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二十三章 王允入并州(6) 文 / 燕天

    第二十三章王允入并州(6)

    對於董卓來說,王允的逃跑並不等於關中的戰事的落幕,皇甫嵩帶著兩萬西涼軍向關中而來,白波軍殺進關中,關中生死存亡的一刻終於來了,所以董卓顧不得追殺王允,面對命令李傕率軍一萬駐守大散關,命令張濟駐守華yin,自己帶來牛輔等人返回長安。

    返回長安後,董卓就立刻召開會議,商量怎麼面對此時的處境。

    皇甫嵩是門閥出身,雖然也是武人,而不是士人,他和董卓,胡才,和那些出身貧寒的低級軍吏有天壤之別。

    在各種利益面前,皇甫嵩和胡才他們不同,皇甫嵩首先考慮到的是社裸,是天子和朝廷,然後是門閥世族的利益,最後才會考慮到西涼諸將。

    這也是皇甫嵩和王允一起準備殺董卓的原因,又是因為這個原因和王允不和。董卓雖然想殺皇甫嵩,但是這個時候,董卓不得不放過他。

    也就是說,皇甫嵩如果主掌權柄,他肯定要尊奉天子,聯合關中、西涼的諸多門閥重建朝廷,力圖振興社稷。至於董卓和西涼諸將,最好的下場也就是帶著軍隊返回西涼,戍守邊疆,皇甫嵩不會讓西涼諸將入朝為卿,更不會讓西涼諸將參予國事。

    董卓和西涼諸將一旦被屏棄於朝堂之外,他們就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他們將再次面臨生存的危機。

    所以董卓絕不願意讓皇甫嵩返回長安,一旦皇甫嵩來到長安,他對皇甫嵩殺不得,不過讓皇甫嵩和王允他們一樣,去并州。

    這一次兵變,董卓和西涼諸將差一點被逼上絕路的,他們為了生存,只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幸運的是,因為有人告密,董卓沒有死,而西涼軍是在完全絕望的情況下,以近乎瘋狂的勇氣奇跡般地佔據了槐裡,消滅了王允在關中的勢力,繼續挾持了天子,獲得了繼續生存下去的機會。這個生存的機會是用數萬將士的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他們不願失去,也沒有任何理由放棄。

    所以,董卓才會命令皇甫嵩為使匈奴中郎將,讓皇甫嵩去并州,讓胡才去頭疼。

    「李儒,如今韓遂、馬騰的西涼軍,吳川的白波軍就在長安附近,如果皇甫嵩利用西涼軍和白波軍的強悍武力,要把我們趕出長安,要殺我們,我們怎麼辦?束手就縛嗎?」董卓無奈地問道。

    白波軍,韓遂的西涼軍,現在是他們面對的困難,是他們這些年來面對的最大的困難,如何度過眼前的危機,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不能度過眼前的危機,他們等待的只有滅亡。所以在董卓看來,必須牢牢地抓住朝廷的大權。

    但是李儒反對,在李儒看來,這個時候董卓需要的是大方。

    「李儒,大權一放,士人必定反抗,長安肯定還要亂。長安兵變是怎麼來的,難道你忘了?」董卓厲聲說道,「我們要想保住性命,就要牢牢抓住權柄。」

    這一次長安兵變,董卓記憶猶新,所以他覺得必須牢牢地抓住大權,只有如此,他們才能有希望重整旗鼓。

    「但現在我們即使抓住了權柄,也保不住性命。」李儒皺眉說道,「韓遂和吳川的兩路大軍,我們能擊敗誰?只有把這兩路大軍送出關中,我們的性命才算徹底保住了。要想送走這兩支大軍,談何容易。」

    「權柄是要抓,但沒有強悍的武力做後盾,這個權柄有什麼作用?現在朝廷的軍隊就是我們的軍隊,軍隊都在我們手上,我們怕什麼?等韓遂和吳川退出了關中,關中逐漸穩定下來,我們就可以找個借口把其他問題了。相信這件事諸位大人都會做吧?」

    西涼諸將互相看看,一個個面色凝重,心裡陣陣發寒。皇甫嵩在關中、西疆的士人和軍隊中的威信如日中天,他既然能分裂董卓部下,想誅殺董卓,當然現在也能分裂他們的部下,誅殺董卓和他們。在座諸將和董卓一樣,誰有把握至始至終牢牢控制皇甫嵩,控制自己這位昔日戰無不勝的上官?

