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一二二章 適得其反與割辮子 文 / 莊不易

    當李鴻章喬裝成客商,乘坐洋人的江輪來到上海的時候,朝廷的新旨意也很快發下來了。

    朝廷的新旨意是明發詔旨,意思就是詔書在發給當事人手中的時候,先提前大肆傳播,讓天下人都知道詔書內容的意思。

    明發的詔旨中,文字很複雜,內容很簡單,主要是借口李永吉前一段時間驅逐發匪有功,所以要對精武軍的一干大員進行了提拔封賞。

    在詔書中,李永吉被正式的提拔為兩江總督,這倒在意料之中,但接下來對精武軍其他幾個人的封賞,就有些意料之外了。

    比如王三武被提拔為山東提督,總管山東軍務,責令立即率軍剿平捻匪。

    再比如周達被提拔為安徽提督,統領安徽軍務。

    又比如張威,被提拔為浙江巡撫兼浙江提督,統領浙江一切軍政。

    另外,其他像江風、江海、張風等人,也都各自給了個總兵參將等職務,可以說是真正的把精武軍各級指揮官大肆提拔了一番。

    除了這些這些實質的內容外,聖旨中還明確的提到了截漕銀事件,不過把事情說成精武軍保護不力,沒說截留,然後因為保護不力的緣故,把李永吉不痛不癢申飭了一番,奪了他的黃馬褂,並要他趕緊把漕銀護送進京。

    李鴻章也是官場老油子了,一眼就看出這是朝廷的明升暗降、分化瓦解之策。

    對於這一招,李鴻章感覺朝廷用的還是挺不錯,屬於正經的陽謀,如果換成他,恐怕也會覺得很難辦。因為在他看來,追求權勢是人之天性,被朝廷這麼一封賞,據說才十三四歲的李永吉,還能掌控的住手底下那群驕兵悍將麼?這樣一來,恐怕精武軍就要四分五裂了。

    事實上,李鴻章雖然是曾國藩派來李永吉這邊的說客,但其實也肩負著觀察虛實的目的。畢竟精武軍崛起的太快,雖說不算憑空冒出來吧,但躥升的速度也著實讓人咋舌。

    想他們湘軍,剛拉出來的時候,那可是敗仗連連,是靠著韌性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可精武軍倒好,一出現就打出那麼精彩的陣仗,一戰把李秀成的戰勝之軍打殘,二戰把整個發匪打怕,讓世人都震驚於他們的戰鬥力。

    李鴻章雖然此時還沒有開辦淮勇,但他之前也經辦過軍務,深深的知道拉起一支能戰之兵有多麼難,所以他不認為一介小商人之子,而且才年僅十三歲的孩子就能真正成為這群驕兵悍將的頭,在他看來,這個李永吉更多的是大家推上前台的傀儡,弄不好,還是洋人搞的鬼。

    這個傀儡之說,在湘軍內部很有市場,不止是他這麼想,連曾國藩也有這樣的疑慮,也正因為如此,很長一段時間內,湘軍都沒有跟這支兵馬接觸。

    不過這一次,精武軍居然把洋人也給打了,這就讓他們有些看不清,而且精武軍這次三路兵馬齊出,兵力調動超過六萬,打的乾淨利落,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的強大力量,這不但讓朝廷心裡面打鼓,也讓湘軍再也無法不正視這股力量了。

    就因為如此,所以曾國藩才派了他十分看重的李鴻章過來查看虛實,至於勸說的事兒,其實只是附帶的,或者說是個借口。

    現在,朝廷已經先一步出招,局勢再次變的複雜,這讓李鴻章不得不暫緩了跟李永吉的接觸,決定先緩一緩,看一看再說。

    其實李鴻章是多慮了,朝廷的這招分化瓦解之策雖然在別人看來挺難辦,但對精武軍以及李永吉來說,根本是無足輕重。

    早在精武軍上下收到這個明發詔書內容的時候,王三武、張威還有周達等當事人就連忙打電話給李永吉表忠心,全都表示不會接受這些清廷的偽官,而其他排級以上的軍官也紛紛上書李永吉,大都請求李永吉立刻造反,就此反了朝廷,免得清狗再用這種下三濫的招數噁心人。

    由此看出,對於清廷的這種施恩或者說明升暗降,精武軍上下也看的明明白白,而且對清廷的官職根本就不屑一顧,如果換了別的隊伍,比如太平軍的話,說不定都有部隊自行造反,或者強行給李永吉黃袍加身了。

    之所以明明從上到下都有反心,遇到這種事卻只是來請示李永吉的命令,那就說明這支隊伍從上到下都已經完全服從於李永吉的指揮,完全沒有自行其是的惡習,已經是一支真正紀律嚴明,絕對服從上級命令的近現代軍隊了。

