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心之漂泊

大道小說網 少年憂鬱不言愁,回看《早春二月》 文 / 盛順豐

    少年憂鬱不言愁,回看《早春二月》

    天街細雨潤如酥

    小橋流水任波撫

    吳儂軟語搗衣聲

    世人心醉在姑蘇。

    ……其實,我至今仍沒有到江浙一帶去看那人間天堂般的小橋流水,並非遙遠,亦非不喜歡,皆因心中有病,病自少年時,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像你這貌似江南風流書生外形,但骨子裡卻有著西北豪放個性的人,不喜歡也不足為奇吧?」,

    「不是,我很嚮往那些地方,想起來戴望舒的《雨巷》,就更加想在雨天撐著油紙傘,去尋找那帶著丁香般幽怨的姑娘。儘管是無病呻、吟,但那種氛圍是的確想體會一下的,否則便白白地被他的詩所迷惑若許年了。」。

    「試想三十多年前,你一個輕風都能吹倒的柔弱少年,清秀間透著莫名的憂鬱,又時常去畫那些修竹和蘭草,並總喜歡在月下望空興歎,彷彿一個多愁的小才子,倒是和那裡的景致十分相合,怎奈你到如今都不肯過去看看,不知道那美景哪裡得罪了你?」,

    「沒有得罪,即使得罪了又奈何?只因看了幾部小說,加之後來電影的深加工,更加對那小橋流水心存疑慮,怕一投入其中,便會被三十多年前的感受喚起舊傷,難免在美景中失落和傷懷。」。

    「什麼樣的書讓你如此刻骨銘心般地憂鬱不止?他有那麼大殺傷力嗎?」,

    「不是書的錯,更不是作者的錯,而是年齡的差異,在我那個年齡,不該去看那種令人難以接受的壓抑,一個時代擱淺後不久,新、chao再起,而新的一代卻是以新的角度去看待,認識和感受自然不一樣。」。

    「既然如此,又何必去看呢?」,

    「看了後悔,不看更後悔,只是年齡再退後些也許會好點兒。」。

    「就說電影吧,更精練些,好的電影往往對原著是昇華,」,

    「說的不錯,正是電影和原作對上號,而且聲情並茂,且畫面尤為刺痛人心。」。

    「還是說作品吧?」,

    「人們一提起左聯烈士,便以英雄作者冠名,但我看到的是作者從尋找到思索再到痛苦的掙扎,最終到了爆發,但他把壓抑留給了一個不該在那個年齡接受的少年——我。」。

    「誰?左聯五烈士之一嗎?」,

    「是的,柔石的《二月》,被改編成電影後更為響亮的名字《早春二月》。」。

    「就是那部描寫衝鋒的戰士,無辜可憐的孤兒,年輕無奈的寡婦,熱情賦予追求新思想的年輕女子,以及各有主義的所謂新式公子們,並那個死氣沉沉而又隨風轉舵人云亦云的扭曲時代的中篇嗎?」

    「小說主人公蕭澗秋心存人性的良善、追求高尚,一心想有所為,雖無救國之志卻有助人之心,他在不斷尋求純潔的道德和完善的理想,但卻處處受挫,以並非愛情的自我犧牲想去拯救可憐的文嫂,結果導致名譽遭毀,真正的愛情也幾乎斷送。」

    「這恐怕也是小知識分子在當時社會中的一種無奈的掙扎方式吧?總算是在抗爭,」,

    「文嫂的上吊,和幼小窮苦學生的輟學,使他的理想和追求徹底清醒,他必須先失望,然後在醉夢中醒來之後才明白,他即使可以頂著全鎮誹謗的壓力娶文嫂救一家窮苦,可天下窮苦之多他救得過來嗎?文嫂的死使他徹底明白他的所謂善舉是狹隘的和軟弱無力的。」。

    「婚姻往往不是愛情,無奈的婚姻更是對愛情的否定,文嫂的死似乎還回了蕭澗秋的清白?那些曾經暗地中傷他和文嫂的人居然為了文嫂的死又突然轉臉來共同歌頌二人,一個是正人君子,一個忠貞烈女,可悲到極點!」,

