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三章 袁紹的憤怒 文 / 燕天

    第二十三章

    河東,大陽。

    胡才站在山上,跳高遠望,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心裡感慨萬千,曾幾何時,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有這麼的一天,幾萬大軍為他爭霸天下而奮鬥。

    對面就是陝縣,如果佔領陝縣,雒陽的董卓就是甕中之鱉,但胡才明白,他是軍隊是不可能度過黃河的。

    胡才是個隨和的人,說說笑笑,在眾將面前也沒有什麼尊卑之分,大家覺得很親切,說話也就沒什麼顧忌了。由於武將不多,此時胡才身邊也就張遼、江政、周倉、李晨、郝昭、霍平、泰興、晏明等寥寥數人。

    現在他們在說這一次是不是再和董卓打一次,所以話題立即就轉到了時政上。

    眼前當務之急是解決京畿危機,胡才是征北大將軍,在朝廷的地位僅次於董卓,如果這一次表現的好,說不定能得到不少好處。但江政等人認為,解決京畿危機必須要照顧到河東危機,絕不能做出放棄河東之事。在他們看來,京畿危機遠遠還一觸即發的時候,相反,河東危機才是到了千鈞一髮之際,先要解決河東危機。

    張遼立即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認為社稷安危要遠遠大於河東安危。如果社稷崩潰了,河東安穩有什麼用?能堅持多久?先要南下打董卓。

    張遼對董卓恨之入骨,他本是大將軍何進的心腹,想不到何進鬥不過那些豪門士族和宦官,被董卓撿了便宜。

    張遼之所以加入白波軍,傳來朝廷的任命,就是想利用白波軍對付董卓,在張遼看來,白波軍已經招撫,就是朝廷的人,是大漢的人,而且白波軍與南匈奴大戰,又打敗了董卓的西涼軍,張遼對胡才佩服,加上這一段時間,胡才的身份的公佈,張遼對胡才更是認同。

    張遼希望的是胡才能與胡廣一樣重震朝綱,而不是割據一方。

    江政當即反駁,河東穩了,流民的問題解決了,幾萬大軍有糧餉了,京畿能亂到哪裡去?州郡起兵,勤王是假,驅趕董卓是真。這些人為了逃避叛逆的罪責,竟然揚言要廢黜當今天子,這叫什麼亂?誰是禍國之臣?白波軍到底打誰?

    皇統的問題一經挑起,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帳內的爭論聲驟然激烈起來。

    張遼等人認為皇統不可廢,勤王和討董並不矛盾。要聯合袁紹等州郡大軍攻打雒陽。

    江政卻提出了一個誰都無法迴避的問題。袁紹說他「承製」天下,如果我們聯合他,是不是說征北大將軍要聽他的指揮?那以後怎麼辦?討伐當今天子嗎?袁紹和討董大軍如果不放棄所謂的「承製」,不承認當今天子,我們就不能和袁紹聯手。

    否則一旦和袁紹聯合,豈不是叛逆?如果董卓打敗了袁紹他們,白波軍怎麼辦?河東怎麼辦?如果董卓被打敗,袁紹會放過他們嗎?袁紹一定會另立天子,到時候白波軍是袁紹的對手嗎?他們是不會容忍白波軍的存在的。

    胡才一直在靜靜地聽著。江政他們是白波軍的嫡系,和張遼不一樣,他們心目中對朝廷的觀念比較淡。所以更不不願意承認袁紹的「承製」,這倒是出乎胡才的預料。本來胡才還以為他們會不把朝廷放在眼裡,這樣的話會給他許多的不便。

    袁紹也好,討董大軍的其他官員也好,背後的目的太明顯了,討董就討董,還廢黜什麼天子,搞什麼貽笑大方的「承製」,誰信?他們騙誰?騙他們自己罷了。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權柄?

    袁紹是豪門士族的袁閥代表人,這樣的人在大漢帝國本來就是有一等一顯赫地位,但是這樣的人,要權柄幹什麼?還不是為了自己宗族、門閥的利益?

