至,蘇翎將得到什麼呢?對朝廷寄予的希望,是否能得到滿足?尤其最為需要的糧餉、器械。而就在同一天,李永芳在安靜不少日子之後,再一次向蘇翎展示其應有的能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