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一章 呂布與曹操 文 / 燕天

    第二十一章

    呂布是手下只有一萬人,但這一萬人是跟著他好幾年的并州軍,并州軍驍勇善戰,并州狼騎與西涼鐵騎同為大漢帝國最精銳的騎兵,但是呂布並不是白癡,他在董卓這邊之所以被董卓看重,就是因為他手中的一萬并州軍。

    所以在得到董卓的命令,他沒有立刻向王匡發動攻擊,而是派楊定帶著五千北軍去對付王匡。

    這時,太行山黑山軍首領於毒突然率軍下山攻擊野王城,威脅王匡的退路和大軍的糧道。王匡非常驚慌,有退兵回撤的意思,而袁紹也沒有猶豫,立即命令王匡後撤。

    王匡剛剛回撤,楊定就起兵攻擊。王匡無奈,停下迎戰。楊定二話不說,掉頭就跑,不打了。王匡再撤,楊定又追了上來。從河陽到溫縣不過六十里,王匡竟然走了三天。王匡非常生氣,聯合駐守溫縣的兩路兵馬,從三面圍攻楊定。

    楊定追敵的速度很慢,但逃跑的速度卻非常快,兩個時辰不到,他就帶著大軍逃到了黃河岸邊。王匡三人一路猛追,這時埋伏在孟亭附近的呂布突然殺出。王匡大軍追了幾十里路,疲憊不堪,措手不及之下,頓時被殺得狼奔豕突,潰不成軍。楊定和呂布隨後掩殺,緊追不放。

    深夜,王匡等人逃進溫縣,夾雜在逃兵中的候成帶著一百親衛兵趁亂也衝了進去,並趁機佔據了西城門。楊定和呂布隨即率軍殺入。王匡三人倉惶再逃。

    初戰告捷,楊定、呂布大軍士氣大盛,楊定開始得志滿滿起來了。

    楊定對呂布說,「溫候,現在王匡軍大敗,我們應當趁勝追擊,一戰而定。」

    呂布卻不這樣想,他唯一想做的就是保存實力,這一萬并州軍損失一個就少一個,他才不想去和王匡的大軍拚命了。所以呂布對於楊定的建議並不同意,他對楊定說道:「窮寇莫追。再追下去,沒什麼意義了。」

    楊定冷笑的看著呂布,他是董卓的心腹,怎麼不知道呂布所想,不過現在不是和呂布算帳的時候,一切的打敗了關東再說。

    楊定連夜率軍越過濟水河,繼續殺進。

    第二天早上,呂布被衛兵從睡夢中推醒了。

    「大人,我們被叛軍包圍了。」

    呂布沒有反應過來,愣了很長時間。「我們……被包圍了……誰包圍我們?」

    「大人,是冀州兵,是趙浮和程渙,還有王匡他們,大約有兩三萬人。」

    呂布渾身一激靈,拎著戰盔就衝上了城樓。城下數萬大軍正在急速佈陣,很快就要把溫縣圍個水洩不通了。呂布大驚,心想楊定一定完了,叫他不要追,他非要追。這下好了,連自己被連累。呂布立即命令自己的幾個親衛帶著求援信衝出包圍,向郭汜求救。

    …………

    小平津關。

    楊定帶著幾百名殘兵敗將渡河而來。此時的楊定很狼狽,頭盔早掉了,披頭散髮的,背上還插著兩支長箭,嘴裡氣急敗壞地罵個不停。

    駐防小平津的是呂布的軍隊,不過只有一千人,并州軍的軍司馬認識楊定。前段時間,楊定經常到小平津關和呂布議事。關門一開,楊定一馬當先衝了進去,抬手一刀就把那個軍司馬砍了。那人至死都沒明白楊定為什麼要殺他。楊定大軍一擁而入,四下殺戮。此時,更多的北軍從黃河對面渡河而來。

    楊定伸手接過侍從遞來的戰盔,大聲叫道:「把我背後的箭拽下來。」接著他憤怒地罵了兩句,十分心痛地說道,「好好的一副皮甲竟然給戳了兩個洞,太可惜了。誰叫你把洞戳這麼大?不就是掛兩支箭嘛,用得著這麼大的洞?」