    他們想聯合天下人,目的是什麼?這種目的白癡都知道。犧牲自己,成全別人,這麼白癡的事誰做?他們騎虎難下了,就把大量的災民趕入河東,製造河東危機,逼迫白波軍選擇。

    江政對胡才說道,「主公現在不要出兵,最好是兩不得罪。董卓手上有天子,權勢大,主公要利用這個機會和他搞好關係,多撈點實惠。袁紹和各地州郡控制著糧食,主公也利用這個機會和他虛與委蛇,爭取以最快速度解決災民問題,多購糧食。」

    胡才想了一下,說道:「要做到這一點,兩不得罪根本不行。」他停了一下,問道:「你們看,三方制衡之策如何?」

    江政回答道:「主公如果要實施三方制衡之策,目前最重要的是向京畿和冀州兩地大量購買糧食,迅速穩定河東,從而獲得足夠的制衡時間。」

    頓了頓,江政說道,「錢我們不愁,現在軍幕府中還要一部分,糧食我們也可以買到,只要我們出面,冀州的糧食將源源不斷地送進北疆。現在的關鍵是……」

    「我知道,我正在想辦法逼走董卓,強迫袁紹放開河東與河內、冀州的交易。」胡才點頭道。

    …………

    胡才派人去找董卓,表達自己的意思,此時董卓已準備西進長安,自然同意胡才的平衡之策,不過此時辦法匈奴人蠢蠢欲動,在河套聚集,同時西北的馬騰等人起兵造反危險西北的安全,董卓不得不調兵返回西涼,所以胡才的暗示,董卓自然求之不得。

    同時,董卓命令胡才解決匈奴問題,為此,他還特地的減少陝縣等地的兵馬。同時天子的西遷車駕到達長安。在主持西遷大任的太尉趙謙、司徒王允和司空荀爽的努力下,天子和公卿百官,朝廷各府衙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相國董卓非常滿意,數次上奏天子,請求嘉賞三公大臣,尤其是司徒王允。

    王允在任職河南尹的時候,因為對董卓曲意逢迎,矯情屈意,言聽計從,深得董卓信任。他被拜為太僕後,又因為鼎力支持西遷,積極安排西遷諸事,更為董卓所贊,隨即被拜司徒,委以主持西遷重任。

    王允這種阿諛奉承、喪失氣節的做法,遭到了朝中諸多公卿大臣的鄙視和抨擊。王允不為所動,就像沒聽到一樣,只顧埋頭做事。雲台的典籍、宗廟器物和皇宮用具被他率先指揮人手搬到了長安,速度奇快。王允到了長安後,董卓隨即把朝政盡數托付於王允,由他全權處理國事,對他非常信任,而王允也沒有辜負董卓重托,把朝政安排得穩穩當當,而且還趁著這個機會,在三輔郡縣和朝堂安置了許多自己的門生故吏和朋友。王允的卑劣行徑令公卿大臣切齒痛恨,蔡邕甚至揚言要把他的無恥寫到《漢史》裡去。

    公卿大臣越是上奏彈劾王允,董卓就越是信任他。

    胡才得到這個消息心裡冷笑,這王允只是一個笑面虎,以後殺死董卓的就是這個老傢伙,不過胡才自然不會傻的去提醒董卓。

    同時,雖然天子去了長安,但是董卓還在雒陽。關中這些年人口稀少,董卓需要遷雒陽的百姓前往關中。

    但是身在雒陽的董卓越想越不安,有點坐不住了。制衡能不能成功,到目前還是一件懸而未決的事。但西北如果亂了,他就失去了根據,什麼都完了。

    現在的南面的孫堅象發了瘋一樣狂攻不止,呂布連戰連敗,已經退回到伊闕關和大谷關了。豫州刺史孔胄也在陽城擊敗了郭汜,正在逼近軒轅關。如果此時把胡才逼急了,盡起河東屯兵南下,自己可就成了甕中之鱉了。

