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至尊寶鑒

《》章 節目錄 第90章 潘家園舊貨市場(二) 文 / 午夜濃茶

    將車停好後,顧迪攙扶著老爺子走進潘家園,偌大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人流如織,行走在青磚鋪就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的是打扮的或是新潮或是傳統的各路玩家,甚至有些外國友人也來湊熱鬧,高鼻樑藍眼珠的大洋馬說著一些沒幾個人能聽懂的鬼話,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讓顧迪感覺像是進了動物園一般熱鬧。

    因為來的比較早,林老爺子把手電擰開,照著前進的方向。

    「逛攤的愛趕早,經常有人打著手電買東西。」林老爺子見顧迪一副不解的神情,解釋了一句。

    顧迪笑了笑,說道:「這個我知道,打手電買東西光線不足,有時候會出現偏差,有一次和師父打著手電逛早市,趕上一位老鄉從麻袋裡掏出個真人頭大小的觀音頭像,蒙造皮子活(明清時期蒙古一帶指用厚銅片錘揲而成的佛像),額頭白毫(指佛像兩眉之間柔軟細澤的圓形白色毛髮體,能放光明,稱為白毫光)鑲著個指甲蓋大小亮晶晶的東西,手電一照,光芒四射,就像塊鑽石。我大概是撿漏得寶的傳聞聽多了,再加上清楚蒙藏佛像有鑲嵌珠寶的習俗,以為機會終於砸在了自己頭上,怕別人看見後驚動了攤主,忙用大拇指按住白毫,和貨主討價還價,沒兩句就買下來了,喜滋滋的跟師父炫耀,結果換來了師父一頓白眼加訓斥,當時我還不解,等太陽一出來,才看出佛頭是老的,白毫鑲嵌的卻是個新配的玻璃珠子。」

    這是顧迪的一段糗事,他如今拿出來說給老爺子聽,無非是博他老人家一笑罷了。

    果不其然,老爺子聽完後開懷大笑,點著顧迪說道:「你這小子,還瞞著你師父幹過這種事情呢?也怪不得你師父生氣,鼓搗文玩的,沒有看好就上手,確實不是個明智之舉,你以為佔了天大的便宜,實際上看走了眼被人蒙騙,這種例子不在少數,想當年,我也打過眼上過當,這個不足為奇,因為只有在反覆的打眼中,才能學到東西,積累經驗。()」

    顧迪連忙說道:「爺爺,我清楚了。」

    老爺子欣慰的點著頭,邊走邊說:「孺子可教!一大早打手電買東西,是要格外注意的,手電光感不足,穿透力弱,打在玉器上容易造成色偏差,往往容易誤判,所以說,一般情況下,我逛早市,但凡使用手電,都不會買玉件,你明白這個道理嗎?」

    顧迪說道:「古玉各個時期光感不同,主要是用玉不同和拋光技術的差別。如戰國玉器有玻璃高光,硬亮反光性強,有些好的白玉件歷經兩千多年,仍是光可鑒人。同樣是高光的漢玉,玻璃光就開始收斂,上好的白玉件,則是白如冰色之感。而唐宋遼金玉器,玉色潤澤內斂,有一種陰柔之美。這些古玉光感和表面的包漿沁色,在自然光下表現的最為充分,手電光下就差一些。」

    老爺子撫著鬍鬚暗自點頭,心裡對顧迪的好感又增加了一層,他說道:「不要說打著手電買玉器,就是買瓷器照樣會出岔子。給你舉個例子吧,有一次,我和一位北京拍賣行專門鑒定瓷器的高手朋友一起去天津瀋陽道趕集,朋友看中了一對道光年間的官窯釉裡紅小瓶,東西看著挺地道,器型周正秀美,款式字體標準,釉裡紅髮色紅中偏紫,從外形上看,無一不是道光官窯的鮮明特點,只是一隻略有小傷,所以價格不太貴。

    朋友已經準備掏錢了,我接過來看了一眼,感覺底釉偏厚,便勸他讓攤主留留,等天亮再說。攤主立馬說:『剛才有人給了價,一會兒他還會回來看。』那意思明擺著就是不想留到天亮,朋友還是掏錢買下來了,天亮一看,果然是高仿品。朋友哭笑不得,對我說:『您玩瓷器眼力也不錯嘛。』我說:『和您這高手不敢比,您是在手電光看東西的時候少,再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

    這個故事的根本道理,我想不用我講你也應該清楚,打著手電買東西,切記要徹底瞭解了物件的來歷方可購買,心浮氣躁,跟著感覺走是絕對要不得的。」

    顧迪點頭道:「爺爺,我記住了!」

    兩人繼續往前走,顧迪看得出來,老爺子在潘家園很有聲望,無論是擺攤賣貨的攤主,還是沿街店舖裡的掌櫃,自要是看到老爺子過來的,都會滿臉堆笑跟他打招呼問候,老爺子亦是客客氣氣的跟眾位拱手寒暄,大家不時瞥一眼顧迪,似乎對老爺子帶他過來很是好奇。

