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愛情皇朝裡的OP

大道小說網 第十章 大悲禪師 文 / 靜月流

    「大哥,揚州城還有什麼景觀值得一去?」

    黃賓虹給我和胤祥親自斟了半杯茶,道:「文游台是個不錯的地方!」

    十三立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大哥你可是本地人,快點給我們介紹介紹,那裡有何特別之處?」

    黃賓虹滔滔不絕道:「文游台,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年),原為東嶽行宮,有資料記載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據《高郵州志》載:「宋蘇軾過高郵,與寓賢王鞏、郡人孫覺、秦觀載酒論文於此。時郡守以群賢畢集,顏日文游台。自宋以來,此處名勝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學士前來訪古拜賢。宋代詩人曾幾在《文游台》詩中寫道「憶昔坡仙此地游,一時人物盡風流,香蓴紫蟹供懷酌,彩筆銀鉤人唱酬」。」

    我滿懷興趣:「好地方!大哥要是有時間我們一同前去怎麼樣?」

    黃賓虹顯然對我們含有敬而遠之的意思,一再解釋自己有好多事情要忙。雖然自己不能去,但是自己可以安排一個熟悉揚州的小二為我們帶路。對此,我表示感謝。

    我也明白早上的舉動令他已經大大疑心我們的來歷。本想在私下裡向他打聽揚州萬知府,看來目前有些不合時宜。另一方面我又不知道他和萬知府的關係,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我也只能略表遺憾黃大哥不能同去。

    既然黃大哥不去,還在這裡磨蹭什麼!十三弟胤祥急不可耐的拉著我離開醉仙樓,騎上蕭三事先雇好的馬匹,催促著小二前頭帶路文游台。

    到了文游台,我們將馬停在拴馬樁,留下兩名衛士看守。我們穿過漢白玉建造的一座石門,那是文游台的標誌象徵,之後開始了一天的遊玩。

    這裡有美麗的山,美麗的湖,山水呈現少有的和諧,比起京城皇家園陵那些人造的景觀不知強了多少倍。這是自然之美,人工修葺的地方很少。

    翠綠叢林中,掩映著一座禪宗古剎——寶通寺。不知不覺間,我們來到一處人山人海之地。

    小二道:「這裡之所以人多,全是因為一座廟宇。」

    我大清皇族當然不信漢人的鬼神傳說,即使我知道佛教在漢人的心裡處在極高的地位,我仍然對之是否靈光表示懷疑。我有意繞開,卻被好玩的胤祥拉住。夾雜在善男信女的人群中,我身不由己的和他一同進入寶通寺。

    抬頭見寺前有碧琉蚊龍,佛殿大柱上更有金龍蟠繞,生動逼真。看過整個廟宇大殿,我不禁為它的金碧輝煌而感歎。寺內的放生池、聖僧橋、接引殿、東西廳、大雄寶殿、祖師殿、禪堂等建築,整個寺廟建築隨山勢而起伏,隱現自然,層迭有致。寺後有洪山寶塔、法界宮,另有小亭、層石、奇石、幽徑、華嚴洞、白龍泉等勝跡,碑光塔影,林密花茂,讓人留連忘返。

    雖然沒去過河南嵩山的少林寺,但是我猜測眼前的寶通寺香火不會讓其分毫。

    小二此時充當起導遊的職責,為我們耐心的解說:「寶通寺有三寶,正殿擺放的唐鑄鐵佛,鐘鼓樓的宋朝「萬斤鍾」,以及山門口的(前)明石雕獅。」

    聽到有寶貝,我和十三甚至蕭三,福南都大感好奇,不由得想要聽個詳細。

    小二見我等這般模樣,更是講得來勁,口沫紛飛。

    「唐鑄鐵佛乃是唐天寶年間鑄造的一尊大佛,高4米,底座寬8米,重膝盤坐,形象生動。宋代「萬斤鍾」鑄造於南宋嘉熙四年,鍾身為鐵製,邊口鑲上青銅,鍾體龐大、沉重。為什麼要以鐵鑄鍾身?一來可以減少造價,二來以青銅鑲邊,可使擊鍾時音色渾厚,悅耳動聽。萬斤鍾鍾身高大,造型古樸,四周有前任揚州之府命人所刻有「皇帝萬歲、重臣千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銘文……」

    正說到這裡,忽聞寺內鐘鼓齊鳴,透過眼前繚繞的香煙。我們見到寶通禪寺大批僧眾、諸長老齊集玉佛殿。

    我剛要問,胤祥搶先一步問到:「小二,他們這是?」

    小二也是一頭霧水,為了顯示他的博學,他大膽猜測道:「眾僧齊聚方丈法堂,除了有緊急大事找方丈商量,就是有法會舉行。」

    正當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依然站在原地。山門那邊顯然出現騷亂,慌亂的人群四散逃竄。只聽有人高喊:「有人踢寺了!」

    我對著胤祥嘀咕道:「踢寺?聽說過踢館(比武切磋),這踢寺難道是比武?」

    十三搖搖頭,表示他對此也是愛莫能助。小二倒是洋洋得意:「二位爺,今天咱們是來著了!有人敢來把寶通寺叫號,這下一定有好戲看!不知道誰這麼大膽,要知道寶通寺方丈大悲禪師可不是好惹的!」

    聽口氣寶通寺方丈大悲禪師似乎是個武林高手,這叫我和十三大吃一驚。這少林武功名揚天下倒是不假,未知大悲禪師修煉的功夫有多深?如今有這等上好機會能夠一飽眼福,焉能錯過!

    我示意十三、蕭三、福南找個僻靜的角落,靜觀寶通寺之變。

    果不其然,我們剛剛退到一旁,眾長老和僧人便從方丈的居室中出來,排列成兩行有序的恭迎他們方丈出場。

    好大的排場!我心裡有些嫉妒,直到慈眉善目的方丈出來,我這才將目光緊緊鎖定在他身上。

    一個壯漢此時自人群中高高越起,手中同時抓著兩個精巧的石獅子,幾個起落間便來到了大悲禪師的面前。

    來人大言不慚道:「寶通寺僧人竟敢號稱揚州第一,大清第二,兄弟今日特來領教寶通寺方丈大悲禪師的絕學,與旁人無關。」

    寺中僧人一見壯漢手中的石獅子,不免為之色變。此石獅子正是寶通寺鎮寺三寶之一,各有四百多斤。壯漢一手一個,可見他的臂力之大,令人驚歎不已!

    見到陌生人將自己寺廟的鎮山之寶拎在手裡,大悲禪師心如磐石臉上沒有表露絲毫不快。他不緊不慢道:「施主可是前日打傷我寺弟子之人?」

    壯漢道:「正是敝人,寶通寺若非浪的虛名,還請方丈大師不吝賜教!」

    大悲禪師剛才瞇縫一線的雙眼,有些微睜。兩道精光瞬息在壯漢身上掃了一遍,心道:此人在年輕一輩倒也算是一位高手,殺殺他的銳氣,對他將來也是好的。當下,大悲禪師說道:「既然施主無故打傷我寺僧人在先,今天又來這裡挑戰我寺顏面,必勝之心似乎很足。我要是再推托,拂失主之意,顯然有欠妥當。既然如此,老納在此候教!」

    說罷,大悲禪師將自己的袈裟解下遞給旁邊的沙彌。緩步走到前面的空地,如一尊石像動也不動的立在那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