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十八章 王允入并州(1) 文 / 燕天

    第十八章王允入并州(1)

    太原和河東對白波軍來說至關重要,特別是河東,白波軍的崛起是和河東分不開的,當年胡才消滅衛家的時候,因為得不到河東的門閥的支持,白波軍在剛開始幾年的時間內舉步維艱,如果不是後來打敗了李傕的四萬西涼軍,讓河東門閥震動,河東的那些門閥是不會支持白波軍的。

    同樣,因為太原郡的門閥的支持,白波軍才能在并州立足,如果這個時候重新規劃土地,太原和河東的門閥一定不會同意的,

    胡才點點頭,「我知道,有人會罵我忘恩負義,卑鄙無恥,有人會在我背後動刀子,但要想讓遍佈冀州的流民活下去,只有這個辦法。百姓窮困,流民不絕,必會重蹈中平初年的黃巾之禍。諸位大人看看兗、青、徐、豫等諸多州郡的黃巾之禍,那就是活生生的現實啊。如果我們現在不想辦法盡快解決流民的生存,黃巾之禍一定會迅速蔓延冀州。黃巾一旦再起,朝廷不但無法正常推進河北策略,就是河北之地我們也未必能立足。」

    伏完和關鑫同意胡才對形勢的分析,但他們固執地認為流民產生的原因不是因為土地兼併,而是源於叛逆的暴亂和連綿不斷的天災**。

    伏完和關鑫看來,如果不是黑山軍的暴亂,天下就是太平盛世。

    「土地不斷集中到王公權貴,門閥富豪們的手裡,不是這幾年的事,而是有數十年,上百年的歷史了。中平初年,黃巾暴亂之前,流民沒有今天這樣多,社稷也一直很安穩。由此可見,土地兼併和黃巾暴亂,和流民的產生,沒有直接關係。」

    兩人一致認為,目前解決流民的辦法還是賑濟和安撫,並盡可能安排流民租種門閥富豪們的田地。同時輔以輕賦薄徭之策,以保證平穩度過眼前的危機。將來社稷穩定了,各地州郡歸服朝廷了,流民這個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為連綿不斷的戰火會導致大量無辜百姓死亡。有些州郡會嚴重缺乏人口。土地多了,人口少了,流民有地種了,流民問題當然也就解決了。

    胡才連連搖手,「我現在就要解決流民問題。按兩位大人的辦法,冀州一年的賦稅,全部用來賑濟都不夠。拿下冀州,是要拯救社稷,不是賑濟和安撫流民。這一點兩位大人難道不知道?」

    胡才不想和他們再辯,他也辯不過這兩位大臣。他知道了黃巾之禍,流民之禍的根源是土地兼併。

    經過這幾年的實踐,他深切感受到了土地是百姓的命,是社稷穩定的基石,是國祚得以延續的血脈。土地問題不解決,帝國的繁榮也就無從說起。

    這些老大臣無一不是門閥出身,如果朝廷要依照大漢律,開始打擊土地兼併,那麼也就等於剮他們身上的肉,搶他們家裡的錢。

    所以他們是決不允許胡才這麼做的。

    胡才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所面臨的巨大阻力。如何才能讓朝廷通過這個議策並且得以順利實施?

    他的手下,有大量的中小門閥,他們對土地的態度也和伏完他們一樣,自己的這個政策,可能是剮他們身上的肉,他們會怎麼樣?

    如果沒有了他們的支持,對白波軍的控制力就減少了很多,這是非常不利的。

    馬車在吊橋前緩緩停下。

    前方鐵騎衛隊兩人一排,一邊依次策馬上橋,一邊不停地喝叱著城門附近的流民趕快讓開道路。

    伏完關鑫兩人激烈地爭論著。

    胡才望著馳道兩旁的流民,愁眉不展。

    這些流民蓬頭垢面,衣不蔽體,瘦弱不堪,幾乎人人皮包著骨頭,他們好像隨時都會倒下,都會被一陣風吹上天空,一股難聞的腐臭味瀰漫在鄴城上空。

    流民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對著馳道上的車騎指指點點。也有的站在原野上,眼神呆滯,茫然地看著馳道上的車騎。許多老弱婦孺躺在地上,餓得奄奄一息,無奈地等待著死神的來臨。間或也能聽到幾聲嘶啞淒涼的哭聲從遠處傳來。

