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五章 再戰鮮卑(1) 文 / 燕天

    第五章再戰鮮卑(1)

    晉陽,龍山大營。

    晉陽龍山北鄰蒙山,西北近太山,南接懸甕山而西靠天龍山。

    自從晉陽朝廷建立以後,龍山就是軍營重地,現在駐著一萬北軍和五萬屯田兵。

    王當接到朝廷的聖旨後,非常吃驚,他以最快的速度把天子的命令告訴了徐晃。徐晃一句話不說,提筆在王當的書信後面寫了一個字:「戰。」然後叫快馬把這封信又帶回去了

    王當和鎮北將軍府的從事,將領們面面相覷,人人都被這個「戰」字壓得喘不過氣來。這可是公然違抗聖旨。如今大漢國外憂內患,岌岌可危,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穩定的并州。雖然目前并州丟失了一部分邊郡,但只要等到大漢國恢復了元氣,還是可以奪回來的,然而徐晃現在決意要戰,後果就很難預料了。

    「此仗一旦戰敗,并州淪陷,晉陽危機,并州其他戰場都要受到影響,而整個北方也有可能因此而丟失。」石泉心驚膽戰地說道,「丟掉并州,大家掉腦袋是小事,禍國殃民是大事啊。」

    楊鳳冷笑道:「石大人,你怎麼知道這一仗我們一定會敗?是不是因為我們屯田兵不堪一擊啊?」

    石泉連連搖手,苦笑道:「楊大人,我不是這個意思,屯田兵士卒的勇敢善戰我在并州冀州已經看到過多次了,翼城大戰也好,并州大戰也好,屯田兵士卒沒有一個給我大漢國丟臉,他們都是我大漢國的英豪。」

    石泉雖然嘴裡不承認,但他那神情,任誰都看得出來他的擔憂。楊鳳不屑地冷哼一聲,望望坐在四周的眾將,大聲問道:「戰,還是不戰,大家說句話。」

    屯田兵諸將神情凝重,無人應答。天子的聖旨在他們的眼裡狗屁不值,他們擔心的是打敗仗。尤其是參加冀州大戰的部分黑山軍將領,他們對鐵騎的威力至今記憶猶新,心有餘悸。如果這一仗打敗了,太原和上黨就保不住,黑山軍將士和成千上萬的百姓就要逃到太行山,悲慘的日子又要來臨。

    有的人不僅僅擔心打敗仗,還擔心打了敗仗後,軍隊打沒了,自己將來怎麼辦?像流民一樣四處逃竄,任人宰割?士卒們求戰熱情高漲,是因為他們想保住自己的土地,保住自己的家人,保住自己心裡的一點希望,但軍官們,尤其是一些高級軍官,他們的想法就不這麼單純了,他們想得更多的自己的性命和前途。

    現在晉陽朝廷建立,大家有希望加官進爵,功成名就。現在如果增兵雁門關,根本就不需要有那麼大的危機。

    王當猛地一躍而起,怒氣衝天地高聲叫道:「為什麼不說話?黑山軍可以和朝廷的軍隊血戰,為什麼就不能和胡人血戰?朝廷的狗官們不讓我們活下去。胡人難道讓我們活下去嗎?你們的血性,你們的良心,你們的勇氣,哪去了?」

    他越說火氣越大,突然抽出戰刀,一刀剁開了面前的案幾,大聲咆哮道,「誰要是不戰,老子劈了他。」

    大帳內的氣氛霎時緊張起來。

    「戰,還是不戰……」王當瞪著一雙血紅的眼珠子,舉刀狂吼。

    黑山軍諸將看著王當,有的搖頭,有的偷笑,有的神色輕蔑,但大余都先後站了起來,走到了王當的身邊,此時,再不戰,就被王當罵中了。

    「好,這才是黑山軍。我們打了七八年仗了,什麼時候退縮過?我們擊敗鮮卑人,也算是報答幾年來始終跟著我們的百姓。」楊鳳站起來,揮手說道,「今天的黑山軍和過去的黃巾軍沒有任何區別,我們過去是為天下百姓而戰,今天還是為了天下百姓而戰,我們過去是為了天下百姓而死,今天還是為了天下百姓而死。」

