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武人和士人(1) 文 / 燕天

    第三十三章武人和士人(1)

    其次遣派多名武技高超之士,攜帶密信,日夜兼程往幽州而去。一封信給太傅劉虞大人,詳告胡才篡逆之事實,告訴他胡才立少帝的野心,懇求他發兵討伐。一封信給公孫瓚,詳告他關東之事,願意和他和解,南北共擊胡才。

    第三,派人秘密由武關進入關中,聯繫潛伏在關中的諸多門生故吏,告訴他們自己有西上勤王之意,請他們在適當時候發動兵變,以策應自己攻打關中。

    第四,急書兗州曹操、徐州陶謙、泰山子劭等州郡大吏,迫於胡才即將南渡黃河的壓力,還是請諸位大人盡快向青州黃巾軍發動攻擊,把黃巾軍和流民盡可能趕到冀州。為此,袁紹還特意懇求曹操暫時放棄東郡境內的黃河諸多渡口,任由黃巾軍和流民北上。

    另外,袁紹還請兗州各郡大吏聯名書信於胡才,拒絕承認長安朝廷和晉陽朝廷派到兗州的刺史,並懇請胡才從大局出發,不要護送金尚入境,以免雙方發生衝突,致使黃巾軍趁機反攻,讓兗州百姓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難。

    同時命令河內張揚,整頓兵馬,立即攻擊黑山黃巾軍殘部,把黑山黃巾軍向并州上黨和冀州魏郡方向驅趕。

    這些命令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天下人都知道胡才正在陰謀篡奪社稷,胡才是大漢最大的叛逆。袁紹希望能鼓動和聯合各地州郡力量圍攻胡才,阻止胡才南下的腳步,打擊和遲滯胡才實力的發展。

    袁紹還親自給胡才寫了一份書信。首先恭喜大人被拜升為大將軍,參隸尚書事執掌國事,其次是感謝大人在攻陷鄴城後,沒有虐待和殺害我的家人,我的部屬,還有他們的家眷。我袁紹有生之日,定當報答大人這份恩情。然後袁紹說到了當今天下形勢。從大人攻打冀州後,我們就是對手,今大人在晉陽立少帝,我們依舊還是對手,難道我們之間,當真有什麼血海仇恨?

    當年討伐董卓時候,我們曾經一起浴血奮戰,至今想起來,還是讓人熱血沸騰。大人是我大漢的英雄,即使大人變成了要傾覆我大漢社稷的叛逆,大人在我的心目中,也依然是我最為崇拜和景仰的英雄。我希望自己這一生中,能像大人一樣,建下萬世功勳。我希望自己能擊敗大人,中興大漢。我十分急切地盼望著,立即和大人決戰沙場。

    ………………

    并州,晉陽,大將軍府。

    此時的胡才雖然在晉陽,但是他的心卻在冀州,他在冀州各郡強行實施土地清理之策,數百戶冀州門閥世族富豪被牽扯其中,大約有一半門閥富豪因為抗命被抓,還有一半因為無法立即繳齊拖欠田賦被抓,只有幾十戶門閥富豪因為家財豐厚,這幾年又沒有遭到戰火的洗劫,勉強度過了難關。

    冀州隨即掀起了軒然大波。

    河間國、渤海郡兩地的門閥富豪全部被抓。原因很簡單,他們剛剛被公孫瓚洗劫一空,接著又遇到了這場風暴,算是倒霉透頂。這些人聯名上書,並派了代表前來向大將軍求情。但是胡才絲毫不留情面。「按律,你們欺瞞府衙,偷漏田賦,應該誅殺九族。不殺你們,我已經很給面子了。繳不起田賦,拿土地來抵。」

    門閥富豪們逃又逃不掉,繳又繳不起,叫他們拿土地抵債,他們又捨不得。這些人想請托冀州牧伏完等諸多大臣給他們求情,但伏完等人躲在邯鄲行轅內,不敢露頭。熟人太多,照顧不過來。

