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遠東烽煙 第七卷 世界大戰第十二章 大本營 文 / 狂歌走馬遍天涯
第七卷世界大戰第十二章大本營
喀爾巴阡山的冬天嚴寒而肅殺。俄國人在春天即將到來的季節裡,發動了喀爾巴阡冬季戰役。退守喀爾巴阡山的奧匈帝國軍隊再遭失敗,德軍不得不再次援助這個不爭氣的老弟。
1915年3月22日,在前一年秋季的加裡西亞大敗退中被俄軍圍困於佩列梅什利要塞的12萬奧軍在堅守了6個月之後終於宣佈投降。該集群的投降意味著俄軍可以騰出1個集團軍的兵力來進一步加強對奧匈帝國喀爾巴阡山防線的壓力,經過近1個月的血戰,俄軍第8集團軍佔領貝斯基迪山脈。奧匈帝國的整個喀爾巴阡山防線岌岌可危,富庶的匈牙利平原已經暴露在俄軍的鐵蹄下。
德軍不得不再次派出3個師的兵力協助奧匈帝國抗擊俄軍。雙方的血戰一直僵持到4月24日,由於傷亡重大、人員疲憊、春季泥濘道路通行困難,俄軍西南方面軍指揮官伊萬諾夫將軍只得下令停止進攻,固守所佔地區。
伊萬諾夫將軍雖然沒有最終突破喀爾巴阡山的防線,但他在喀爾巴阡山對奧匈帝國取得的勝利對在這個冬季舉步維艱的沙俄帝國而言不啻一劑強心針,在關鍵時刻挽救了俄國人的戰局。因為在此前進行的又一次東普魯士戰役中,在大本營的全力補充下從去年的慘敗中勉強恢復過來的俄軍西北方面軍又一次向德國的領土發起進攻,結果在德國人地鋒銳下再次遭受慘痛的失敗。令沙俄人再一次元氣大傷。
在歐洲戰場的東線,形成了「德軍逢俄必勝、俄軍逢奧必勝」的怪圈,戰場在這種怪圈下也和西線一樣陷入了僵持。面臨東西兩線全線陷入僵持的惡劣局面,德軍統帥部不得不對戰爭的佈局進行了重大的戰略調整。
面對西線戰場「進取無望、敗退無憂」地局面,德軍從西線往東線秘密抽調了百萬大軍,企圖一舉擊潰協約國中最薄弱的環節——沙皇俄國。為此,他們不得讓西線地部隊進入全面防禦。以200多萬德軍頂住並沒有太強進取心的300多萬英法聯軍。
而在東線,一場針對沙俄的巨大陰謀正在緊鑼密鼓的醞釀中……
……
國防部第一會議廳。五角大樓。1915年7月11日。
丁香悠然喝著曼特寧咖啡。像聽說書一樣聽著發生在萬里之外的血腥的故事。
「德意志或許真的是一個為戰爭而生地民族……」聽著丁鐵對戰局的講解,丁香在內心發出了一聲由衷的感歎。
丁香是有感而發的。從這一年的2月到8月,俄國人已經在東線戰場損失了整整170萬大軍,即使是這個一貫以軍力數量龐大而著稱於歐洲的帝國也開始感覺到了兵源上的捉襟見肘。而讓俄國人遭受如此慘痛損失的不是孱弱地奧匈帝國,而是在另外一個戰場上還同時抗擊著英法聯軍300萬大軍的德國。
「戈爾利采戰役再一次體現了良好的機動能力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總參謀長丁鐵元帥在大地圖邊侃侃而談,「從2月份起德軍開始從西線秘密調遣部隊,到4月初德軍已經在俄軍當面秘密增援了80多萬大軍。這一戰略上的突然性是德軍獲得輝煌勝利的最大因素,俄軍對於這一突如其來地猛烈進攻可以說是毫無心裡準備。這從俄軍主要被突破區域的兵力部署就可以看出來。俄第3集團軍在被突破的35公里正面,只部署了5個輕步兵師6萬多人,配屬141門輕炮和4門重炮,後勤保障也很差。而德軍投入到這一突破正面的兵力達到10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總計兵力12.6萬人,配屬457門輕炮和159門重炮,而且戰役準備極其周密、隱蔽。在這種對比下。俄軍的慘敗是一種必然。」
「可惜的是,德國人還是沒有領會機械化戰爭的精髓,否則,俄國人就不是損失慘重的問題,而是直接坐到談判桌上商談停戰了。」丁香有些惋惜又有些幸災樂禍的說道。
丁香的話博得了在座國防軍將領們地一致點頭。在戰略戰術思維上,中國地將軍們絕對是丁香培養出來的一群異類。
「此話怎講?」不通軍事地孫文在一邊發出了不解的提問。「德國人從兵力上說還是處於劣勢的呀。」