    王當默默地站起來,把大將軍府的印綬遞給了左彥,「從現在起,我不再代理大將軍府事,大將軍府我就交給長史大人了。」

    石泉張嘴要說話,被王當舉手阻止了,「司馬大人不要再勸了。徐大人心意已決,我豈能退縮?這一仗是我王當決定要打的,是黑山軍全體將士決定要打的,和大將軍,和大將軍府府沒有任何關係,將來陛下怪罪下來,我王當一人承擔。」

    他面對眾將,神色堅定地說道:「黑山軍即使全部打完了,也要把鮮卑人趕出去,此仗誰要是臨陣退縮,我王當決不手軟,定斬不饒。」

    「傳令大軍,今夜出發,各部迅速趕到原平城,誓死血戰。」

    一天後,胡才在yin山打敗鮮卑人的消息傳來,屯田兵將士們士氣大震。大將軍打敗了鮮卑人,幾萬大軍馬上東進,到時候和大將軍的幾萬大軍夾擊鮮卑人,一定可以再一次打敗鮮卑人的。

    ………………

    雁門關。

    鮮卑人經過各種渠道打聽到了黑山軍屯田兵已經齊聚龍山大營,這讓他們感到了危機,隨即加緊了進攻。如果讓漢人的朝廷馴服了黑山軍屯田兵,把他們趕上雁門關,自己就是再有十萬大軍也打不下關隘了。攻城奪隘畢竟不同於平原決戰,守城的人越多越難打。雖然慕容恪一再派人來聯繫,說只要黑山軍屯田兵到了雁門關,關隘旦夕可下。但拓跋武認為漢人就是漢人,誰知道這些人會不會變卦,還是靠自己實在。鮮卑大軍在魁頭、拓跋武的指揮下,發力猛攻。

    到了九月中的時候,終於奪關在望。漢人傷亡慘重,防禦力越來越薄弱,已經撐不住了。

    魁頭召集拓跋武商議進關後的行動。根據各方面匯總來的消息,現在并州沒有任何援軍,除了那些不堪一擊的屯田兵。

    屯田兵在他們的眼裡就是一群流民,沒有任何戰鬥力。想當年漢人的大將皇甫嵩用了不到五萬普通漢軍,就把黃巾軍的大首領張角和他率領的幾十萬冀州黃巾打敗了,而且一仗就殺了他們十幾萬人。

    胡才就更厲害了,他只用一萬鐵騎就在上黨郡擊敗了張燕的十多萬大軍。也不怪大漢國的朝廷叫他們蟻賊了,像螞蟻一樣的賊人,打仗的時候全靠人多往上衝。這些人怎麼可能是鮮卑鐵騎的對手?鮮卑鐵騎橫掃大漠,把雄霸大草原幾百年的匈奴人殺得無影無蹤,就是和強大的大漢國作戰,也是勝多敗少,幾萬鮮卑鐵騎殺十幾萬屯田兵,還不是手到擒來的小事。鮮卑人自始至終就沒把屯田兵放在心上。

    「經過這兩個半月的攻城大戰,我們總共損失了兩萬三千多人,這其中有一萬一千多名鮮卑人,一萬兩千多名漢奴。」拓跋武笑著說道,「目前,根據我們的估算,雁門關最多還剩下兩千多名漢軍,尤其是東關城,最多只有兩百多人。明天,我們集結所有的力量,全面進攻,主攻方向就選在東關城。東關城一旦拿下,雁門關基本上就是我們的了。」

    「前幾天我們看到徐晃的戰旗,還以為他把屯田兵帶來了。現在看來,他不是把屯田兵帶來了,而是把大將軍府的最後一點留守兵力帶來了。徐晃是代理大將軍事的留守大將,他親自趕到雁門關,說明漢人已經徹底沒有後援了。雖然他手上還有一萬兵馬,但都是要駐守晉陽,他根本不敢用。」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拿下雁門關後,是分批南下攻打晉陽,還是一起南下攻打晉陽。」拓跋武指著地圖上的晉陽城說道,「出雁門關之後,沿馳道南下,經樓煩,北山,武山到原平城,全程大約一百里,這一百里地形較為複雜,群山環繞,容易出現意外。到了原平城,距離晉陽還有三百里,這三百里就好走了,離晉陽越近,地勢就越平坦,鐵騎可以一瀉而下,毫無阻礙。」