    老爺子也不多做介紹,只是笑瞇瞇的跟大家聊著家長裡短。

    顧迪則一臉溫和笑容的跟在老爺子身邊,從老爺子和大家的寒暄中體悟一些東西。

    潘家園舊貨市場是中國人氣最旺的古舊物品市場。市場坐店商舖全年365天開市,地攤每週末開市,週末開市日客流量達六、七萬人,其中外賓近萬人。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階層、不同信仰的遊客在這裡交融。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人希拉裡、美國眾議院議長哈斯德、希臘總理希米蒂斯、羅馬尼亞總理納斯塔塞、斯里蘭卡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泰國公主詩琳通等數十位外國政要曾來這裡遊覽購物。「登長城、吃烤鴨、游故宮、逛潘家園」已成為外國遊客到中國旅遊的重要項目。

    別以為外國友人來得多,潘家園的東西就全是真的,顧迪深知,如今的北京潘家園市場遍佈「地雷」和圈套,稍不小心就會入了攤主布下的局。

    老爺子正跟一位滿清破落皇族的後裔說著話,旁邊的攤位上突然起了衝突,顧迪好奇的看了一眼,見一位捯飭的跟農民企業家似的大腹男人正拿著件東西假模假式地還價,嚷嚷的聲音挺大,好像怕別人聽不見似的,旁邊站一女的,講一口地道的河北土話,攤上擺了幾件舊仿的東西,就像農村剛來擺攤的。

    四周圍滿了人,一個中年男子臉紅脖子粗的跟農民企業家掰扯著什麼,像是吃了多大虧上了多大當一樣,農民企業家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對中年男子的口沫橫飛視如不見,高昂著頭,像一隻剛打了勝仗的公雞。

    顧迪覺得有趣,湊上來看了一眼,問旁邊的青年男子道:「兄弟,怎麼回事啊?」

    男子嘿嘿一笑,壓低了聲音道:「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是咱們潘家園的一景兒,那個捯飭的跟老闆似的傢伙和那村婦其實是兩口子,專門做套賣假貨的,來潘家園三個月了,蒙了不少人,今兒碰上個懂行的,被人識破了把戲,找上門來了,他倆死活不承認,這不正糾纏著呢嗎。」

    顧迪笑著遞給年輕人一支煙,年輕人接過去湊到鼻子前聞了聞,眉開眼笑著說了聲「謝謝」,顧迪搖搖頭,幫他點上火,繼續問道:「這麼說,她這攤子上,就沒有真貨?」

    年輕人嘻嘻一笑,噴出一口煙圈,道:「倒不是說全是假貨,新的老的摻著賣吧,打著誰算誰。」

    顧迪點點頭,稍微一尋思就全明白了,這做套的手法倒是挺老套的,無非是夫妻兩人一個扮作買家,一個扮作攤主,往攤位上擺幾件仿舊的物件,男的作為「托兒」,假模假樣的討價還價,一開口就幾萬十幾萬的吆喝,聲音越大越好,旨在把人招過來。攤主死活不賣,非要再次往上抬高價格,男的就是不加價,引得旁邊的人探頭探腦看他手裡的東西。男的便悄聲對四周人說這東西如何如何好。看火候差不多了,男的放下東西就走,女的也不留。旁邊但凡有不識貨的玩家被他倆這麼一忽悠,一准掉進陷阱裡,加把子價就把假貨買走了,這樣一來,這兩口子就把黑心錢揣進了自己的口袋中。

    所謂「雙簧」,說著就是這種人!

    顧迪雖然聽說過圈內不少賣家都玩這種雙簧戲,但親眼所見,這還是第一次,他饒有興趣的看著兩人的表演,期望著好戲快些到來,但是,那兩口子偏偏就不按他設計好的劇情上演,反倒將了中年男人一軍,農民企業家梗著脖子說道:「你憑什麼推斷我和她有關係?信口開河可不行?再說了,這攤位上的東西,買了概不退還,這是行內的規矩,看你這樣子,也不是個新手了,連規矩都不懂?」

    中年男子指著農民企業家的鼻子怒罵道:「你簡直就是個無賴!這麼多人在這裡看著,誰不知道你們倆是兩口子?若不是我聽別人說起過,真就不會上你的當!趕緊的,退錢!」

    農民企業家晃蕩著滿臉橫肉,湊到中年男子跟前,說道:「聽誰說的?你讓他站出來!否則想要退錢,沒門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