    對於董卓來說,雒陽的形勢發展到現在,再守雒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退一步才是上上之策。只要幾年時間,西涼軍就有糧食。只要有糧食,西涼軍就能迅速恢復元氣。他手上有天子,有十幾萬大軍,無任對付什麼人都輕而易舉。

    所以董卓決定回長安。

    董卓命令李傕和郭汜駐守函谷關。命令牛輔和賈詡率軍於弘農郡駐防。

    董卓上奏天子,拜郎中令李儒為計逆將軍,與徐榮、揚武將軍楊定共領雒陽兵事。各自率軍戍守洛陽。

    胡軫、呂布諸部受討逆將軍李儒節制,戍守洛陽。

    河南尹朱俊兼領雒陽令,掌河南尹諸事。

    相國大人董卓返回長安的消息傳到河東後,胡才自然不會沒有表示,他把虎賁軍、驃騎軍調回了安邑,把蒲版的青龍軍也調回了安邑,讓玄武軍左營駐紮蒲版,這樣一來,白波軍在蒲版、大陽兩個戰略要地只駐紮了一萬兵馬,減少了對董卓的壓力,同時,收縮兵馬,準備為佔領河套做準備。

    …………

    董卓主動回到長安後,胡才通過雒陽向南陽購買了大量糧食,甚至以戰馬換糧食,袁紹可以逼迫胡才和討董大軍聯手的威脅轉眼間化作了烏有,唯一可以指望的是,白波軍不對討董大軍發動攻擊。

    袁紹痛心疾首,急書冀州牧韓馥、東郡太守橋瑁、陳留太守張邈,要他們以大漢社稷為重,不要因為一郡一州之私利而葬送了挽救大漢的機會,袁紹懇求他們立即切斷河東到兩地的馳道,不要讓一粒糧食流進河東和河南尹。

    同時命令河內王匡把河內的災民全部趕去河東,增加河東的危機,逼迫河東妥協。

    袁紹看著快馬急馳而去的身影,心如重鉛。河東白波軍危機一旦得到緩解,胡才就不能被他逼迫,到時候董卓就沒有了河東的危險,而河南尹一旦恢復正常,討董大軍攻佔洛陽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現在討董大軍的聯盟已經岌岌可危,如果雒陽再久攻不下,後果不堪設想。

    逄紀、許攸和郭圖等人眼見局勢突然發生巨變,急忙商議對策。

    後將軍袁術既然已經答應了胡才,再想反悔的可能已經沒有了。橋瑁和張邈兩人現在更沒辦法制止糧食進入河南尹。

    南陽是僅次於冀州的產糧地,如果胡才有了南陽的糧草支持,白波軍就不會有糧食危機,這對他來說非常的不利。

    自從黑山軍下山搶糧後,冀州的情況就變得非常危急。黑山軍肆虐州郡,討董大軍初戰失利,袁紹和王匡兩人甚至連一個小小的溫縣都打不下來,至於渡河攻擊雒陽,看上去就更加遙不可及了。試想,在這種情況下,與袁紹勢如水火的袁術怎麼會拒絕胡才的示好?

    袁術有幾萬兵馬,又有孫堅作先鋒,西涼軍被打的潰不成軍,如果得到胡才的白波軍支持,他完全可以與袁紹分庭抗禮,試問這個時候,袁術會拒絕嗎?

    許攸給袁紹仔細分析了一下局勢。董卓之所以主動回到長安,除了西北形勢複雜外,主要還是想迅速改變京畿的不利局勢。董卓退了一步,河東的形勢頓時大為改觀,胡才很快掌握了主動。而董卓也暫時甩掉了雒陽這個包袱,減輕了自己的負擔,當然了,他絕不會放棄雒陽,從雒陽的駐防上就能看得出來。

