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大唐王爺

《》第一卷 第十三章 長 短 之 道 文 / 支點的天空

    經過半個月的精心調養李寬的身體已經完全復原了,長孫皇后十分感激李寬的真心幫助,因此對李寬是關懷備至,噓寒問暖。讓李寬感到奇怪的是不但李淵有大批的賞賜,就連李世民也是以各種理由加以賞賜。李寬不知道為什麼。長孫皇后卻是明白的,李世民覺得李寬是真心幫助李承乾,甚至還把一個功勞讓給了李承乾。而無法得到表彰,所以李世民才用各種賞賜作為補償。

    在長孫皇后安排和示意下,最近李承乾對李寬親近多了,不但時常一起讀書。閒暇時兩人還經常一起聊天並且一起談論時政,在李寬潛移默化的教導下,李承乾相交以前已經成熟和穩定多了。這些都被長孫皇后看在眼中,對於李承乾和李寬的表現,長孫皇后是感到欣慰。

    承慶殿,李世民正坐在榻上,太子李承乾、楚王李寬、蜀王李恪、魏王李泰、齊王李佑等幾個皇子都已經先到了,跪坐在父親的對面,李世民皺著眉頭思慮了半晌之後,抬眼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幾個兒子,開口說道:「今兒個朕把你們召來,是要考校一下你們的學業。」此話一出,齊王李佑的臉色首先就緊張了起來,因為在諸位皇子中,他是最讀書不好的一個,每一次李世民校考諸皇子學業,他都會被痛斥一頓。

    李世民注意到了李佑的表情,皺了一下眉頭說道:「今日朕不考校你們的詩書文章,便考校一下時政吧!突厥連年犯我邊廷,擄我子民,向我們索貢,你們說說看,如果由你們做主,這件事情該如何應對?」

    沒想到這次考校功課的題目不是經書,李佑的臉色鬆弛了一些,而李泰卻顯得有些失望,李世民要考時政,這並不是他的專長。

    蜀王李恪搶先道:「這些年胡寇屢屢犯邊,殺我人民,擄我牲畜,邊境各州苦不堪言,盼天兵北伐如盼日撥雲霓。突厥犯邊每每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父皇若遣勁旅一支與頡利老賊決一死戰!兒臣願再做一回監軍。」

    李泰瞧在眼裡,忙一叩首慷慨激昂的說:「胡寇猖狂之極,我大唐已經不能再忍下去了。兒臣願隨大軍出征,兒臣的手雖無縛雞之力,但總可以吶喊幾聲,以助軍威!」

    李佑和其他幾個皇子也異口同聲地說道:「父皇,請派兵討賊吧。」

    李世民還有想到的是李格接下來卻說道:「但是兒臣以為眼下不能與頡利決戰!」

    李泰李佑等幾個剛才皇子都有一種被戲耍的感覺,瞪起眼睛看著李格。

    李世民看了李恪一眼問道:「你的理由是什麼?」

    李恪答道:「兒臣近些日子常去長安馬市,近日那裡的胡馬甚賤,上等的駿馬竟賣到兩千錢一匹,不及往年一半,兒臣從胡商那裡瞭解到近兩年草原風調雨順,草盛馬肥,由此可以推知頡利軍兵馬甚壯,而我軍素缺良馬,故兒臣以為眼下養精蓄銳,避敵鋒芒,方為上策。」

    李世民點了點頭,似乎對他的回答很滿意,說了一句:「那你且說說如何養精蓄銳,什麼才是真正的上策,如何能讓我大唐軍隊的戰鬥力,勝過頡利的騎兵。」

    李世民接連幾個問題算是把李恪給難住了,他雖然聰慧,但畢竟涉世未深,於小節處,看的通透,於大節處卻不甚瞭解,思慮了片刻之後,道:「若是讓我大唐的軍力勝過突厥,兒臣以為,當~~~~~~大力推行馬政,方是正理!」

    李世民面色不變,沉吟片刻道:「說的倒也中正!」言外之意便是李恪雖然說的在理,但是卻也不是十分滿意,心中對這幾個兒子微微有些失望。李世民對李恪的態度,讓一旁的李泰有些不快,這位魏王開口說道:「三哥之言雖有些道理,但是這打仗不光憑馬力,更要靠勇氣,當年父皇初繼大統,以數萬人馬迎戰頡利的二十萬鐵騎,不也將他擋在長安城外嗎?」

    李恪看看李泰回應道:「渭橋之戰只不過是一場僥勝,咱們可不能因為有了這場勝利,每打一仗都把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僥倖上呀!眼下我軍剛經歷了雲中苦戰,選擇這樣一個時機與敵決戰,豈不正中頡利的下懷?」兄弟倆一番舌戰之後,都看著太宗,等著他的裁決。李世民看著李恪問道:「那頡利屢屢犯邊之辱,就讓朕忍下不成?」

    李恪覺察到太宗對自己方纔的話還是滿意的,便大了膽子回答道:「小小的屈辱,怎能和整個大唐江山相比,咱們萬萬不能因小失大。今日忍一時之辱,正是為了來日北伐一舉成功啊!」