    胡才雖然鐵石心腸,但此時看到這些流民,心裡陣陣戰慄,渾身上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他想到了記憶中的幾年流浪,如果不是這幾年的流浪,他也不會加入太平道,也不會成為白波軍中的一員,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胡才曾經看到過數不清的人倒下,看到過山嶺原野間纍纍的白骨,看到過數千人一夜之間凍死在黃河大堤上的慘狀。他的心劇烈地抽搐著,他感到窒息。

    胡才歎了一口氣。他覺得在完成自己爭霸天下的理想的時候,應該對百姓做點什麼。

    …………

    關中。

    董卓派董越趕到華yin城求援,王方驚駭不已,急報牛輔和段煨。這個時候,王允的背叛讓關中的門閥和董卓勢如水火,所以他們心急如焚,一批批斥候衝出華yin,準備調兵遣將對付王允。

    段煨和鮑鴻第二天上午就率軍渡過渭水河,趕到了華yin。然而,他們不是來支援的,他們突然向華yin城發起了攻擊。

    董越和王方猝不及防,城池轉眼就丟了。兩人帶著親衛逃到潼關,據險死守。

    屯兵桃林要塞的李傕諸將接到董越的急報,當時就傻了。李傕匆忙集結了一萬人馬,以最快的速度向潼關而去,準備殺死段煨和鮑鴻。

    因為董卓在從安只有兩萬兵馬,不足以消滅扶風郡的王允,王允有關中門閥士人的支持,很可能反撲,所以他們必須去救董卓。

    段煨和鮑鴻的大軍攻擊潼關受阻,接著又遭到李傕的反擊,只好撤回華yin。

    李傕、董越率軍殺向華yin。這時朝廷聖旨送到大軍,王允的聖旨說,董卓是大漢帝國的叛逆,要西涼軍諸將交出兵權。

    長安之變的消息在華yin城軍民如雷般的吼聲中頓時傳遍了西涼軍上下,將士們人心惶惶,軍心大亂。李傕無奈,下令撤軍潼關。董越悲憤至極,大罵李傕,甚至拔刀相向,要李傕揮軍攻擊,消滅段煨和鮑鴻。

    李傕和王方都認為現在關中情況不明,而關西的白波軍又步步進逼,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先摸清關中的虛實,然後聯繫武關的胡軫和郿塢的董旻,相約三路同攻扶風郡的王允,只有這樣長安才能安然無恙。

    李傕說,現在長安董卓有兩萬兵馬。王允等人已經到了扶風郡,董卓不會出事的。

    就在諸將爭吵不休的時候,王允的聖旨再到。郿塢已被攻克,長安在呂布的大軍包圍中,董氏宗族盡數被誅,駐守武關的胡軫也已歸順朝廷,天子下旨赦免西涼諸將,並督促他們立即殺了董越,然後攻打長安,消滅董卓,否則,以謀反罪論處。

    李傕大驚,立即集結人馬,殺向扶風郡。

    殺向扶風郡是容易,但幾萬大軍一旦入關,關西的白波軍銜尾追來,跟著自己殺進關中,那大家統統完蛋。更重要的是,殺向扶風郡,也就是公然叛亂,向關中門閥舉起戰刀,將來就算自己消滅了王允他們,征北大將軍的白波軍會不會趁機殺進關中?

    而且最重要的是,董卓的命令並沒有讓他們放棄關西,而且長安真的被白波軍包圍了嗎?

