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六道鬼經

年少輕狂踏荊途 28、局勢 文 / 鏡無花

    更新時間:2012-05-08

    距離誅王之亂過去已經大約八年時間,原三王駐地疆南省、獸林省、萬潮省內原本動盪的局勢也日趨穩定。當然,只是表面的穩定,因為妖後勢力無法動搖數千年來三王的根基。經過數千年的治理,三王駐地儼然變成了獨立的小國,若不是因為三省位置面臨邊境異族,怕是邊境守軍早就揭竿起義了。

    疆南省以南多有崇山峻嶺,而地勢平坦的地方卻是一片澤國。飛翼有十六族棲息在疆南省以南的山林之中,而沼澤地帶則居住著遠古遺族天詔族。而居住在疆南境外的原戈山脈中的飛翼族,都是七十六飛翼族中最為危險的族類,才會被驅逐到唐雲帝國境外。而疆南省所發生的事情,也引起了十六飛翼族的注意,在定天王一脈被誅後,在疆南邊境也出現越來越多飛翼族的徘徊,若不是邊疆將士為了保衛身後家園,早就起兵為定天王報仇了。

    而居住在沼澤之地的天詔族,則是在太古時期便被趕離之荒蕪的沼澤之地,而一切的故事也僅僅作為傳說流傳在疆南一帶的民間故事之中。傳說,太古時期並沒有人類這一龐大的族系,當時主宰這個世界的是天聖族和天魔族,而天詔族就是這兩族的附屬種族統稱。太古時期的天聖族和天魔族創造了人類和其他異族。異族和人族把創造他們的天聖、天魔二族奉為神族,天詔族則作為與神族溝通的媒介備受各族的尊重。而好景不長,兩大神族為了爭奪主宰世界的權利,爆發了太古時期最大的戰爭——聖魔之戰。聖魔之戰中,天詔族和其他各族作為僕人首當其衝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天聖族和天魔族率領著各自的信徒,以最殘忍的方式攻擊對方。天詔族自誕生以來便效忠於自己的主人,他們對於為主人而死這種事情感到無上的榮光。但是其他種族卻並非如此,因為人族在諸族中以智慧見長,人族發現在這場戰爭中,他們只是棋子,只是為了滿足天聖族和天魔族的一己私慾而隨意犧牲的棋子。

    當時人族的領袖醒悟了過來,他們悄無聲息得退出了這場戰爭,躲藏了起來,而忙於戰爭的天聖族天魔族雖然有所察覺,但是也不以為然,因為人族只是其中一個小族,並不會影響到大局。而正是這種觀點,讓天聖和天魔族陷入滅絕的境地。在人族離去之後,其他各族紛紛醒悟,在人族的幫助下逃離了戰爭。因為聖魔之戰讓他們清楚得認識到,在神明面前,他們不過是螻蟻般,神明那驚天動地的法術,只是略微經過,便足以讓他們全族覆滅,而對於神明自身,不過是撓撓癢罷了。僕人逃離已經無法挽回,對於自己創造的物種,天聖族和天魔族都抱著自以為慈悲的想法,在聆聽了各族抓回的逃兵的話語。他們也很自然得覺得,這樣懸殊的戰爭,的確不適合讓卑微如螻蟻一般的各族參與進來。

    而天詔族則依然義無反顧得參與著這場戰爭,因為天詔族擁有著神明賜予的神通法術,足以對戰爭的勝負起到很大作用。

    逃離了戰爭的各族團結了起來,因為聖魔戰爭讓他們意識到,作為螻蟻,在這個世界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於是,他們開始通過自身的長處和智慧,接觸天聖族和天魔族都不願讓他們涉足的禁地。這場持續了近千年的戰爭,給了各族足夠的時間,從螻蟻之族,變成足以威脅神明的強大種族。

    當神明們醒悟過來的時候,已經太遲了。天聖族和天魔族雖然是天之翹楚,但是繁衍能力卻極其微弱。上千年的時間,才可能培養起一個有通天徹地之能的族人。而人族和其他各族,卻只用了千年時間,便擁有了足以與神明並肩的力量。

    天聖族和天魔族停下了戰爭,利用屬下數量龐大的天詔族,開始準備剿滅人族和其他各族。但是,事態已經無法挽回,因為在各族之中,都湧現了傳奇的英雄人物,他們每一個所擁有的力量與智慧,都超越了普通的天族人。

    在天詔族被以人族為首的聯合軍剿滅得近乎滅絕的時候,神明們終於聯合起來,以強勢的姿態出現在聯合軍面前。天詔族只剩下數千的老弱病殘,神明們感於天詔族的忠誠,命令天詔族逃離,躲起來不要讓各族找到,繼續繁衍後代,保留對他們的祭祀。