    能有這個效果,這當然跟李永吉長期以來的策略分不開。

    畢竟精武軍跟別的軍隊不同,可以說是李永吉從無到有一點點親手拉扯起來的,從這個角度看,精武軍目前所有的骨幹軍官,都可以自稱是李永吉的門生。

    又因為李永吉有金手指,物質上從一開始就不缺,無論是待遇還是武器,都是別處所沒有的。

    如果說物質上的極大富足,還只是比較吸引人,讓人樂意投效的話,那麼此後寓教於軍的洗腦政策,還有略帶蠻不講理的護短行為,就徹底把精武軍打造成了一個游離於世俗之外的怪物。

    以為精武軍士兵家屬報仇,剿滅汪家為起點,精武軍就逐漸走上了一個畸形的道路。一開始,別人還以為這是個類似水泊梁山一樣的團體,隨著這種護短的擴大化,隨著精武軍所有親屬都能夠享受到這種護短行為的好處,比如免交一切賦稅等,這就有些脫離替天行道的概念了。

    只要家裡有一人加入精武軍,哪怕是在精武軍當雜工呢,那也成了全家免稅,進而全家光榮的事情。

    人都是有優越感的,一開始大家生活水平都一樣,可就因為別人家裡有人當了精武軍,結果別人什麼稅都不用交,官府與士紳也不敢欺壓,自己卻還要照常繳稅,兩廂一對比,這心情能一樣麼?

    也就是說,李永吉沒有刻意的打破某個群體,他只是把自己的小集體打造成這時代的另外一個特權階層,此消彼長下去,就好像滾雪球一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如果是別人,像這種不收稅,還給好處的行為,根本就不長久,但李永吉不同,他因為有金手指,能夠在兩個世界來回交易,可以利用時代差,獲得超高的利潤。因此,他就是仗著這種超高的利潤,才能夠把這種收買人心的政策繼續玩下去。

    如果要比的話,這有點像後世委內瑞拉的查韋斯,他就是通過用石油的利潤收買人心,獲得了超高支持率,憑著這種民心支持,成為一代大**者。

    不同的是,清代的人受壓迫嚴重,李永吉要收買人心,付出的不多,實際上他的支出主要是精武軍的軍費支出,那些親屬的好處,大都是通過精武軍的武力威懾造成的效應,並沒有對精武軍造成實質上的經濟負擔,反而還有促進作用。

    也就是說,像精武軍這樣的集體,要不是手裡有槍,要不是在一個內有太平軍,外有洋人,朝廷虛弱不堪的境況下,換個盛世的王朝,他這種離經叛道的行為早就被官府反撲了,絕對不會容許他正常的發展至今。

    然而,如今的精武軍已經擺脫了初期的弱小,已經成長到具備了侵吞天下的力量,這樣的話就成了反客為主,原先的世俗力量反倒成了弱者,精武軍這個離經叛道的非主流倒成了強者,可以說是主客異位了。

    要知道,到目前為止,精武軍官兵的薪水雖然看起來還不如八旗軍高,但算上各種福利,綜合起來算,待遇卻是全大清朝最高的。同時呢,精武軍的傷亡也是全大清朝最低的,在精武軍當兵,傷亡率甚至比當小工與農民還低,因為精武軍不但伙食更好,還會提供醫療服務!

    比如有個頭疼腦熱發燒什麼的,又比如有個腹瀉拉肚子什麼的,如果你不在精武軍當兵,還是個普通人,你就只能自己硬抗,或者吃點偏方找點安慰,如果你是富人還好,生活水準高,能增加抗病的幾率,但窮人生活水準低,吃飯都成問題,一旦生病,扛過去與抗不過去的幾率通常在一比一。

    換言之,在清朝,普通人的死亡率相當高,真正導致這些人死亡的原因中,戰爭只佔很小一部分,飢餓貧窮以及由此而來的疾病才是主因,而致死的疾病中,致死人數最高的還不是什麼癌症,而是普通的感冒發燒,是普通的營養不良!

    然而,一旦當了精武軍,不說薪水高,不說吃穿住用行都包,光那個有病治病,還可以提供特效藥的醫療福利,並且可以把這種醫療福利惠及家人的政策,就讓精武軍幾乎一半以上的人都受過恩惠。

    此時的清朝人相對質樸,雖然也算漲了不少見識,但他們依然把這種李永吉認為理所當然的醫療福利當成是一種感恩,光憑著這種感恩,忠心程度完全保證,更何況李永吉不但給他們物質滿足,還給了他們一個更崇高的精神目標,那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戰鬥!

