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冀州大戰(6) 文 / 燕天

    第6si章

    這個時候,面對董卓,袁紹,公孫瓚等壓力,白波軍軍力不足的情況就出現了。面對這幾十萬大軍,白波軍的壓力很大,哪怕是胡才的心腹吳川,也快頂不住了。

    吳川告訴胡才,如果大將軍不能在四月前後徹底解決公孫瓚和袁紹,那麼為了避免讓白波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大將軍必須要立即改變策略,轉而謀求佔據半個冀州,減少和暫停冀州戰事,以確保白波軍生存。

    胡才看完書信後,搖了搖頭,順手把書信遞給了匆匆來的徐晃。「你看看,董卓急於佔據雒陽,動作好快。吳川他們有一番苦戰了。」

    「如果我們能順利完成合圍,冀州的戰事可望在四月之前結束。」來說憂心忡忡地說道,「不知張遼和泰興兩位將軍是否已經會合?」

    胡才笑笑,「不管冀州的仗怎麼打,河東都要確保無憂。急書郝昭,告訴他,雒陽能守則守,不能守,立即放棄,讓董卓和各地州郡互相打去。我們要盡可能避免兩線作戰,即使不能避免,也要盡可能縮短兩線作戰的時間,最大程度地減少錢糧的損耗。」

    「但是,關東如果丟失……」李肅欲言又止。

    「沒有了雒陽,以後我們可以再佔回來,但是河東我們必須保住,并州太貧困了,冀州還沒有佔領,我們需要河東來補充資源。」

    李肅點了點頭,胡才電話他明白,河東在這幾年的發展下,越來越繁榮,人口達到八十萬了,是白波軍的糧草基地之一、

    胡才說道,「按時間推算,黃河河東段己經解凍開,西涼軍攻擊河東的大戰已經開始了。」

    如果牛輔的數萬大軍在關西纏住白波軍,不讓白波軍渡河回援,而董卓同時又派遣重兵攻擊河東,那麼李晨的一萬屯田兵是擋不住西涼軍的。為了確保河東,我們要徵調更多的屯田兵投入戰場。白波軍參戰兵力越多,糧餉支出就越驚人,在這種情況下,白波軍勢必難以為繼,唯有放棄兩線作戰。

    「主公,對界橋之戰沒有信心?」廖化站在一邊問道。

    「信心當然是有。」胡才笑著指指陷入黑暗的天空,「但也要老天幫忙才行啊。」

    白波軍大軍一部分退守界橋北岸,一部分依托早已佈置好的拒馬、鹿砦和壕溝,擺下防守陣勢,準備迎戰幽州軍。

    界橋兩岸點燃了數百堆篝火,炙熱的火光照亮了夜空。白波軍的將士們抱著武器,圍在火堆周圍,取暖休息。飄浮在清河上空的寒風裡不時傳來士卒們輕微的鼾聲,戰馬的輕輕嘶鳴聲,偶爾也有幾聲木柴燒裂的「辟啪」作響聲。

    北岸的中軍大帳內,胡才、徐晃、李肅等軍中大吏還在商議軍情。

    今天的兩場大戰,白波軍陣亡了將近五千人。由於撤退的非常匆忙,除了一部分可以堅持行走的輕傷員隨軍回到界橋外,其餘的重傷員全部被丟棄了。被丟在戰場上的重傷員只有一個命運,那就是死亡,所以李肅把他們全部算進了陣亡人數里。

    胡才心如刀絞。為了把公孫瓚引到界橋,為了一戰平定冀州,白波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些曾經跟隨自己的弟兄們就這麼的死了。「不把公孫瓚殺了,我誓不為人。」胡才咬牙切齒,怒不可遏。

    雖然胡才知道在爭霸天下的時候,這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心裡還是怒火沖天,他看到自己的一個個兄弟死在自己面前,這種事是他絕不願意容忍的。

