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從一到萬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六十一章 仙俠中的貨幣 文 / 瘋老六

    最近好像是標題不能寫長了。以前我都是寫到最後一個字符才為止的,可以寫的超級拉風。今天反而連散財求收藏都不能寫了!

    不過,似乎我那一邊散財的帖子還在繼續,只能靠新寫精華帖子來賺龍幣了!

    今天還是繼續,我的上一個帖子,第15貼還沒有寫完,還會在以後過去補充的。這一個帖子是在第15貼裡面因為一個回復來引起的,也就是探討一下修真世界的貨幣問題。

    西方玄幻裡面通行的是「銀幣-金幣-晶石幣-紫晶幣」這樣的的貨幣體系,雖然在10銀幣=1金幣這樣的貨幣兌換比率上面非常的蛋疼,或者是在那些一出手就是數百萬金幣的小白場景,不過總體而言,這個貨幣體系還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說,整個西方玄幻裡面,幾乎都是在使用這一套已經約定俗成的貨幣體系。

    而它的本源,在本時空位面裡面的本源,創造出那麼多投影的本源,就是在整個西方通行了無數年的金銀幣貨幣體系。上到古埃及時代,公元前2000年的時候,埃及法老就已經用帶有自己頭像的貴重金屬充當一種高層次的交易媒介。而其後,在整個西方氾濫到了今天。

    而在東方,一個超級龐大的古王朝-中國文明,卻是在西漢短暫的使用大規模的黃金以後,就開始以銅錢作為貨幣的本位。至於白銀,雖然是國家賦稅的主體,卻是在歷史現實當中一直處於一種供應不足的狀態。一直到了1500年後的大航海時代,大量的美洲白銀沿著航路進入中國,中國才真正的用白銀來做硬通貨。在這之前,代替白銀的紙幣已經流行了500年!

    然後,讓我們把目光轉移到以東方文明為本源而投影出來的仙俠修真文明中去,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歷史中的貨幣沒有辦法代入進仙俠修真的世界。

    如果把西方玄幻和仙俠修真來做一個並列的比較,真的要說,仙俠修真事實上是相當於西方玄幻中的一個小分類——封神文。動不動就是一個凡人成就為整個世界最高力量等級存在的超級升級流,動不動在100萬字以後就是在天空飛來飛去,殺人用百萬來數,距離用千萬來計,動不動就是聖人,動不動就是天地法則。反而,西方玄幻中,還是有很多在地面行走、活生生的人,在那些文字裡。

    我不是嘲諷仙俠修真,而是這種超級升級流已經成為導致現在僵化的最主要的弊病,已經讓這個分類有了一種**的氣息。

    同樣,以為在200萬字裡面要寫出一個如此宏大的世界,尤其是要盡快的離開凡人的世界、去過仙人的生活+去殺仙人的敵人+去找仙人的法寶,所以在很多體繫上面就自然出現了裂縫。

    而這,在我今天所研究的修真世界的貨幣問題上面,表現的更加突出!

    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安靜的去寫出一個讓我滿意的仙俠修真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把自己幻想中的世界寫的讓我滿意!很多在我無聊的時候想出的問題,一點點的就撕碎了他們的所謂完美的世界。

    從這個系列帖子開始,我就一直在想,我心中的修真世界是什麼?凡人和修真者的關係是什麼?仙人是什麼?整個世界的人、物、信息、財富、權力等等固化的、虛化的主體是在什麼樣的系統裡面流動?!

    忘記說了,我是正規經濟學專業出身,研究的就是社會系統循環這個方向。

    集中到財富,有誰能把一個修真門派當成現實中的公司、大學、政府、國家這樣的一個集體範疇來研究它的經濟框架的?**個體的研究很少,對於整體修真文明的經濟模型的研究就更少了!

    估計設定一個低階修真者控制凡人世界+高階修真者劃定勢力範圍+仙人確定統治規則這樣的模型,也很少有人願意去寫的。《焚天》今天看到用一口鍋煮10萬人做湯,我是徹底對流浪的蛤蟆放棄了。江郎才盡,竟然是如此不堪!

    我研究的背景依然還是我自己的「青雲山」體系,如果有疑問,請去看我的書,和我前面的那些帖子。和我不是一個體系的問題,我不會回答。

    修真者的存在,第一個對世界的影響就是對資源的開發力度!這個要點有誰能寫盡!

    一個金丹期的修真者,可以用法劍在荒蕪人煙的地方,挖出一個10公里直徑的大坑,一下挖下去5000米。然後從大坑裡面得到無數的金屬,然後可以把那些他用不到的金屬交給自己的附屬組織去使用,然後讓這些金屬在下面的階層中變成一種財富!