    精武軍這些人已經做到了衣食無憂,所以他們就需要更高的追求,這個時候,精武軍的寓教於軍政策就發揮了效力,各種新知識開始充斥精武軍的大腦,而人一旦接觸了這些新知識,眼光變的更寬闊之後,再回頭看看身邊那群依舊愚昧的人,就再也不能同他們做朋友了。

    這情況就好比讓一個見過世面的大學生跟山區封閉的放牛娃做朋友一樣,一開始說兩句話還成,時間一長必然缺少共同話題。

    同理,此時的清朝人,哪怕是讀書人,也大都只知道讀四書五經,連自家的歷史都所知甚少,更不用說國外的歷史了。而精武軍中關於中國歷史的中國通史,還有關於外國歷史的世界通史,都是當做教材一樣的必讀刊物,且都是白話文,大家彼此看了那麼久,思想境界跟過去就天差地遠了。

    要不說,知識改變命運呢,至少這些精武軍中的人,特別是那些第一批被李永吉招募的那些人來說,他們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思想境界早就昇華到另外一個境界,他們都以主人翁的意識,都有改變中國的想法,也有了最基本的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並當然的把李永吉當作上天派下來拯救中華的大聖人。

    用個後世的話說,對精武軍官兵來說,李永吉就是他們心中不可褻瀆的神聖偶像,除了李永吉,他們誰都不認!李永吉就是他們心中的太陽,李永吉就是他們心中誰也不可替代的皇帝!幾乎九成的精武軍官兵,都是李永吉的腦殘粉。

    像這樣一個**於世俗之外,又被整體洗腦了的團體,又怎麼可能被清廷的官位所打動?

    事實上,清廷的這個策略,不但對精武軍無用,反而還適得其反,讓精武軍上下更加的反感,也更加的團結,特別是那些精武軍中的激進派,更是明確指出清廷的這個命令是在挑唆精武軍內部的和諧,是在鼓勵精武軍官兵叛變偉大的領袖李永吉。

    這些激進派的成員往往身世比坎坷,受欺壓比較重,在新兵入營的訴苦大會中往往都是引動全場淚點的存在,而他們也很容易就把以前遭受的苦難都歸咎於清廷的頭上,並且也是自認對李永吉最忠誠的人員,甚至把這種對李永吉的忠誠看成是一種高於一切的榮耀。

    對於這些激進派來說,清廷這種鼓勵叛變的行為,是在褻瀆李永吉的權威,是在褻瀆精武軍的尊嚴,所以,這些激進派不斷的在軍中掀起了各種自查自糾行動,自發的帶起了*章,並抓捕並審問精武軍中一切認同清廷的人。

    為了逼迫自己以及他人顯示立場,找出打入內部的敵特分子,他們甚至還開始割辮子,並把不肯割辮子的人,就認做是還認同清廷的走狗,是打入精武軍內部的反動派,要立刻抓起來嚴加審問。

    毫無疑問,這種行為製造了不少冤假錯案,好在李永吉及時發聲音糾正,不過為時已晚,就算*章們不再明目張膽的逼迫他人剪辮子,但依然留辮子的人也會遭到他人的指指點點,遭到他人的冷暴力,所以最終所有的精武軍官兵都剪了辮子。

    辮子都剪了,似乎下一步就是黃袍加身了,事實上這些*章們也不止一次的提出就此反清的言論,不過這一次,李永吉可就是嚴肅對待了,容不得一絲的違拗。

    這一次,李永吉為了不讓這些激進分子攪黃了自己的既定計劃,所以特意利用自己的權威,召開了一場全軍規模的無線電演講,要通過無線電這種利器,把自己的聲音與意志,清楚的傳播到每一個精武軍的耳朵裡,要用這種直接的演講式傳播,來把這種激進行動造成的惡果扼殺於萌芽。

    最後,還是李永吉磨破了嘴皮子,用無線電對全軍發表了長達兩個小時的長篇演說,詳細的從各方面闡述為什麼現在還不能造反,並要大家再忍一忍,要戒急用忍,戒驕戒躁,要局部服從全局,這才打消了軍中的躁動。

    沒錯,李永吉也提出了戒急用忍這個詞,倒是跟懿貴妃勸說咸豐皇帝的詞一模一樣。

    撫平了軍心的躁動後,李永吉這才有功夫跟王三武等人溝通,與他們的溝通相對容易,只要跟他們說明自己的想法,他們就會遵照執行,沒有一絲的疑惑。

    就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精武軍平靜的接受了朝廷的封賞,然後麼,就該幹嘛幹嘛,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唯一的變化,就是精武軍的官兵都把辮子給割掉了。r1152

    varwosonfig={cid:"23130",aid:"1036"};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