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超級地產大亨

正文 第八十四章 投資寧博 文 / 榕之子

    「寧博市想邀請我們去投資?」

    秦然聽到這個消息,確實有些意外。

    「是啊,你們在汶州動靜不小,讓寧博市坐不住了。」

    羅援朝笑著回應。

    上一年,汶州gdp總量僅比寧博市少60億,兩個兄弟城市間一直在明爭暗鬥比排名。現在江南地產到汶州一砸就是20個億,帶動gdp過百億,如何讓寧博市主政者能袖手旁觀。

    那麼快就成為地方政府爭奪的香餑餑,這比秦然預想中要快許多。

    「去看一看,談一談先嘛!投資與否不要緊,大家可以先交個朋友,不然我答應了朋友不好交差。」

    聽出秦然語氣中的猶豫,羅援朝趁熱上了一把火。

    「那行,過兩天我就去寧博市拜訪拜訪。」

    不管如何,寧博市既然找上門,江南地產肯定要有所回應的。保持和政府間的良好關係,是秦然一向以來的方針。

    江南集團公司成立,但沒有正式掛牌,在西子灣秦然預留了一棟八層的寫字樓作為集團公司的辦公場地。現在大樓正在裝修之中,到時將和西子灣一期開盤時一起啟用。

    暑假很快就要結束,韓鵬在秦然的送別下,踏上了回家旅程。這一次秦然給他買了臥鋪票,旅途可以輕鬆許多。2個月實習工資3000元,韓鵬緊緊揣在懷裡,秦然讓存銀行他不幹,勞動成果拿在手上感覺安心有成就感。更主要是韓鵬捨不得花手續費,秦然見狀,只好由他去了。

    韓鵬此次實習先跟陳浩跑腿,後來陳浩調到汶州,他又跟著李德盛打下手。具體技術活可能沒學到啥,但眼界卻開闊了許多,對他今後的人生道路選擇有了積極影響。這點從秦然和他聊天時可以明顯感覺到韓鵬態度的轉變。

    「回去記得收心好好學習,寒假時歡迎再來。」

    這一次,秦然主動邀請道。

    「嗯,放心,咱們寒假見!」

    揮揮手,秦然送別了好兄弟韓鵬。

    兩天後,在寧博市政府聯絡辦的協調下,秦然帶領江南地產公司高層訪問了寧博市。和汶州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模式不同,寧博走的是大力引進外資企業道路。它們各自代表了一種發展模式,和汶州比起來,寧博市工業區更多,但大街上小車要比汶州少一些。一句話小結就是汶州老闆多,寧博工人多。

    寧博市市委書記徐濟民出面高規格接待了秦然一行,讓秦然感受到對方滿滿的誠意。

    「徐書記,寧博市發展勢頭很猛,我們也看好在當地投資的前景。」

    秦然當然是要說上幾句場面話。

    「秦總,客氣話我都心領了。我就想問一句,你們什麼時候能夠在寧博投資?」

    徐濟民開門見山問道。

    「既然徐書記如此坦率,那我也不打圈圈。寧博市是原本我們下一個階段計劃要進入的城市,現在的話無論資金還是人員我們都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

    市場剛打開,先到先得,秦然知道這樣的道理。但擴張是需要資本的,江南地產一時無法承擔連開兩處分基地的速度。

    「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就是已經有所準備。秦總,江州和寧博距離200來公里,開車2個小時可以到達。你們可以把寧博看成是江州遠郊一些的地方,人可以直接在江州公司派遣。資金嘛,我手頭上的土地,你們看中哪塊拿哪塊,價格都好商量。現在還有一些協議出讓土地指標,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只要你們來投資,馬上動工,一切都好商量。汶州給的條件我們也能給,他們給不了的我們一樣能給。」

    為何寧博市這幾年每年吸收外來投資都在高速增長呢?和市委書記徐濟民的魄力是分不開的。

    「眼前的小利損失不算什麼,吸引投資商來了後,帶來的就業、稅收和gdp很快就能把這些損失彌補回來!招商引資如同做生意,眼光要看得長遠。」

    這是徐濟民經常對部下說的話。

    寧博市中心12萬平的土地,徐濟民答應以5000萬協議出讓給江南地產。同時,還大筆一揮把32萬平舊城改造項目作價1塊錢劃給江南地產,政府只要求能妥善安置原住民,並建設現代化城區。前提條件是今後三年秦然保證在寧博市有25億的資金投入,不管如何要比汶州投資要多。

    12萬平市中心的土地5000萬很值,1塊錢32萬平舊城改造同樣利潤豐厚,但誘餌太大,秦然怕一不小心會嗆死。

    舊城改造牽涉到拆遷,拆遷會引發多少社會問題,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同時舊城改造還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單要建住宅,還要有配套的商業設施和公共用地,需要全局性整體規劃。