    不過馬上胡才就放棄了心中的想法,爭霸天下,不能心慈手軟。

    從建立白波軍到現在,胡才早已鐵石心腸。

    急驟的馬蹄聲打碎了深夜的靜謐。

    泰興派人送來了緊急軍情。實施兩翼包抄的左右兩路大軍已於今日下午在甘陵城下會合,但袁紹卻跑了。左路大軍順利攻克東武城,正在向界橋方向迂迴,明日凌晨可以完成對公孫瓚大軍的包圍。

    張遼也送來了戰報。江政的大軍竭盡全力一路猛追,於大河故瀆追上冀州軍,雙方展開激戰。袁紹命令大軍燒燬了所有糧草輜重,斷絕了江政的追擊之路。江政望火興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冀州軍脫困而去。

    此戰殺死殺傷和俘虜了大約六千多人,加上在鄴城擊殺的三千守軍,袁紹共損失了大約一萬軍隊和所有糧草輜重,袁紹遭到了重創。

    目前大軍已經包圍了甘陵城,只待後續糧草輜重趕到後,即刻展開攻擊。江政已經率八千人急赴雲亭,明日凌晨可完成對公孫瓚的包圍,徹底切斷公孫瓚的退路。

    不過。由於大軍攻打鄴城時傷亡了四千人,杜橋又留下了五千人守城,江政又率八千人急赴雲亭,所以張遼現在的攻城大軍現在只有一萬人。以一萬人的兵力攻打重兵防守的甘陵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

    張遼隨即提出了只圍不打,準備和泰興一部鐵騎圍殲即將渡河來援的田楷和劉備大軍的新計策。

    本來左右兩路大軍為了實施包抄合圍之策,要迂迴數百里,還要各自攻下一座城池,難度非常大。雖然胡才、徐晃、張遼等人為此精心籌劃了三個多月,但真正實行起來,能不能成功,胡才和諸將都沒有把握。此時接到袁紹逃跑,公孫瓚被圍的消息後,大帳內一片歡騰。

    攻下兩座城池,合圍公孫瓚,這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公孫瓚敗亡後,白波軍可以騰出手來收復渤海郡和河間國,掃清公孫瓚的殘餘勢力。同時,也有餘力對付可能北上的黃巾軍。而遭到重創,丟掉了鄴城和魏郡的袁紹,面對戰事漸止的冀州,找不到任何反攻機會,短期內已經無法對白波軍造成威脅。相反,走投無路的袁紹只能更早地進入雒陽,和袁術、董卓打到一起了。

    可以說,現在胡才在冀州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接下來只需要打敗公孫瓚,消滅

    互相慶賀一番後,胡才和諸將立即圍攏到地圖前,商議張遼的提議。

    作為白波軍的戰將,張遼的表現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本來上一次胡才任命張遼統領冀州的戰事,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是胡才各執己見,結果張遼沒有讓他失望。

    這一次,張遼南下,任務也完成的出色。所以眾人對於他的提議不得不重視。

    現在公孫瓚的大軍經過一天的血戰後,至少有兩萬到三萬的驚人捉失。不過,公孫瓚手上的主力一個都沒有動,損失慘重的是黃巾軍的俘虜,無論是鐵騎,還是他從幽州帶出來的精銳步卒,基本上都完好無損。如果這個推算是準確的,那麼公孫瓚應該還有七萬到八萬的兵力。

    對於公孫瓚來說,這些黃巾軍的俘虜其實就是炮灰,別說死兩三萬,就是四萬五萬,公孫瓚也不會心痛。

    所以,這兩萬三萬的損失,公孫瓚不滿意元氣大傷,相反,公孫瓚軍還有驚人的戰鬥力。

    而現在白波軍在界橋的正面有兩萬五千兵力,在界橋的左面有泰興的一萬鐵騎,在界橋的右面和幽州軍的後方有張遼的兩萬大軍,總共五萬五千人,雙方兵力雖然公孫瓚有優勢,但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以五萬五千人包圍八萬了,這一戰很難,白波軍雖然有近衛軍,黑鷹鐵騎,驃騎軍、三千營這兩萬三千鐵騎,但是公孫瓚的一萬鐵騎也不是好欺負的。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田楷和劉備,關鍵時刻,田楷和劉備的軍隊在這一場征戰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過去的打算是先以張遼和泰興的兩路大軍突襲袁紹,打垮袁紹,然後再迅速圍殲公孫瓚。」