    拓跋武轉頭看看魁頭,又看看眾將,苦澀地笑道:「這裡地勢險要,馳道狹窄,不利於鐵騎的展開,各軍之間因為速度不一,造成距離過大。容易被漢人伏擊,同時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馳道狹窄,大家擠在一起,如果被漢軍以優勢兵力包圍,傷亡會更加慘重。」

    魁頭冷笑道:「這不是借口,如果用兵得當,根本就不會出現這種事。」

    拓跋武冷哼一聲,沒有理睬。

    「好了,現在說雁門關的事。」慕容恪說道。

    「漢人的屯田兵在晉陽集結的事我們不能不防,雖然屯田兵的武力不值一提,但假如他們在北山和武山之間設下埋伏,我們就很麻煩。山區作戰,屯田兵還是佔據一定優勢的,尤其他們人多,打起來很要費一番力氣。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意外,我打算以五千騎為一隊,每隊間隔十里,梯次南下。」

    拓跋武繼續說道:「這樣一來,我們的南下大軍不但可以互相支援還保存了大軍的整體實力。另外,大軍前後相距有一百多里,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前軍到達原平城時,我們的後軍還在雁門關,這麼長的距離,漢人的屯田兵就是想打埋伏也找不到地方下手。而且,一旦漢軍攻打我們,馬上就會被我們包圍,想逃都逃不掉。」

    魁頭笑道:「豪帥,你太小心了。以我看,漢人的屯田兵不會跑到雁門關一帶打埋伏,他們完全可以憑借人多的優勢,依靠晉陽城的高大堅固,據城死守。守城相比於打埋伏,要穩妥得多。畢竟現在漢人的天子在晉陽,如果晉陽沒有兵馬,豈不……」

    魁頭沒有說完,大家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如果說還有什麼吸引他們的,那就是晉陽的大漢天子。如果得到大漢天子,對鮮卑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耀。

    拓跋武搖搖頭,說道:「昨天,我們得到了從冀州傳來的消息。大漢國的黃河決堤了,水澤千里,受災郡國多達七個,幾百萬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時候,大漢國的當務之急是全力救災,而不是和我們打仗。北方各地漢軍的糧餉馬上就會出現緊缺,各地漢軍隨即就會撤退,所以,屯田兵不會死守晉陽的。一來他們打不過我們,二來他們也沒有援兵和糧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會逃到太行山避禍。如果他們要守城,早就趕到雁門關了。守雁門關可以保住太原和上黨,守晉陽什麼都保不住,連他們的命都保不住。我想晉陽天子很可能會去冀州,冀州鄴城在胡才的手中,晉陽天子去冀州鄴城才安全。除了鄴城,恐怕沒地方讓他去。」

    聽說大漢國黃河決堤,大帳內頓時歡呼四起,人人神情興奮,就像打下了雁門關一樣。

    現在大漢雖然內亂,但并州的胡才實力強悍,二十萬大軍壓的鮮卑人心裡慌慌張張的,現在黃河出事,晉陽朝廷為了冀州,一定沒有多少精力和鮮卑人一戰的,到時候鮮卑人佔領并州,就有機會逐鹿中原了。

    「怪不得大王要急著拿下雁門關,原來大漢國遭災了。真是天助鮮卑。」

    「這次,我們不但可以佔據太原和上黨,并州是我們的了,還可以有機會出兵冀州,河東,發財了。」

    拓跋武這張死人臉上,也露出的笑意。

    魁頭心花怒放。打下雁門關,佔據整個并州,從此後,自己就是草原上的一個神話了。鮮卑國在自己的手上突然變得這般強大,此等蓋世功勳一定是空前絕後,再也無人可比。他站起來,舉手喊道:「明天,拿下雁門關。」

    …………

    雁門關

    徐晃下令撤退。

    李大目不走,他說自己沒臉回去,他要死在雁門關,徐晃聽到親衛的稟報,走上了城樓。

    屋內,李大目躺在擔架上,親衛正蹲在李大目的身邊,不停地說著。李大目眼含淚花,懷抱長劍,神情堅決。徐晃揮手讓屋內的士卒迴避。

    「徐大人,陛下一再下旨,讓你徵調屯田兵堅守雁門關,為什麼你執意抗旨?難道屯田兵都逃到太行山了?」李大目看到徐晃,忍不住高聲責問道,「你下令放棄雁門關,是要被誅殺九族的,你為什麼要這麼做?雁門關守不住,難道晉陽就能守住嗎?」