    李傕彷徨無計,急速趕回桃林要寨,召集諸將議事。

    李傕來到白波軍大營,見了吳川,談了一個時辰。

    李傕決定留下兩萬兵馬防備白波軍,自己帶著大軍去長安,匯合了董卓再說,董越等人同意。

    但出關迎接他們的郭汜卻給了他們一個不好的消息。胡軫率軍趕到華yin,和段煨、鮑鴻合兵一處,向潼關發起了攻擊。他們還派人送來一份天子聖旨,督促李傕、郭汜等西涼諸將立即誅殺董越,然後去扶風郡。

    李傕和西涼諸將被朝廷大軍逼到絕路,只好反擊。此時,西涼諸將已無後顧之憂,完全可以放手一搏為自己生存而戰。李傕對徐榮的承諾不放心,一旦大軍展開反擊,關西方向只有弘農城的張濟和桃林要塞的郭汜兩支軍隊,他們未必能擋住吳川的白波軍。

    董越冷笑,「這個時候,我們還有什麼選擇嗎?拼了。」

    四月下,潼關大戰開始。董越、李傕、樊稠、王方各領大軍,主動出關,向王允手中的北軍展開瘋狂反攻。激戰正酣之時,胡軫突然倒戈,率軍重擊鮑鴻。鮑鴻戰死,北軍大敗。李肅、段煨退守華yin,向扶風郡求援。

    消息傳到扶風郡,扶風郡的王允等人震驚。

    司徒王允非常氣憤。他在楊彪皇甫嵩等人面前說征北大將軍驕橫跋扈,驕恣枉法,公然違抗聖旨,「朝廷早在四月上就已經急書晉陽的胡才和關西的吳川,命令他們立即向關西的叛逆發起攻擊,但他們置若罔聞,按兵不動,致使叛逆反擊得手,威脅伏殺董卓的大計。」

    王允再一次以天子的名義下旨,命令關西的白波軍攻擊西涼軍。

    天子雖然在董卓手中,但傳國玉璽在呂布殺董卓家人的時候已經找到了,所以王允才會如此肆無忌憚的發聖旨。

    皇甫嵩提出反對意見,說現在董卓還在,征北大將軍不可能不知道,他現在在冀州,一定不會攻關西,不如招降李傕等人,先殺長安的董卓也不遲。現在董卓因為長安兵變,貪生怕死的他即使是長安有兩萬大軍,也並沒有派出來,只是想調李傕的大軍,如果能安撫李傕,消滅董卓指日可待。

    王允當即予以拒絕。

    自從王允殺董卓失敗後,固執己見,早已沒有當初的隱忍了,來到扶風郡後,為了殺董卓,他通過自己早年安排在各地郡縣任職的故吏門生,很快穩定了扶風郡,並大力提拔和封賞了一批自己的親信。其中呂布被拜為奮威將軍,參隸尚書事,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權重一時。

    至於皇甫嵩等大臣,王允卻只是奏請天子予以嘉賞,而沒有拜升他們的官職。

    王允可能認為,誅殺董卓剷除jiān佞,是大臣們應該做的事,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功績。某些大臣可能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不是所有參予誅殺董卓計劃的大臣都是這麼想的。王允厚此薄彼,對許多有功之臣寡情薄義,他的這種做法遭到了扶風郡士人大臣中很多人的怨恨。

    呂布為此善意地提醒過王允。呂布說,朝廷從郿塢中抄沒了三萬多斤黃金,九萬多斤白銀,絹帛繒綢,奇珍異寶更是堆積如山,應該拿一部分出來賞給有功之臣。現在董卓還沒有死,長安還有董卓的兩萬大軍,要殺董卓,需要將士們用命,這樣一來雒陽提供將士們的士氣。

    但是王允並不同意。

    王允苦笑。大漢衰敗至此,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重振社稷?如果西涼叛逆被平,天子和朝廷還都洛陽,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完成搬遷?中原一帶黃巾軍猖獗至極,將來我們需要多少軍資才能徹底平叛?自董卓亂政以來,天下州郡烽煙四起,流民成災,將來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賑濟流民,才能把流民遣回家鄉?朝廷不是錢多了,而是根本沒有錢,而是嚴重缺錢啊。從郿塢抄沒的這些錢糧如果能支撐到殺死董卓,讓天子重返雒陽,我就感激不盡,拜謝上蒼了。

