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二十六章 晉陽(3) 文 / 燕天

    第二十六章晉陽(3)

    胡才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立天子。

    幾年前,胡才在雒陽救了少帝劉辯和何太后,現在劉辯和何太后就在河東,如果重新立劉辯為帝,可以被被動化主動。

    你袁紹不是有承製招書嗎?你不是忠於少帝嗎?現在我立少帝,你是不是要表達忠心?關東的封疆大吏為什麼討伐董卓,就是因為董卓立劉協為帝,現在劉辯沒有死,你們是不是也安心了?

    如果你們還蠢蠢欲動的話,就說明你們是叛逆,我胡才,征北大將軍,可以討伐你們。

    到時候,董卓手中的天子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晉陽蔡邕盧植這些人也就不會逼他去討伐董卓了,到時候,他胡才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討伐不臣之臣。

    不過想立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所以,胡才決定回晉陽,只有得到蔡邕盧植這些在晉陽的大臣的支持,他才能重新立少帝劉辯為帝,同時,立劉辯為帝,會觸及各方面的事,他必須親自處理。

    想到這裡,胡才回書石泉,吳川和霍邱,讓他們稍安勿躁。

    同時,胡才帶著飛虎衛,近衛軍返回晉陽,因為想重立天子,涉及各方面,胡才也不得不小心謹慎。

    ………………

    晉陽,軍幕府。

    此時軍幕府的石泉,蔡邕等人在商量冀州的事。

    其實冀州的事就是土地和流民,但土地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軍幕府的人,除了石泉外,蔡邕,盧植,甚至霍邱,都是門閥士族,這土地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不得不小心謹慎。

    大將軍為了讓流民有地種,打算清理冀州土地。朝廷為了防止土地兼併,幾次修訂大漢律。依照大漢律,不同身份、不同官爵的人,擁有的土地數量有個最高限額。超過這個限額,就要課以重賦。如果不如實上報自家所擁有的土地數量或者乾脆隱瞞不報、少報,偷漏重賦,就是違律,要依律治罪。罪刑輕的,則沒收超過限額的土地,罰交數倍的重賦:罪刑重的,則抄沒財產;更重的,就要殺頭了。

    本朝這幾十年來,土地兼併問題非常嚴重,為了逃避重賦,門閥富豪們都隱瞞不報超過限額的土地數量,結果造成朝廷賦稅日益減少。朝廷為了增加賦稅收入,於是把這個土地限額改了又改。朝廷希望各地門閥富豪們給點面子,好歹給國庫裡繳一點,朝廷也要花錢啊,但門閥富豪們根本不給朝廷面子。朝廷改得越多,賦稅就繳得越少,嚇得朝廷不敢再改了。

    冀州權貴多,門閥多,富豪多,土地多,土地兼併氾濫成災,流民數量居各州之最。

    當年張角之所以選擇在冀州率領黃巾軍起事,就是因為冀州流民最多,有相當的流民基礎。早年黃巾軍起事的幾個地方,都是土地兼併最嚴重,流民最多的地方。比如穎川、南陽兩郡,也是如此。

    一直以來,土地不是能解決的問題,但是為了冀州的流民,大將軍準備解決冀州的土地問題,這讓軍幕府的所有人神色凝重。

    他們毫不懷疑胡才的話,胡才既然已經決定了,他一定會做,但怎麼樣才能讓冀州的門閥的利益不受損失呢?這才是他們所想的問題。

    但是大將軍現在要老賬新帳一把算。這讓他們為難了。

    冀州諸府裡都有各郡門閥富豪們自己上報的土地數量,府衙就按這個土地數量徵繳賦稅。大將軍打算派人拿著這個原始憑據,到各郡各縣去清理土地。

    你說你家只有一百畝地,那好,你把你家一百畝地拿去,剩下的是無主地,無主地都是朝廷的。你說這幾年家裡又新買了土地,那好,你把地契拿出來,哪一年買的,該上繳多少賦,立即補齊。否則,不但土地沒收,財產充公,連人都抓走。願意補繳賦稅的,還要依律罰賦,否則,土地沒收,財產充公。當然,人就不抓了。如果家中土地超過限額的,不但要補繳賦稅,罰繳賦稅,最後超額的土地還要沒收。