    李肅神情嚴肅地說道,「現在袁紹雖然跑了,但打公孫瓚還是一樣打。我不明白,張遼將軍為什麼突然要改變計策,轉而攻打蹤影全無的田楷和劉備?難道田楷和劉備已經渡河而來?」

    「泰興的斥候就在黃河邊上,只要田楷和劉備從高唐城渡河,我們馬上就會得到消息。」徐晃一手按到地圖上,語氣堅決地說道,「我們應該立即向公孫瓚發動猛攻。」

    「我們雖然和公孫瓚的兵力不相上下,但雙方實力有很大差距。我們的鐵騎比公孫瓚多,我們的步卒也是百戰警銳,全殲公孫瓚絕對不成問題。」廖化看看面色凝重的胡才,小聲問道,「主公,我們殺了公孫瓚,再殺田楷和劉備也不遲啊?」

    「主公,今天公孫瓚一路追殺而來,所帶糧草輜重有限,今夜他必定會派人回甘陵城催運糧草,他馬上就會發現自己被包圍了。公孫瓚會怎麼辦?是任憑我們包圍,還是……」徐晃略顯焦急地說道,「我看公孫瓚一定會突圍,公孫瓚是征戰多年的老將,他不會不知道沒有糧草對軍隊的影響。而我們的左右兩路大軍連日行軍攻殺,將士們非常疲勞。如果明天公孫瓚集中所有兵力向甘陵城方向突圍,我們未必能擋得住。即使我們擋住了,也未必能全殲。所以,當務之急是立即縮小包圍,圍住公孫瓚,把他活活困死在界橋。」

    李肅遲疑良久,緩緩說道:「不錯,公明兄的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甘陵城裡的糧草對公孫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麼重要的地方,他不會只留兩三千大軍駐守城池。另外,高唐城距離甘陵城只有一百多里,田楷和劉備的援軍一天之內就能趕到。」

    「公孫瓚有七、八萬兵力,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幽州軍會非常頑強。如果我們久攻不下,田楷、劉備和甘陵城裡的幽州軍趁機殺到我們後面,那戰場形勢可能會發生逆轉。」

    李肅看看眾人,「所以,先圍住公孫瓚,圍住甘陵城,圍而不打,不但可以避免我白波軍遭受重大損失,還可以伺機擊敗田楷和劉備的援軍,徹底斷絕公孫瓚的生路。這未嘗不是全殲公孫瓚的一種好辦法。」

    「但是田楷和劉備的援軍有多少?如果只是一萬人,想消滅他們不難,但如果他們像公孫瓚一樣,招募黃巾軍俘虜,想消滅田楷和劉備的援軍恐怕困難重重。」徐晃說道。

    「是啊,如果有兩萬就麻煩了,公孫瓚只需要派出鐵騎配合,我們想消滅公孫瓚已經還難了。」

    大帳內一片沉默。

    胡才冷笑,猛地站了起來,「我親自去和張遼談談。」

    李肅臉色稍變,伸手攔住了胡才,「大將軍,還是我去吧。如果大將軍一定要集中所有力量先打公孫瓚,大軍的損失將非常驚人。」

    「我們現在處境很危險,我需要時間……」胡才略略提高聲調,極力抑制心中的怒氣,「這關係到白波軍治下數百萬百姓,關係到冀州數百萬百姓,甚至關係到社稷存亡,這是大事,不是小事。」

    「所以,這個時候必須消滅公孫瓚,只要公孫瓚一死,劉備等人對冀州來說不足為慮。」

    「備馬,我要去甘陵城。」

    帳簾掀動,祭鋒帶著一股寒風,大步衝了進來。

    「稟報大將軍,泰大人急書,田楷和劉備率軍渡河了。」

    胡才聞言臉色一變。

    「主公,文遠將軍之所以打劉備他們,恐怕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現在如果不消滅劉備他們,想留下公孫瓚,恐怕很難。」