    「可悲的時代,可恥的群體,小人之心,小人之口。用骯髒的道德標準去衡量道德,用無恥的準繩去要求善良的行為,那種扭曲實在是讓人無法接受,連罵的力氣都沒有,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去罵。」。

    「難為你一介少年,看了這麼沉重的故事,又要做不屬於你那個年齡的思考,憂鬱也是正常的,不要看起來像是很在乎的樣子?」,

    「是看起來很在乎嗎?是真的在乎!那剛剛離我遠去的扭曲時代在我的童年末期向我揮手永別,我又突然被更早的否定所困擾,這真的只是看起來很在乎嗎?我試圖在黃土中尋找祖先的訓誡,但我從黃土中尋找的依舊是黃土,正如一代埋葬一代以為會世代相傳,豈不知扒開墳墓我看到是和墳塚一樣的黃土。」。

    「我似乎看到了又一個蕭澗秋,一個更加理智的蕭澗秋,」,

    「一個時代和一個時代相隔是正常的,但時代之間的理性脫節了,就會導致人類道德倫理的倒退,或者說是從沒有進步。」。

    「如今都是網絡時代了,怎麼還說是不進步?」,

    「中國人的陋俗,進步的只是物質,而道德和理性準則往往更加低下和倒退。穿著西裝,卻偏偏一見面就問人家的工資;總把自己的弱點拿去和別人的優點比,結果是瘋狂的嫉妒;明明是小人之腹,卻偏偏要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別人以善良之心相待,卻偏要認為此人可欺……無奈之無奈,往往因為人性原本的惡,把追求善良的人又從善良的路上拉『回來,行惡的人不喜歡別人善良。」。

    「這倒真是,善良的人一旦發飆,那些害人之人必定會措手不及,往往因為這小人的過度欺辱而做出出格的事,有多少殺人者是出於忍無可忍而不得已走上了絕境的!」,

    「不是這部書不好,是太好;不是那個時代太遙遠,而是與今天大同小異。我很欣賞蕭澗秋回答小人的果斷:去問未來!每個人都在走自己的路,為什麼偏要去站在別人的路口做障礙呢?把別人絆倒你又能得到多少呢?」。

    「虛榮,往往使人忘乎所以,換來的只是對別人莫名的嫉妒,既傷害了別人的感情,又消滅了自己的志氣;貪婪,往往毀滅了自己的前途,一點兒小偷小摸便打上了賊的烙印,」,

    「豈不知,嫉妒別人就是對別人無條件的肯定;偷竊一旦養成習慣,自己的手便不再屬於自己而是被人永遠否定。這是人類自己的弱點,但人卻遲遲不肯悔改,當別人高高在上的時候,他便像狗一樣活著,一旦別人遭遇不幸他便跑過來落井下石,但他並沒有得到什麼,只是得到一點兒自我安慰,等第二天醒來,他還是他自己。」。

    「這種小人正如小說中所述,總要以別人付出慘重代價來幸災樂禍,還要說是來為別人的犧牲歌功頌德,文嫂的死和貞潔牌坊有關嗎?」,

    「所謂惡狗看家不傷人,喪家之犬才欺人!狗本是忠誠於主人的,但惡犬往往被稱作:狗眼看人低!與小人言,不如不言,言之必傷,或被陷害,或被忌恨。君子之言萬千之眾,無法將小人之心鍛冶成君子。」。

    「蕭澗秋最終邁過了那座橋,走出了芙蓉鎮,也走出了看似小橋流水但卻混沌不堪的骯髒人群,這是社會的悲哀,也是人性的無奈,但希望總是有的,」,

    「左聯烈士之所以殉難黃浦江,正是:寧肯橋下死,不願苟且生。」。

    「你那少年的憂鬱如此傷人,還是不看的好?」,

    「有些烙印是從小刻下的,正如好的或壞的習慣,一旦養成,改也難,但如果是壞毛病,還是改了的好,只是不再為自己所做的虧心事而擔心。」。

    淡淡的記憶

    濃濃的憂傷

    擠進幽靜的雨巷

    卻尋不到幽怨的丁香

    當雨停的時候

    走出那條狹長的街道

    尋找晚霞

    或是等待明天的

    初升的太陽

    ……

    (盛順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