    總之,大將軍一手拿著大漢律,一手拿著原始憑據,逮誰誰倒霉。在冀州那個地方,只要是家裡有田產的,都隱瞞真實的土地數量,這已經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了。其實,就算你想報真實的數據,府衙也不讓你報。你把賦稅都上繳國庫了,他這個管事的掾屬吃屁拉風去啊。所以大將軍這一抓,冀州就徹底亂了,估計到時候不是府衙整體癱瘓的問題,而是連看城門的守吏都沒有了。家裡有田產的就等著倒霉吧。

    所以,軍幕府的人一個個神色凝重,特別是蔡邕,盧植這些人,因為他們需要救天子,如果冀州一亂,想救天子遙遙無期。

    唯一支持胡才的只有石泉,石泉在并州主持過多年的政事,對此事一清二楚。

    不過并州不像冀州。并州窮,胡人頻繁入侵,人都跑光了,相對來說,地還是比較多的,否則哪來許多荒蕪的土地分給流民屯田?并州人少,門閥富豪也少,這些門閥富豪雖然地多,但找不到人種。就算種了,收成也不能和冀州那等肥沃的土地相提並論。所以并州數郡,除了河東,其它地方的土地兼併問題還在人們的容忍範圍內。

    河東本是京畿重地,屬於土地兼併的重災區,但土地兼併的重災區在河東南部。居住在河東北部汾河地區的人口因為受到胡人入侵的影響,逃走了很多,田地反而荒蕪了。河東的門閥富豪主要靠販運鹽鐵發財,他們一般不在本地購置田產,加上幾年前胡才在河東殺了不少人,河東的門閥衛家也只剩下衛仲道一人了。同時,河東的門閥大部分是到土地肥沃的冀州、兗州、豫州等地購置田產,這些地方一畝地的收成要遠遠高於河東。所以,河東南部的土地兼併問題雖然嚴重,但百姓有地租種,也能養活自己。說白了,就是河東的門閥富豪太有錢了,不屑於把這些租種土地的百姓逼得拋棄土地,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民。

    所以,這件事,軍幕府的人大部分人反對,他們認為現在天下大亂,天子受難,最重要的是拯救天子,而不是解決土地問題。

    現在天子還在董卓手中,袁紹佔據關東,大漢形勢一天比一天糟糕,卻讓諸位老臣夜不能寐,整日長吁短歎,不知如何是好。

    「必須要立即阻止大將軍。」霍邱看看諸位老臣,拱手說道,「冀州土地兼併問題的確要治理,今天這個機會的確也不錯,但大將軍這個辦法太急躁了。諸位大人都是本朝泰斗,自然知道此事直接關係到社稷的振興,需要從長計議。」