    伏完雖然現在被晉陽朝廷封為冀州牧,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大將軍胡才在冀州安排了不少親信,在冀州有近十萬虎賁軍,如果他伏完不識好歹,他在冀州牧這個位子上呆不長時間。

    同時,隨著青州軍在兗州壽張大敗,冀州迎來了一個流民北上的高潮。大量的流民問題需要境界,胡才急了,立即下令,強行沒收土地。敢阻撓者,以謀反罪論處,誅殺全家。

    最倒霉的還是河間國和渤海郡的門閥富豪。楊鳳接到胡才軍令,當天就殺了十二戶富豪。胡才在軍令中特意交待,先動富豪,那些門閥世族暫時不要動,而且盡可能不要殺人。但楊鳳哪裡管這些,先殺了再說。兩百多條人命就這樣沒了。

    此事在冀州引起了恐慌。渤海郡的幾個大門閥都養有門客和莊丁,這些人擔心自己主人被殺,隨即組織起來劫牢。

    楊鳳勃然大怒,一口氣把關在牢獄內的十四戶門閥富豪一起砍了,連同他們的家眷,五百多人,殺了個一乾二淨。楊鳳猶不解氣,命令帶著親衛騎,直接衝到河間國的樂成,把關在牢內的河間國十七戶門閥富豪也殺了。冀州一時間血雨腥風。

    胡才和眾大臣聞訊,大驚失色,急忙命令楊鳳停止殺戮,但這十萬火急的軍令送到樂成時,被殺的人都已被埋到亂墳崗裡了。

    冀州的門閥富豪怨聲載道,怒不可遏。晉陽朝廷的大臣們也憤怒了。這些黃巾出身的將領就是賊,一千多條人命象草芥一樣被他們轉眼殺了個乾淨,這樣不聽軍令,無法無天,如何得了?

    當然,楊鳳這血腥一殺,卻有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幾乎是在十天之內,所有被關押的門閥富豪都把超額土地上繳府衙了,就連本來已經還清田賦的門閥富豪也不例外。不要了,這土地成了滅族的禍害,誰還敢要?

    胡才心裡樂滋滋的,但臉上卻是殺氣沖天。

    他急急忙忙的趕到冀州邯鄲,命令近衛軍晏明帶人把楊鳳等人拿下,楊鳳等十二名軍司馬全部被罷去軍職,遣送到河套屯田戍邊。

    就在這時,侍中荀攸攜帶天子聖旨,從晉陽趕到邯鄲。

    少帝同意大將軍和諸多大臣的奏請,捐出河間國、魏郡、甘陵國等地的田產和宅院,以安置冀州流民。

    少帝再下一道聖旨,同意大將軍奏請,准許大將軍在冀州清查地地,凡田產超出大漢律規定的,一律抄沒,拒不上繳的,誅族。

    胡才看到這聖旨有些哭笑不得。他可以感覺到,這聖旨的後面有王允的身影,王允是覺得他不夠慘,所以想變了法子來害他,否則在自己在晉陽的時候,為什麼不下這聖旨?

    不過現在無所謂了,楊鳳已經把冀州殺了個血流成河,朝廷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如今冀州的門閥富豪們對自己恨之入骨,誰要是想叛亂,那就給他叛吧,只能以殺止殺了。文的不行,只能來武的了。

    他就不信了,冀州十萬大軍,還殺不完這些豪門士族?

    但這道聖旨也有個好處,它幫助胡才解決了一個難題。有了這道聖旨,楊鳳和他的手下基本上也就無罪了,不用再到河套去屯田避禍了。胡才隨即打算讓楊鳳帶著他的一幫手下趕到河東,把赫昭等人調換到冀州戰場。同時調李晨的虎賁第十一軍駐上黨,防備河內的袁紹軍。