丁香笑笑,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地圖邊,接過丁鐵手中的教鞭,開始給在座的大本營的文官們上軍事課。在3天前,為了應對日益緊迫的形勢,丁香重新成立了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自中日俄戰爭之後,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再一次出現,這標誌著中國人對於戰爭已經開始展現出了積極的姿態。
「德國統帥部為支援奧匈,穩定東線,決定從西線抽調兵力對俄國西南方面軍右翼發動大規模進攻。對於東線戰場來說。俄國人的西北方面軍已經被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基本打殘了。西南方面軍是對同盟國威脅最大的俄軍集群。」丁香意氣風發侃侃而談,「德軍的計劃是突破維斯瓦河上游與貝斯基德山麓之間的戈爾利采地區。這裡原來是奧匈領土,在去年秋季的大潰敗中被俄軍佔領。該計劃的重點目標是圍殲俄第3集團軍,由德軍第11集團軍擔任主攻,奧匈軍在兩翼配合。俄國西南方面軍戰線長達600公里,兵力分散,加上對於德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那調集大軍沒有心理準備,對德軍的大規模進攻根本沒有做好應對準備,自5月1日德奧軍開始炮火準備起,俄軍防線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就被德軍突破。而且突破口不斷擴大。俄國大本營面對危局又一次體現低能地本質,他們匆忙抽調部隊增援第3集團軍,但卻是採用最愚蠢的『添油戰術』零星投入戰鬥,不僅無法扭轉局勢,還讓越來越多的部隊被優勢敵軍輕易擊潰。俄第3集團軍在短時間內的潰退導致友鄰兩個集團軍全線後退,在德奧聯軍的全線進擊下損失慘重,俄軍西南方面軍不得不先後放棄所佔領的奧匈要地。於6月底退回俄國本土。他們的第3集團軍基本損失殆盡,大部分部隊地損失也過半。此役。德奧集中兵力火力在狹窄地段實施正面突破,這一點做的很出色,但他們忽視了迂迴包圍,這讓俄國西南方面軍得以保存了部分兵力和大部分部隊編制,使得俄國還有能力憑借領土地腹地繼續與德國人周旋。英法強敵在側,德國人已經失去了徹底擊敗俄國的機會。」
丁香拿起教鞭在地圖上重重的敲了幾個地方:「盧布林、赫爾姆,還有伊凡哥多德。德國人完全可以派遣出他們的裝甲集群進行深遠突擊,就當時的戰場形勢而言,一旦他們佔據這幾個戰略要點,俄軍幾大集團軍將集體崩潰,不僅西南方面軍的主力將被全殲,西北方面軍的殘部也將遭到慘重打擊,華沙指日可下,俄軍地精銳灰飛煙滅。尼古拉二世還拿什麼把戰爭繼續下去?」
「一場戰役就殲滅俄軍100多萬人?」孫文看著眉飛色舞的女戰爭狂人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這有什麼奇怪的,如果當時在戰場上的是中**隊,完全能達成這一戰略目標。」丁香傲然說道。一旁的丁鐵報以燦爛的微笑同意他的最高統帥的見解。
坐在另外一邊地陸軍部長徐樹錚上將微笑著說道:「其實從去年年底開始,德國人已經在著手組建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但是這些部隊戰鬥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德軍對這些部隊的實戰並沒有信心。而去年的羅茲戰役中德軍裝甲集群冒進所造成的損失至今仍給他們留下了很大地心理陰影。」
「不過,至少德國人已經在嘗試機械化部隊的組建了。英國人和法國人對於裝甲部隊的使用有沒有什麼動向?」丁香問徐樹錚——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奠基人和實踐者。