    董卓沉思良久,緩緩說道:「李儒,文約先生(韓遂)和壽成(馬騰)答應皇甫嵩到長安來保護天子,不可能沒有任何條件。」

    「李儒,從中平六年初我們離開西涼開始,到現在已有三年多的時間了。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文約先生先後佔據了西涼西北部的數個郡縣。早已非當日的韓遂了,這些年來,這些郡縣在文約先生的大力整治下,已經漸漸恢復了生氣,羌人得到了安撫不再叛亂,百姓得到了安寧不再逃亡。雖然西疆很窮,但百姓們都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他們在自己的家園裡辛勤勞作,希望在文約先生的庇護下,安居樂業。」

    「西涼歷經戰亂,非常窮苦,文約先生要想讓西涼的百姓過上舒心的日子,需要大量的錢財。前些時候,韓遂不惜卑躬屈膝,屢屢向本太師討要錢糧。我正是考慮到關中的安危,基本上滿足了韓遂的需要。現在我雖然實力大不如前了,但他也不至於痛打落水狗吧。」

    頓了頓,董卓繼續說道:「今天文約先生率軍入關,我估計他的目的是佔據扶風郡,用扶風郡的錢糧支撐西涼,改善西涼的貧瘠,讓西涼的百姓盡可能吃飽。所以,文約先生不會輕易退出關中。」

    「這次西涼軍一路暢通無阻地進入關中,對文約先生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達不到目的,勢必要動用武力。能不能佔據扶風郡,關係到西疆幾十萬百姓的生存,以文約先生的性格,他必定要破釜沉舟,至死不退。」

    「白波軍進入關中的目的,我們都很清楚。」

    董卓搖搖頭,淒涼長歎,「現在蔡邕、盧植等大臣都在晉陽,胡才勤王的壓力非常大。他不打,必將失去人心,所以他必須打。」

    「我們即使把朱俊這些大臣推到前面,但關中的軍隊都在我們手上,朝政最終由誰控制,蔡邕胡才這些人心裡一清二楚。」

    「大家可以想一想,白波軍如果勤王成功,胡才不但能救回天子,掌控朝廷,更因為其佔據了西疆和北疆的所有州郡,勢力大增,天下從此無人能擋。假以時日,他率領大軍橫掃天下,建下中興之功業,必可揚名青史。此等豐功偉業,誰不心動?」

    「所以,想讓吳川退兵,勢必比登天還難。」

    李儒輕輕一拍手,「主公說得透徹,但主公想過沒有,能逼使吳川和白波軍退守河東的,正是文約先生和他的西涼大軍。」

    董卓,李傕、郭汜等人迷惑不解地望著李儒。

    「李先生,你能不能說明白一點?」李傕詫異地問道,「韓遂逼退吳川,為什麼?韓遂會和我們聯手攻打白波軍?」

    李傕看著李儒,心裡不敢有一絲一毫的不敬,這一次如果不是李儒帶牛輔的五千鐵騎返回長安,董卓被殺,他們這些人沒有一個是好下場。

    「文約先生能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進入關中,他當然不願空手而歸。」

    李儒撚鬚笑道:「韓遂甘願背上逆賊之名,是出於他的雄心壯志,他想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抱負,停息荼毒西涼百年的戰火,讓西涼的羌人和漢人都過上安寧溫飽的日子。韓遂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兩個前提,一個是獨霸西涼,一個是充足的錢糧支持。」