    「霍大人的意思,是讓我們到冀州?」蔡邕低聲說道,「我們的身份,未必能讓冀州的那些門閥富豪們言聽計從啊。」

    「大將軍如今處境艱難,承受的壓力非常大,我們的話他未必會聽。」盧植歎道。

    「我記得先帝曾在河間置有大量的田產和宅院……」霍邱吞吞吐吐,十分為難地說道,「如果……假如……這個……」

    「霍大人……」盧植抬起乾瘦的手,指著霍邱苦澀地笑道,「你這個主意,等於把大將軍往火坑裡推啊。將來天子要是怪罪下來……」

    就在軍幕府商量沒有結果的時候,從河套過來的王允,黃琬,楊彪,呂布等大臣來到了晉陽。

    石泉,霍邱,蔡邕,盧植等人連忙迎接,此時王允他們身邊只有幾百并州軍,不過在離開河套的時候,青龍軍的吳慶安排了三千兵馬護送。

    大半個月的奔波,王允等人的神色很差,沒有和蔡邕等人多說,在蔡邕他們安排的地方休息。

    第二天,從冀州趕來的胡才來到晉陽,王允就立刻要求見胡才。

    胡才在征北大將軍府見了王允,王允一見胡才,就要求胡才立刻發兵關中,拯救天下。

    王允道:「大將軍,現在天子危在旦夕,大將軍坐在這裡幹什麼?還不立刻發兵關中?」

    王允神色冷傲,看著胡才,眸子裡不屑之色透露無疑。

    旁邊的黃琬,楊彪,呂布等人擔心的看著胡才,這半個月來,王允的脾氣越來越暴躁,此時竟然這麼對胡才說話。

    要知道現在在晉陽,在胡才的地盤,你王允不是說胡才是第二個董卓嗎?在董卓面前你小心翼翼,在胡才面前,你為什麼不小心翼翼呢?

    胡才心裡一陣惱怒,嘴上卻說道:「司徒大人說笑了,一個月前,天子命我白波軍退長關中,現在司徒大人讓我去打關中,豈不是違背天子旨意?」

    王允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胡才口中的聖旨是他發的,現在讓他有一種自掘墳墓的感覺,只能說道:「一個月前是一個月前,現在是現在,大將軍,天子現在在董卓手中,危在旦夕,你應該立刻發兵去關中拯救天子。」

    「是嗎?可是天子讓我退河東怎麼辦?」胡才問道。

    「天子在董卓手中,這不是天子的命令。」王允冷冷的說道。

    胡才奇怪道:「天子在董卓的手中,那一個月前天子的聖旨是誰下的,難道這聖旨是你司徒大人下的?」

    王允臉色一變:「大將軍,你這是無理取鬧。」

    「哼,」

    胡才冷笑一聲:「我無理取鬧,司徒大人,你只是一個臣子,竟然無緣無故下聖旨。你這是什麼意思?想改朝換代嗎?」

    王允臉色一變,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人會這樣對他說話,而且這個人還是他看不起的武人。

    胡才冷冷的看著王允,他沒想到王允會從關中來到晉陽,他的到來讓他預感到麻煩來了。他寧願面對蔡邕這些人,也不願意面對王允,王允是王閥的人,而王閥的大本營就在晉陽,這對他來說這是一件不好的事。

    不過胡才不願意在王允面前弱了下風,王允在晉陽有王閥的支持,如果他在王允面前落了下風,還不知道王允會怎麼對付自己。

    「大將軍,你是發兵還是不發兵?」王允冷冷的問道。

    「發,當然發。」胡才點了點頭笑道:「不過司徒大人認為我應該出兵多少?現在關中的董卓有五萬大軍,加上剛想韓文約聯合,至少可以調十萬大軍吧?十萬大軍,這其中有名震天下的西涼鐵騎,司徒大人認為多少兵馬可以打敗他們?」

    王允一頓,想了想說道:「五萬,五萬大軍,兩萬鐵騎可以消滅他們。」

    「五萬大軍?其中還有兩萬鐵騎,嘿嘿,司徒大人,我白波軍總共才十二萬大軍,鐵騎才三萬,現在分別在關西河東,北方邊郡。還有冀州,司徒大人,我如何調五萬大軍西進?還有,五萬大軍調到河東關西,冀州怎麼辦?」