    「徐書記,你們給出的條件很吸引人,我說不動心是假的。但舊城區改造中拆遷這一塊,我們公司單獨運作怕是力不從心。要是當地政府肯出面負責,那麼我們公司願意承擔相應的費用。不然,舊城區改造這一塊,恕我們無能為力接不下來。」

    秦然不想接手拆遷工作,真要拆遷政府出面總比自己公司要好。

    「政府早就定下要改造舊城區,就是因為沒錢才拖了好幾年。現在都說經營城市,你們地產商幫忙改造城區,居民換新家、城市換新顏以及開發商也有錢可賺,怎麼看都是三贏的策略。既然遲早要拆,那麼政府出面也沒有什麼不妥。我答應你,那片舊城區拆遷由我們政府來牽頭主導,你們在一旁配合。」

    1998年,拆遷在國人眼中還是比較少見的詞語。因為這時土地的價值還沒有顯現,如同徐濟民答應1塊錢轉讓舊城區土地一般,國人對腳下土地的認識還不夠。

    舊城區改造,就怕就是遇到釘子戶。每拖一天,開發商都要承受巨額的損失。因為先搬走的居民要給補貼房租,投入巨額開發資金的利息壓力,還有不能按期動工要付給施工方的違約金,以及影響竣工交房的日期等。要是遇到經濟下行週期,沒能趕在預期時間發售,很可能項目就會爛尾。

    12萬平的出讓協議秦然是很爽快簽了,但舊城區改造秦然就留了心,一定要在協議裡寫上由政府負責拆遷工作,不然江南地產可以隨時中止投入。

    寧博分公司暫時不建立,由江州公司負責管理,具體操作秦然交給了周志東負責。5000萬的出讓金,寧博市答應允許江南地產先繳3成,剩餘7成待樓盤發售後再補齊。有了汶州經驗,寧博市第一個動工也是市中心的12萬平地塊,容積率戶型景觀等全都一模一樣,建築面積有19.2萬平,房源1295套,施工方是新的合作夥伴滬東建工。貸款由寧博市工行一力承擔,他們向這個項目發放了1.5億的貸款。

    柳旭峰作為在國際一流咨詢公司出來的高級顧問,他隱晦向秦然提出了公司擴張太快的擔心。

    「寧博項目完全可以緩一緩的,我們人手明顯不夠。」

    「所以我才請你來解決這個問題,人才儲備我們公司幾乎為零,需要你幫忙招賢納士。」

    秦然笑了笑,然後繼續說道。

    「我也知道步子邁得有點大,但能多賺點便宜總是好的,以後我們也沒那麼好機會低價拿地了。」

    此番在汶州和寧博,江南地產確實佔了先行者優勢,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拿到了不少土地。這一波,秦然心裡把其看成是原始積累的第一桶金能收多少是多少。今明兩年,有了江州、汶州、寧博三個基地不斷回籠資金,江南地產才有底氣殺入滬東市開始進軍全國。從秦然投入的精力看,江州明顯是重鎮,江南地產很用心在那裡經營。而汶州、寧博則是秦然順勢撈一筆的分基地,他沒有特別針對兩地特色進行調研規劃,利用了先知優勢明白會有樓盤搶購潮,從而只是簡單照搬了西子灣複製,掙的是快錢。

    「薪酬福利方面,我想知道你的標準?不然我不好定崗定薪。」

    作為專業化的集團公司,薪酬福利以後不能再像以前由秦然隨口說的算,要經過科學化的計量評估。

    「要向國內一流同行公司標準看齊,同時要超出當地同行收入的20%。」

    高於當地同行20%的薪酬,是秦然覺得公司吸引優秀人才的首要標準。因為有對比,就會有幸福感。

    「嗯,我會按你的意思設計方案。還有公司人才招聘側重點呢?」

    選擇校園招聘,還是社會招聘為主,會影響一個公司的人才戰略佈局。

    「校園招聘為主,社會招聘為輔。」

    秦然喜歡在學校招收新員工,因為他們的可塑性更高,但培養成本也將隨之提高。

    「嗯,和我預想的差不多。校園招聘來的員工凝聚力和忠誠度都非常高,要想公司基業長青,少不了這些靠得住的骨幹。」

    柳旭峰點點頭以示贊同。

    「員工的考核系統要建立起來,沒有鞭子在後邊抽,很容易形成懶散放羊的局面。」

    秦然想了想,又進一步交代道。

    「哦,還有寧博分公司還是要盡快組建起來,這也是你近期工作重點之一。」

    既然有了專業人才,那麼這些事情秦然就全部丟給了柳旭峰。

    因為他很快又要回到校園,當一名普通的高二學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