    只是這樣一來,他們就非常被動。單靠他們自己的力量肯定無法擊敗董卓,必須要得到白波軍的幫助。上個月胡才需要糧草,但袁紹拒絕了,這就是胡才的報復。

    現在由於青、兗、徐三州黑山軍黃巾軍暴,劉岱、鮑信、袁遺、張超等人紛紛回援州郡,東面的討董大軍目前已經解散,而他們在解決了河內的西涼軍後,面對前面的滔滔黃河和後面的黑山軍,短期內也很難展開渡河攻擊,那麼,能攻佔雒陽的就剩下南面的袁術、孫堅和孔胄了。

    孫堅是一員久經戰陣的悍將,由他領軍,在袁術等人的配合下,打到伊闕關不成問題。只要他能打到伊闕關,有我們的人幫助,雒陽指日可下。

    雒陽在手,人心、士氣、大義、根基盡在我們一邊,胡才還有什麼話說?難道他要和董卓為伍,和天下為敵?

    但問題是,入主洛陽的是袁術袁公路。袁術攻佔了洛陽,剷除了jiān佞,拱衛了社稷,功勳、聲名、威望將盡數集於一身,對於袁紹來說是致命的。

    袁紹千方百計的壓制袁術,自然不想袁術強大,但是現在胡才暗通袁術,董卓又離開雒陽,如果袁術佔領雒陽的話,對他是致命的打擊。

    逄紀等人是袁紹的心腹,自然知道袁紹在想什麼,不過現在他們無能為力,陳留的劉岱他們根本阻止不了袁術,而且袁術有心和胡才結盟,南陽的糧草會源源不斷的流入河東。河東的白波軍得到了糧草,白波軍沒有了糧草危機,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同時,胡才削弱南線的兵力,幾萬大軍駐紮安邑,其目的是什麼,誰也不清楚,萬一胡才揮軍東向,他們怎麼辦?徐晃的一萬大軍早已離開東恆,向東移了一百里,其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防備他們,同時給他們壓力。

    袁紹雖然命人趕大量的災民進入河東,但這真正能爆發河東危機?現在河東的世家被胡才大量清洗,沒有世家的限制,誰能阻止胡才,阻止白波軍的發展?

    逄紀對袁紹說道:「主公,關鍵是我們不夠強大,主公的名望不夠高,現在主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袁術之前佔領雒陽。」

    袁紹說道:「現在我們的糧草也不多,冀州這一段時間因為黑山軍的南下,冀州運來的越來越少了,沒有糧草,我如何進軍?」

    「主公不必擔心,河內有糧草。」逄紀意味深長的說道。

    袁紹心裡一震,河內的百姓是沒有糧草,但是河內的豪門士族有糧草,不過袁紹是豪門士族的代表,他不能對這些豪門士族動手,但是逄紀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對這些豪門士族動手,想不到從他們手中得到糧草。

    「主公,這件事可以讓王匡去辦。」逄紀說道。

    袁紹一喜,如果有了王匡的這只替罪羔羊,他可以向河內的豪門士族交待了,當下就同意逄紀的建議,命令王匡去征聚糧草。

    「另外,主公需要快速進兵,命令兵臨雒陽,現在河內只有幾千西涼軍,只要消滅了他們,主公可以第一時間渡過黃河。不過在這之前,主公需要穩住胡才,否則在我們進軍的同時,胡才攻入河內,後果不堪設想。」逄紀繼續說道。

    袁紹沉默不語,他不願意這麼做,因為他覺得這是在向胡才低頭,這是他絕不願意見到的,但是逄紀說的有道理,如果胡才的白波軍攻入河內,對他來說是絕不願意看到的。

    「你就先消滅徐晃的一萬白波軍,給胡才一個教訓。」袁紹惡狠狠的說道。

    白波軍總共才幾萬兵馬,袁紹不信胡才會不防備董卓,如果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徐晃的一萬白波軍,就是胡才揮軍東進,恐怕也已經來不及了。

    袁紹從來都沒有想過怎麼樣穩住胡才,那樣的話會讓他覺得會讓天下人自己太無能,這對他這個袁閥繼承人來說,是一件非常侮辱的事情。所以他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願意這麼做的。

    「這也不是不可以。」逄紀點了點頭,話鋒一轉:「不過……」

    ps:求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