    胡才臉色鐵青。

    ………………

    初平三年,三月初一,凌晨,公孫瓚大營。

    此時的公孫瓚就像一頭暴怒的猛虎,高聲咆哮著,聲嘶力竭的叫聲隨著呼嘯的寒風傳出很遠。

    守衛在大帳四周的衛士們神情很緊張,一個個忐忑不安。

    「袁本初這個混蛋,你這個狗娘養的的,你他媽的竟敢騙我。我要立即殺回去,我要剝了他的皮,滅了他的族。」公孫瓚睚眥欲裂,不停地揮動著雙手,一邊高聲怒罵,一邊激動地在大帳內走來走去。

    嚴綱、單經等人也在一旁罵罵咧咧。一個盔甲不整的軍司馬跪在地上,關靖正俯身低聲問話。

    這一次與白波軍一戰,公孫瓚今天率軍一路攻殺,連續推進四十里。當他看到暮色將臨,隨即命令大軍紮營,準備明天再戰。由於大軍攜帶的糧草輜重非常有限,入夜之後,他急忙命人連夜趕回甘陵城催運糧草。

    這個時候關靖提醒他,說大軍現在在界橋作戰,距離甘陵城有一百里,無法保護甘陵城,因此甘陵城的駐防非常重要。為了不讓城內的駐防軍隊減少,還是派一部兵馬回去押送糧草前來為好。

    公孫瓚也明白糧草的重要性,所以公孫瓚就派一位軍司馬帶著兩千人急返甘陵城。但沒想到在半路上,這支軍隊突然遭到了伏擊,差點全軍覆沒。

    「你看清楚了,確實是冀州的軍隊?是袁紹的人馬?」公孫瓚暴怒的無敵。

    那位軍司馬膽怯地看看公孫瓚,連連點頭。關靖揮手讓他退下,「主公,再派人去打探。」

    「那麼,我們是不是連夜再打回去?」嚴綱問道,「我們糧草不多,恐怕很難堅持。」

    幾萬大軍的糧草可是一個驚人的數量,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一個將軍,這點知識是最基本的。

    「不行。」公孫瓚大聲說道,「再打回去,我們正好中了胡才和袁紹的詭計。」公孫瓚用力拍拍案几上的地圖,「前面的白波軍,後面的袁紹軍,我們如果陷入他們的包圍,我們就死定了。」

    「主公的意思是……」嚴綱疑惑地望著地圖,小心翼翼地問道,「繼續攻打胡才?」

    「對,我們一直打過去,打過界橋。」公孫瓚咬咬牙,「不惜一切代價,先突圍。只要過了清河,我們就可以經安平國北上,迅速脫離險境。胡才的白波軍在前面不過兩三萬人,我就不相信打不過他們。」

    「主公的想法很正確。」

    關靖非常贊同,「此處距離界橋十里,突圍的路程很短。另外,白波軍雖然今天是詐敗誘敵,但他們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兵力有一定折損。相比起來,我們打胡才要比打袁紹更有把握些。」

    「打界橋,我們和胡才誓死相搏,這是袁紹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短期內他不會積極參予圍攻。」

    頓了頓,關靖指著地圖,繼續說道,「我們立即派一支人馬到後面阻擊冀州軍。明天,我們集中所有力量攻擊清河,爭取盡早渡河北上突圍。」

    「主公。屬下不同意。」單經提出了不同看法。白波軍的實力有目共睹,而且他們還有清河這道天然屏障,一旦大軍攻擊受阻,被擋在清河南岸,我們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

    單經認為袁紹的兵力只要三萬,最多不超過四萬。他又要包圍甘陵城,又要在阻擊我們,兵力明顯不足。另外,從這個方向突圍,地形更有利於我們的進攻。從這裡到甘陵國,沒有河流,大軍可以順利推進。我們擊敗袁紹後,可以迅速得到甘陵城糧草輜重的補充,可以重整兵力,和胡才、袁紹再戰。後期我們即使要退兵渤海,也可以很安全地退回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