    胡才對少帝的聖旨不感興趣,他知道自己離開晉陽,王允等人一定會不甘寂寞,但這又如何?他在晉陽已經作了安排。

    不過他對荀攸感興趣,他現在雖然有了賈詡,但再加上一個荀攸的話,他的謀士陣容就大了。

    荀攸告訴胡才,因為鮮卑人蠢蠢欲動,朝廷決定繼續讓劉虞擔任幽州牧,公孫瓚為度遼將軍,同時命令呂布馬上去青州。

    胡才知道王允他們的意思,有劉虞在幽州,呂布在青州,加上他們這些老臣,可以在晉陽朝廷和他胡才勢均力敵了,到時候再削弱他的權柄,然後殺死他。

    但是此前他封公孫瓚為幽州牧,但是讓公孫瓚擔任度遼將軍,公孫瓚會甘心?還有,半個青州在公孫瓚手中,他會把青州讓給呂布?

    荀攸宣完聖旨後,立即去探視病重的盧植。

    盧植是先胡才一步來到冀州的,目的就是為了冀州的流民問題,最近一段時間,盧植和諸位大吏忙於改制之策的商定,還頻頻約見冀州的門閥名士,以安撫和處理大將軍在冀州清理土地時所引起的血腥風暴。他整天操勞,殫精竭慮,很少時間休息,病情越來越嚴重。

    盧植看到荀攸,非常驚喜,「公達,你還活著?我以為……」

    「大人是不是以為我死了?」荀攸笑道,「我在郿塢的牢房裡吃得香,睡得好,怎麼會死?」

    荀攸在郿塢的大牢裡待了兩年。呂布攻克郿塢後,他被救了出來,後來王允被董卓擊敗,他就和王允等人來到了晉陽,只不過荀攸一直沒有和盧植見面而已。

    只是荀攸沒想到,胡才在晉陽建立朝廷,推出了少帝,現在少帝繼位,發生的變化讓人眼花繚亂。

    荀攸把長安兵變的經過,詳細述說了一遍,最後撕開袍服,從衣服夾層裡拿出了一份密信,「這是皇甫嵩,蔡邕。黃琬,楊彪四位大人聯名寫的一份密信。日夜兼程趕到邯鄲,就是為了把這份密信親手送給大人。」

    這份信是由皇甫嵩書寫的,四位大人都在上面蓋了自己的印信。現在晉陽朝廷由這四位大臣共同主持國事,也就是說,這封信其實代表了晉陽朝廷的全部意見。

    盧植是北軍統領,不過這一次來到冀州,北軍就交給皇甫嵩了。

    王允他們的意思很簡單,要盧植配合伏完他們,削弱胡才在冀州的影響力,從而打擊胡才在冀州的勢力。

    目前長安的董卓緊握兵權,而韓遂、馬騰從穩定和發展西涼出發,與董卓等人的結盟非常牢固。短期內想發動第二次兵變,困難非常大。所以在穩定大漢,必須依靠晉陽朝廷。

    想要拯救社稷,有幾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急需解決。一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迅速增加河北的實力。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河北各地實施新政。如果我們所制定的一系列改制措施不能讓河北強大起來,那我們這個改制就失敗了,將來也無法振興社稷。

    打壓胡才,並不消滅胡才,因為我們需要胡才的武力。這雖然看起來自相矛盾,但是卻是迫不得已。

    胡才的實力太強大了,他不僅僅有十幾萬虎賁軍,還在冀州和并州安排了大量了官員,這是朝廷不能容忍的。

    胡才可以掌軍,但不能讓他掌政,否則以後想對付胡才就難了,所以需要打壓胡才在冀州的實力,並不是胡才的虎賁軍,是胡才在冀州地方官中的勢力。

    并州是胡才的大本營,所以暫時不能動,但冀州不同,冀州剛剛被佔領,胡才的勢力沒有并州那樣的穩固,所以打壓胡才在冀州地方官,可以阻止胡才的勢力擴張。

    當然,這打壓是有度的,發展過分的打壓胡才,中興大漢的希望就小了。

    任何新政的實施和推廣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尤其是來自於我們內部的阻力,所以我們要想讓改制之策得以順利實施,最關鍵的就是要取得胡才和虎賁軍眾多武人的支持。僅有一個胡才支持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得到代表各種勢力的虎賁軍眾多武人的支持。這就是我們急需解決的第二個問題。要想拯救社稷就需要武人征戰天下,就需要讓這些武人走上朝堂,和我們齊心同力,和我們共掌權柄。