    「大將軍是并州牧,並非冀州牧,無緣無故出兵冀州,罪該萬死。」王允冷哼一聲說道。

    「罪該萬死?」胡才神色一瞇:「司徒大人想殺我?」

    大廳的氣氛瞬間凝重。所有人緊張的看著王允,生怕王允說出個是來,那麼,胡才很可能馬上就殺了王允。

    黃琬,楊彪等人有些埋怨王允不知輕重,晉陽是胡才的地盤,哪怕這裡是王閥的大本營,你王允也不應該這麼囂張啊,胡才想滅了王閥,並不難。

    「大將軍,司徒大人的意思是讓大將軍去拯救天子。」黃琬在旁邊說道,他生怕王允說出不該說的。

    「拯救天子??」胡才笑了笑:「各位大人放心,我一定會拯救天子,但天子就在晉陽。」

    「什麼?」王允,黃琬,楊彪等人臉色一愣,旋即王允道:「大將軍想稱帝?」

    胡才冷冷的看著王允:「司徒大人,我胡才對大漢忠心耿耿,輪不到你誣蔑。」

    「那你是什麼意思?」王允反問道。

    胡才笑了笑,「各位大人,我讓你們見兩個人。」說完胡才對旁邊的趙雲使了一個眼色。

    片刻後,何太后和少帝在趙雲的帶領下走了進來。

    「太后?」

    「陛下?」

    王允,黃琬,楊彪等人驚呼,他們沒想到這個時候會見到已經死了的何太后和少帝。

    「臣胡才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胡才行禮道。

    「臣等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王允,黃琬,楊彪、石泉,霍邱等人連忙行禮。

    剛行好禮,王允反應過來:「慢,天子在長安,他不是天子。」

    胡才站起來,冷冷的看著王允道:「司徒大人,你是什麼意思?陛下不是天子,難道你是天子不成?長安的陳留王為天子,是董卓所立,董卓是大漢的叛逆,你難道要尊一個叛逆所立的人為天子?司徒大人,你居心何在?」

    「我……」

    胡才不等王允說話,冷冷的繼續說道:「陛下是先帝所立,名正言順,司徒大人卻說陛下不是天子,難道你王允王大人想造反嗎?哦,對我,你王允的司徒之位是董卓所封,你王允應該是董卓一黨,所以你才不承認陛下。」

    胡才看向黃琬,楊彪,盧植,蔡邕等人:「各位大人,太后和天子在此,可是別人假冒?」

    「不是。」黃琬等人搖搖頭。

    「陛下是不是先帝所立?」胡才繼續問道。

    「是。」

    「既然如此?你們是尊陛下還是尊董卓所立的天子?」胡才問道。

    「這……」

    黃琬,楊彪,蔡邕,盧植等人臉色一變,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在劉辯和劉協中,他們只能有一個選擇,劉協是董卓所立,袁閥等士人的支持,但這總歸名不正言不順,而劉辯是先帝所立,名正言順。

    如果他們承認劉辯,就必須重新建立朝廷,在晉陽建立朝廷,與董卓手中的天子分庭抗禮,他們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功虧一簣,

    特別是當年董卓廢帝的時候,他們也是支持的,如果少帝他們對付他們怎麼辦?

    而如果他們不承認,少帝和何太后在這裡,又有征北大將軍胡才的支持,他們就是叛逆,胡才就會毫不猶豫的殺死他們,而且殺他們胡才不會有任何的罵名,因為少帝是先帝所立。

    到時候,胡才真的是第二個董卓了,少帝在胡才手中。這與幾年前的董卓有何兩樣?更重要的是,天下有兩個天子,大漢中興,前途就更加沒有希望了。

    但胡才手中十幾萬大軍,想支持少帝為帝,比董卓強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袁紹的承製招書就是以少帝的名義的,如果少帝重新為帝的消息傳出去,袁紹怎麼辦?如果他不尊少帝,就是叛逆,如果尊少帝,袁紹對胡才的威脅就減除了。

    到時候,胡才就會以天子的名義更打袁紹等人,那可就……

    黃琬等人從來沒有想過少帝沒有死,當日董卓告訴他們少帝已死,他們深信不疑,但是現在看來,董卓是在騙他們,此時看到少帝,他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胡才看著黃琬等人:「各位大人,陛下在此?你們是尊還是不尊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