    剩下的,只有天聖和天魔二族寥寥近百的數量,面對著近億的各族聯軍。最後一次戰役開始了。沒有人知道最後怎麼樣了,只是,從那次之後,當初主張創造各族的天聖和天魔族的幾位領袖,依然被各族供奉起來。而各族人口也一下子銳減了近九成,只有人類還能保留約七成的力量。聖魔二族彷彿不曾出現過般,消失在歷史之中,而世界的主導權也落入了人類手中。

    疆南一帶的傳說,便是如此。而在天詔族傳承的卻是另外一個版本。各族的醒悟與反戈一擊,被描述為奸詐的低劣種族的反叛。各族的英雄也被描述為無惡不作的魔頭。各族背叛了創造他們的神明,並且聯合起來,對忠誠善良的天詔族和智慧勇武的神明提起屠刀。

    天詔族敵視著神明們創造的種族,世代以誅滅各族為己任。無論是唐雲帝國內的各族,還是毗鄰的飛翼族,都是他們進攻的對象。只是,各族都已經成長起來,不再是神明腳下跪伏的螻蟻。所以天詔族從太古時期逃離出來之後,一直都沒能返回故鄉。

    而在帝國西北方的獸林省,阻止的則是數量龐大,且性格野蠻的奔獸族。奔獸族多是半獸半人形態,並且擁有著與自己形似的動物天賦。但是奔獸族卻沒有多少個大族懂得農耕醫藥文學等技藝。雖然部分族群擁有著許多人口,但是各族之間卻始終無法統一起來,一族之力又無法主導世界,便只能棲息在唐雲以南遼闊的草原、山脈、河谷、沼澤等地。但是人類豐富的物產,還是吸引了許多奔獸族去掠奪,從太古時期到現在,奔獸族與人族的戰爭都從未停止過,但卻不至於變成世仇。而在鎮山王役氏一脈的努力下,獸林省邊疆開拓了許多供各族商貿交流的市場與城市。而一些頑劣的奔獸族,則被鎮山王以武力驅趕至更遙遠的地帶去。雖然鎮山王一脈被誅滅,但是獸林省一帶已經習慣了與唐雲帝國的商貿交流,而且原鎮山王屬下的邊境軍有四千萬之多,依然捍衛著帝國的邊疆,他們如此忠誠得捍衛邊疆,並不是因為妖後多麼恐怖,只是他們身後,是他們最珍貴的家人。

    在帝國東岸沿海的萬潮省,邊域遼闊到籠罩了唐雲的每個沿海地帶,即使有些省份也是近海,但是沿海的統領權卻是由萬潮省管轄。萬潮省遏制著在太古時期便置之事外的海靈族。按理來說,海靈族只能在水中生活,除了極少部分族群例外,並不會與人族產生太大的矛盾。但是,如果說人族除了與天詔族勢不兩立之外,還與哪個種族最深仇大恨,那應該就是海靈族了。因為人族是吃水中生物的,也是需要捕魚來維持生計的,無可厚非。但是對於海靈族而言,他們也是需要吃東西的,所以人族的舉動,無異於搶他們的糧食,而且對於許多海靈族而言,人族也是食物的一種。這就加劇了矛盾,在兩族衝突過程中,人類發現,海靈族與其近似的動物的肉感與效果,居然是一模一樣。兩族便陷入了曠日持久的爭鬥中。在封海王休氏一脈掌管沿海一帶的時候,形勢便發生了變化。在唐雲開國之戰便以智慧譽滿天下的休氏,智擒海神教教主,誅殺海神教七位長老和左右護法後,海神教為了躲避休氏,不得不遷移教壇至深海一帶。而在海神教授意下,實力最強大的幾個海靈族,分別對萬潮省掌管的薄弱地帶發起進攻,但是,卻差點全族盡滅。此舉之後,海靈族再也不敢起兵犯界。而休氏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緩和兩族矛盾,並且倣傚獸林省的舉措,開展兩族的商貿。使無數年來激烈的種族矛盾日益緩和。

    雖然三省的戍邊將士迫於壓力,無法擅離崗位為主帥報仇。但是省內作為三王嫡系部隊和地方部隊的將士卻沒有這種壓力,他們在省內打著游擊戰,消滅著一**妖後派遣來的勢力。

    同時,陸氏門下的學生,也大肆在民間抨擊著妖後。柴氏門下的醫者,也不再為效忠於妖後的人們治病。許多背叛了皇室的大臣武將,紛紛被不明人士暗殺。整個唐雲帝國,暗潮湧動。

    最為激烈的時代,將要到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