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八十九章 ——琉球憑我富 文 / 弘毅知難

    儘管弘毅聽出胡世安有意「選擇性」遺忘了明代史料中有關琉球的重要一段,但他還是決定耐心聽聽胡大人下面的說辭。畢竟,現在貿然打斷人家的「學問展示」實在是太不禮貌,不像是皇子氣度!

    「本朝順治三年,我朝大兵平定閩中,琉球、安南、呂宋三國原本於明季遣使進貢,留閩未還。於是三國使臣被執送京師。皇上命賜三國貢使李光耀等衣帽緞布,仍各給敕諭,遣赴本國。皇上還招諭琉球國王,敕曰:『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為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遣使朝貢,業有往例。今故遣人敕諭爾國,若能順天循理,可將故明所給封誥印敕遣使繼送來京,朕亦照舊封錫』。皇上諭安南、呂宋二國也是同樣字。」

    胡世安這般臣,背誦起皇帝的諭旨來,那簡直和玩兒一樣容易。

    「之後不久,琉球國王尚賢就派遣使者金應元,前來請求冊封。由於琉球使者沒有尊奉聖意、攜帶故明的冊封印信,因而請封未成。但皇上仍對其『恪承天命、奉表投誠』甚感嘉慰。此後恰逢琉球國中山王尚賢去世,於是改由其弟尚質繼續上表請封。去年,也就是順治十一年三月,琉球國終於遣使表貢方物,兼繳故明敕印,並請頒新敕印。四月,皇上賜琉球國中山王世子尚質其妃蟒緞、綵緞、閃緞、織錦鈔羅等物。來使馬宗毅、蔡祚隆等,賜給緞疋銀兩等物有差。」

    福臨聞聽此事。急忙抬眼瞧了瞧下面的小玄燁!他記起這辦件事的時候,正是藉著這小子「辦滿月」的當口,讓吳良輔將自己的弟妹董鄂氏誆騙進了這座位育宮……

    「秋七月,皇上遣兵科副理事官張學禮、行人司行人王垓繼敕印,封琉球國中山王世子尚質為中山王。賜之詔曰:『帝王祗德底治,協於上下,靈承於天時,則薄海通道、罔不率俾為藩屏臣。朕懋纘鴻緒,夏有中夏,聲教所綏。無間遐邇。雖炎方荒略。亦不忍遺。故遣使招徠,欲俾仁風暨於海澨。爾琉球國,越在南徼。世子尚質,達時識勢。祗奉明綸。即令王舅馬宗毅等獻方物稟正朔。抒誠進表。繳上舊詔敕印。朕甚嘉之!故特遣正使兵科副理事官張學禮,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垓,繼捧詔印。往封爾為琉球國中山王,仍錫以幣等物。爾國官僚及爾氓庶,尚其輔乃王,飭乃侯度,協攄乃藎守。乃忠誠慎義厥職,以凝休祉,綿於奕世。故茲詔示。鹹使聞知。』」

    「冊封使臣入閩後,星夜兼程,雖有海寇未靖,但賴於皇上聖明,海澄王歸順,終得入海成行。至此,琉球王順民忠,堪為屬國表率!」

    「故而,我大清奉天承運,承續大統,乃天朝上國,怎可遣使代治其國、佔用其地,與蕞爾小國斤斤計較呢?」

    胡世安終於用一句總結性的「詰問」,說出自己的觀點,結束了冗長的史料背誦。

    「玄燁受教了!不過,若我上國此時不遣使其國,不安其主、吊其民,恐怕琉球終有一日會被倭寇欺凌竊據!」弘毅雙眼放光,直勾勾盯著胡世安,將他原有的一份雍容生生逼迫成了窘迫!

    福臨也是睿智的發現胡世安的神情由「甚為自得」轉為「頗為尷尬」,明白小兒子一定是掌握了什麼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倭國對琉球「欺凌竊據」的野心。

    「玄燁,處靜操勞國事,這編修《明史》一事的確是多有不逮。若你從他處知曉一些確鑿史料,不妨就說出來,讓處靜拾遺補缺吧。」福臨急忙給兩個人打圓場。

    雖然心中不滿胡世安等人把一部《明史》編纂得如此拖拖拉拉、拖泥帶水,但他也深知滿洲大清修前朝漢人的明史,阻力之大畢竟前所未有,今日的局面也是在所難免。

    但玄燁提及了倭國,小小的倭國!這就不能不引起重視,還要耐心聽聽兒子的說辭——畢竟,爺爺努~爾哈赤可不能再鬧一出「托夢」了!

    「庶。兒臣對胡大人的官修《明史》內情不得而知,僅能自范承謨師傅那裡略知一二。但談錢老先生的《國榷》,玄燁卻是近水樓台,自然從中知道了一點前朝故事。兒臣就遵照皇阿瑪的旨意,說一段關於琉球的往事。不過,說這段故事之前,請准玄燁說一說琉球雖小,其國卻富的原委……」

    「其國富裕?」福臨吃驚不小!現在大清正是風雨飄搖、屋漏連陰,最頭疼的就是缺錢少銀!大清尚且如此,一個小小的琉球,能富裕到什麼程度?