    親衛笑道:「大人,這些北軍的軍械好,不要說皮甲,鎧甲都一大堆,換一件就是了。」

    楊定進了小平津關後,立即接到了黃河北岸的消息,呂布被叛軍困在溫縣了。

    「袁紹動作夠快,一轉眼就把呂布圍住了。」楊定連連拍額稱慶,「還好我們跑得快,否則這小平津就拿不到手了。好險好險……」

    「呂布恐怕不會想到,我們會這麼對付他,哼,他跟了相國這麼久,卻不知道相國最需要的是做什麼,他驍勇善戰又如何?只要消滅他的并州軍,還不乖乖的就犯。」

    「大人,呂布手中有幾千鐵騎,袁紹恐怕拿不下他。」親衛說道。

    「呂布當然不能死,不過在袁紹的大軍下,損失幾千人,我們的任務也完成了。」楊定冷笑的說道。

    「現在呂布的唯一辦法是向郭汜將軍求援,但他根本不知道,沒有相國的命令,他是不會出兵的。」楊定繼續冷笑的說道:「如果我是呂布,早在投靠相國的時候就交出兵權了,他拿著一萬并州軍不放,這就是自尋死路。」

    董卓以戰功起家,對軍權格外的看中,自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呂布拿著一萬并州軍不放。

    …………

    河東,鹽池。

    胡才望著一匹匹快馬四散而去,心裡焦慮難安。接下來,事情會怎麼發展?袁紹和韓馥等人會不會奮起還擊?袁術會不會答應?董卓會不會死守洛陽?

    現在胡才不能利用歷史作判斷了,歷史上白波軍雖然有十萬兵馬,卻是烏合之眾,但是他手中的幾萬兵馬,卻能打敗西涼軍。

    而且他還是征北大將軍,河東的位置至關重要,無任是董卓還是袁紹,都不能小瞧了河東的幾萬兵馬,這幾萬兵馬可以改變歷史方向。

    所以,胡才從來沒有視袁紹為盟友,哪怕他加入討伐董卓的聯盟。這只是公開聲名而已。是為了報復董卓派李傕攻入河東而已。

    胡才知道,其實董卓和自己一樣,最大的問題不是錢財,而是糧食。錢不夠,可以用臨時鑄造五銖錢的辦法應付過去,但糧食不夠卻只能乾瞪眼了。對於他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不是擊敗袁紹、袁術等人,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從各地州郡弄到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而董卓會不會和自他一樣,也想三方制衡呢?打仗解決不了糧食問題,這一點董卓應該非常清楚,如果他的白波軍強大了,董卓與袁紹聯合又怎麼樣?這不是不可能的。如果那樣的話,他怎麼辦?

    董卓為什麼至今不殺袁隗?弘農王都敢殺,袁隗為什麼不能殺?顯然,董卓非常清楚現在的形勢,也知道袁閥的龐大勢力,所以他想在關鍵的時候能夠利用袁隗的力量以達到某種目的。這個目的是什麼?是不是他想和袁隗妥協?

    歷史上董卓是殺了袁隗,但到底是什麼原因,他不清楚,胡才自然不會認為是因為袁紹帶兵討伐董卓的原因,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更何況袁隗是袁閥這麼重要的一個人,董卓不是沒有腦子的,否則他怎麼會獨攬大權?

    歷史上又有幾個能像董卓這樣的人,他如果沒有腦子,那天底下的人有幾個有腦子的?

    京畿有大軍十幾萬,董卓在袁紹等人尚未集結完畢的情況下,就先派人打他,雖然被他打敗了,但是董卓還沒有元氣大傷,他憑什麼對付他和袁紹聯合?如果他和袁紹南下雒陽,董卓卻又把自己的軍隊往關中方向撤,到時候怎麼辦?

    袁紹想要消滅董卓嗎?這不可能,消滅了董卓,袁紹怎麼獨攬大權?怎麼爭霸天下?要說袁紹沒有這個野心,他說什麼不會相信。如果沒有野心,歷史上為什麼袁紹沒有西攻函谷關?