    想他李大目投靠大將軍以來,以黑山軍的身份統領一萬兵馬,大將軍對他恩重如山啊,現在竟然守不住雁門關了,這讓他如何的面對大將軍?他李大目可不是那種貪生怕死的人,就是死也要死在雁門關。

    「我們不守晉陽。」徐晃平靜地說道。

    李大目震駭不已,瞪著徐晃,叫道:「你要逃跑?」

    李大目大怒,猛地抽出長劍,指著徐晃大聲吼道:「徐晃,你立即下令放棄撤退,否則,我殺了你。」

    徐晃往後退了一步,不慌不忙地說道:「王當已經集結了五萬大軍,大將軍的三萬鐵騎已經從朔方秘密趕來,正準備在原平和鮮卑人決一死戰。」

    李大目再度震駭,難以置信地望著徐晃,半晌沒有說話。

    「大將軍回來了?」李大目難以置信的說道。

    徐晃點了點頭:「大將軍在yin山打敗了和連的十二萬鐵騎,不過現在消息被封瑣著,鮮卑人想知道也需要十天半個月,這是我們的機會。」

    李大目緩緩放下長劍,問道:「徐大人為什麼現在才告訴我們?」

    徐晃沉默。

    李大目突然手指徐晃,睚眥欲裂,張嘴狂吼道:「徐大人,你手上有五萬大軍,大將軍的鐵騎馬上就要來了,為什麼不來守雁門關?為什麼?雁門關的將士都已經死絕了,你還是不發援兵,為什麼?」

    徐晃面無表情,沉默不語。

    李大目發洩了一下,心情逐漸平靜下來。李大目舉起手裡的長劍指著徐晃,極力壓制著心中的怒火,問道:「徐大人,你為什麼捨易求難?為什麼不守雁門關,要在原平和鮮卑人決戰?五萬屯田兵也未必能擋住鮮卑人的鐵蹄,一旦戰敗,并州的形勢將不堪設想,我們就是萬死也不能辭其疚啊。」

    徐晃淡淡地說道:「守住雁門關無助於改善并州危局,只有擊敗鮮卑人。」

    李大目一愣,心中頓悟。

    「徐大人,你的心真狠,你為了把鮮卑人誘進關內,眼睜睜地看著幾千漢軍士卒倒在了血泊裡無動於衷,你的心真是太狠了。」李大目餘怒未消,瞪著徐晃,咬牙切齒地說道,「你就那麼信任屯田兵?你就那麼有把握擊敗鮮卑人?大將軍的三萬鐵騎如果沒有到怎麼辦?就這麼滅亡了嗎?」

    徐晃沒有回答,他看著李大目,小聲問道:「大人,可以走了嗎?」

    …………

    鮮卑人佔據了雁門關。

    關隘內到處都是漢軍士卒的屍體,在關隘的後方馳道上,大火正在熊熊燃燒,濃煙滾滾。

    「哈哈哈,漢人嚇破了膽,跑得比兔子還快,竟然連陣亡士卒的屍體都不掩埋。」魁頭搖頭說道,「卑鄙無恥的漢人。」

    「這一把火燒得不小啊。」拓跋武負手笑道,「漢人在馳道上堆滿了樹木,以為這一把火就可以阻止我們迅速南下,簡直是笑話。我們鮮卑鐵騎就不怕任何困難的。」

    「命令漢奴(漢人奴隸),立即清理馳道。」

    「傳令各部,就地休息,明早出發。」

    …………

    雲中郡。

    轟隆隆……

    三萬鐵騎在胡才率領下向東進發。胡才剛到受降城就接到徐晃的消息,自己原平一戰的重要性,所以他命令吳慶帶著步卒慢行,自己帶著驍騎軍,黑鷹鐵騎,三千營,近衛軍,破鋒營三萬鐵騎向原平趕去。

    胡才知道徐晃的計劃膽大,但這是個機會,如果在消滅雁門關的鮮卑人,以後鮮卑人實力大減,北方就安定了。

    不過胡才也知道,徐晃的五萬屯田兵想消滅鮮卑人可能很難,所以胡才才不辭勞苦帶著三萬鐵騎東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