    李儒看著眾人說道:「韓遂要想獨霸西涼,最重要的是得到朝廷的承認,有了朝廷的承認,他就不是大漢逆賊,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治理西涼,可以避免朝廷軍隊攻擊西涼,同時,他還能得到朝廷的賑濟和援助。」

    「但是大家想一想,哪個朝廷能承認韓遂獨霸西涼的事實?以前的時候,主公嘴裡不承認,心裡也不願意。如果換了王允主政,韓遂就是徹頭徹尾十惡不赦的大漢逆賊。如果皇甫將軍主政,皇甫將軍會不會承認?當然,也不會。皇甫嵩是大漢帝國的忠臣,他只對天子忠心,怎麼可能承認韓遂?哪怕皇甫嵩是西涼門閥,他也不會承認韓遂的。」

    「所以剛才主公分析得很對。韓遂入關的目的不是打我們,而是佔據扶風郡。他既不相信天子,也不相信朝廷和皇甫嵩,他只相信自己和西涼軍隊。為此,韓遂要保存實力,要利用目前長安的混亂用最小的代價佔據扶風郡。他需要扶風郡的糧草來提供給他的軍隊,否則韓遂怎麼養得起他的幾萬大軍?」

    「但想佔領扶風郡,韓遂還需要朝廷的承認,沒有朝廷的承認,他韓遂就是叛逆,這就是他出兵的目的。」

    「所以,不可否認的是,韓遂到目前為止,高舉的依舊是大漢的旗幟,他心裡最尊崇的依舊是大漢的天子,他非常渴望得到天子和朝廷的承認。」

    「但怎麼得到天子和朝廷的承認呢?」

    李儒看看諸將,微微笑道:「誰能實現文約先生的夢想?以前主公被西涼當成後方,所以不想讓別人佔了,但是現在不同了,主公因為長安兵變,已經沒有勢力去爭西涼了,那麼,怎麼辦才能安定西涼呢?只有承認文約先生在西涼的統治。文約先生才能佔領西涼。」

    「在現在的天下,只有我們才能承認文約先生在西涼的地位。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我們都是西涼人,都是文約先生的朋友和舊識,我們都知道文約先生不是大漢的叛逆,他一心一意要讓西涼擺脫百年來的戰禍,要讓西涼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幫助文約先生。」

    「只要得到我們的幫助,文約先生的目的達到了,所以他是不會繼續攻擊關中的。否則,為了得到天子的承認,文約先生勢必攻擊長安。」

    「好……」董卓和西涼諸將幾乎是異口同聲。董卓一拍案幾,略顯激動地說道,「我們立即奏請天子,拜文約先生為鎮西將軍,主掌西涼軍政。」

    「慢,慢……」李儒搖手道,「今天天子可以下旨拜封,明天天子也可以下旨撤封,事情沒這麼簡單。文約先生不會因為天子的聖旨立刻退兵,我們還需要另外的機會,我們要想幫助文約先生穩定西涼,關鍵還是要長期掌控權柄,要長期給西涼輸送錢糧,要給文約先生五年、十年的治理時間。」

    看了董卓一眼,李儒繼續說道:「文約先生是個大智大勇之士,他不是那種有勇無謀的匹夫,所以在這個時候,他非常清楚長安形勢的發展將直接關係到西涼的生存。因此,他會選擇信任和支持我們,而不是選擇信任皇甫嵩和朝中的一幫門閥士族大臣們。這幾十年來,文約先生和西涼早已被這些人害得苦不堪言。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

    「我們答應韓遂的所有條件,甚至可以讓馬騰率軍駐軍槐裡。這樣既可以形成西涼軍佔據扶風郡的事實,保證西疆錢糧,讓韓遂相信我們的誠意,也可以讓西涼軍和我們遙相呼應,控制長安和關中。」