    將士們是大漢帝國的忠誠的將士們,他們應該為國家付出一切,大漢已經凋敝至此,我等臣民難道就沒有一點忠君報國之心?沒有一點重振社稷之心?沒有大漢,哪來的家?哪來的性命?哪來的榮華富貴?大漢傾覆了,就算你家裡有金山銀海,它也一樣會轉瞬即逝。

    呂布聞言沉默不語,他覺得王允這是在無理取鬧,沒有將士們的拚命,想殺董卓,難於上青天。在呂布看來,這是王允看不起將士們。

    呂布能一步登天,能被拜奮威將軍,參隸尚書事,完全是因為王允要把皇甫嵩排除在權柄之外。王允認為自己目前完全可以控制呂布,呂布也有足夠的兵事才能拱衛扶風郡。等到自己把長安的董卓殺了,被皇甫嵩的權勢割弱到了極致,削弱到不再對朝廷產生任何威脅的時候,呂布的作用也就沒有了。

    王允的這種做法,很有點過河拆橋的味道,很多公卿大臣因此對他非常有意見,對他的跋扈專橫更是不滿。但王允視而不見,一個人牢牢把持著權柄,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為所欲為,排除異己的手段也越來越激烈。

    呂布雖然也參隸尚書事,但他對國政不熟悉,事事都聽王允的,純粹就是一個擺設。當然,呂布也知道王允讓他參隸尚書事的真正目的是想獨攬大權,所以他很自覺,一心一意徵募軍隊,操練兵馬,很少過問政事。

    王允安排呂布帶一萬大軍,前往長安,想辦法在李傕的大軍進入關中前,攻破長安,殺死董卓。

    呂布不過一萬大軍,想攻破兩萬大軍的長安,根本不可能的,呂布被自己這個想法告訴了王允,王允勃然大怒,他冷冷的對呂布說道:「你是不是想投靠董卓了?」

    呂布心裡憤怒,卻不得不帶兵前往長安。

    然而,這時卻從洛水方向的臨晉城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吳川和李晨率領白波軍正在橫渡黃河進入關中。

    王允暴怒,征北大將軍胡才和白波軍無視天子聖旨,無法無天,罪該萬死。王允派皇甫嵩去命令吳川的白波軍退長關中。

    皇甫嵩宣完聖旨後,吳川的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

    「這是天子的意思,還是司徒大人和皇甫大人的意思?」吳川氣憤之下,連對皇甫嵩的稱呼都改了。

    皇甫嵩這一段時間對胡才這幾年的所作所為有了更詳細的瞭解,對胡才的看法也漸漸改變了。胡才擁有大漢最強悍的軍隊,但他一直以邊郡危機為借口,堅決拒絕討董勤王,致使大漢一步步被董卓推進了傾覆的深淵。胡才為什麼拒絕討董勤王?當真是為了邊郡?大漢都要傾覆了,胡才還守著一個貧瘠的北方幹什麼?顯然,胡才居心叵測,不但有割據稱霸之心,更有篡奪社稷之意。

    皇甫嵩依舊滿臉笑容,極力解釋朝廷拒絕白波軍進入關中的種種原因。

    吳川非常耐心地聽完了皇甫嵩的話,然後給了他兩個大字:狗屁。

    皇甫嵩臉上的笑容一僵,尷尬至極。

    「皇甫大人,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吳川冷笑道,「我白波軍殺完叛逆,然後轉身返回并州?」

    皇甫嵩猶豫了一下,小聲說道:「司徒大人的意思,還要請大將軍讓出冀州……」

    「是嗎?」吳川怒極而笑,「好,好,好啊。」

    皇甫嵩急報長安,無異常拒絕退出關中。

    王允大怒,命令皇甫鴻率軍支援呂布。

    皇甫鴻的軍隊還沒有離開扶風,段煨的急報就到了。華yin城失陷。

    王允無奈之下,轉而命令皇甫鴻支援段煨,擋住西涼軍。

    這時,李儒為董卓出謀,命令從安的牛輔和董璜各帶三千鐵騎,在長安城外打敗呂布大軍,呂布的一萬大軍損失慘重,呂布只帶幾百人返回扶風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