「至少從目前戰場上的表現看。英軍和法軍還沒有組建裝甲部隊的表現。」徐樹錚結合著戰爭的進程回答丁香的問題,「根據情報,英法聯軍在西線戰場上已經擁有至少1000輛各型坦克和裝甲車,但是在戰場上始終是以步兵配屬武器的形式分散出現。趁著德軍東調的機會,也為了減輕東線俄國盟友地壓力,法軍和英軍在香檳、阿杜瓦等地區對德軍發動了幾次進攻戰役,但是收效甚微。英軍地坦克一度在幾個突破區域形成了突破,可是他們的步坦協同戰術實在太濫,被德軍地戰場短促突擊切斷了坦克和步兵之間的聯繫,衝進德軍陣地的坦克基本都被德軍士兵們收拾掉。後續的英軍步兵傷亡慘重。根據可靠情報。英軍和法軍高層經過這些戰鬥後進一步認定坦克不能作為單獨的集群出現在戰場上。」
「他們的結論倒是下得挺快的。」譚嗣同在一旁笑道,這位文官國防部長是裝甲集群戰略的狂熱支持者之一。這些年來對於徐樹錚在丁香的授意下進行的全軍機械化大整編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說到底,其實還是潛意識裡根深蒂固的傳統在作祟。軍隊裡的那幫老將軍們其實一直都看坦克不順眼,他們既需要坦克保護他們的步兵,又害怕這種怪異的武器改變了他們的傳統,把軍隊引向他們所不熟悉的戰鬥模式。所以,他們很快得出這樣的結論也是順理成章的。」
「他們總有一天會醒悟過來。但是現在,他們醒悟的越晚,就會付出越多的血的代價。這告誡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被陳舊過時的思想舒服住手腳,因循守舊只能帶來血的教訓。大清王朝是如此,英法殖民者同樣逃脫不了這一歷史定律!」丁香語重心長的看著在場的所有人。
「好吧,又錚,請告訴我,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坦克怎麼樣?」丁香轉頭問道。
「英軍主要裝備的是狩獵者坦克,估計目前數量在300輛左右,法軍主要裝備瑪蒂爾答坦克,估計數量在400輛左右。」徐樹錚回答道,「我們駐德國的軍事技術人員不久前對德軍繳獲的坦克進行了技術研究,根據他們剛剛發回的報告,我們對英法坦克有了初步的瞭解。英軍的狩獵者坦克是典型的輕型坦克,重量為12噸,裝甲比較薄弱,正面裝甲只有25毫米,背後最薄弱處只有10毫米,最大時速30公里,裝備一門37毫米炮和一挺馬克沁機槍。法軍瑪蒂爾答坦克防護要強一些,但很笨重。這種坦克有22噸,時速不到20公里,正面裝甲45毫米,防護力較強,但懸掛在側面的外掛式散熱器是這種坦克的致命缺陷。瑪蒂爾答坦克裝備一門75毫米炮和一挺馬克沁機槍,攻擊力尚可。」
徐樹錚接著說道:「總的來說,與我軍制式坦克相比,英軍和法軍的坦克都還比較原始。其最薄弱環節在底盤和發動機技術,對於這種大噸位裝甲武器來說,他們研製的底盤和發動機顯得極不可靠。在裝甲技術上也有明顯差距,英法坦克基本都是採用鋼板鉚接的工藝,與我軍一次性鑄壓成型的裝甲外殼相比防護力要弱很多。根據技術人員評估,英法坦克與我軍主戰的豹式和虎式坦克對抗不堪一擊,即使與我改進版的狼式3型輕型坦克對抗也沒有勝算。狩獵者坦克與狼式3型對抗必敗無疑,而同等數量的瑪蒂爾答與狼式3型對抗,只要戰術得當,我軍也可戰而勝之。」
「聽上去他們的坦克似乎沒的混……但是,如果英軍和法軍還藏了秘密武器呢?而且,隨著實戰的增加,他們的坦克技術也會獲得提升……」丁香沉思道。
國防部裝備司司長楚天中將說道:「一輛坦克是無數技術領域的綜合結晶,我們已經研究了15年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趕超的。」
「但願如此吧。」丁香輕聲說道。
(又是後半夜了,吐血。狂歌還在出差中,命苦……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節請到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