    「為什麼讓馬騰駐軍扶風?」張濟不解地問道,「馬騰這個人過去和主公不合,對我們也冷嘲熱諷,從來不給我們什麼好臉色。我覺得讓楊秋、成宜這些人駐軍槐裡更好。」

    李儒笑笑,「讓馬騰駐守槐裡,是為了制約文約先生。西涼穩定幾年後,文約先生會怎麼樣?還是呆在西涼?不,這不可能,幾年以後,文約先生兵強馬壯了,關中很有可能成為他的下一個目標。人是會變的,人的慾望也會不斷的膨脹。文約先生也是人,他也有慾望,我們不能不防。所以我們在幫助他的同時,也要準備制約和牽制他。」

    「但是什麼人可以制約文約先生呢?我們嗎?不,這一次長安兵變,關中之亂,我們西涼軍損失慘重,部隊只剩下五萬,控制不過兩個郡,還需要面對白波軍和袁紹軍,所以這個時候,必須另外有人制約文約先生。」

    「在西涼,除了文約先生還有誰?馬騰、楊秋、成宜這些人都不能算做韓遂的部下,他們應該是西涼大小不一的勢力。在這些人中,馬騰家世最為顯赫,過去又是大漢軍吏,和楊秋等人相比,他的勢力要龐大許多,他對大漢更是忠心耿耿。槐裡城就在長安附近,無論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安全,還是為了制約和牽制韓遂,我們都要挑選一個勢力最大,對大漢和天子最為忠心的人,這個人只能是馬騰。」

    李傕等人連連點頭,對李儒大為敬佩。如果有韓遂、馬騰的鼎力支持,大家不僅能保住性命得到權勢,更能迅速穩定關中和西涼,盡快恢復和發展實力。

    董卓雖然無奈,但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現在的他沒有實力對付這些人,所以只能依靠別人,只有這樣他才能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

    「李先生,你是不是打算讓文約先生去說服胡才?」郭汜問道,「胡才和文約先生井水不犯河水,他怎麼可能答應文約先生。」

    「我們現在手上有天子,有五萬大軍,主掌朝政的又是主公,近期我們還要延請朱俊大人西上長安參理國事,在這麼多不利於白波軍攻擊長安的條件下,如果再加上一道又一道天子勒令退兵的聖旨,胡才該怎麼辦?難道他一定要在長安城下殺得血流成河嗎?」

    李儒從容笑道:「我們只要給胡才足夠的理由,足夠的臉面,足夠的托辭,他一定會非常高興地退出關中。」

    董卓再不猶豫,立即讓兩位西涼大吏帶著聖旨,還有韓遂的密信,急速趕到大散關。

    董卓以天子招,任命皇甫嵩為使匈奴中郎將,命令白波軍退出關中。為了讓皇甫嵩去并州,董卓給他的信中告訴他,如果皇甫嵩不尊旨,我就殺了天子。

    皇甫嵩心繫天子安危,立刻停止進軍關中。

    西邊的危險解除了,董卓調到四萬大軍聚集華yin,準備與白波軍決一死戰。董卓知道,對於胡才來說,天子沒有什麼威震力,如果白波軍不退出關中,唯有決一死戰。

    現在西涼軍士氣低落,但是如果不能消滅關中的白波軍,他們很可能被滅亡,所以眾人破釜沉舟,準備於白波軍決一死戰。

    而且,董卓認為,現在胡才的主力在冀州,如果胡才想得到冀州,就不會在關中與他決一死戰,否則,胡才早就打進來了。

    這就是董卓對皇甫嵩和胡才不同的認可,皇甫嵩對天子,對大漢帝國忠心耿耿,但是胡才沒有什麼忠心,他是大漢帝國的叛逆。

    正如李儒的推測,韓遂之所以答應皇甫嵩出兵關中,的確有佔據扶風郡的意思。另外,韓遂認為,自己即使不能佔據扶風郡,也能因為出兵勤王而得到朝廷的承認。董卓現在雖然沒有死,但早已不是有幾十萬大軍的董卓了,這個時候可以逼迫董卓承認自己的身份。

    所以董卓命令李傕退出大散關,讓出扶風郡,韓遂就沒有繼續攻打關中的打算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