    可以想像一下,一個金丹修士,挖出了一個巨型金礦,然後煉製出了1000噸的黃金,然後交給自己的家族,然後流入凡人的世界,然後催生出無數的話題和紛爭。

    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仙人,從天空引下一顆漂浮的小星辰,一顆100公里直徑的小星辰,然後用劍把它斬碎,然後把這顆含銅76%的小星辰煉製成億萬萬的銅錢,導致青雲山體系凡人世界最瘋狂的一次通貨膨脹。錢,真的不值錢!

    可以想像一下,修真者,這個修真世界裡力量的核心,他們使用的物資必然是整個世界交易的核心。正如現實歷史中,以權力最高頂點的皇帝為核心,龐大中華帝國的財富流動是以最上層那5%人口的利益為核心,以他們使用的物資作為整個經濟的核心。

    可以用來充當交易衡價物,一是最基本的物資:糧食和布匹,二就是各種奢侈品。金銀,同樣是奢侈品。

    在這個修真世界裡面,我可以繼續設定凡人世界是使用銅錢-白銀-黃金的貨幣交易體系,也可以同樣在很多地方保留糧食、布匹、牲畜的等價物的功能。但是對於修真者的世界,衡量就不同了。

    在《凡人修仙傳》之前的仙俠修真文中,我自己的映像,它們多數是在講故事,而不是在創新體系。所以體系都很爛!

    而在《凡人》中,忘語用一種很冷的文筆,卻是勾勒出了一個很完整的經濟架構,一個以靈石為中心的修真者貨幣體系。

    唯一一個能讓我第二次眼睛閃亮的,就只有《焚天》裡面在初期提到的「符錢」這個概念。

    對於靈石充當等價物的討論,在過去的數年中,經歷了無數次。在現在,原評還有帖子在講的。我也提出我的一些意見來。

    我的靈氣設定,靈脈設定,靈石設定是有一些新意的。因為不同,所以我對「靈石貨幣」體系還是保留著一些不同意的看法。

    第一個,就是靈石中靈氣濃度問題和靈氣含量問題!忘語的《凡人》是用一種網游化的手法在這個地方把問題簡單化了。但是,我們現在是在討論設定問題,那麼就必然要面對合理性。所以,靈石中靈氣濃度、靈氣含量和靈石體積問題,這三個想當然被忽略的問題必然要被重新思考!

    如果按照現實化、合理化的設定去思考的話,靈石貨幣體系確實是一個「小白化設定」。

    我的設定體系裡面,靈氣是類似魔網一樣的宏觀能量存在,是整個世界的存在根本之一,是修真世界的本源場之一。而靈脈,只不過是靈氣密集一些的區域。靈石礦,也不過是一些特殊的可以富集、保留、儲存靈氣的晶石礦床變質而來。在我的設定體系裡,修真者對靈脈的依賴,修煉對靈氣的依賴都有所不同。

    不過借助現實歷史中下位者以上位者的用具充當交易媒介的成例,修真世界中也是如此。煉氣期修真者之間的交易媒介,對於築基修士而言,可能是非常普通的存在。同樣的,築基修士內部的交易媒介,就是相對於金丹期修士了。

    從凡人,到煉氣期修士,到築基期修士,一直到最高的仙人,分成了從下到上的數個階層。每一個階層內部,交易的媒介都是緊鄰的上一個媒介裡面的普通物品。

    如同漢朝的皇帝用黃金做普通的器物,而普通的富商和官吏卻是以黃金為財富。西周的王侯以青銅做鐘鼎,而庶民用銅做錢。很簡單的一個借用,修真世界中,不過是一個多階層的社會模型罷了。下位階層的交易媒介,必然會傾向於服從強者,使用對於上位強者而言很普通的東西來充當自己內部的「錢」。

    那麼,什麼東西可以充當修真世界裡面的「錢」呢?!

    理想化的「晶石體系」是一個。低階晶石-中階晶石-高階晶石-頂階晶石-仙石-***,從低到高伴隨著力量等級上升而上升的貨幣體系。而且也正好是修真者的必備之物,正好可以從當「錢」這個位置。

    可惜,我一直沒有看到一個合理的靈脈-靈石礦理論。而且對於靈石礦開採的模型,也一直都沒有看到一個合理的模板。

    雖然現在等級化的網游世界已經在過去的10年中浸潤了太多中國人的心,但是肯思考的還是太少。

    一個修真門派是必然要建立在靈脈匯聚的地方。而靈脈匯聚的地方必然會有靈石礦。挖掘靈石礦對於靈脈來說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全部都是用低階修真者做礦工,非要把整個礦業體系變成最原始的奴隸制度,而不是由最高級別的修真者一次性出手,把整個晶石礦都打包回家?!