    對此,胡才不得不小心謹慎。一旦董卓離開雒陽,袁紹很可能會對付他,到時候他怎麼辦?與袁紹一戰?沒有糧草的他怎麼與天下豪門士族之首的袁紹一戰。

    現在胡才唯一的想法就是擴充地盤,本來并州是個好地方,但是并州荒諒,現在佔領并州沒有好處,反而是負擔。而河套是他選擇的好目標,不過這需要與董卓、袁紹的事情解決了再說。

    所以他大軍南下,目的是讓董卓和袁紹妥協。

    …………

    三月,酸棗。

    橋瑁得知徐榮率軍東進,急忙集結大軍迎敵,同時急報袁紹,是戰還是不戰?袁紹回書說,徐榮已經一路攻擊而來,此時不戰,必將動搖軍心,不打也得打了,你還問什麼問?打。

    橋瑁、劉岱、張邈等人都沒有打過仗,心裡非常慌,尤其對手還是天下赫赫有名的戰將徐榮。雖然在他西涼軍的名聲比不上李傕、郭汜,但是他現在是董卓麾下的中郎將,絕對不是好惹是的。

    張邈對劉岱等人說,「我們幾個人,只有曹大人和鮑大人打過仗,我看,就讓他們兩人指揮大軍作戰吧。」

    眾人都同意。大敵當前,鮑信和曹操也沒有推讓,義不容辭嘛。

    曹操看著眾人,開口說道:「鮑大人寬厚待人,沈毅有謀,深為將士們愛戴,我願意聽從鮑大人的指揮。」

    曹操明白,在這幾個人中,就他的身份最低,這個時候他不能立刻答應,他手中只有五千兵馬,沒有地盤,以後還需要劉岱他們的幫助。

    鮑信笑著拒絕了。他是曹操的好友,所以這個時候幫助曹操說話,鮑信四十多歲,身材不高,長相敦厚,說話很直爽。他對眾人說,「孟德老弟才華出眾,熟讀兵法,早年又曾隨皇甫將軍平定過黃巾之禍,打仗的事肯定要比我精通。」

    他極力要求曹操指揮作戰。曹操謙讓了兩句後,隨即不容氣的答應了。前來攻擊的是徐榮,如果能擊敗他,自己就能一戰成名。

    徐榮的先鋒趕到距離酸棗二十里的原武城。

    這裡的人知道要打仗,早就跑光了。西涼軍沒有進城,直接命令大軍向酸棗衝去。

    曹操認為西涼軍急行而來,士卒一定非常疲勞,而己方大軍以逸待勞,士氣高漲,體力充沛,完全可以擊敗西涼軍,打他一個下馬威。

    但是曹操的提意讓橋瑁等人反對,認為不宜冒險出擊。

    橋瑁對曹操說道:「孟德,西涼軍能征慣戰,不是烏合之眾,我們的兵雖多而不jing,打起來恐怕有些困難,不如以靜制動。」

    曹操懶得理他,立即和鮑信兩人領一萬人馬率先出營迎敵,張邈和劉岱的大軍居中跟上,橋瑁無奈,只好和袁遺整頓軍馬隨後出營。還沒等他出營,斥候來報,曹操和西涼軍已經在前方十里處打起來了。

    西涼軍的先鋒跑得太快,距離徐榮的主力大軍有三十多里路程。他大概沒想到大軍還沒靠近酸棗紮營,聯軍就迎頭來擊了。西涼軍措手不及,稍稍抵抗了一下後,狼狽而逃。曹操和鮑信帶著大軍猛追三十里才停了下來。再不停下,就要和徐榮的主力對抗了。

    徐榮二話不說,連夜率部後撤五十里。

    曹操和鮑信等人商議,追還是不追?