    李世民抬起頭來對李承乾和李寬說:「太子和寬兒為何一語不發?」

    李承乾說道:「父皇,兒臣與二弟前些日子,曾經有過一次交談,談過一些有關於馬政的事情。」

    「哦,那你們是怎麼談得,有什麼結果嗎」李世民饒有興趣地問著。

    「不是專門談的馬政,只是慢慢談到了而以,所以不是很詳細。」李寬說。

    「那就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你們姑且說之,朕姑且聽之。」

    說到這兒,太宗將目光轉向李承乾,加重語氣說道:「在朕這裡,你們可以暢所欲言。」

    「是,兒臣明白。」李承乾說完後,看了一下李寬,意思是徵詢一下誰先說。

    李寬明白李承乾的意思。笑了笑說道:「太子殿下,你只管說,有什麼遺漏的,臣幫你補充。」

    李承乾整了整衣官。面帶正色的說道;「漢朝時期,北方的邊患源自匈奴騎兵不停的襲擾。為了徹底清除邊患,漢朝自開國皇帝劉邦開始,就展開了浩浩蕩蕩的對匈戰爭。可惜,戰馬和騎兵的優劣,在戰場上是起到很大作用的。「白登之圍」也就是這樣造成的。為了一血前仇,漢朝開始了養精蓄銳、休養生息,其他的不論,就談馬政。馬是一種資源,為了豐富這種資源,漢朝政府開始了雄偉壯觀、氣勢磅礡的馬政。除了政府設立專門的馬政管理機構——太僕寺,而且政府還鼓勵民間養馬,用高價錢收購民間的優質馬匹。有了豐富的群眾基礎,才有後來三百多年漢匈戰爭,漢騎兵胯下源源不斷的坐騎供應。」李承乾頓了頓,看了一下李寬。李寬點頭表示嘉許。

    李承乾看到了李寬的表示,膽色壯了不少,繼續說道:「漢初年除大力養馬,又發展了馬甲、馬鞍、馬蹬,使騎手能騰出雙手交鋒,還能得到護甲保護。此時社會上層還有崇尚騎射之風,從皇家上林苑伴駕至民間聚會,豪門子弟都以驅駿馬競風頭為榮。漢武帝依仗這一實力才能對匈奴開戰。經漢室幾代征戰,至漢軍攻陷郅支單于城,匈奴一部投降一部遠遷,對長城以南農耕文明的致命威脅至此消除。」

    李世民邊聽邊點頭。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沒有提說異議,又說道:「這是漢朝所施行的馬政所帶來的好處,但壞處也不少,到了後來都可以說是弊政了」

    聽了這話除了李寬外,所有人都吃驚不小,驚訝的看著李承乾。李世民忙問道:「那馬政的弊病是什麼?」

    李承乾說道:「簡單說,汗初人少地多,養馬的一套政策、系統,此養馬是為了提供給軍隊使用可維持,分官牧、民牧兩種,民間大概五丁養一匹馬,另外2~3戶要獻馬駒一匹,大概百畝田地可維持一匹馬。官牧很快**不堪用,全賴民間牧養,但土地變得不夠用了。勳貴豪強侵佔草場日益嚴重,加上人口密度大為增加,養馬戶無法維持,破產或逃走。朝廷又轉向向北邊購買,逐漸產生依賴,一旦與北虜有戰事,貿易斷絕,馬匹無從獲取,軍事陷入頹勢稱為必然。

    李世民陷入了深思,久久沒有說話。李承乾看到了李世民的反應也不敢在往下說了,眼睛轉向李寬,眼神中帶有是否繼續的意思。

    李寬這時明白李承乾的意思,有些話他不敢說了。李寬便接了過來說:「所以臣等認為,馬政應該開,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簡單的看待。如果不仔細考慮馬政細節,後患比較多,弄不好民怨甚多。」

    李世民沒有想到,此二人會把問題想到如此深入透徹,分析如此到位,李世民對此十分滿意。

    李格此時滿臉的懊惱,心想早知道問題如此複雜,就不搶著表現了。現在簡直就是給李承乾當了梯子,被李承乾踩到腳下,到讓他在陛下面前加了分不少。

    李泰他們心裡更不是滋味,原來眼中懦弱無能的太子,今天能有如此的表現和見解,是他們想不到。心裡對李格開始耍花活,鬥心眼,使自己狼狽獻醜。更是憎恨不比。

    李承乾作為太子,太宗不是很滿意,但今天李承乾的表現,讓李世民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李世民對李承乾和藹地說道:「於為人子處,承乾你做的很好,但於軍國大事,你還要多多積累經驗,你那幾個太傅雖說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但滿口儘是聖人之言,修身養性是好的,但於實務卻也沒什麼用處。」

    李承乾一聽便道:「父皇,兒臣謹記父皇教誨,時刻牢記心中!」

    李世民笑著,起身走到李承乾的身邊,撫其背道:「承乾!你沒有讓朕失望,這樣吧!朕看你在宮中也是煩悶,不如時常出去走走,看看,多多瞭解一下民間的疾苦,你看如何!」

    李承乾見太宗對自己還是關愛的,點頭泣道:「兒臣全憑父皇安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