    為什麼都是習慣用低階修真者的生命和鮮血去獵殺靈石礦裡面的妖獸,而不是用高階修真者去「刷怪」?!

    這些還是其它,一個問題卻是確實從來沒有看到過被提出。那就是「靈石的後天加工問題」!

    靈石礦石、靈氣的關係,和銀礦石、白銀的關係,非常的相像。那麼,可不可以,像從銀礦石裡面提煉白銀一樣的,把原始的靈石礦石提煉一次,加工成標準貨幣呢?!

    而更隱蔽的,是和天然礦石中包含數種元素,不可能只有單一元素存在一樣的,我的設定中,靈石礦石裡面同樣是蘊含了數種的靈氣,必須經過後天提煉才可以充當「人參含片」和「紅牛飲料」的。

    靈石的可加工性,靈氣的可塑性,這兩個根本設定的鬆動,才能讓靈石體系真正的在我的修真世界裡面成為貨幣基礎。

    而同樣,對低階靈石的加工只能有築基修士才能辦到,這也是說,煉氣期修士只能是低階靈石這種貨幣的使用者,而築基修士才是貨幣的提供的者。

    下面,我們再討論一下「符錢」的問題。

    在其他人的帖子裡面,我看到了有說用「丹藥」來做一般等價物的,也有人說是用「修煉材料」來做一般等價物。可惜,只要想想這兩個定義,「丹藥」、「修煉材料」中包含的種類,就知道這個想法是多麼空了。

    它們可以充當交換的媒介,尤其是在以物易物的時候,或者是在「黃金換鑽石」這樣的高級貴重物資之間的交易,但是「一般等價物」這個定義就不可能了。

    不過「符錢」這個定義卻是不錯。雖然我對流浪的蛤蟆在《焚天》裡面提出的那個「修真者把剩餘的法力轉換成符錢保存起來」有著一些不同的意見,但是卻不反對這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設定。

    符,作為東方修真中的一個大分類道具,可以說從低端到高端的修真者都會使用,而且會大範圍的使用。

    符,作為和西方玄幻中的法師手裡的魔法卷軸類似的物品,在東方仙俠世界中卻沒有魔法卷軸那樣的地位。第一是因為東方仙俠中沒有「魔法位」這個概念,也就不存在把法術儲存下來的通行做法。第二是因為東方的法術實在是不能和西方的魔法體系比較的。

    dnd中從0級的戲法到最高級別神靈使用的魔法,估計全部加起來能有1000個**的魔法吧?而東方仙俠中,除了五行能量、塑能法力球外,還有其他的想像力?!

    沒有。正是因為法術體系本身的單薄,導致了一些外延上的單薄問題。其中就有符的種類稀少,功能單調。除了做攻擊、做低級陣法道具、做遁術道具、做特殊道具,可有更多的東西?!

    那麼,在我的設定裡面,提出了一個創新。

    以「道心」為根本而創立的「青雲山」體系,一個新的體系,就是「道具」和「磨練」理論。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築基修士,如何去修煉?我的設定體系裡面就有一個,他可以用製作符來練習自己的法術,這個是「法」;在制符和用符的過程,揣摩靈氣的流動,法術的形成和消散,追逐背後的那些規律,甚至是本源的道,或者是揣摩自己的心境,這個是「道」。而在「求道」這個目的下製作出來的符,就是「道具」裡的一種。

    「道具」引申開來,煉丹、煉器、法陣、制符、傀儡,甚至是從靈石原礦中加工靈石貨幣也算在裡面的。

    設定「道具」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這些在正規裡面被認為是會影響修煉速度的雜項成為修真者真正要去經常從事的事情。而引申出來的,就是修真者大量製造出來的「道具」,從而擴大了交易的平台,也擴大了經濟體系。

    所以,在我的修真經濟體系裡面,我提出了一個設定,用那些充當高階修真者「道具」的符來充當低階修真者的「錢」。

    對比其他的幾種,符可以用植物材料來製作,而植物又是可以再生的。築基期的修真者,用煉氣期的法術符作為自己的「道具」,每一年都會生產出大量的符來。然而這些符,在築基期修士修煉結束後大部分都沒有用,只能流入煉氣期修士的手裡。

    而符也具有單位價值統一,且相對較小的好處。也就是一種另類的紙鈔了!

    而同樣的,和靈石一樣,符同樣兼有「價值」和「使用」兩個功能。在煉氣期修士的手裡,符,不僅僅是錢,最根本還是一種「魔法卷軸」。

    但是和容易被思考為「資源枯竭」的靈石相比,可以再生的符錢自然要好一點。

    不過,對於「靈石礦枯竭」這個論點,我一直都很鄙夷。因為修真世界的礦山,本來應該是直下5000公里的!但是很少有書去寫地下世界的故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