    曹操說道,「徐榮不願打很正常,西涼軍雖然精銳,但是徐榮只有兩萬人,從他們丟棄的武器上來看,這兩萬人是雒陽的西園軍,根本不是什麼西涼軍警銳。我們有八萬大軍,諒他徐榮也不敢和我們正面對抗。繼續追,只要把徐榮擊敗了,西涼軍只能撤退到虎牢關,而白波軍知道了我們的實力,一定會對付董卓軍,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白波軍對付西涼軍了。」

    橋瑁、袁遺和劉岱不願冒險,橋瑁說「徐榮既然退回去了,那就算了,還是按照本初的部署,回酸棗靜待時機。況且,在虎牢關有西涼軍,有五千西涼鐵騎,他們如果出現,我們怎麼會是他們的對手?」

    「另外,本初那裡沒有消息,我們需要再等等,如果我們損失大的話,對本初非常不利。」

    各人意見不一,爭論不休,最後還是橋瑁等人說服了曹操。第二天,聯軍撤兵回酸棗,但西涼軍跟在後面就殺來了。聯軍措手不及,折了幾百人。曹操大怒,指揮大軍掉頭回攻。西涼軍不敵,帶著敗兵四散而逃。

    聯軍一口氣又追了三十里。徐榮率軍再退。

    曹操想追,但橋瑁說道:「這一定是徐榮的誘敵之計,前面可能有埋伏,還是盡早撤兵吧。」

    曹操嗤之以鼻。他對橋瑁說道:「董卓總共才多少兵馬?要對付我們二十萬大軍,還有河東的白波軍,我們這一路最多三萬兵馬,而西涼軍的胡軫的一萬北軍在虎牢關,徐榮自己只有兩萬人,他哪來的兵力伏擊我們?即使他想打我們的伏擊,那也是在滎陽到虎牢關之間。從這裡到滎陽,沒有合適的伏擊地形。」

    鮑信也說道,「曹大人說的有道理。徐榮這麼做的真正目的,大概是想把我們誘到滎陽城附近,然後他好找個借口逃到虎牢關去,以便和胡軫合兵一處,憑借關隘之險抵擋我們的進攻,免得遭受損失。看樣子,徐榮這兩萬人還真的是雒陽的西園軍。西園軍建立時間不長,幾次經歷動亂,根本不堪一擊,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所以我們應該繼續追擊。能夠逼近滎陽,也算是聯軍的一大戰果了,而且對董卓的威脅也大。」

    曹操深以為然的點點頭,他是西園軍出來的,對於這些西園軍的情況自然瞭解,董卓派西園軍出來,其目的就是為了借刀殺人,畢竟這些西園軍與豪門士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把他們留在雒陽,等於是一個危害。

    第三天聯軍浩浩蕩蕩向滎陽開進,為了防止出現意外,速度並不是很快。

    到了汴渠後,西涼軍又出現了,這次西涼軍阻擊聯軍渡河。雙方血戰。西涼軍不敵,丟下幾百具屍體,倉惶後撤。

    西涼軍軍司馬吳浩一邊跑一邊罵,徐榮讓他只敗不勝,但是這樣被聯軍打敗,他心裡不高興。

    旁邊的親衛看看他笑道:「你不要生氣,馬上就要打勝戰了。打敗仗也有功勞的。」

    「我寧願不要這份功勞,也不願丟這個臉。」吳浩氣呼呼地說道,「如果不是徐榮大人的命令,我絕對不會這麼做。」

    ………………

    虎牢關。

    虎牢之名始於周朝,傳說周穆王she獵於圃田,將獵獲的老虎豢養於此,因而得名虎牢。虎牢關北臨奔騰的黃河,南依逶迤的嵩岳,大伾、浮戲、廣武三山綿亙,群山為壁,大河為壕,山壑溝峁之中,一條馳道蜿蜒其間,地勢極為險峻。大泰國時,此地置虎牢關。本朝由於天下太平無事,虎牢關隨即被擱置,年久失修。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事,威脅京畿,先帝於此再設關隘,命名為旋門關,但因為習慣,一般人還是稱之為虎牢關。出了虎牢往洛陽,一路上無險可守。

    駐防虎牢關的胡軫接到了徐榮的求援信。

    得知徐榮連戰連敗,胡軫大吃一驚,一邊急報董卓,一邊帶著五千大軍趕到了滎陽。

    虎牢關距離滎陽三十里,轉瞬即至。胡軫和徐榮在彼此非常熟悉。胡軫看到徐榮神色憂鬱,心裡很高興。他和徐榮爭鬥這麼多年,終於可以與徐榮一較長短了,只需要打敗了曹操們的大軍,在董卓的心裡,他比徐榮的位置更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