    皇甫嵩告訴盧植,司徒王允大人發動的第一次長安兵變為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原因很簡單,他不相信我,也不相信胡才。他擔心我招撫了西涼諸將後奪走了他的權柄,他更擔心胡才進入關中後像董卓一樣挾持天子和朝廷。司徒大人和眾多朝中大臣固執地認為士人就應該主掌權柄,武人就應核是他們手中的一把刀,為他們征戰天下。這種可笑而愚蠢的的觀點最終把他們送上了失敗之路。天下已經變了,他們竟然還這樣短視,還不能迅速做出策略上的調整,還依舊抱著陳腐的觀念治理天下,這天下豈能不亡?

    董卓失敗的原因和王允一模一樣。

    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董卓真的很可憐,很可悲。他是一個武人,但他和士人一樣,固執地認為武人就是士人手中的刀,他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葬送了自己。他進雒陽後,那些追隨他征戰幾十年的老部下,最大的官也就是個統軍的中郎將,而沒有一個人被他提拔為將軍,走上朝堂和士人一樣參予國政,共理國事。

    這是愚蠢的表現,現在王允大人在晉陽,還是這種態度,他並沒有總結經驗,認為胡才和董卓一樣。

    但是胡才和董卓的根本區別在於,他相信武力。虎賁軍是胡才的根據,雖然虎賁軍中有不少的派系,但這些派系掌控在胡才的手中。胡才幾次整軍,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掌控軍隊,

    吳慶,李峰,吳川,張遼,徐晃,張郃等人,在這一次晉陽朝廷建立的時候,加官進爵,他們對胡才忠心耿耿啊。

    胡才因為身份的原因,沒有多少士人支持,所以他相信武人多餘相信士人,他安排霍邱為并州牧,但是他的心腹周倉和黃龍卻駐紮晉陽,加上邊郡的吳慶等人,可以說,以我們的實力,沒有實力發動兵變。

    我們在晉陽有北軍和禁軍,但是這一萬三千兵馬真的在我們的控制中嗎?胡才隱藏了何太后和少帝這麼多年,他的目的真的這麼簡單嗎?

    他的目的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利用胡才的武力中興大漢,將來天下中興了,我們再解決胡才的問題吧。

    我們可以想一想,假如高祖皇帝、光武皇帝當年都把武人完全排斥在朝堂之外,嚴禁武人染指權柄,他們能打下江山,能中興大漢嗎?

    我們可以再想一想,假如董卓主政的時候,朝堂上有許多武人和士人一起共理國事,董卓還會那麼倚重和遷就士人嗎?董卓會實施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亡國之策嗎?董卓會把社稷摧毀成今天這個樣子?

    我們還可以想一想,假如司徒王允大人願意和武人共理國事,願意讓我、胡才、甚至董卓等西涼諸將走上朝堂,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穩定和振興社稷而努力,今天大漢的形勢會變得這樣險惡嗎?

    武人和士人一樣,特別在現在的天下,武人比士人更重要。想中興大漢,必須需要武人。

    武人必須要走進朝堂,必須要和士人共掌權柄,這是目前拯救社稷的唯一辦法。

    你們也許和王允大人,還有朝中眾多大臣的想法一樣,認為胡才將來會和董卓一樣,驕恣枉法,危害社稷,甚至走上篡立之路。但你們想過沒有,本朝高皇帝、孝文、孝景、孝武皇帝時期,朝堂上都是由武人和士人主掌權柄,很多時候甚至由武人出身的重臣主掌國事,輔佐幼帝。試問,有幾個武人曾經陰謀篡立?相反,本朝幾百年來,驕縱不法、圖謀不軌的,除了外戚和jiān閹,就是士人,而許多外戚,本來就士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