    「皇阿瑪,的確如此!琉球不僅富足,甚至到了令人咂舌的程度。」弘毅回答的不容置疑,緊接著就依照後世史學家的種種研究,原原本本說起了琉球曾經的「財政狀況」——

    「琉球疆域狹小,無法專事稼穡……」弘毅娓娓道來。

    琉球由於處在中國與日本之間,它憑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很早就成為東亞、東南亞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琉球的船隻往來那霸與福州之間,還北上日本、朝鮮,南下安南,以及暹羅、佛大泥、巡達、三佛齊、爪哇、蘇門答臘、滿剌加、占城、呂宋等南洋國家,行跡遍佈整個南洋群島,主要販運胡椒、黑糖、硫磺和名貴中草藥等。於是,琉球就從這樣的「轉口貿易」中獲得了巨額利潤,迅速富裕起來。有明一代,也被稱作琉球的「大航海時代」。

    「談遷《國榷》中記載,明正統四年(1459年)四月初九日,以長史梁求保率領的琉球貢使團,貢船四艘,運載馬匹五十匹、硫磺七萬斤。以及附搭蘇木若干來朝。按其一船十萬斤計,此次朝貢,其時番貨給價蘇木、硫磺每斤鈔一貫,匹馬給價為一千四百貫。由此計算得出,此次琉球國之朝貢貿易貨值共十四萬貫。而額外搭載貿易之物不算。」

    弘毅此言一出,底下一貫「不言利」的諸位都在心算起來——按照明朝貨幣制度,十四萬貫就是十四萬兩白銀,他們琉球回去自己和南洋、倭國貿易,怎麼也要翻三翻到三翻五以謀利。也就是說,來一趟,僅朝廷回賜之物。

    最後就變成了五十餘萬兩白銀。再加上貿易之物。少說也要上百萬兩的數目!怪不得當時朱明朝廷三令五申「三年一貢」,他們非要死乞白賴「一年一來」,甚至「一年數來」,原來其利可觀呀!

    「戴大人。不知我朝去年琉球朝貢回賜之數為何?」弘毅看到了眾人臉上被巨大利益刺激出來的紅潤。緊接著詢問戶部漢尚書戴明說。

    「貝勒爺。琉球原本受困於東南海寇之患,去年才得以來朝,故而去年之數不比故明。但也數目非小。皇恩浩蕩,其貢物回賜約合五萬兩白銀,採辦回國之物約值十萬兩。」戴明說不愧是能臣幹吏,對於臨時發問的題目依然可以心中有數,言之鑿鑿。

    「如此一進一出,琉球國回去再轉手貿易一番,獲利不下五十萬兩白銀矣。」弘毅按照後世學者普遍斷定琉球國海上貿易利潤額為300%到350%之間的數據,得出一個結論。

    「原來如此。但其國忠心事大……」福臨還以為玄燁動了強取豪奪的念頭,趕緊「勸解」兒子。其實他也有些許動心於小小琉球的富足,但卻不能拿著天朝上國的位置去窺伺臣國的「小利」。

    「皇阿瑪,琉球富足,全賴我中國之恩賜貿易。沒有天朝上國,其國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孤懸海外的荒蠻貧瘠之地。但此時今日的琉球,卻早已不是當日那個富足的琉球國了。」弘毅的話題急轉直下。

    原來,隨著西方勢力逐漸侵佔南洋諸國,葡萄牙人曾經希望與琉球建立貿易關係。但琉球得知葡萄牙人侵佔滿剌加的事實後,作為大明忠誠臣子,他們言辭拒絕同葡萄牙殖民政府貿易。此後葡萄牙殖民政府轉而與日本直接建立貿易關係,琉球的中轉港口的地位因此受到了巨大衝擊,特別是加上倭寇的騷擾,財政日漸困窘。

    尚永王時代,琉球曾向日本薩摩藩借貸。尚寧王在位期間,琉球官員通過盤踞吐噶喇群島的海賊「七島眾」為中介,先後五次向薩摩藩借了二百五十萬貫錢。薩摩藩曾多次派人向琉球催款,但琉球都無法償還。

    「琉球原本富裕,卻緣何淪落到如此地步?」福臨對區區二百五十萬兩白銀的債務很不以為然,好奇發問。但在弘毅眼中,皇帝糾結在銀子上,卻沒有把握住問題的核心實質——小日本!

    「皇阿瑪,琉球落得如此田地,實在是因為那倭寇亂我華夏中國之賊心啊!」弘毅果斷把原本就有的歷史罪責往小日本頭上扣去!

    「又是倭國?玄燁細細道來!」福臨果然上道!

    弘毅聞聽「又是」二字,知道皇帝是記起和小日本的種種不愉快了,於是急忙遵旨「細細道來」。

    原來,這是一段二十一世紀中華有為青年「盡人皆知」的琉球史——己酉薩摩之亂!

    真實的歷史上,順治皇帝的冊封琉球使臣一行到了福建鄭成功的地盤上,就受阻逡巡,不得前行了。順治十五年,福臨不得不命徹冊封琉球的兵科副理事官張學禮、行人司行人王垓回京——「俟海寇平日另行差遣」。順治十七年,琉球國王的舅舅、「奉其國王之命來貢」的馬宗毅在福州病卒。因為「海氛未靖,留閩七年」,這位琉球國舅,還得到了清朝政府的祭祀和厚葬。所以,琉球真正得到清政府的冊封並且忠心耿耿侍奉上國,要到了「康雍乾」三朝了——康熙元年,改封琉球「中山王」為「琉球國王」。此後百餘年,琉球不斷遣使進貢,歷任琉球新王即位時都要遣使請封,從未間斷。

    蘇木,藥材一種,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蘇方木》。今日已不是什麼名貴藥材,廣泛分佈在我國廣西、廣東、台灣、貴州、雲南、四川等地。但明清之際,卻是盛產於東南亞的貿易貨物,其高可達5∼10米,往往被用做北上中國商船的壓倉之物,獲利頗豐。

    正史中,順治朝琉球國受困於鄭成功的東南沿海,沒有順利北上貿易,直到康熙初年。故而此處數據採用嘉慶朝貿易數。其時,清嘉慶年間琉球船進口貿易額為64,978銀兩,出口貿易額為110,606.4銀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